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行业前景、市场占先与产能过剩

更新时间:2016-07-05

一、引言

产能过剩(Excess Capacity)是指企业在生产时均衡的实际产出低于其在投产时设定的产能产出,其表现是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过低,其效应是资源配置效率受损、生产要素出现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闲置现象(徐齐利和聂新伟,2017)。与之相对的一个概念是产能短缺(Shortage Capacity)。从建国以来60多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来看,计划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效应之一是以卖方势力为特征的产能短缺,市场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效应之一是以买方势力为特征的产能过剩,且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各行各业的产能短缺会不断消退、产能过剩会不断涌现。社会主义中国 60 多年的经济实践史在生产能力上之所以会有如此表现,这是由产能短缺的计划本质和产能过剩的市场本质决定的。对于产能短缺的计划本质,学界对之已有深刻且经典的论述(Kornai,1980),相比之下,对于产能过剩的市场本质,学界的研究积累明显不足。为深入理解产能过剩的市场本质,具体到解释占先企业的捕食性行为是否存在及如何导致行业产能过剩的,本文分别对行业前景属性(好与差)、行业准入属性(壁垒与自由)、行业投资属性(轻资产与重资产)三者不同组合下市场占先均衡的产能利用效应展开数理分析。 研究发现:(1)对于进入壁垒存在的轻资产行业,若行业前景差,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产能适宜,在未来产能过剩;若行业前景较好,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和未来皆产能适宜;若行业前景很好,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产能适宜,在未来产能过剩。(2)对于进入壁垒存在的重资产行业,若行业前景很差,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和未来皆产能短缺;若行业前景较差,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产能适宜,在未来产能过剩;若行业前景较好,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和未来皆产能短缺;若行业前景很好,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和未来皆产能适宜;若行业前景极好,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产能适宜,在未来产能过剩。(3)对于进入自由的微资产行业,无论行业前景如何,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和未来皆产能过剩。(4)对于进入自由的轻资产行业,若行业前景很差,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产能适宜,在未来产能过剩;若行业前景较差或好,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和未来皆产能过剩。(5)对于进入自由的重资产行业,若行业前景极差,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和未来皆产能短缺;若行业前景很差,则占先 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产能适宜,在未来产能过剩;若行业前景较差或好,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和未来皆产能过剩。

(4)浓厚绿色金融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由于绿色发展项目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收益期长、收益不确定、风险高等特点,影响了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政府应加大绿色金融的宣传力度,树立并推行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绿色信贷理念,重视金融机构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企业、社会群众参与到绿色金融中来,使金融机构和社会团体资金更多的投向绿色环保产业。

对于深入认识产能过剩的市场本质,该发现的学术价值有三:(1)与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之间孪生关系论的流行观点不同,需求不足可能导致产能过剩,但也可能导致产能短缺,而且产能过剩也有可能是需求过旺所致,总之,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并非硬币正反面的孪生关系。(2)行业前景良好时,潮涌现象导致产能过剩的表现形式除潜在企业的市场进入潮涌外,还会表现为在位企业的产能扩张潮涌。(3)企业家在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抑或市场不确定时因投产和生产决策不对等导致产能过剩,即便在信息对称且完全而且市场确定时,其投产和生产决策也会不对等,进而导致产能过剩。

在产能过剩形成机理相关文献的边际贡献上,本研究表明,Eaton & Lipsey(1979)关于市场占先导致行业产能持续性过剩的经典论断是市场占先均衡在特殊情形下的结果, Eaton &Lipsey(1979)的经典命题是本文命题的特例。在产业政策的设计指导上,该研究对防范产能过剩的实践启示为,准确识别行业的准入属性、前景属性、投资属性是准确预警行业是否产能过剩、准确预测何时过剩、准确预演如何过剩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对化解产能过剩的实践启示为,供给侧出的问题(如重复建设导致的产能过剩)试图通过需求侧去解决(如刺激需求)无异于缘木求鱼,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如产能反而会进 一步加剧过剩)。

本文接下来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以体现本文在产能过剩形成机理研究的文 献贡献和学术价值;第三部分,模型初始化,包括建立参照系、设定研究环境与基准点;第四部分,存在行业进入壁垒时的均衡策略及其产能利用效应,分轻资产行业、重资产行业依次展开分析; 第五部分,行业进入自由时的均衡策略及其产能利用效应,分微资产行业、轻资产行业、重资产 行业依次展开分析;第六部分,对比分析,包括市场占先均衡所致产能过剩的比较静态分析和本文观点与相关文献观点的比较分析;第七部分,实践启示,包括防范产能过剩的实践启示和化解产能过剩的实践启示;第八部分,结论。

二、文献综述

产能过剩成因与机理研究的谱系如图 1 所示。从学科归属出发的角度,主要有两范式四学说:宏观 经济DSGE 研究范式下的周期性产能过剩说和结构性产能过剩说与产业组织SCP 研究范式下的市场主导说和政府误导说。在宏观经济范畴内研究产能过剩的成因与机理,多见于中国学者模仿失业的成因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与周期性失业),提出结构性产能过剩与周期性产能过剩之分,并利用 DSGE 研究范式分析其机理 代表文献主要有:耿强等(2011)、周瑞辉和廖函(2014)、郭长林(2016)。。在产业组织范畴内研究产能过剩的成因与机理,早见于国外学者 代表文献主要有:Chamberlin(1962)、Barzel(1970)。,且主要论述产能过剩的市场机制,即企业的策略行为是如何导致产能过剩的 代表文献主要有:Spence(1977)、Eaton & Lipsey(1979)、Dixit(1980)、Barham & Ware(1993)、Janeba(2000)。, 该领域在国外已经式微;国内关于产能过剩市场主导说(狭义也称市场失灵说)的论述起步较晚, 但方兴未艾 代表文献主要有:林毅夫等(2010)、张倩肖和董瀛飞(2014)、徐朝阳和周念利(2015)、贾润崧和胡秋阳(2016)、曹森和史逸林(2017)、李后建和张剑(2017)。。在产业组织范畴内产能过剩 SCP 研究的另一支学说——政府误导说(狭义也称政府 失灵)兴起于中国,目前最为活跃,文献纷呈,代表性观点主要有地方干预论 代表文献主要有:王立国和鞠蕾(2012)、王文甫等(2014)、干春晖等(2015)。、体制扭曲论 代表文献主要有:江飞涛等(2012)、刘航和孙早(2014)、付才辉(2015)、王自锋和白玥明(2015)、贺京同和何蕾(2016)、邓淑莲和朱颖(2017)、韩国高和胡文明(2017)、莫小东(2017)、庞念伟和孙毅(2017)、钱爱民和付东(2017)。、 战略偏差论 代表文献主要有:周丽群(2014)、余东华和吕逸楠(2015)、杨振兵(2016)、白雪洁和闫文凯(2017)。、改革转轨论 代表文献主要有:修宗峰和黄健柏(2013)、程俊杰(2015)、范林凯等(2015)、陈俊龙和汤吉军(2016)。、政策诱使论 代表文献主要有:程俊杰(2016);白让让(2016)、罗美娟和郭平(2016)、赵卿和曾海舰(2017)。,徐齐利和聂新伟(2017)给出的资源软约束、环境硬约束导致产能过剩的演化体系使得政府误导说的诸多观点殊途同归。

图 1 产能过剩成因与机理研究的谱系图

本文属于产业组织 SCP 研究范式下的市场主导说这一板块,具体研究占先企业的捕食性行为是否及如何导致行业产能过剩的。Eaton & Lipsey(1979)对这一问题首次作过经典论述:面对良好的行业前景,占先企业在当前就采取产能扩张的捕食性策略以阻止潜在企业进入市场分享利润,产能扩张后的占先均衡使得占先企业保持垄断地位的同时也导致了行业在当前和未来出现持续性的产能过剩。受其思想启发,与 Eaton & Lipsey(1979)的模型考虑单一的行业前景属性和单一的行业准入属性不同,本文考虑多元的行业前景属性和多元的行业准入属性,并将 Eaton &Lipsey(1979)忽视了的行业投资属性纳入考虑,构建与 Eaton & Lipsey(1979)完全不一样的数学模型,分别对行业前景属性(好与差)、行业准入属性(壁垒与自由)、行业投资属性(轻资产与重资产)三者不同组合下市场占先均衡的产能过剩机制展开理论分析。在本文的理论框架下,Eaton & Lipsey(1979)关于市场占先导致行业产能持续性过剩的经典论断是市场占先均衡在特殊情形下的结果,Eaton & Lipsey(1979)的经典命题是本文命题的特例。

此外,本文的研究发现与现有文献的诸多观点具有显著不同,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与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之间孪生关系论的流行观点 代表文献主要有:何彬和范硕(2013)、李正旺和周靖(2014)、鲁保林和陆茸(2016)。不同,需求不足可能导致产能过剩,但也可能导致产能短缺,而且产能过剩也有可能是需求过旺所致,总之,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并非硬币正反面的孪生关系。(2)行业前景良好时,潮涌现象导致产能过剩的表现形式除潜在企业的市场进入潮涌 代表文献主要有:林毅夫等(2010)、徐朝阳和周念利(2015)、白让让(2016)。外,还会表现为在位企业的产能扩张潮涌。(3)企业家不仅存在在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亦或市场不确定时的投产和生产决策不对等导致产能过剩 代表文献主要有:林毅夫等(2010) 、徐朝阳和周念利(2015)。,即便在信息对称且完全而且市场确定时,其投产和生产决策也会不对等,进而导致产能过剩。这些发现是我们关于产能过剩本质在现有认知水平上的深化和拓延,具有重要意义。

三、参照系、环境与基准点

将市场需求按照时间划分为两期:第一期表示当前状态,第二期表示未来状态。行业在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所面临的市场(反)需求函数P1 (Q)、P2 (Q)分别为:式中θ表示第二期(未来)相对第一期(当前)的行业前景:因为A/k 和θA/k分别反映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的市场规模,故当 θ>1 则说明未来行业前景好,当θ<1则说明未来行业前景差。为了便于分析,限定0<θ<2,即限定未来前景再好,市场规模也至多翻一倍;未来前景再差,市场也是有需求的。

投资者进入一个行业形成企业都要先后经历两个阶段:投产阶段和生产阶段。在起初的投产阶段,投资者一次性固定投资 F 形成生产能力 K,企业进入行业。在随后的生产阶段,企业进入市场,前期用于建立产能的固定投资 F 在此时已经沉没,沉没成本则演变为生产阶段的固定成本;在产能约束下,企业在产品生产与销售过程中发生运营成本,它是随产品数量而定的可变成本。为了便于分析,建模时只考虑投产阶段的一次性固定投资成本 F 和生产阶段企业生产运营的边际成本 c,且 c<A,生产阶段除前期投资在本期形成沉没成本外,假设不再发生其他固定成本。

为便于后续的均衡分析结果有对比依据,先确定三个参照系:完全竞争、完全垄断与双寡头古诺竞争。完全竞争下,?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的市场产出,价格及单个企业的运营利润 、 分别为:

完全垄断下,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的市场产出Q1

m 、Q2

m ,价格p1

m 、p2m及单个企业的运营利润分别为:

基准点2:重资产行业。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尚不能收回投资成本,即。由此可见,以该式表征的重资产行业实际是一种高投资低收益型行业。对于基准点2(高投资),将所处外生环境参数降维后变成标准化型 。

d 、Q2

d ,价格p1

d 、p2d及单个企业的运营利润分别为:

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在一定的现实环境下内生的,即导致问题的环境是外生的,模型化所要研究的问题必须先对环境特征进行必要的模型化外生处理和假定。

环境特征之一 ——市场占先与垄断:第一期(当前)行业内若有则仅有一个企业。为便于分析,将该企业称为占先企业。市场占先意味着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同时也是垄断企业。例如,对于水泥行业而言,水泥企业的销售半径只有200公里,当一个水泥企业在某地落户,则该企业方圆200公里的水泥市场由它占先。

环境特征之二 ——投资与产能:要生产一定单位的产出必先建立不少于该单位的产能。根据资产专用性的特征,很多生产装备都是成套配置的,这就意味着产能不是像产量一样连续可变,而是以成套的形式如 K,2K,3K,…来变动和计量。与之相对应,用于产能的投资金额也是成套不连续可分的:为建立 K,2K,3K,…的产能则分别需要 F,2F,3F,…的投资。为下文的模型化分析不引入过多额外因素,假设单套产能 K 的造价 F 在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保持恒定,即产能造价不随时间变化。为下文模型分析时数学处理的方便,根据上述三个参照系,进一步假设,一个基本投资 F 单位形成一个基本产能单位K=(A−c)/(2k)=,即占先企业的垄断产出。现实中,占先企业不会把产能设置低于该水平,否则在产能约束下生产时会发现企业该挣到的钱却没去挣,让盈利机会白白流失,理性的企业主不会这么干;现实中,企业的实际产能很可能会高于该水平,如若这样,则在第一期(当前)占先企业的实际产出小于其产能则是一种产能的自然性过剩,与本文的主题行业前景、市场占先与产能过剩的关系不大,而且这种自然性过剩水平始终存在且恒定,故在模型化的时候将其归零化处理。

(4)若行业前景很好,则未来出现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表现为占先企业低负荷运营,即形式上,若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则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的产能利用率

(2)若行业前景较差,则当前产能适宜,未来却产能过剩,其表现为占先企业当前满负荷运营,未来低负荷运营。即形式上,若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产能利用率ϕ1=1,在第二期(未来)产能利用率ϕ2<1。

利用灰色预测不能把原始观测数据作为一个简简单单的随机过程,而是把它看作一个随时间一起演变的灰色过程。通过对原始观测数据序列的处理加工,利用一次或者多次的累加累减使事物的灰色量达到白化的程度,突显事物内部的规律性,从而建立相应的变形预测微分方程,预测出事物的发展趋势。对于灰色模型来说,它所采用的数据既可以是线性的数据,也可以是非线性的数据,数据具有灵活性[1]。

基准点1:轻资产行业。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就能收回投资成本,即 。由此可见,以该式表征的轻资产行业实际是一种低投资高收益型行业。对于基准点1(低投资),可将所处外生环境参数标准化为

双寡头古诺竞争下,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的市场产出Q1

可以将外生环境参数组合称为行业的基准指数或环境指数:当基准指数(环境指数)小于1则说明占先企业所处行业是一种低投资的轻资产行业,投资当期即能完全收回成本;当基准指数大于1则说明占先企业所在的行业是一种高投资的重资产行业,投资当期尚不能完全收回成本。

(4)从当前的开发现状来看,由于工作重点转向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另外机关单位机构臃肿,人力资源闲置的现象也较严重,大大提高了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的相关成本。

我的画:流淌的水波纹是汇合?是守望?生命侵透在湿润的大气中彼此言说。我尝试用符号来串联、焕发出某种背后的思虑。

为使分析尽量全面和具体,除上述行业前景属性(好与差分别对应和行业投资属性[轻资产与重资产分别对应外,本文还将行业准入属性(壁垒与自由)考虑进来,并同前景属性和投资属性一样,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将其外生给定。下面针对行业是否存在进入壁垒,分别对上述两个基准点上的企业均衡策略及其对行业的产能利用效应展开分析。

四、行业进入壁垒与产能过剩

(一)轻资产行业进入壁垒与产能过剩

情形1.3:即行业前景较好。占先企业扩大产能导致前后两期净利润合计现值小于维持产能时前后两期净利润合计现值,即:

情形1.1:当 0<θ<c⁄A,即行业前景很差。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的最优生产决策为即停业,退出市场。这就是说,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是空负荷运营,产能利用率ϕ=0。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退出市场的同时理应退出行业,但由于受行业退出壁垒制约而沦为有产能却无产出的僵尸企业。

情形1.2:当c/A<θ<1,即行业前景较差。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的最优生产决策为,即以价格向市场提供单位的产品,实现运营利润。这就是说,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是低负荷运营,产能利用率ϕ=(θA-c)/(A-c)<1。

当1<θ<2,占先企业面对第二期(未来)良好的行业前景,将做出是否扩大生产进而是否扩大产能的选择,以及如若有必要扩大产能,则需要选择到底在第一期(当前)还是在第二期(未来)扩大产能。对于存在行业进入壁垒的占先企业而言,前后两期的产能投资成本都是 F,考虑折现 F<RF 后,显然,选择第二期扩大产能更为有利。故占先企业如若扩大产能则会选择在第二期(未来)实施。

占先企业若维持产能,则第二期(未来)其在现有产能的约束下运营,以价格向市场提供个单位的产品,实现运营利润

从全国四个地区的角度看,西部和东北在20世纪初完成情况差于东部和中部,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区间差异逐渐缩小(见下页表3)。在“十五”的完成率中,东部和中部整体上升,西部和东北整体下降,且东北在2005年降至极低值-27.2%,体现地区发展差异大、不平衡程度深。但该差距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明显缩小,西部与东北完成率快速攀升,基本上各年皆高于20%,在某些年份的完成率甚至高于东部和中部。在“十二五”末期,四个地区的完成率已高度相近,以2014年为例,完成率最高的东部24.9%与最低的东北24%差距仅不到1%。

占先企业若扩大产能,则第二期(未来)会发生一个单位的产能投资成本 F,新增一个单位的产能使得第二期拥有产能占先企业在产能的约束下,以价格向市场提供个单位的产品,实现运营利润

单从第二期(未来)能够获得运营利润来看,似乎扩大产能更为有利,因为扩大产能能够带来的运营利润,而维持产能带来的运营利润小于。但扩大产能又产生了投资成本 F,而维持产能则不会发生投资成本。所以,面对良好的行业前景,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到底是扩大产能还是维持产能,需根据前后两期的运营利润中扣除投资成本后的净利润而定,若扩大产能导致前后两期合计净利润高于维持产能时前后两期合计净利润现值,则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会选择扩大产能,反之则会选择维持产能。

1.全场封锁,隔离病猪群,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彻底消毒,再进及时打扫圈舍环境卫生且将其污物、排泄物消毒后,再用复合酚浓度为1:200倍稀释消毒圈舍,用具每天2次,连续消毒3 d后改为复合酚浓度为1:300倍稀释,每天1次,连续消毒3 d。

对于轻资产行业而言,即对于表征投资属性的环境基准指数为c/A<(c+2 kF)/A<1的行业而言,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以价格向市场提供产品 单位,实现运营利润。这就是说,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是满负荷运营,产能利用率ϕ=1。第二期(未来)要视行业前景指数θ来确定占先企业在该期的均衡策略及其产能利用效应。

艾滋病基本知识回答情况 调查的1977名学生中,有1744人知晓艾滋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8.21%,其中,对于输入被感染的血液(94.59%)、共用被感染针具(94.79%)、母婴传播(92.31%)、使用安全套降低传播风险(91.60%)等条目的知晓率较高,对于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毒的知晓率最低(72.99%)(表1)。

在此情形下,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选择维持原有产能不变。如此,则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是满负荷运营,产能利用率ϕ=1。情形1.4:当1+2 kF/A<θ<2,即行业前景很好。占先企业扩大产能导致前后两期净利润合计现值大于维持产能时前后两期净利润合计现值,即:

在此情形下,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选择扩大产能。如此,则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是低负荷运营,产能利用率。综述上面的4种情形,则有下面的命题1成立。

命题1:对存在进入壁垒的轻资产行业而言,即形式上对于环境基准指数的存在进入壁垒行业而言,在产能适宜占先企业在行业产能适宜的条件下表现为满负荷运营,既不会产能过剩也不会产能短缺,即形式上,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的产能利用率,未来是否会发生产能过剩要视行业前景而定:

(1)若行业前景很差,则未来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表现为占先企业空负荷运营,沦为有产能却无产出的僵尸企业,即形式上,若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0<θ<c/A,则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的产能利用率

(2)若行业前景较差,则未来出现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表现为占先企业低负荷运营,即形式上,若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c/A<θ<1,则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的产能利用率

(3)若行业前景较好,则未来产能适宜,表现为占先企业满负荷运营,既不会产能过剩也不会产能短缺,即形式上,若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则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的产能利用率

环境特征之三—— 投产与生产:企业投产时付出投资成本,生产时获得运营利润,只有当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的运营利润总额不小于产能投资总额,企业才会进入行业。在核算运营利润总额和产能投资总额时,设第二期(未来)对第一期(当前)的贴现因子为 R。

首次登记时,应严格按照规划审批图件准确客观的划分被登记建筑的基本单元情况,不仅无需仅依靠第三方测绘成果,反而可以发现其不当之处,有效杜绝一些测绘问题,例如重庆市于2010年就要求开发建设项目竣工后测绘的,必须结合规划审批图纸和房屋现场进行测量,房屋测绘结果应还原到规划审批的设计内容中去[8]。

命题1(1)揭示的是一种尴尬处境:一方面,市场有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却停业不产,处于僵尸状态。命题1(1)(2)是因为市场需求不足致使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与之恰好对立,命题1(4)则是市场需求过旺致使投资过度进而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当然,命题1(3)的市场需求旺盛却没有招致行业产能过剩。综合分析命题1(1)至(4)则有下面推论1成立。

推论1:对存在进入壁垒的轻资产行业而言,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并无必然联系:需求不足能够导致产能过剩,需求旺盛同样也能导致产能过剩。

对于推论1的前半部分 —— 需求不足能够导致产能过剩自在人们直觉之中,现实案例太多,对于推论1的后半部分 —— 需求旺盛同样也能导致产能过剩,则常被人所忽视,很难凭直觉感知。典型事实之一就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社会需求日益扩大,如此则各行业投资日益扩大,中国很快告别以卖方势力为特征的短缺经济,全面进入以买方势力为特征的过剩经济。典型事实之二就是,纵观历史,市场需求总是不断在扩大的,如此则产能过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历史必然。确实如此,人类社会从石器文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蒸汽文明→电气文明→当今信息文明,人类的需求是在不断扩大的,产能过剩也随之在不断加剧。

(二)重资产行业进入壁垒与产能过剩

对于重资产行业,即对于表征投资属性的环境基准指数为的行业而言,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以价格向市场提供个单位的产品,实现运营利润因为环境基准指数所以有,即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虽然能够盈利,但尚不能完全收回投资成本,处于净亏损状态。占先企业在第一期虽然处于亏损,但生产总比停产好:生产则净亏损,停产则净亏损F 。如此,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是满负荷运营,产能利用率ϕ=1。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的均衡策略及其效应要视行业前景指数θ而定。,即行业前景差,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维持现有产能不变,且以价格向 市 场 提 供个 单 位 的 产 品, 实 现 运 营 利 润具体市场均衡策略及其效应视环境基准情况分以下三种情形讨论。

情形2.1:,即行业前景极差。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的最优生产决策即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停业,沦为有产能无产出的僵尸企业,产能利用率ϕ=0。因前后两期的综合生产还会招致亏损,故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

都不会生产。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净亏,在第二期(未来)又因停业而没有任何运营利润,如此则全程是净亏损面对这种情形,理性投资人的最优决策即投资人在第一期(当前)就选择根本即投资人在第一期(当前)就选择根本不在该市场占先,根本不会进入该行业,根本不会投资该业务。这就是说,对于该行业,因第二期(未来)前景极差致使第一期(当前)没有投资者进入该行业,也就意味着该行业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根本没有产能,也就根本不存在产能过剩。市场有需求但无产能满足的状态即为产能短缺。本情形下行业在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皆产能短缺。

根据产能约束,则有性质

图书预约工作往往面临许多现实的困难,比如:图书预约失效率高以及读者不理解等[8]。图书馆必须认真地研究导致图书预约失效率高的原因,积极地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图书馆可定期调整预约制度,修改流通借阅权限,最大限度地提高预约书籍的到馆率[9]。

情形2.3:当c,即行业前景较差。占先企业不仅前后两期都能盈利,而且前后两期的运营利润合计也能够弥补投资成本,即:在此情形下,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的产能利用率

实验二的词汇测试结束后,要求两组学生如实填写查阅了哪些单词,用以确定各组查阅目标词的人次,结果表明,两组学生不同程度地查阅了目标词的用法。统计结果如下:

当θ>1,即行业前景好,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可以选择维持产能,也可以选择扩大产能。占先企业若维持产能,则会以价格向市场提供

个单位的产品,实现运营利润π。此时占先企业是满负荷运营,产能利用率ϕ=1。占先企业若扩大产能,则会以价格向市场提供个单位的产品,实现运营利润届时占先企业是低负荷运营,产能利用率ϕ=(θA−c)/[2(A−c)]<1。占先企业扩大产能带来的运营利润比维持产能要大,但扩大产能同时也产生一个单位的投资成本,而维持产能则不会新增成本。如此,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的均衡策略需视行业前景指数θ而定,具体可分以下五种情形分别讨论。

一是完善法院办案考核机制。将法院委托律师调解成功的案件,计入或折算为有效案件办理数量,从而提升法院系统推动律师调解的积极性。

情形2.4:,即行业前景较好。占先企业发现,虽然维持产能比扩大产能更优,但即便维持产能生产,前后两期的运营利润合计也无法弥补投资成本,即有:这就是说,在此情形下,虽然市场需求旺盛,无奈投资成本实在太高,导致这个市场根本无法建立起来,即无论第一期(当前)还是第二期(未来),根本没有人投资该业务,根本没有企业进入该行业形成产能,故该行业在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皆产能短缺。

情形2.5:A ,即行业前景很好。占先企业发现,不管扩大产能最终能否弥补投资成本,维持产能肯定能弥补投资成本且维持产能比扩大产能更有利,即有:这就是说,在此情形下,第二期(未来)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占先企业没必要扩大产能,在现有产能下满负荷运营是其均衡策略,此时其产能利用率ϕ=1。

情形2.6:当即行业前景非常好。占先企业发现,虽然扩大产能比维持产能更有利,但即便扩大产能:最终的总运营利润也无法弥补总投资成本,即有:

这就是说,在此情形下,巨大的市场需求能给予生产者足够的运营利润以激励其为市场提供产品,然而高昂的产能投资成本使得他面对市场需求只能望洋兴叹: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投资者都不会投资该行业,这个市场根本无法建立起来。对此,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却因投资成本过高而致使产能短缺。

情形2.7:当即行业前景极好。占先企业发现,不管维持产能是否能够弥补投资成本,扩大产能是肯定能够收回投资成本的,且扩大产能也肯定比维持产能更有利,即有:

这就是说,在此情形下,一方面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投资虽高但尚可接受,双重利好使得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扩大产能后的生产阶段产能利用率为(θA−c)/[2(A−c)]<1,出现一定程度的过剩。综合上述七种情形的分析,有下面的命题2成立。

命题2:对存在进入壁垒的重资产行业而言,即形式上对于环境基准指数的存在进入壁垒行业而言,占先企业进而在当前及未来的产能过剩情势要视行业前景而定,即形式上由行业的前景指数θ而定:

滤波是抑制干扰传导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干扰源发出的电磁干扰频谱往往要比接收信号的频谱宽得多,因此,当接收器接收有用信号时,也会接收到那些不希望有的干扰。这时可以采用滤波的方法,仅允许所需要的频率成分通过,而将干扰频率成分加以抑制。在悬浮控制系统中,常用 LC (电感电容)低通滤波器抑制由外部电网侵入的高频干扰。在 330 V 主电源输入侧和 110 V控制电压输入侧分别串接 LC 低通滤波器,起到了很好的滤波作用。

(1)若行业前景很差,则当前和未来皆产能短缺,其实质为因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根本就没有投资者愿意进入行业形成产能、占先市场提供产品。即形式上,若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则投资者若占先市场,在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的运营利润合计小于其产能投资成本。

经济模型不能是空中楼阁,它的构建要有一定的根基,否则由模型得出的均衡结果及其效应就虚无缥缈,无所适从。确定模型的根基就是确定基准点,从一定的基准点出发才能进行均衡策略分析。所谓基准点就是外生环境参数的适当组合,所谓不同的基准点就是该组合下外生环境参数的不同取值。为什么很多经济政策在美国有效而用于中国却无效?为什么很多经济机制在过去有效而现在却失效?究其原因是忽略了经济政策和经济机制的适用性是有基准点依赖的。基准点是对外生环境参数的高度凝练,即对于多维的环境参数及其取值,通过一定的组合将其降维成一至两个基准点参数及其取值。本文接下来的分析模型、均衡策略结果及其产能利用效应都是从下面两个不同的基准点出发,分别展开的。

(3)若行业前景较好,则当前和未来产能短缺,其实质是虽然市场需求较为旺盛,但尚不能对投资者形成有效激励,考虑投资成本后的净亏损使得根本没有投资者愿意进入行业、占先市场。即形式上,若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则投资者若占先市场,从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所获运营利润合计尚不能弥补第一期(当前)的投资成本。

(4)若行业前景很好,则当前和未来皆产能适宜,前后两期都表现出满负荷运营。即形式上,若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产能利用率ϕ1=1,第二期(未来)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而维持产能使得产能利用率ϕ2=1。

(5)若行业前景非常好,则当前和未来皆产能短缺,其实质是虽然市场需求巨大,但面对高昂的投资门槛,通过运营利润根本无法收回投资成本,从而致使投资者不会投资该行业形成产能。即形式上,若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占先企业虽然扩大产能比维持产能更优,但即便如此,在整个运营周期也净亏损。

(6)若行业前景极好,则当前是满负荷运营,产能适宜,未来却是低负荷运营,出现产能过剩。即形式上,若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产能利用率ϕ1=1,在第二期(未来)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而扩大产能使得产能利用率ϕ2<1。

命题2(1)揭示的是一种需求不足与产能短缺并存的状态,命题2(2)揭示的则是一种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并存的状态;命题2(3)(5)揭示的是一种需求旺盛与产能短缺并存的状态,命题2(6)则揭示的是一种需求旺盛与产能过剩并存的状态。如此,则有下面的推论2成立。

推论2:对存在进入壁垒的重资产行业而言,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并非硬币的正反面,需求不足时,可能出现产能过剩,也可能出现产能短缺;需求旺盛时,可能出现产能短缺,也有可能出现产能过剩。

在一定市场需求下,产能短缺比产能过剩对社会造成的福利损失更为严重。命题2(1)是需求不足型的产能短缺,这对社会福利造成的损失非常小,但如命题2(3)尤其是命题2(5),则是需求旺盛型的产能短缺,这会造成大量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机会损失。倘若该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或处于关键节点,则该行业的产能短缺就是整个经济系统的短板,造成社会福利损失的不仅仅是行业自身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整个下游行业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也都遭受福利损失。相比而言,某行业的产能过剩对整个经济系统造成的福利损失要比产能短缺小很多。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很多行业得以摆脱产能短缺的同时却落入产能过剩,但对全体中国人的福利却带来了巨大的提升。这就说,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定市场需求条件下,产能过剩总比产能短缺要好。

此外,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出发,命题2(3)(5)的政策含义也非常明确:解决这类产能短缺问题,即补短板问题,关键是降成本,尤其是降低投资成本(如信贷等融资成本、土地租赁等用地成本、设备采购等固定资产成本、建筑安装等建设成本),使之有利可图方才有企业进入行业形成产能。

五、行业进入自由与产能过剩

(一)微资产行业进入自由与产能过剩

对于轻资产行业中的微资产行业,表征其投资属性的环境基准指数具有性质:

在第一期(当前),占先企业若容许潜在企业进入市场与其展开古诺竞争,则占先企业在该期的运营利润自然会小于其阻止潜在企业进入市场后保持其垄断地位时的运营利润,但潜在企业进入市场后的运营利润又大于其投产成本 F,即有性质:

成立。这就是说,对于微资产行业而言,只要占先企业不采取产能威慑的策略阻止潜在企业进入市场,则潜在企业是肯定会进入市场的。

至于占先企业是否采取产能威慑的策略来阻止潜在企业进入市场,则要看维持产能与扩大产能哪一个策略对之更有利,即维持产能的净利润与扩大产能的净利润孰大孰小。为使扩大产能的净利润大于维持产能的净利润,即

则必须使其实际产出满足条件

情形2.2:即行业前景很差。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虽然有利可图,但前后两期的运营利润合计仍然无法弥补投资成本,即:对于此情形,这个市场仍然无法建立起来,因为没有人投资该业务,没有企业进入该行业。故该行业因第二期(未来)市场需求严重不足致使行业在第一期(当前)根本没有企业进入而形成产能。没有产能自然不存在产能过剩,但有需求却无产能则是产能短缺。经上述分析知,在该情形下,行业在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不仅不存在产能过剩,反而表现出产能短缺。

今天我看朋友圈,一条消息让我感动,源于一个普通人的出乎意外的举动——火车站卖票处,排着长长的队,一个女人乘坐的火车快要到点了,她走到排在第二位的男人面前,恳求让她先买票,那个男人让她进来,而他自己则走到队伍的最后面重新排队。原本,他可以让这个女人插号的,这样的话也已经算得上仁善,可是,他让给她位置,自己重新去排队。这,是教养!

成立。这就是说,占先企业通过扩大产能来保持自身垄断地位的产能威慑策略对自己既是有利的,也是可行的。

既然如此,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会先发制人,采取捕食性行为,将产能从已有的1个单位(A−c)/(2k)扩大到2个单位(A−c)/k,以此产能威慑的策略成功阻止潜在企业进入市场。保持垄断地位的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将产量安排在Q1=(A−c)/(2k)=Q1m,此时,行业产能利用率ϕ=0.5。占先企业和潜在企业在第二期(未来)的均衡策略及其对行业产能利用造成的效应要视行业前景指数θ而定。

情形3.1:当0<θ<c/A ,即行业前景极差。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的最优生产决策即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停业歇产。占先企业若生产反而会招致亏损,故占先企业在该期选择不生产,空负荷运营,沦为有产能无产出的僵尸企业,此时行业产能利用率ϕ=0。

情形3.2:当c/A<θ<1,即行业前景较差。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的最优生产决策即以价格向市场提供单位产品,实现营业利润这就是说,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是低负荷运营,行业产能利用率

情形3.3:即行业前景较好。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的最优生产决策,即以价格向市场提供单位产品,实现营业利润这就是说,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较第一期(当前)虽然各项指标都有所好转,但仍是较低负荷运营,行业产能利用率

情形3.4:即行业前景极好。第二期(未来)面对极好的行业前景,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积累的产能已经不能满足强劲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强劲的市场需求表明极好的行业前景对企业形成强烈的利润激励,诱使潜在企业投资产能进入市场。同第一期(当前)一样,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再次以重复建设的形式扩大产能,以产能威慑的方式成功阻止潜在企业进入市场,从而成功保持其在第二期(未来)的垄断地位。这就是说,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将产能从第一期(当前)的2个单位(A−c)/k 扩大到3个单位3(A−c)/(2k)后,以价格 向市场提供单位产品,实现营业利润即在保持其垄断地位下低负荷运营,行业产能利用率综合上面的4种情形,则有下面的命题3成立。

命题3:对于进入自由的微资产行业而言,即形式上对于环境基准指数的行业而言,在当前就会因为占先企业采取产能威慑的进入阻止策略使得行业因重复建设而产能严重过剩。即形式上,第一期(当前)行业产能利用率ϕ1=0.5。至于未来行业产能过剩情势将缓解还是加剧,则视行业前景而定。

(1)若行业前景极差,则未来会出现极为严重的产能过剩,表现为占先企业空负荷运营,沦为有产能无产出的僵尸企业。即形式上,若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0<θ<c/A,则占先企业在该期的产能利用率ϕ2=0。

(2)若行业前景较差,则未来会出现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表现为占先企业较低负荷运营。即形式上,若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c/A<θ<1,则占先企业在该期的产能利用率0<ϕ2<0.5。

(3)若行业前景较好,则未来产能过剩稍有缓解,表现为占先企业较高负荷运营。即形式上,若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1<θ<2−c/A ,则占先企业在该期的产能利用率0.5<ϕ2<1。

(4)若行业前景极好,则未来产能过剩略有缓解,表现为占先企业再次采取重复建设的策略,以构成产能威慑成功阻止潜在企业进入市场。即形式上,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2−c<A<θ<2,则占先企业在该期的产能利用率0.6<ϕ2<1。

对于命题3揭示的产能过剩,目前的共享单车市场正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占先市场已3年的ofo(小黄车)和摩拜在大街小巷大量投放单车已经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果不其然,通过这一产能威慑策略,确实有效阻止了潜在企业进入市场:刚入市不到5个月的悟空单车和刚入市不到4个月的3Vbike共享单车纷纷倒闭、撤离市场。

命题3揭示,市场需求正常,行业产能过剩,如第一期(当前);市场需求不足,行业产能过剩,而且较需求正常时尤甚,如第二期(未来)(1)(2)情形;市场需求旺盛,行业产能过剩,只是较需求正常时有所缓解,如第二期(未来)(3)(4)情形。如此,则有下面的推论3成立。

推论3:对于进入自由的微资产行业而言,占先企业的捕食性行为表现为产能威慑策略,由此,因重复建设导致的产能过剩是市场需求所无力化解的。

推论3的政策指导意义非常重要:供给侧出的问题(如重复建设导致的产能过剩)试图通过需求侧去解决(如刺激需求)无异于缘木求鱼,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轻资产行业进入自由与产能过剩

对于微资产行业之外的轻资产行业,因表征其投资属性的环境基准指数具有性质

而使得潜在企业若在第一期(当前)进入市场同占先企业展开古诺竞争,则占先企业和潜在企业第一期(当前)各自能够实现的运营利润πd 皆不能完全弥补投产成本 F;如果潜在企业在第一期

1(当前)不进入市场,则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的垄断利润能够弥补其投产成本,即有下面的关系式成立:潜在企业在第一期(当前)进入市场肯定会发生净亏损,但占先企业是否会进入,则依赖于其在第一期(当前)进入市场后,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两期的合计运营利润与其当初投产成本的比较。

在前提假设下,即在市场需求前后不发生变化时,展开古诺竞争的占先企业和潜在企业在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合计利润都能够弥补其投产成本的前提条件下,潜在企业于第一期(当前)是否进入市场,即在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合计运营利润是否能够弥补投产成本,要视行业前景指数θ而定。

情形4.1:当,即行业前景极差。占先企业和潜在企业在第二期(未来)任何一方若生产则肯定会招致运营亏损。如此一来,对潜在企业而言,若进入市场,则第二期(未来)的最优决策是停业不生产,运营利润为0,而单凭第一期(当前)古诺竞争的运营利润又不能弥补投产成本,故潜在企业不会进入市场。对占先企业而言,由于潜在企业不会进入市场,故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都将进行垄断性生产决策: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的最优生产决策,即停业歇产,沦为有产能无产出的僵尸企业,此时行业产能利用率ϕ2=0;在第一期(当前)以价格向市场提供个单位的产品,实现运营利润即满负荷运营,产能利用率ϕ=1。

1

情形4.2:当,即行业前景很差。潜在企业第一期(当前)若进入市场同占先企业展开古诺竞争,则其在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虽然都能获得正的运营利润,但前后两期的运营利润合计却无法弥补其投产成本,即有关系式

成立。由此,对潜在企业而言,进入市场则意味着净亏损,故潜在企业肯定不会进入市场。如此,则占先企业于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在市场上都处于无进入威胁下的垄断状态。也就是说,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的最优生产决策,即以价格向市场提供个单位产品,实现营业利润自身处于满负荷运营从而使得行业的产能利用率ϕ1=1;其在第二期(未来)的最优生产决策,即以价格向市场提供个单位产品,实现营业利润自身处于低负荷运营,从而使得行业产能利用率

情形4.3:,即行业前景较差。潜在企业在第一期(当前)若进入市场同占先企业展开古诺竞争,则其在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不仅都能获得正的运营利润,而且前后两期的运营利润合计也能弥补其投产成本,即有关系式

成立。如此则给了潜在企业足够动机以激励其进入市场。面对如此强烈的进入威胁,占先企业需采取产能扩张的策略来阻止其进入市场,而且在该情形下,扩大产能的垄断净利润要高于维持产能的古诺净利润,即:

如此,则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将现有一个单位产能(A−c)/(2k)扩大至两个单位产能(A−c)/k 。在此产能条件下,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的最优生产决策即以价格向市场提供个单位产品,实现营业利润自身处于低负荷运营,从而使得行业的产能利用率ϕ=0.5;其在第二

1期(未来)的最优生产决策,即以价格向市场提供个单位产品,实现营业利润自身处于更低负荷运营,从而使得行业产能利用率ϕ2=(θA−c)/[2(A−c)],0<ϕ2<0.5。

情形4.4:当即行业前景较好。展开古诺竞争的占先企业与潜在企业考虑到各自在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的单期运营利润及其前后两期合计运营利润与投产成本之间具有关系式

故潜在企业和占先企业的策略行为、市场均衡结果与情形4.3同构,且在此情形下,第一期(当前)行业产能利用率ϕ1=0.5,与情形4.3相同;但第二期(未来)行业产能利用率实际取值比情形4.3大。

情形4.5:即行业前景很好。鉴于如下式所示非常好的盈利前景:

占先企业和潜在企业的策略行为、市场均衡结果与情形4.4同构,但由此造成第一期(当前)行业产能利用率ϕ1=0.5,与情形4.4相同;第二期(未来)行业产能利用率与情形4.4同构但取值比情形4.4更大。综合上面的5种情形,则有下面的命题4成立。

命题4:对于进入自由的轻资产行业而言,即形式上对于表征投资属性的环境基准指数为(c+2 kF)/A<1<(c+3 kF)/A且进入自由的行业而言,占先企业进而在当前及未来的产能过剩情势依行业前景而定:

(1)若行业前景极差,则当前产能适宜,未来产能过剩会极为严重。即形式上,若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0<θ<c/A ,则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满负荷运营,产能利用率ϕ1=1;在第二期(未来)空负荷运营,沦为有产能无产出的僵尸企业,产能利用率ϕ2=0。

(2)若行业前景很差,则当前产能适宜,未来产能过剩较为严重。即形式上,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c则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满负荷运营,产能利用率ϕ1=1;在第二期(未来)低负荷运营,产能利用率0<ϕ2<1。

(3)若行业前景较差,则当前因为重复建设而产能严重过剩,未来因需求减弱,产能过剩会进一步恶化。即形式上,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以重复建设的方式扩大产能,成功阻止潜在企业进入市场,从而使得行业在第一期(当前)的产能利用率ϕ1=0.5,第二期(未来)的产能利用率0<ϕ2<0.5。

(4)若行业前景好,则当前因为重复建设而产能严重过剩,未来因需求旺盛而产能过剩有所缓解。即形式上,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 θ>1,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因以扩大产能的重复建设策略成功阻止潜在企业进入市场,使得行业产能利用率ϕ1=0.5,第二期(未来)的产能利用率0.5<ϕ2<1。

命题4揭示,对于进入自由的轻资产行业而言,无论行业前景如何、无论当前产能过剩与否,由于市场占先,未来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而当前产能是否过剩则与需求有关,即推论4成立。

推论4:对于进入自由的轻资产行业而言,需求旺盛则当前反而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则当前反倒产能适宜。

现实经济生活中,如今热炒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就是推论4所述,在需求旺盛时,当前反而产能过剩的典型事实。此外,目前网络购物平台也是如此,在需求旺盛时,当前反而产能过剩;与之相对应,现今众多社区超市,在面临需求不足时,当前并未出现产能过剩。

(三)重资产行业进入自由与产能过剩

对于重资产行业,因表征其投资属性的环境基准指数具有性质

而使得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的垄断利润π1m尚不能收回投产成本,潜在企业进入后展开古诺竞争,会发生较大局面的净亏损,即有下面的关系式成立:

在前提假设F<(1+R)(A−c)2/(9k)下,即在市场需求前后不发生变化时,展开古诺竞争的占先企业和潜在企业在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合计利润能够弥补其投产成本的前提条件下,潜在企业在第一期(当前)是否进入市场,即其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的合计运营利润是否能够弥补投产成本,要视行业前景指数θ而定。

情形5.1:当0<θ<c/A,即行业前景极差。潜在企业考虑到处于垄断地位的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的垄断运营利润合计尚不能收回最初的投产成本,更何况进入市场后自己仅获得古诺运营利润,届时更不能弥补进入市场的投产成本,故潜在企业选择不进入该行业。留在行业中的占先企业在第二期(未来)的最优生产决策即关门停业的空负荷运营状态,沦为有产能无产出的僵尸企业,产能利用率为0;在第一期(当前)的最优生产决策是以价格 向市场提供个单位的产品,实现运营利润,即运营利润无法弥补投产成本。在此情形下,虽有市场需求,无奈向市场提供产品获得的运营利润无法弥补实现产能的投资成本,故市场根本没有占先企业,市场根本没有产能,当然也就不存在产能过剩,反而是一种有需求却无产能的产能短缺状态。

情形5.2:,即行业前景非常差。市场均衡结果与情形1相似之处有三:一是潜在企业因为前后两期合计净亏损而选择不进入行业;二是占先企业前后两期在市场中都是垄断运营,且垄断运营利润合计无法弥补其初始投产成本,即关系式

成立,因为是净亏损,故占先企业也不愿事先投资产能去占先市场;三是此情形下,市场有需求但无产能,属于产能短缺而非产能过剩。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该情形下行业前景较情形5.1稍好。

情形5.3:当,即行业前景很差。该情形因有关系

成立,导致市场均衡结果为: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的最优生产决策是以价格 向市场提供个单位的产品,实现运营利润,此时占先企业满负荷运营,产能利用率ϕ=1;在第二期(未来)的

1最优决策是以价格 向市场提供个单位的产品,实现运营利润此时占先企业低负荷运营,产能利用率,0≤ϕ2<1。

情形5.4:当

即行业前景较差。潜在企业若进入行业与占先企业在市场上展开古诺竞争,则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的合计古诺运营利润完全能够弥补其初始投产成本,即潜在企业进入行业能够净盈利,故潜在企业会选择进入行业。鉴于此,在是否扩大产能以阻止潜在企业进入方面,占先企业如若维持现有产能不变,即容许潜在企业进入行业与自己展开古诺竞争的前后两期合计净利润小于其扩大产能。如此,则通过产能威慑的重复建设方式阻止潜在企业进入行业,保持其垄断地位的前后两期合计净利润,与维持产能、展开古诺竞争的前后两期合计净利润相比,有关系式成立。故在此情形下,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的投产行为是,在现已沉没有1个单位产能投资 F 的基础上再追加1个单位的产能投资 F,将产能从现有的1个单位(A−c)/(2k)扩大至2个单位(A−c)/k,从而通过产能威慑的重复建设策略成功阻止潜在企业进入行业。保持垄断地位的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的生产行为与情形5.3同构,所不同的是产能过剩效应: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是产能利用率ϕ1=0.5的低负荷运营,而情形5.3同期则是产能利用率ϕ1=1的满负荷运营;在第二期(未来)产能过剩加剧,其运营负荷变低,产能利用率

情形5.5:当即行业前景较好。该情形下不仅有情形5.4所示的关系式成立,还有如下关系式成立:即虽然第二期(未来)的垄断运营利润不能弥补当期的投产成本,但第一期(当前)和第二期(未来)的垄断运营利润合计现值扣除初始投产成本后的净利润足以弥补扩大产能的投资成本。对此较好前景的盈利激励,占先企业和潜在企业的市场策略及其均衡结果与情形5.4同构,由此导致的产能利用率在第一期(当前)与情形5.4相同,ϕ1=0.5,但第二期(未来)

情形5.6:当,即行业前景很好。第二期(未来)运营利润与投资成本之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占先企业通过扩大产能阻止潜在企业进入行业能够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盈利激励,即第二期(未来)的垄断运营利润本身就能弥补当期扩大产能所需的投资成本。对于这种具有很好前景的盈利激励,市场均衡结果及产能利用率与5.5同构,但第二期(未来)因需求比情形5.5更大而使得产能利用率在该期比情形5.5更高。

情形5.7:当即行业前景极好。行业前景比情形5.6还要好,使得在第二期(未来)的古诺运营利润就高于产能投资成本,即有如下关系式成立。同理,此情形的市场均衡结果及产能利用率与情形5.6同构且第二期(未来)的产能利用率在数值上比情形5.6同期要高。综合上述7种情形,则有下面的命题5成立。

命题5:对于进入自由的重资产行业而言,即形式上对于表征投资属性的环境基准指数为且进入自由的行业而言,占先企业进而在当前及未来的产能过剩情势依行业前景而定。

(1)若行业前景极差,则当前和未来皆产能短缺。即形式上,若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则占先企业的结局是净亏损,故没有投资者投资该行业,该行业处于有需求而无产能的产能短缺状态。

(2)若行业前景很差,则当前产能适宜,未来产能过剩较为严重。即形式上,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则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满负荷运营,产能利用率ϕ1=1;在第二期(未来)低负荷运营,产能利用率0<ϕ2<1。

(3)若行业前景较差,则当前因为重复建设而产能严重过剩,未来因需求减弱而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即形式上,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以重复建设的方式扩大产能,成功阻止潜在企业进入市场,从而使得行业在第一期(当前)的产能利用率ϕ1=0.5,第二期(未来)的产能利用率0<ϕ2<0.5。

(4)若行业前景好,则当前因为重复建设而产能严重过剩,未来因需求旺盛而产能过剩有所缓解。即形式上,第二期(未来)行业前景指数θ>1,占先企业在第一期(当前)因以扩大产能的重复建设策略成功阻止潜在企业进入市场,使得行业产能利用率ϕ1=0.5,第二期(未来)的产能利用率0.5<ϕ2<1。

就现实表现而言,在城镇化进程尚有很大空间等待完成的情况下,即在需求非常旺盛的情况下,为什么水泥行业、房地产行业当前还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对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前景非常好,需求极其旺盛,为什么偏偏是这些行业当前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命题5不仅能够揭示这些需求旺盛行业反而当前产能过剩之谜,而且还能得出推论5成立。

推论5:对于进入自由的重资产行业而言,需求旺盛则当前反而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则当前不仅不会产能过剩,甚至可能会产能短缺。

六、对比分析

(一)市场占先均衡所致产能过剩的比较静态分析

将命题1揭示的轻资产行业进入壁垒时市场占先均衡的产能过剩效应、命题2揭示的重资产行业存在进入壁垒时市场占先均衡的产能过剩效应、命题3揭示的微资产行业进入自由时市场占先均衡的产能过剩效应、命题4揭示的轻资产行业进入自由时市场占先均衡的产能过剩效应、命题5揭示的重资产行业进入自由时市场占先均衡的产能过剩效应,汇总如附录表1所示,以便做环境变化的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1.1:产能过剩的行业前景同质性。命题1内部对比发现,对于存在进入壁垒的轻资产行业,无论行业前景如何,行业在当前都会出现产能适宜。命题3内部对比发现,对于进入自由的微资产行业,无论行业前景如何,行业在当前和未来都会出现产能过剩,且在当前的产能过剩程度都相等。命题4内部对比发现,对于进入自由的轻资产行业,无论行业前景如何,行业在未来都会出现产能过剩。

比较静态分析1.2:产能过剩的行业前景异质性。命题1内部对比发现,对于存在进入壁垒的轻资产行业,行业前景差则未来会产能过剩,行业前景好则未来可能产能过剩,也可能产能适宜。命题2内部对比发现,对于存在进入壁垒的重资产行业,行业前景差则未来会出现产能短缺或产能过剩,行业前景好则未来除会出现产能短缺或产能过剩外,还可能会出现产能适宜。命题4内部对比发现,对于进入自由的轻资产行业,当前产能适宜只会发生在行业前景差的情形,当前产能过剩只会发生在行业前景好的情形。命题5内部对比发现,对于进入自由的重资产行业,行业前景好则当前只会出现产能过剩一种均衡效应,而行业前景差则当前会有产能短缺、产能适宜、产能过剩三种不同的均衡效应;行业前景好则未来只会有产能过剩一种均衡效应,而行业前景差则未来会有产能短缺、产能过剩两种不同的均衡效应。

比较静态分析2.1:产能过剩的行业投资同质性。命题3、命题4、命题5三者对比发现,对于进入自由的行业,若行业前景好,该行业一律表现出当前和未来都会产能过剩,只是未来过剩程度较当前稍有缓解,这种过剩在行业投资属性上并无微资产、轻资产、重资产之别。

比较静态分析2.2:产能过剩的行业投资异质性。命题1与命题2对比发现,对于存在进入壁垒的行业,所面临的行业前景若差,在当前,重资产行业会出现产能短缺而轻资产行业则不会,在未来,轻资产行业会出现僵尸企业而重资产行业则不会;所面临的行业前景若好,在当前和未来,重资产行业会出现产能短缺而轻资产行业则不会。命题3、命题4、命题5三者对比发现,对于进入自由的行业,若行业前景差,则在当前微资产行业产能过剩,轻资产行业产能适宜,而重资产行业既可能产能过剩、也可能产能适宜、还可能产能短缺;在未来仅有重资产行业可能会产能短缺,其余情形其结果皆为产能过剩。

比较静态分析3.1:产能过剩的行业准入同质性。命题1、命题3、命题4三者对比发现,对于轻资产行业,若行业前景差,则无论行业的准入属性是壁垒还是自由,行业在未来都表现出产能过剩。命题2与命题5对比发现,对于重资产行业,若行业前景差,则行业在未来产能过剩还是产能短缺,与行业的准入属性(壁垒还是自由)无关。

比较静态分析3.2:产能过剩的行业准入异质性。命题1、命题3、命题4三者对比发现,对于轻资产行业,若行业前景差,则在当前,存在进入壁垒的行业产能适宜,而进入自由的行业除产能适宜外还有可能产能过剩;若行业前景好,则在当前,存在进入壁垒的行业产能适宜而进入自由的行业产能过剩,在未来,进入自由的行业产能过剩,而存在进入壁垒的行业除产能过剩外还有可能产能适宜。命题2与命题5对比发现,对于重资产行业,若行业前景差,则在当前,进入存在壁垒的行业会出现产能短缺或产能适宜,而进入自由的行业除会出现产能短缺或产能适宜外,还会出现产能过剩;若行业前景好,则在当前,进入自由的行业只会出现产能过剩,而存在进入壁垒的行业不会出现产能过剩,在未来,进入自由的行业只会出现产能过剩,而存在进入壁垒的行业则产能短缺、产能适宜、产能过剩皆有可能。

从上述比较静态结果不难看出,对于行业产能过剩的事前防范,产业规制部门必须同时从行业的前景属性(好与差)、准入属性(壁垒与自由)、投资属性(轻资产与重资产)这三个维度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方能较为准确地预演、预测和预警行业当前和未来的产能过剩情势。

(二)本文观点与相关文献观点的比较

与相关文献观点进行比较发现,本研究可能的边际贡献或学术价值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1)Eaton & Lipsey(1979)关于市场占先导致行业产能持续性过剩的经典论断是市场占先均衡在特殊情形下的结果,Eaton & Lipsey(1979)的经典命题是本文命题的特例。占先企业的捕食性行为是如何导致行业产能过剩的?Eaton & Lipsey(1979)对这一问题首次作过经典论述:面对良好的行业前景,占先企业在当前就采取产能扩张的捕食性策略以阻止潜在企业进入市场分享利润,产能扩张后的占先均衡使得占先企业保持垄断地位的同时也导致了行业在当前和未来出现持续性的产能过剩。与Eaton &Lipsey(1979)的模型考虑单一的行业前景属性和单一的行业准入属性不同,本文考虑多元的行业前景属性和多元的行业准入属性,并将Eaton & Lipsey(1979)忽视的行业投资属性纳入考虑,构建与Eaton &Lipsey(1979)完全不一样的数学模型,分别对行业前景属性(好与差)、行业准入属性(壁垒与自由)、行业投资属性(轻资产与重资产)三者不同组合下市场占先均衡的产能过剩机制展开理论分析。在本文的理论框架下,Eaton & Lipsey(1979)关于市场占先导致行业产能持续性过剩的经典论断是本文所述进入自由的微资产行业、轻资产行业、重资产行业在行业前景好时的市场占先均衡结果,而进入自由的微资产行业、轻资产行业、重资产行业在行业前景较差时也都会出现当前和未来持续性的产能过剩。

(2)与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之间孪生关系论的流行观点 代表文献主要有:何彬和范硕(2013)、李正旺和周靖(2014)、鲁保林和陆茸(2016)。不同,需求不足可能导致产能过剩,但也可能导致产能短缺,而且产能过剩也有可能是需求过旺所致。总之,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并非硬币正反面的孪生关系。如附录表1所示,对于进入壁垒的轻资产行业而言,在行业前景差时需求不足导致产能过剩,但在行业前景好时需求旺盛也会导致产能过剩;对于进入存在壁垒的重资产行业而言,在行业前景差时需求不足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但也会导致产能短缺,而行业前景好时需求旺盛也会导致产能过剩;对于进入自由的微资产行业,无论行业前景差还是好,抑或正常,即无论市场需求不足还是正常,抑或旺盛,都导致产能过剩;对于进入自由的轻资产行业而言,除在行业前景差时需求不足导致产能过剩外,在行业前景好时需求正常和需求不足都导致产能过剩;对于进入自由的重资产行业而言,在行业前景差时需求不足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也可能导致产能短缺,且此时需求正常也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在行业前景好时需求正常和旺盛都导致产能过剩。

(3)行业前景良好时,潮涌现象导致产能过剩的表现形式除潜在企业的市场进入潮涌外,还会表现为在位企业的产能扩张潮涌。林毅夫等(2010)首次论述面对良好的行业前景,潜在企业潮涌般的投资建厂、进入市场,最终形成产能过剩;徐朝阳和周念利(2015)建立动态模型深入论述潜在企业的潮涌进入与产能过剩的关系;白让让(2016)通过经验数据实证了现实中存在某些行业在行业前景好时潜在企业的市场进入潮涌所造成的产能过剩。实际上,从本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面对良好的行业前景,除潜在企业的市场潮涌进入外,还可表现为在位企业的产能扩张潮涌:如附录表1所示,对于进入自由的行业,当行业前景好时,无论其投资属性是微资产还是轻资产,抑或重资产,在位企业都表现出产能扩张,进而导致产能过剩。如此,本文命题3、命题4和命题5恰好解释了现实经济中为什么很多行业的产能过剩并不是因为企业数目的增加,仅仅因为在位企业规模的扩大,如现在共享单车和网络购物等微资产行业,过去冰箱、彩电等轻资产行业,以及正面临去产能的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和造船等重资产行业,正如命题3、命题4和命题5所指出,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势皆表现为在位企业的产能扩张潮涌,而林毅夫等(2010)及其后续学者所倡导的潜在企业的市场进入潮涌则无法解释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表现。

(4)企业家不仅在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抑或市场不确定时的投产和生产决策不对等导致产能过剩,即便在信息对称且完全、而且市场确定时其投产和生产决策也会不对等,进而导致产能过剩。林毅夫等(2010)认为,因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潜在企业“盲目”进入市场造成行业产能过剩,徐朝阳和周念利(2015)同样认为因市场不确定导致潜在企业过度进入市场形成行业产能过剩。本文的命题1至命题5,即附录表1列示的产能过剩都是在买卖双方信息完全对称、市场行情完全确定的前提下得出的。因为本文论证了信息对称或市场确定时也会有产能过剩发生,由此可见,信息不对称或市场不确定是产能过剩的一个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这一点对于我们深刻认知产能过剩是否发生以及如何发生这些前提性征兆非常重要。

七、实践启示

(一)对产能过剩的事前预防

综合命题1至命题5知,给定行业前景属性(好与差)、准入属性(壁垒与自由)、投资属性(轻资产与重资产)的三维组合,市场占先导致行业产能利用的动态情势有下列五中。

产能动态情势I型:当前产能适宜,未来产能也适宜。存在进入壁垒的轻资产行业在行业前景较好时,存在进入壁垒的重资产行业在行业前景很好时,都表现出当前产能适宜、未来产能也适宜的动态情势。

产能动态情势II型:当前产能适宜,未来产能过剩。进入壁垒的轻资产行业在行业前景很差、较差、很好时,进入壁垒的重资产行业在行业前景较差、极好时,进入自由的轻资产行业在行业前景极差、很差时,存在进入自由的重资产行业在行业前景很差时,都表现出当前产能适宜、未来产能过剩的动态情势。

产能动态情势III型:当前产能过剩,未来产能过剩有所缓解。存在进入自由的微资产行业在行业前景较好、极好时,存在进入自由的轻资产行业在行业前景好时,存在进入自由的重资产行业在行业前景好时,都表现出当前产能过剩、未来产能过剩有所缓解的动态情势。

产能动态情势IV型:当前产能过剩,未来产能过剩继续加剧。存在进入自由的微资产行业在行业前景极差、较差时,进入自由的轻资产行业在行业前景较差时,存在进入自由的重资产行业在行业前景较差时,都表现出当前产能过剩、未来产能过剩继续加剧的动态情势。

产能动态情势V型:当前产能短缺,未来产能也短缺。进入壁垒的重资产行业在行业前景很差、较好时,进入自由的重资产行业在行业前景极差时,都表现出当前产能短缺、未来产能也短缺的动态情势。

由上述分类知,准确识别行业的前景属性、准入属性和投资属性是准确预警行业产能是否过剩、准确预测何时过剩、准确预演如何过剩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必要性体现在要想准确预警、预测和预演行业是否、何时及如何过剩必须事先识别行业的产能动态情势类型,而要想识别行业的产能动态情势类型,则必须事先识别行业的前景属性、准入属性和投资属性;充分性体现在只要能够识别行业的前景属性、准入属性和投资属性,就能得出行业的产能动态情势类型,进而自然就能准确预警行业产能是否过剩、准确预测何时过剩、准确预演如何过剩。

(二)对产能过剩的事后治理

综合推论1至推论5知,供给侧出的问题(如重复建设导致的产能过剩)试图通过需求侧去解决(如刺激需求)无异于缘木求鱼,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如产能反而会进一步加剧过剩)。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对于市场占先导致的产能过剩,既然问题主要出在供给侧,就必须从供给侧入手展开治理,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之进行标本兼治。

第一,对重复建设的治理,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对行业内的重复建设,产业规制应抑制占先企业扩大产能、同时保护潜在企业新设产能,形成潜在企业与占先企业展开古诺竞争的局势,从而有效避免由占先企业通过扩大产能造就产能威慑以阻止潜在企业进入市场而形成的市场垄断供给,如此,则能成功打破垄断企业的实际产出远低于产能产出(非有效供给)形成的产能过剩。

第二,对僵尸企业的治理,尚有起死回生之术。市场占先均衡产生的有产能无产出的僵尸企业,通常是由行业前景极差,需求不足所致。此时让僵尸企业破产以达到化解产能过剩的目的属于下策。刺激需求以使僵尸企业有足够的利润激励而恢复生产,使之起死回生,从而达到化解产能过剩的目的属于中策。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降低企业的单位运营成本,既能使僵尸企业成功复活,又能使市场需求得以自然满足(而不是刺激性满足),此乃化解产能过剩的上策。

第三,从投产环节治理产能过剩,适当增加投资成本。对于当前和未来都产能过剩的行业,应适当增加其投产成本。这对进入自由的所有微资产行业和众多轻资产行业及部分重资产行业尤其适用,这些行业主要是因为在投产时没有将生产时对社会或替代性行业的负外部性考虑进来,而在生产时产生的负外部性即便可证实但却不可仲裁,所以对这些行业,应该在其投产时以加增一次性固定成本的形式迫使其适当减少产能,以免造成如共享单车一样出现产能拥堵等负外部性。

第四,从生产环节治理产能过剩,适当降低运营成本。对于当前产能适宜、未来产能过剩的行业,应在第二期(未来)适当降低其运营成本。这对存在进入壁垒的绝大部分行业和进入自由的少数行业非常适用,这些行业往往在投产时按照规模经济的原则设定产能,而在生产时则按照垄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设定产出,所以对这些行业,在生产环节产能已经给定的情况下,若能适当降低其运营成本,则其实际产出就会显著提高,有助于缓解甚至化解产能过剩。

八、结论

为深入认识产能过剩的市场本质,具体到分析市场占先是否存在及如何导致行业产能过剩的,本文分别对行业前景属性(好与差)、行业准入属性(壁垒与自由)、行业投资属性(轻资产与重资产)三者不同组合下市场占先均衡的产能过剩效应展开数理分析。

研究发现:(1)对于存在进入壁垒的轻资产行业,若行业前景差,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产能适宜,在未来产能过剩;若行业前景较好,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和未来皆产能适宜;若行业前景很好,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产能适宜,在未来产能过剩。(2)对于存在进入壁垒的重资产行业,若行业前景很差,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和未来皆产能短缺;若行业前景较差,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产能适宜,在未来产能过剩;若行业前景较好,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和未来皆产能短缺;若行业前景很好,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和未来皆产能适宜;若行业前景极好,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产能适宜,在未来产能过剩。(3)对于进入自由的微资产行业,无论行业前景如何,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和未来皆产能过剩。(4)对于进入自由的轻资产行业,若行业前景很差,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产能适宜,在未来产能过剩;若行业前景较差或好,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和未来皆产能过剩。(5)对于进入自由的重资产行业,若行业前景极差,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和未来皆产能短缺;若行业前景很差,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产能适宜,在未来产能过剩;若行业前景较差或好,则占先均衡使得行业在当前和未来皆产能过剩。

该发现对于深入认识产能过剩的市场本质具有学术价值:(1)与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之间孪生关系论的流行观点不同,需求不足可能导致产能过剩,但也可能导致产能短缺,而且产能过剩也有可能是需求过旺所致,总之,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并非硬币正反面的孪生关系。(2)行业前景良好时,潮涌现象导致产能过剩的表现形式除潜在企业的市场进入潮涌外,还会表现为在位企业的产能扩张潮涌。(3)企业家不仅在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抑或市场不确定时因投产和生产决策不对等导致产能过剩,即便在信息对称且完全、而且市场确定时其投产和生产决策也会不对等,进而导致产能过剩。

对于产能过剩的市场机理研究相关文献的边际贡献,该研究表明,Eaton & Lipsey(1979)关于市场占先导致行业产能持续性过剩的经典论断是市场占先均衡在特殊情形下的结果,Eaton &Lipsey(1979)的经典命题是本文命题的特例。

在产业政策的设计指导上,该研究对防范产能过剩的实践启示为:准确识别行业的准入属性、前景属性、投资属性是准确预警行业是否产能过剩、准确预测何时过剩、准确预演如何过剩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对化解产能过剩的实践启示为:供给侧出的问题(如重复建设导致的产能过剩)试图通过需求侧去解决(如刺激需求)无异于缘木求鱼,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如产能反而会进一步加剧过剩)。

参考文献:

[1] 白让让.竞争驱动、政策干预与产能扩张——兼论“潮涌现象”的微观机制[J].经济研究,2016,51(11):56-69.

[2] 白雪洁,闫文凯.中国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及疏解策略——基于光伏行业的案例分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133-142.

[3] 曹森,史逸林.贷款集中、信贷跟随与产能过剩——以中国上市公司行业贷款为例[J].金融论坛,2017,(02):56-69.

[4] 程俊杰.中国转型时期产业政策与产能过剩——基于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5,(08):131-144.

[5] 程俊杰.基于产业政策视角的中国产能过剩发生机制研究——来自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财经科学,2016,(05):52-62.

[6] 陈俊龙,汤吉军.管理授权、国有股最优比例与产能过剩——基于混合寡占模型的研究[J].当代财经,2016,(02):74-84.

[7] 邓淑莲,朱颖.财政透明度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研究——基于“主观”与“被动”投资偏误的视角[J].财经研究,2017,(05):4-17.

[8] 范林凯,李晓萍,应珊珊.渐进式改革背景下产能过剩的现实基础与形成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5,(01):19-31.

[9] 付才辉.金融干预的成本与收益:产能过剩与技术进步[J].当代经济科学,2015,(04):1-13+124.

[10] 干春晖,邹俊,王健.地方官员任期、企业资源获取与产能过剩[J].中国工业经济,2015,(03):44-56.

[11] 耿强,江飞涛,傅坦.政策性补贴、产能过剩与中国的经济波动——引入产能利用率RBC模型的实证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1,(05):27-36.

[12] 郭长林.财政政策扩大、纵向产业结构与中国产能利用率[J].管理世界,2016,(10):13-33+187.

[13] 韩国高,胡文明.要素价格扭曲如何影响了我国工业产能过剩?——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7,(02):49-61.

[14] 何彬,范硕.国企投资、需求波动以及产能利用率动态关联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3,33(11):83-94.

[15] 贺京同,何蕾.国有企业扩大、信贷扭曲与产能过剩——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6,(01):58-67+126.

[16] 贾润崧,胡秋阳.市场集中、空间集聚与中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6,(12):25-35.

[17] 江飞涛,耿强,吕大国,李晓萍.地区竞争、体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2,(06):44-56.

[18] 李后建,张剑.企业创新对产能过剩的影响机制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7,(02):114-126.

[19] 李正旺,周靖.产能过剩的形成与化解:自财税政策观察[J].改革, 2014(5):106-115.

[20] 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J].经济研究,2010,(10):4-19.

[21] 刘航,孙早.城镇化动因扭曲与制造业产能过剩——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4,(11):5-17.

[22] 鲁保林,陆茸.我国当前产能过剩五论[J].财经科学,2016,(10):57-67.

[23] 罗美娟,郭平.政策不确定性是否降低了产能利用率——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J].当代财经,2016,(07):90-99.

[24] 莫小东.政治周期、政府补贴和产能过剩[J].投资研究,2017,(04):24-40.

[25] 庞念伟,孙毅.要素市场扭曲对产能过剩的影响机制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7,(03):34-45.

[26] 钱爱民,付东.政治关联与企业产能过剩——基于政府治理环境视角的实证检验[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19-30.

[27] 钱爱民,付东.金融生态环境、金融资源配置与产能过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5):54-65.

[28] 王立国,鞠蕾.地方政府干预、企业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26个行业样本[J].改革,2012,(12):52-62.

[29] 王文甫,明娟,岳超云.企业规模、地方政府干预与产能过剩[J].管理世界,2014,(10):17-36+46.

[30] 王自锋,白玥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工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5,(04):70-82.

[31] 修宗峰,黄健柏.市场化改革、过度投资与企业产能过剩——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13,(07):1-12.

[32] 徐朝阳,周念利. 市场结构内生变迁与产能过剩治理[J].经济研究, 2015(2):75-87.

[33] 徐齐利,聂新伟.资源软约束、环境硬约束与产能过剩[J].产业经济评论(山东大学), 2017,16(02):82-144.

[34] 杨振兵.有偏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08):30-46.

[35] 余东华,吕逸楠.政府不当干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以中国光伏产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53-68.

[36] 张倩肖,董瀛飞.渐进工艺创新、产能建设周期与产能过剩——基于“新熊彼特”演化模型的模拟分析[J].经济学家,2014,(08):33-42.

[37] 赵卿,曾海舰.中国式产业政策引致产能过剩吗——基于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75-85.

[38] 周丽群.发展中国家技术追赶过程中的产能过剩——以中国彩电行业为例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18):5-14+29.

[39] 周瑞辉,廖涵.所有制异质、官员激励与中国的产能过剩——基于一个DSGE框架的扩展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4,(03):32-41.

[40] Barham B, Ware R. A Sequential Entry Model with Strategic Use of Excess Capacity.[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 26(2):286-98.

[41] Barzel Y. Excess Capacity in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0, 78(5):1142-49.

[42] Chamberlin E. H. Theory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on[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43] Dixit A. The Role of Investment in Entry-Deterrence[J]. Economic Journal, 1980, 90(90):95-106.

[44] Dixon P B, Rimmer M T. You Can't Have a CGE Recession without Excess Capacity[J]. Economic Modelling, 2011, 28(1-2):602-613.

[45] Eaton B C, Lipsey R G. The Theory of Market Pre-emption: The Persistence of Excess Capacity and Monopoly in Growing Spatial Markets[J]. Economica, 1979, 46(182):149-158.

[46] Janeba E. Tax Competition When Governments Lack Commitment: Excess Capacity as a Countervailing Threa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 90(5):1508-1519.

[47] Kornai J. Economics of shortage. v. A-B[M]Economics of shortage. North-Holland Pub. Co. 1980.

[48] Spence A M. Entry, Capacity, Investment and Oligopolistic Pricing[J].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7, 8(2):534-544.

徐齐利,王文举,聂新伟
《产业经济评论》 2018年第2期
《产业经济评论》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