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阜新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的潜在危害与防控

更新时间:2009-03-28

1 刺萼龙葵的态特征与传播途径

外来入侵物种严重破坏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如2003年北京市植保站在密云县发现了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茄科植物刺萼龙葵,该植物已被俄罗斯等国家列为检疫植物,在加拿大被列为入侵物种,是一种有毒有害杂草。该植物在我国动植物检疫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试行)的通知》中已被列为检疫植物,是一种具有潜在入侵性的有害杂草。

刺萼龙葵,别名刺茄,原产北美洲,主要分布在美国、墨西哥、原苏联、孟加拉国、奥地利、保加利亚、捷克和斯洛伐克、德国、丹麦、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现已传入我国,在辽宁省西部阜新,朝阳,建平一带有分布。

刺萼龙葵,茎直立,植株上半部分有分支,类似灌木,全株15-60cm高,表面有毛,带有黄色的硬刺;其叶片深裂为5-7个裂片,具刺;叶长为5-12.5cm,轮生,具柄,有星状毛;中脉和叶柄处多刺;花萼具刺,花黄色,裂为5瓣,长2.5-3.8cm;在茎较高处的枝条上丛生,开花期在6-9月,果实为浆果,附有粗糙的尖刺,有利于黏附于动物毛皮上,种子不规则肾形,厚扁平状,黑色或红棕色或深褐色,长2.5mm,宽2mm,表面凹凸不平并布满蜂窝状凹坑。刺萼龙葵很容易辨认,花酷似番茄。

刺萼龙葵仅由种子传播,成熟时,植株主茎近地面处断裂,断裂的植株像风滚草一样地滚动,每一果实可将8500颗种子传播得很远。

2 刺萼龙葵的潜在危害

刺萼龙葵极耐干旱,且蔓延速度很快,即使在牲畜栏里也能生长,常生长于过度放牧的牧场、庭院、路边和荒地、瓜地、中耕作物地及果园。该种植物能产生一种茄碱,对活的家畜有毒,其果实对羊毛等纺织品的产量具有破坏性的影响,对农田和山地也有害。刺萼龙葵被认为是谷仓前,畜栏等地“讨厌的杂草”,我国动植物检疫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试行)的通知》中,将其列为检疫植物。

2.1 对环境的危害

刺萼龙葵生长过程往往具有超强的侵略性,排斥和抑制其他草本植物的生长,使其他草本植物生长缓慢甚至灭绝,破坏了区域的生态平衡。

2.2 对农业的危害

(2)加强宣传

经拜读曹海东先生《“莫落”释义考辨》[1](以下称“曹文”)一文,受益颇深。曹文认为《汉语大词典》引刘向《新序》之文为例,“训‘莫落’为‘缀结’义,未得确诂,‘莫落’当释为‘覆盖’‘蒙罩’义,实为‘幕络’之通借。”这一方面增强了《汉语大词典》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另一方面也给我们读者以辩证看待问题之启发。认识其价值之余,本文认为曹文“‘莫落’实为‘幕络’之通借”这一观点值得商榷,“莫落”与“幕络”是一组连绵词,它们之间有着“义同音转”的关系,并非“通借”关系。

3 朝阳地区刺萼龙葵的防控措施

(1)建立预警机制

3.1 化学防治

在植株生长初期,尤其在4片真叶前的幼苗期,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之后生长速度显著加快。在植株幼小时,其刺质地较软,不易刺伤皮肤,此时将其彻底铲除最为安全和有效。植株成熟后,其刺变硬,会给铲除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若植株已结果,铲除时可能造成种了散落,从而加大了铲除的危险性。

3.2 人工铲除

子叶期和苗期用苞米头(荞去津)可防治,开花前植株可用2,4一二氯苯氧乙酸(2,4-D)进行防治,如将2,4-D和白草敌联合使用,防治效果更好。

另外,刺萼龙葵混在其他杂草中被马、羊、牛等家畜误食后,对活的家畜有毒性作用。其带刺的果实夹杂羊毛等纺织品中,会大大影响产品质量。

通过在本地区开展刺粤龙葵发生情况的具体调查,了解该种植物的入侵途径、入侵范围和在本地区的危害程度,并对它的入侵性做出科学评估建立本地区外来入侵物种信息网络平台和查询系统,发布预警预报,对该种植物的发生趋势和发生生境进行预警分析,依靠科研机构,提高普查和防治的技术水平,防患于未然。

4 阜新地区刺萼龙葵防控措施的建议

阜新地区与朝阳地区的气候条件、环境条件以及农作物种植条件类似,因此朝阳目前的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均可应用于阜新地区,另外阜新地区还应该探讨其他防控措施,防患于未然。

目前,刺萼葵已适应朝阳地区生存环境,并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朝阳地区的防治刺萼葵的方法以人工铲除和化学防治为主。

实施无痛护理以后,主要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以及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疼痛评分情况主要由专业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护理后的疼痛评分进行记录。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由专业人员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

据表1可知,7个处理区中对水稻的经济性状表现最明显的是有效穗,其中有效穗最多的处理区为处理4区,处理量达到415.5穗/m2。从各个试验区的农艺性状对比来看,其中水稻植株的尖叶最长与植株最高的为处理2区,这表明处理2试验区中水稻的常规施肥肥力充足,呈现出了水稻植株较为茂盛的群体栽培效果,不过其常规施肥状态下的水稻千粒重在处理数据上表现为7个处理区最低[8]。

刺萼龙葵入侵农田,吸取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及养分,造成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流失,使农作物减产,增加农业成本,造成经济损失。

首先,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长久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一个不断循环、可时时改进的管理方法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搞好铲除刺萼龙葵行动的宣传报道,并针对刺粤龙葵的危害性、铲除方法进行广泛宣传,举办培训班,创造铲除行动的浓厚氛围,从城市到社区,从乡(镇)到村屯,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行动,使人人都能识别刺粤龙葵、人人可以报告刺粤龙葵疫情,人人都应随发现、随铲除。

(3)长期监控

刺萼龙葵在其他地区的大面积蔓延,证明已非常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刺萼龙葵的种了有休眠机制,当年未萌发的种子可能在数年后萌发,所以,各级政府要把铲除刺萼龙葵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任务,长期监控对于刺萼龙葵生长过的地方,一定要予以标记,积极探索刺萼龙葵综合防治的有效途径,完善刺萼龙葵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刺萼龙葵发生蔓延预测预报,连续监控,及早铲除。

在本案中,仲裁庭认为,虽然东道国的征收行为是符合国际法的相关规定,但这并不能成为东道国政府减少对外国投资者赔偿的理由,仲裁庭裁决东道国应当根据“及时、充分、有效”的原则就其征收行为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作出补偿,但仲裁庭也认可了东道国的补偿范围应当限于外国投资者根据国际法所取得的合法利益,而不是就全部的损失进行补偿。

5 小结

外来物种刺萼龙葵具有潜在危害性,耐干旱,在阜新干旱的条件下可能会迅速蔓延,从现行的防控技术,主要以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另外阜新地区还应该探讨其他防控措施,比如建立预警机制、长期监控机制,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李扬汉.中国杂草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433.

〔2〕曲智,庄武,曲波,董淑萍,高明和,兰希平.关于在朝阳铲除刺萼龙葵的建议.《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4):53-54.

〔3〕梁维敏,田春雨.刺萼龙葵的识别与综合防控.科学观察2011(1)83-84.

 
尹丽丽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8年第01期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