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某油田集输系统化学助剂中有毒物质调查与分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油气集输系统是原油生产、运输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原油采收率,注水、注聚、油气水分离、污油净化、污水处理等生产工艺需要加入大量的破乳剂、缓蚀剂、杀菌剂、阻垢剂等化学助剂[1,2]。这些化学助剂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大多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作者简介:陈晶,女1989年1月,河北省衡水市,汉,衡水市第五医院,二级,骨一科,主管护师/护士,本科,护理,研究方向,骨科护理。

1 方法与内容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研究某集输系统化学助剂主要危害成分,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浓度。运用职业医学、卫生工程学等理论和方法,研究加药系统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

2 结果

2.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该集输系统所用化学助剂主要为破乳剂、缓蚀剂、杀菌剂、阻垢剂,其成分、用量及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见表1。

2.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表2)

超标原因分析:水溶性破乳剂、缓蚀剂、杀菌剂中甲醇浓度较高,且助剂年用量较大,加药过程均采用人工操作,室内设置的轴流风机风量较小,通风效果较差,导致加药间甲醇浓度超标。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情况见表3。

2.3 职业病防护设施

集输系统加药系统采用人工操作,将助剂罐直接倒入混合池,进行电动搅拌混匀。加药间墙壁设有1台T35-11型玻璃钢轴流风机(风量为826 m3/h)进行机械通风;屋顶设有2台无动力风帽进行自然通风。

2.4 个体防护用品

芽孢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可以形成孢子[3]。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利用的大多是枯草芽孢杆菌,运用芽孢进行繁殖,芽孢处在菌体中心位置,因为芽孢繁殖的特殊属性,芽孢对于化学物质、高温及干燥环境有着极强的抵御性,因此,枯草芽孢杆菌的应用受到化学物质、温度及湿度的影响非常小。

2.5 关键控制点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析,该集输系统加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醇、二甲苯、乙二胺、甲醛,其中甲醛最高容许浓度超标,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能够满足要求,但是加药间设置的轴流风机风量不足,通风换气次数不能达到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

3 讨论

3.1 结论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理学特征、浓度(强度)、潜在危险性、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发生职业病的危险程度,确定该项目关键控制点为人工投药过程。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民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不仅仅局限于对物质的需求,更体现出对生活环境质量提升的内在需求渴望,在不断追求美化居家环境的同时,也在着力提升厨房的整洁、卫生和科学化。然而,人们在厨房精工细作时,时常会忽略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厨房食物垃圾或下角料的处理,从而造成生活垃圾的排放量急剧增长。

表1 所用化学助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t·a-1

助剂成分用量职业病危害因素水溶性破乳剂甲醇20%,聚醚类聚合物30%,水50%30甲醇油溶性破乳剂丙二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80%,二甲苯10%,其他10%35二甲苯缓蚀剂10%咪唑啉,10%季铵盐、甲醇5%,甲醛5%,70%水48甲醇、甲醛杀菌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50%,甲醇20%,氯化苄25%,甲醛5%5甲醇、甲醛阻垢剂羟基乙叉二膦酸50%,乙二胺10%,氯化铵30%,水10%3乙二胺

表2 加药岗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mg/m3

毒物种类STEL测定值PC-STELTWA测定值PC-TWAMAC测定值MAC标判定甲醇525012.825超标二甲苯23.91002.450不超标乙二胺2.8100.84不超标甲醛0.280.5不超标

注: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AC:最高容许浓度。

表3 加油岗位个体防护用品配备

防护用品数量更换周期型号及参数备注防毒半面罩1个/人按需发放3M6200型防毒半面罩,3M6006滤毒盒(防有机气体)自吸式防毒半面罩APF为10,可将现场浓度较低约10倍防噪耳罩1副/人1副/年ANSISE1310型(NRR:20dB(A),SNR:27dB(A))可降噪27×0.6=16dB(A)

3.2 建议

a)投药过程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为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设备特点、安全要求、便于操作、维修等因素确定。

b)加药间应更换大风量轴流风机,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向联锁的泄漏报警装置,事故通风宜由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保证,但在发生事故时,必须保证能提供足够的通风量,事故通风的换气次数不宜<12次/h。控制开关应分别设置在室内、室外便于操作的地点[3]

c)按标准规范要求正确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及时进行更换。

4 参考文献

[1] 侯广庆,平庆玲,周晓蓉.油田三次采油技术开采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4,32(5):302-304.

[2] 邢亚飞,常志强,杜文霞,等.某采油厂联合站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9,8(1):28-30.

[3] GBZ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胡伟
《安全、健康和环境》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