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湿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更新时间:2009-03-28
 

湿地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纵观古今,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择水而居、依水而兴”的历史。是什么将湿地和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呢?是丰富的水资源、丰盛的物产和便利的航运。湿地不仅为早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生活必需品,也为后续传统农耕文明的兴起,以及现代工业文明的壮大和兴盛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及生态保障。

湿地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世界上许多江河湿地都是孕育人类古老文明的“摇篮”,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这四大古代文明都是在河流湿地的滋养下孕育并繁衍壮大的,这些湿地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历史的演变。

湿地·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造就了古埃及文明。在古埃及,每年尼罗河洪水泛滥,都会带来厚厚的淤泥,长年累月,形成了土壤肥沃的河谷地区。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在他的著作《历史》中记载:“他们要取得收获,并不需要用犁犁地,不需要用锄掘地,也不需要做其他人所必需做的工作。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汜溢出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赶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此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河水泛滥后形成的淤泥型河谷湿地,成为古埃及人粮食和财富的来源,造就了尼罗河沿岸农业的辉煌。丰富的粮食供给带来的人口增加为文明的发展和兴盛创造了最基础的条件。

湿地·两河文明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孕育了两河文明,它的另外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 是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共同冲积形成的。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和亚述人等先后在这里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和亚述王国。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水源主要来自土耳其东部亚美尼亚以及库尔德斯坦山脉的积雪,每年的4-6月积雪融化造成的洪泛,为这里带来了充沛的水资源、沉积物和营养物质。苏美尔人在这里创造了巨大的灌溉系统,使这里成为富饶的沃土;迦勒底人建设了繁华的商业之都,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绚烂的文明之花。然而,非常不幸,干燥的气候和长期大规模的灌溉,使这里的土壤盐碱化和沙化成为一种必然,也为后续该文明的衰落打下了伏笔。

湿地·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与恒河浇灌了古印度文明。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4000年,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都生长着茂密的热带森林,流域内湖泊纵横,土地肥沃。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人们, 最早聚居于河边,从事着采集和渔猎活动。后来人们利用便利的水源条件发展农业,这片地区人口逐渐兴旺,形成了以哈拉帕文化为代表的博大的、丰富多彩的印度河古代文明。恒河丰沛的河水把上游的土壤冲积到下游,形成肥沃的平原和三角洲,为沿岸人民带来了舟辑之便和灌溉之利。恒河促进了古印度文明的发展,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

  

尼罗河

渭水·西安 中原农耕文化的发源和兴盛便是在黄河中游,包括渭河冲积形成的关中平原、汾河下游河谷,以及以南洛河地区,构成了从夏商周直到五代北宋时期,中原王朝政权的京畿地带,是繁华都城的集中分布区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的国都咸阳,盛世汉唐的国都——长安,都分布在渭河边上。从古都长安的称谓“渭城”就能够一窥古都长安和渭河之间的关系。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滋润了关中平原这片土地,使其成为我国历史上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同时渭河作为一条自西向东的水运通道,自古有舟楫之利,对政权的兴建与发达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军事和政治价值。古都长安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其中,西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礼仪之邦,创立了宗法制度,确立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汉、唐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代。

在环氧丙烷衍生物的3号碳上引进体积大的且刚性强的取代基,通过阴离子聚合合成单手性螺旋聚醚,且聚醚能稳定存在于溶液中.一方面,这类聚醚具有光学活性,它们的高比旋光度不是由于螺旋主链的手性碳原子、环氧单体的开环和单体的侧链基团的手性碳原子导致的,而是由于在聚合过程中形成了单手性螺旋构像而造成的.另一方面,螺旋聚醚已被应用于不对称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了较好的不对称催化性能,选择合适的模板反应,能够体现出聚合物催化剂在催化反应后可回收的便利性,以及可重复利用.

依傍湿地诞生的城市和古都

中国城市的形成已有大约5000年的历史。人们最初逐水而居,直至聚落成城。城址选择主要受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涉及资源、环境、安全等十分复杂的因素。其中,淡水供给属于第一要素;而在环境条件中,为了使城市成为一个与外界方便交流的开放系统,便利的交通成为影响城市选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经济技术都不发达的过去,水路交通是古时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借助江河或人工开凿的运河实现对外交通及运输。中国著名古都的兴建与发展都和湿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湿地是城市起源的沃土,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中国城市发展史是一部人类倚傍湿地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历史。

不仅是四大文明,几乎所有古文明的起源都与湿地密切相关,如爱琴海孕育了古希腊文明,台伯河滋养了古罗马文明,波斯湾和红海哺育了阿拉伯文明,墨西哥湾诞生了玛雅文明等。还有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瑞典和挪威等许多国家,都是紧邻湿地发展起来的。

2.2 环境因素 由于手术后治疗和护理的特别需要,ICU的环境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有研究表明,环境在ICU综合征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15]。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高度集中的体现,往往沿河或滨海发展,尤其是在河流的交汇处或河口地区,甚至会形成城市群。例如,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州城市群。

湿地·华夏文明 黄河和长江共同滋养了华夏文明。我们的祖先依傍黄河和长江创造了古老而灿烂的华夏文明。早在旧石器时代,黄河、长江流域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吕氏春秋》曾记载古代中国有“十薮”,薮,即沼泽,大多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河流充足的水资源和两岸肥沃的土地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殷商至北宋年间,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这样伴随着湿地而发源,伴随着汩汩水声缓缓滋长,润泽而绵长。

杰克和苏婷婷来到另一桌旁。客人纷纷向杰克敬酒:新郎官今天得一醉方休!杰克不顾苏婷婷劝阻,毫不退让:没问题,感情深一口闷!一饮而尽。几杯酒下去,杰克身体摇晃起来。突然,他拿起桌上的盘子舔着,众人一时瞠目结舌。突然他手一松,盘子落地,杰克也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苏穆武和苏母循声看去,瞪大眼睛!杰克舌头僵硬地说着:婷婷……是我的。

洛河·洛阳 与古都长安相似,洛阳也是伴河而生。“三河建洛都”即指黄河、洛河和伊河共同孕育了古都洛阳。“九朝古都半孟津”,孟津是过去黄河的重要渡口,洛阳也因黄河渡口渐渐兴盛起来。沿洛河东西向一线50公里内,保存了五座古代都城遗址,举世罕见。所以说,洛水是造就东都洛阳的帝王之河。在隋朝,为巩固政权,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利用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修建了南达余杭,北通涿郡,贯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的大运河,不仅是世界上最长,也是我国腹地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人工河。大运河在维护国家统一,建立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以及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京杭大运河的终点(费利斯·比托摄,1870—1880年)

  

延庆湿地

永定河·北京 北京,从一个诸侯国都邑发展为北方重镇,再到确立为国家的都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城市历史延绵3000多年。北京之所以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经久不衰,与北京所拥有的优质湿地资源密不可分。《史记·燕召公世家》中提到“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奭于北燕”。据侯仁之研究:古燕国所建的都城在今房山琉璃河一带,是最早出现的行政建制和城邑政权之一,应视为最早定都的王朝。“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也道出了北京古都和湿地之间的密切关系。春秋时期,燕国都城迁往蓟城。据《史记·周本记》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城邑“蓟”的选址依托了莲花池水系。从蓟城到金中都,都是以莲花池水系中涌溢的泉水为供水水源而建的城池。莲花池水南流后注入凉水河。随着城市功能和定位的变化,北京由辽金地方政权的都城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政治中心,莲花池的水已经难以满足北京城市发展的需求。元代统治者在建造大都城时,城廓从莲花池水系迁移到水源更加丰沛的高粱河水系。这里分布有大面积的湖泊和沼泽,考虑到琼华岛周围的湖泊可以为新城提供足够的水源,元代扩挖了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并以琼华岛为中心规划城池、营建皇宫。后明朝又扩挖了南海,至清延续至今。从北京城的历史变迁来看,每一朝每一代都建都在湿地之上。

186例蒙古族成人跟骨Böhler's和Gissane's角的测量及临床意义(何凯,等)20:1898技术创新

201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可见,人们已广泛认识到城市发展和湿地的紧密联系。从古到今,湿地对于城市的作用也在不断地发展着、变化着。湿地已经成为居民享受高品质生活、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基础。可以说,没有湿地就没有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没有湿地也没有现代生态宜居的城市。湿地不仅承载着城市的过去和现在,也必将在人类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崔丽娟
《民主与科学》 2018年第01期
《民主与科学》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