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中国未来社会政策的调整

更新时间:2009-03-28

党的十九大有很多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会留下辉煌的一页。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创新就是进一步深化了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认识,提出了关于目前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论断虽然没有改变我们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没有改变“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但是毫无疑问给具体工作中如何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提出了很多新要求,给中国未来的社会政策调整提供了方向和指南。

从空间差异上看,各研究单元的自然本底条件、经济发展速度等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影响较大:苏州市区由于水域面积较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较小;昆山市由于经济发展最快,城乡建设用地投入量最大,从而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最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就是我们在经过多年的曲折探索后,形成了科学的国情观——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到21世纪中叶,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是对于我国基本国情有了长期准确的定位,改革开放近四十年间我们才能既不冒进又不滞后,而是采取了不失时机、稳中求进的积极稳妥的发展战略和措施,保证了我国积极、健康、有序、稳妥的发展。但是,一百年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只是宏观上的战略定位,不是说这一百年是静止不变的,其具体国情内容是在不断变化的。实际上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们的具体国情是在不断变化的,无论是经济、国防、外交,还是政治、文化,每个方面的具体情况都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长期性、稳定性就忽视了初级阶段具体国情的变动,从而把初级阶段国情视为僵化、一成不变的格局,那样就会使我们不能适时地制定科学的政策,使我们的方针政策不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传统数学描述工具(如集合论[13]、图论[14]等)在对类似的层次模型进行形式化描述时,不仅要对模型中的每一个元素建立集合,还要对关联元素单独建立集合或关系图,既繁琐又不够清晰,同时缺乏严格的逻辑推理操作方法。多色集[15]的特点是能够描述集合本身及其组成元素的性质,以及集合本身性质与其组成元素及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下面基于多色集理论将图4中模型元素间的关系进行直观表达。

党的十九大在牢牢地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这个基本事实不变的基础上,又根据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变化,对于目前我们的具体国情作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认识。这些具体的分析和认识主要就是:其一,从历史方位上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其二,这个新时代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论断;其三,这个新时代我们的建设目标在原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础上,增加了“美丽”的内容。

党的十九大关于中国国情的具体认识上最具突破性的内容是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概括和总结,这个概括非常及时、准确、科学。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在继承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非常符合当时我国生产力不发达、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的实际,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生产力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越来越接近世界第一;人均GDP也突破8000美元,达到中等偏上国家收入水平。这个时候虽然各地区、各行业等的发展水平不平衡,虽然我们的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达到充分高的程度,但用落后的生产力来形容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肯定不客观;这个时候虽然人民群众还有不少需求是社会不能完全满足的,但这些需求的内容与几十年前的基本的物质文化层面的需求的内容大相径庭了,更多属于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容,人民群众对于未来的生活有了更多更高的美好期待。所以,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来概括我国目前社会主要矛盾既是对于原来主要矛盾内在逻辑的贯彻,又是对于现实国情的准确概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对于未来我们党和政府关于社会发展的具体政策提出了新要求。我个人觉得,未来的社会政策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新的调整:第一个就是产业结构需要调整。新时代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会使产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改革开放之后,每一次重大新理论的提出都会直接影响国家投资方向。人民的美好生活主要体现在精神生活层面上,有关精神生活的产业主要是第三产业。现在中国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2016年该产业只占GDP总量的51.6%,而目前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总量的比重都在70%-80%。我国现在的第二产业约占GDP总量的40%以上,它对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但它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不符合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容,所以这个产业结构必须要转型,第三产业要得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发达就是中国现在不够幸福的因素,那么将来国家肯定要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第二个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格局会有所改变。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而广大的西部地区在这个方面目前表现得更加明显,所以,今后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上会有更新颖、更丰富的手段和方式,否则就不可能解决新时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西部大开发从2000年之后的很长时期内的开发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铁路和公路,还有广大城乡的住房、供电、通讯等基本生活设施的变化。在未来,西部大开发除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更多的要在科技和教育方面逐渐形成更好的政策和措施,比如说吸引人才方面肯定会有更灵活特殊的措施。第三个就是社会公共福利事业要得到大发展。什么是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至少不用担心生病没有医院救治,不用担心因为失业而饥寒交迫,不用担心收入不足而露宿街头,不用担心自己老弱病残而流离失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大力发展公共福利事业,没有公共福利事业的大发展人民不会觉得他们的生活是美好的。要加大对公共福利事业的投入,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从长远来看民营企业和社会的其他方面的力量必须要大力参与到公共福利事业当中。第四个就是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什么样的社会治理才能够得上美好的标准?从最高的层次来看应该是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没有国家机器,每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不是短时期内人类可以达到的,现实社会需要国家、需要公共权力才能保证社会秩序,只是这个带有强制力的公共权力必须要使人感到公平、公正、客观,使人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使人感到安全、安稳、放心。美好生活最根本的就是让大家感受到公平公正的存在。如果没有治理的现代化,没有公平公正的治理方式就不是美好的社会。要实现这样的社会,政府的治理措施和手段必须要符合科学、理性、人性的现代化要求,其现代化的水平越高,生活在其中的民众对其认可度就越高,民众的幸福指数就越高。所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重大判断之后,在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一定会有大的进步。

 
程美东
《理论与评论》 2018年第01期
《理论与评论》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