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能源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提升途径探讨

更新时间:2009-03-28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备受全球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关注,要求我们应从战略高度认识资源与环境危机[1]。在环境保护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国内环境法律法规日趋严格的大背景下,企业经营活动的环境成本外部性逐步减小,未来企业的竞争很多时候将会呈现出围绕“绿色”的竞争。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新能源是化解资源与环境危机的主要手段,绿色发展呼唤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尤其是风电、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让人类看到了可以摆脱对有限的环境、资源依赖的希望,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原始的动能。结合新能源企业电力供应过程中清洁、低碳的特质,新能源企业与生俱来带有绿色光环,但是同为绿色依旧有深绿与浅绿之分,新能源企业应在全生命周期的视角下更清晰地阐释其绿色的特征并筑牢企业的绿色竞争力。绿色发展为蕴育中的新能源革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新能源企业绿色竞争力分析

1.1 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定义

企业竞争力可以理解为企业之间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优势或差距,并因此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与一般的竞争力相比,绿色竞争力是企业在提高了绿色水平后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优势[2]。那么,企业绿色竞争力可以定义为:企业通过技术和管理改进资源利用模式和生产方式,注重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凭借以符合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减少碳依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经济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能力。

1.2 新能源企业的绿色化需求

以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源为主体的可再生能源,在提供电力的同时,不损耗自然资源,供电过程中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污染负荷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也很低,能减小甚至规避由于采矿、生产及燃烧化石燃料所引发的公共健康风险,在本质上都属于“绿色”能源,也是目前能源结构变革的重要支撑和发展方向。

由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物群落组成及土壤环境因子等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17,18]。从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的水平分布研究结果来看(图1),各土地利用方式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相差不大,最多的是森林和退耕湿地14类,最少的是退耕林地12类。从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的水平分布研究结果来看,退耕湿地>湿地>退耕林地>森林>农田,其中个体数最多的是退耕湿地603只,占总个体数的23.50%,个体数最少的是农田151只,仅占个体总数的5.89%。

但是,可再生能源技术并非不会带来社会及环境负面影响,使用可再生能源需要稀土元素、单晶硅等,因此可能导致采矿行为增加,森林面积减少等问题,生物质的利用可能引发土地的竞争性使用,进而危及粮食安全等。此外,在电源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绿色的问题。以风电为例,近年来风电项目开发重心向华南、华东、中部等负荷中心区域集中、消化能力强的地区转移,由于人口密度较高、地形复杂,已经带来了一定的环境、社会的负面影响。因此,新能源绿色的体现应该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下进行考量,新能源的绿色应该体现在电源开发、设计、施工、运维、退役一系列过程中,同时由于设备制造过程也会涉及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破坏等,也应纳入新能源的绿色化考量之中。

2 新能源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要素

2.1 绿色的内涵

绿色象征着生命,体现了人类对于美好的诉求。本文认为“绿色”的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节约”、“环保”、“低碳”、“健康”四个方面。“节约”是指土地集约使用、节约水资源、节材与材料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环保”是指努力减少污染物排放、选用环保节能材料和设备、环保水保措施落实到位、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避免土壤、地下水污染;“低碳”是指选用低碳设备和材料、减少林业碳汇损失、建筑低碳、打造绿色供应链;“健康”是指关注饮用水安全、不显著减少食物供给、减少或消除电磁辐射和噪声影响、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与释放量不能对人健康构成威胁。

2.2 新能源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要素

绿色认证需要绿色标准为依托,而绿色标准会对绿色发展启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为了更清楚、更科学的阐释新能源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优势,新能源企业应主动参与绿色标准的制定,赢得市场的优先权。同时积极开展绿色认证,进一步提升绿色环保的形象。

绿色产品是企业实施绿色战略后的最终表现形式之一,一方面企业的行为是绿色的,另一方面产品也应满足在全生命周期中符合“节约”、“环保”、“低碳”、“健康”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的绿色产品。人们可以通过制定标准来鉴别绿色产品,如欧盟颁布的WEEE指令即《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RoHS指令即《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都是上述四个方面中针对某些方面的具体要求。对于新能源企业而言,绿色产品应是在电力生产、电源建设的全过程中符合绿色要求的电能。

绿色技术是绿色产品的核心和支撑[3],也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和绿色竞争力得以形成的关键。绿色技术是指能够体现绿色化要求的技术。新能源企业可以从设备生产设计、能源与原材料选用、设备维护管理、项目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采用绿色技术,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率、降低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或影响、适应低碳的要求并有益于公众健康。绿色技术及其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产品方面突破性的乃至革命性的进展,使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由于绿色化的差异性而受到市场的青睐。

绿色企业文化是构建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能动要素,是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的强大催化剂、粘合剂和稳定剂。绿色企业文化可帮助企业认识和正确处理企业与自然、社会关系,是企业主动、自主实施绿色管理的前提,同时也是企业实行绿色管理和树立绿色企业形象的综合表现。绿色企业文化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的各种活动当中,对于绿色价值观的认同将对企业的绿色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新能源企业生存于绿色的商业环境,对于绿色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绿色管理是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所形成的一种绿色经营理念及其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企业的绿色管理是企业及其产品实施绿色化的基础和手段,可遵循5R原则,即Research研发、Reduce减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循环、Rescue保护,其核心流程包括绿色供应链管理和绿色营销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能源电源建设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项目施工阶段,因此还需要实施绿色施工管理。依据建设部颁布的《绿色施工导则》和已出台的《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 50905-2014)[4],指明了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即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5],体现了“节约”、“环保”的绿色内涵。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构建绿色竞争力的保障因素。任何发展的本质都是人的发展,企业的任何活动都是以人为主导。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将“绿色”理念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所形成的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构建绿色竞争力方面其主要任务是根据企业的绿色价值观以及顺应客户与市场绿色化的需求,通过符合“绿色”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塑造员工的绿色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实现企业的绿色化战略目标。

生活如同巨大的幻术。明知如此,步步还需艰难持重,全神贯注。我们渴望做一场离经叛道的嬉戏,如履薄冰,如蹈高空,并且最终不知所踪。爱是和真相共存的幻术。随时老去,随时死去。即便如此,为探寻和得到爱,为获得生命的真实性所付出的代价,依旧是这个幻术中最令人迷醉和感动的核心。

综上所述,药学类研究生国际化公开课是指在全球化观念的指引下,把国际的、跨文化的观念与前沿的药学相关知识融合到药学类研究生课程中,由国际药学领域知名专家与学者采用开放的、高质量的授课方式,以此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视野和技能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

3 新能源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3.1 创新发展

创新是长远发展的动力。在企业层面,绿色发展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绿色技术、绿色管理和绿色文化的创新。

此两例仅见于《齐》,《周》无,且都与“不”连用,构成双重否定,表强调,“靡”主要在先秦两汉使用,此时期不太盛行。

我们每天观看网络视频的时长近58分钟,网红粉丝规模近6亿元。作者在书中,以局内人的视角分析了近年来疯传网络的病毒视频,包括恶搞、音乐、广告、知识传播、小众频道等各种类型,深入探讨了这些视频是如何流行起来的,网红主播怎样快速吸引粉丝,以及如何引领流行文化。作者指出,在视频时代,作为观众的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而这将改变娱乐产品的生产方式。爆款视频往往与创意或内容品质无关,而在于它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观众参与互动,比如对“骑马舞”的模仿或对“冰桶挑战”的接力。作者凯文·阿洛卡,You Tube文化和流行趋势部门的负责人,全球领先的病毒视频专家之一。

中央政府也将绿色发展定调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中国制造2025》明确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使用绿色能源是绿色制造的重要内容之一。打造在全生命周期下的绿色电源,将扩大新能源企业的生存空间。

物联网相关技术在果蔬运输系统的推广应用,通过各类现有的通信网络接入到物联网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技术并不是一个单向技术,而是多种信息领域的新技术组合。

绿色管理创新体现的是企业软实力的提升,主要是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绿色发展一方面体现在绿色技术应用的需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改进的需求上。例如在电源工程建设中,绿色的要求很大方面是施工过程中管理上的要求。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多渠道的金融支持。新能源高度符合绿色金融理念,新能源企业应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在项目投融资、打造绿色金融产品、碳资产管理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促进新能源产业以及其他产业的绿色发展。围绕绿色金融开展绿色投资,为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拓宽了生存空间,实现稳定收益的同时,实现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效益的统一。

3.2 融合绿色金融,开展绿色投资

绿色文化创新要求企业树立符合市场规律的绿色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创新的根本着眼点。在绿色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下,企业在战略、组织、研发、生产、营销、投资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不同于传统企业模式的“绿色效应”:绿色战略拓宽企业的发展前景,绿色组织增强企业的执行力,绿色研发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绿色生产降低企业的污染成本,绿色营销提升企业的现代意识,绿色投资放大企业的成长空间,绿色产品实现高质量的经济收益。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有力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 倡导绿色消费,开展绿色营销

环境恶化客观上提升了人们对于绿色消费的需求,形成绿色产业发展的新推动力。绿色营销是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产生,同时也可促进绿色消费观念的蔓延,成为营销发展的未来趋势。新能源电力由于清洁、低碳的绿色特征,在绿色营销中具有天然的优势。企业应加强绿色宣传,通过强调企业在环保方面的行动来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建立绿色营销的渠道,满足市场绿色消费的需求,引导和鼓励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在全社会范围内更多地使用绿色电力和低碳产品。

3.4 发展绿色合作,打造绿色供应链

绿色企业应从产品源头着手,在产品的设计、制造、材料的采购、能源的利用及供货商等都纳入环保考虑中,推动供应链企业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能效,提高整个供应链体系环境治理效率,促进整个产业链条的绿色升级[6],打造在全生命周期中符合绿色要求的产品。新能源企业尤其是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可与其供应商形成绿色伙伴关系,共同实现绿色发展,增加了客户黏性。此外,也为其他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建设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绿色的能源,为其他产业绿色供应链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3.5 积极参与绿色标准建立,开展绿色认证

借助第三方认证的外力可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绿色竞争力。绿色认证是指按照统一标准对企业在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取得的成绩进行审核确认并向社会公开的一种制度,绿色认证是帮助社会、公众识别绿与非绿、深绿与浅绿的重要手段。

根据对于绿色竞争力的定义,本文认为构成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管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绿色企业文化等几方面内容,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企业的绿色核心能力。

4 新能源企业提升绿色竞争力的意义

(1)适应国际合作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绿色竞争力是生态文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发展绿色产业成为一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7],拥有绿色通行证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提条件绿色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必要条件。

科技创新是“牛鼻子”,产业创新主要建立在科技创新基础之上。技术进步能够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率,在生产力提高中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并有助于公众健康。实施绿色发展也可促进科技的进步,绿色的追求将会成为激发企业创新的契机。

(4)树立企业形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打造绿色竞争力是一个组织责任感的体现,并能鼓舞客户和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其市场上、行业内形象,从而扩大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有助于新能源企业及相关供应商企业实现低碳、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可以通过与碳交易市场的结合,有效地利用原材料和回收利用废旧物质,努力寻求降低环境治理费用,减轻监管压力,减少如排污费、罚款等环境费用,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创造了健康稳定的经营环境,实现稳定的经济收益。

(五)有利于促进加工业的发展,实现一体化的产业化开发格局 在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情况下,需加工的商品畜数量、质量得不到保证,产品竞争力弱,加工业的增值空间极为有限。要实现产业化经营,要先有一定的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作为基础,保障加工业所需的优质原料供应,才能实现加工业良性发展,才能支持和反哺养殖业,实现良性的产业化发展。

(2)绿色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国家环保政策不断加码,企业需要提升绿色管理能力,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规避违背环境法律法规的风险,在经营环境中保持优势、持续盈利。企业的绿色战略也体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参考文献

[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迈向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各种途径[M].2011:9-10.

[2]杨代友.企业绿色竞争力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4.

[3]吴晓玲.企业绿色竞争力的理论思考[J].理论学刊,2004(2):57-59.

兰德研究生院(现为帕蒂兰德研究生院)是美国最大的公共政策博士学位项目,也是为培养未来公共政策领袖而设立的8个研究生项目之一。

[4]GB/T 50905-2014,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S].

(1)临终关怀事业在中小城市资金来源少。临终关怀事业具有一定公益性,决定了相关产业自身不以盈利为目的发展特点。由于我国中小城市经济实力不强,临终关怀的发展无法得到与其他大城市水平相当的政府资金支持与专项拨款;又因为大众对相关事业的了解程度较低等原因,临终关怀机构在中小城市收到的社会援助较少,令不少开设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资金周转困难,在市场经济背景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5]王有为.中国绿色施工解析[J].施工技术,2008(6):1-6.

[6]王能民.打造绿色供应链之绿色标准建设[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8):92-94.

[7]邬彩霞.绿色“一带一路”与中国产业绿色竞争力[J].中国战略新型产业,2017(8):41-43.

 
李新航,李在卿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