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传统村落需要“弱景观”—关于传统村落景观建设实践的探索

更新时间:2016-07-05

从2012年起,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始评选“中国传统村落”,将山水格局、聚落空间、建筑特色、民俗文化等各方面综合条件优秀的村落纳入传统村落名录(图1)。

徽州古村落在青山秀水中获得了自然的馈赠,满目的自然风光是其主要特色。古村落,就像观赏民居建筑,与青山秀水共同组成了村庄的园林环境。村景有多种园林景观,徽州园林景观优越,为优秀园林的涌现和材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嘉与善儒”,徽商将四海的痕迹结合起来,长客不返。宋代之前,徽州或农耕山,回族商人兴起后,明代中叶商业利润的回归,使徽州一跃迁入“富江南”的富裕土地。“福江江南”“风情繁华”和“山水秀丽”成为徽州地理环境的主要内涵,在明清时期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徽州古村落景观,具有巨大的魅力。

作为传统村落,其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内涵远高于一般的乡村,因此,传统村落景观应该与普通的乡村景观和乡土景观有所区分[1]。笔者认为传统村落景观应该具备以下特征:自然资源丰富、优美;山水格局与聚落空间呈现出较明显的大地景观特征;传统建筑群、历史环境要素等历史遗存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与观赏性;生产、生活场景及民俗文化传承过程表现出明显的活态景观特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参与性。可以说,传统村落景观是依托于传统村落而存在的一类特定的乡村景观,具备明显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优势。

(3)护理人员原因:护理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技术,更要具备较高的情商和语言技巧[12],某些护理人员不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沟通技巧的提高,当今的护患纠纷可能就是护士说错一句话而触发的。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护理人员会产生职业倦怠感或情感上的淡漠,使其疏忽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传统村落景观的建设实践中,应寻求一种区别于城市景观,甚至一般乡村景观的设计与实施方法。笔者常年从事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相关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较多景观建设实践的机会,也时常被部分传统村落中过于城市化、景区化或过于乡村符号化的景观实施效果所触动。结合传统村落的资源特征和我们已有的景观建设实践经验,笔者大胆提出一种设计理念—传统村落需要“弱景观”。

笔者所说的“弱景观”并不是一种景观类型,也并非认为兼具自然与文化资源优势的传统村落中的景观是弱的。弱景观指代以传统村落为设计对象时采用的一种“弱”设计的景观设计手法。其中的“弱”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1)设计师角色的弱化,设计师从景观的设计者退让为发掘者,发掘出被掩盖的传统村落潜力景观。2)设计强度的弱化,设计注重对传统村落景观优越资源的恢复性、引导性,弱化设计师人为的创造性,慎重引入非原生的景观元素3)设计实施成果的消隐性,即设计后的景观隐藏于村落环境之中,强调景观与村落的融入而非凸显,突出村落生产生活空间的美感和给人的舒适感,弱化设计空间的存在感。

以西河的河道景观营造为例,曾经的西河,农妇在河里洗衣、洗菜,农夫在河里放鸭,儿童赶着水牛在河滩玩耍,老人在河滩的树下乘凉;如今的西河,仍然古树繁茂、绿柳成荫,当年生动的场景却已很少见到。但村民与河的互动关系给了设计师很好的启发,河道的景观改造就是要让今天的我们像曾经的村民一样走到水边。西河景观工程第一步是完成了清理垃圾、清淤、除杂、梳理岸线等景观整治的工作,之后进行了2处重要的改造:1)将北岸现状河边伸出的晾晒台改造成两级亲水平台,既保留了晒台功能,又增加了有层次变化的亲水空间,与水相接的一层又变成了农妇洗菜、游人戏水的地方(图6);2)在南岸的河滩上改造出了适合夏季纳凉的滨水林下空间(图7),同时直接从下游搬来几块大大小小的石头当作石桌石凳使用(图8)。南岸的使用性明显增强,但仍然保持了自然野趣[4]

作为以石油天然气资源为导向的能源企业,油气富集地区是各大能源企业关注的焦点,集中投资可以带来协同效应,降低如动迁、招标等相关成本,提升项目的投资收益。但相对于地缘风险高的地区,投资过于集中对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很大,石油天然气项目具有初期投资高、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如果在地缘风险高地区投资过于集中,一旦出现动荡,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将会很高,短期内很难恢复元气,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为避免这样的风险发生,石油企业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合同模式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或降低地缘风险。

1 整治设计

人们一般认为城市是有规划、有秩序的,而传统村落也并非无序地自然生长出来的。从村落的选址、聚落空间的组织,到祠堂、神庙等公共建筑的排布、水口空间的设置等都是有规律的。村落的秩序空间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有强烈的防御需求或应对气候需要的,它们会模仿城市,形成比较规则的平面,可视为缩小版的城市。另一类没有强烈的防御需要,它们会设法把控住村口,留出足够的生活、生产空间,明确祠堂、神庙等公共空间的具体位置,这类村落占了我国传统村落中的大多数[2]

秩序感的破坏主要有2种情况:1)在村落后期建设过程中的私搭乱建现象,既包括违规建设的居住建筑、附属建筑,也包括村民自行开辟的场地空间和自建设施等,这些破坏了原有村落的空间关系。2)近年来村落因缺少管理而表现出来的杂乱现象,常见于杂草丛生、杂木疯长、农具乱放、柴火乱堆、垃圾乱丢等生产、生活景象,这些现象削弱了村落的秩序感,遮盖了村落原本的美感,也会让身在其中的人心生不适。关于私搭乱建现象的整治倾向于清除,关于杂乱现象的整治则倾向于归纳整理。

水是生命之源,当然也是传统村落中最重要的生态要素与生产、生活保障。传统村落中的水系形态一般有河、溪、泉、水渠、水塘、水井等。水系比山林更容易聚集人气,在村落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景观化改造。比如在水流出村处较常形成水口空间[3],在村内公共的泉水边常建有平台或泉亭,水塘作为村内重要的消防水源和风水学中聚财的象征,也通常伴有水塘边的广场等。因此,在传统村落中水景景观设计更倾向于借鉴村民的生产、生活经验对现有水系进行改造,而非刻意设计水景景观。

编者按: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又是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1984年3月,福建的55位厂长、经理向当时的省委书记、省长联名上书请求给企业“松绑”放权,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企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国有企业从此开始逐渐挣脱计划经济的束缚,迈向了自主经营之路。所以这是个很重大的题材,福建省文化厅高度重视,以福建人民艺术剧院为主创,将福建企业家的事迹搬上舞台,并多次督促修改打磨这部作品,以“火花茶会”的形式对该剧予以推动。该剧已被列入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作品创作计划”及“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18年度重点剧目”。

除了秩序,传统村落也有比较稳定的风貌,在自然环境和建筑风格的匹配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江南的传统村落是小桥流水搭配粉墙黛瓦,西北的传统村落则是大漠孤烟搭配厚重的黄泥墙,这样的村落风貌如果比作人,便是温婉的女子和粗犷的汉子。

彝族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而在酒店设计中,怎样充分展现出彝族特色,让彝族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酒店设计形成有机融合,值得我们更为深入的探索。

私搭乱建类整治的一个典型案例是河南新县西河村桥头加建的红砖房。这个红砖房位于张氏焕公祠东南方向,出挑于西河村的风水石—狮爪岩之上,阻挡了从西河桥看向祠堂以及村口古树的景观视线,遮盖了奇石的主要观赏面,对老村入口空间的原始形态是一种严重的破坏。设计师在村民合作社的协助下将其拆除,村落入口秩序感恢复的同时亦伴随着美感的回归(图2)。

由上图可看出,直接积分法可以得到方程的直接解析解.从曲线可看出实际状态折刀杆角加速度出现明显非线性特征.间隙角角加速度远大于折页机构各构件角加速度最大值,达到100倍左右;而且它们的变化变化迅速且没有规律,具有很强的随机性.随着曲柄转速的进一步上升,折页机构的加速度动态响应将表现出明显的混沌状态.该仿真验证了直接积分法的正确性.

在贵州省台江县交宫村的景观实践中,主要工作就是针对河边、路边、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相对杂乱的环境空间逐项地进行整治提升。这个过程没有图纸,只有设计师、工头和村民们共同在现场边说边干。比如清理村内垃圾、杂草、杂木;将随意散放的柴火进行整齐堆放;按照传统样式重新砌筑歪斜、倒塌的院墙、护岸;在路边、田边、菜园边修筑矮墙、木栅栏、篱笆等(图3、4)。通过这类简单的景观整治,可以于杂乱中重拾村落的秩序美和生活场景美。

景观整治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恢复其传统风貌。如果说秩序感的恢复可以概括为去除多余的、整理杂乱的,风貌的恢复则是替换掉与村落风格、形象或气质不相符的。比如恢复被水泥盖住的传统材质路面,对不协调建筑进行立面整治(图5),又比如对村内过于现代的金属护栏实施替换或通过穿件麻绳“毛衣”的方式进行视觉弱化处理等。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g/L):牛肉膏5 g,蛋白胨10 g,氯化钠5 g,琼脂20 g。pH调节至7.0~7.2,121℃、0.1MPa条件下灭菌20 min后,冷却倒平板,备用。

1 福建永泰县白云乡竹头寨村全景Panoramic view of Zhutouzhai Village, Baiyun Township, Yongtai County, Fujian Province

2 从西河桥头看老村—整治前后对比 View the old village from the head of West River Bridge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renovation

2 改造设计

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通常是传统村落相关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传统村落的弱景观营造过程中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如果将景观营造与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作类比,景观整治相当于传统建筑的修复过程,使得传统的自然、人文景观得以恢复和展示。但反观传统建筑的保护利用现状,通常修复能保证传统建筑类型的延续,却很难保证传统建筑有活力,“活”起来还是要靠改造,靠功能的活化提升。传统村落景观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这样的需求。

弱景观设计所提倡的传统村落景观照明有3个设计要点:1)设计上追求看得见光、看不到灯的效果,多用透射光或反射光,使照明设施尽可能的隐藏或使其形象与环境相融合;2)控制好光源的亮度、色温等参数,使灯光呈现出暗且柔和的光感效果,保持村落夜晚的暗环境;3)具体选择照明设计点位时,宜优先考虑村内必要的日常需求,同时应兼顾特定的节日需求。

3 交宫村村民正在砌筑路边矮墙 People in Jiaogong Village are constructing the low wall by the road

4 交宫村村民正在菜园边制作木栅栏 People in Jiaogong Village are making wooden palisades around the vegetable garden

5 四寨村街道立面整治前后对比 Comparison of street elevation in Sizhai Village before and after renovation

6 改造后的西河北岸 North shore of West River after renovation

山林、水系是传统村落自然景观中最优越的类型,也是弱景观改造设计的主要对象。

传统村落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十分丰富的聚落载体,通常在相关的规划设计工作中最先考虑的都是保护,尤其是对原有的格局、风貌等物质遗产空间的保护。而遗产空间的很大部分与景观空间是有重合的。在传统村落中引入任何外来的、非原生的景观空间或元素都应十分谨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有些传统村落的发展方向也在变化,最有代表性的现象是一部分传统村落正逐渐成为乡村度假的目的地。这就必然使村落景观在综合服务功能上要有更全面的提升。因此就有了弱景观设计的第三个类型—引入适度设计。

杨秋香从床上霍地爬起,脸涨得像紫茄子,开口便说:“告诉你哈,杨力生,既然你爹妈看不起我,又嫌我娘家穷,想让我孝顺他们,除非地球倒转!”

传统村落在从隐居避世到突然面向世人的过程中,现代化的演替、精华与糟粕的乱入让村落自身的秩序感和独特的风貌一点一点地流失,对应的结果是村落原生景观的破坏。因此,弱景观设计的第一类笔者称之为整治设计。在深入研究传统资源优势及原生景观空间、景观风貌特征的基础上,对近几年出现的影响村落景观的因素进行整治,整治设计的重点在空间秩序和传统风貌的修复。

对如何实践传统村落弱景观设计,笔者结合多个传统村落建设实施项目中的景观实践经验,尝试将弱景观的设计手法概括为整治设计、改造设计、适度引入设计3个类型。

人文景观的改造利用范围是比较广的,比如生产类的农田,生活类的水口、祠堂前空地等传统公共空间,以及历史文化要素等。这类人文景观是比较容易被注意到并进行改造利用的,在此不再做具体的案例说明。但有一类容易被忽略的人文景观—村落中的小型生产生活类附属建筑,如牛棚、杂房、禾仓、碾坊等。它们是传统村落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从形象上、尺度上最接近于亭、廊、茶室等景观建筑的潜力景观空间。笔者将结合台江县交宫村的碾坊咖啡来说明这类改造的方法。

交宫村是一个自然景观和传统风貌都很好的苗族村子,在村中的踩鼓场旁边有一个很特别的碾坊。它面向踩鼓场的一侧是半开敞的,踩鼓场与碾坊之间有很好的视线关系,外观看起来也很像个大亭子,它自身已具备改造为景观建筑的条件。在设计上,为了保持它作为碾坊的传统功能,设计师在常规的拆吊顶、拆隔板、换瓦、开窗等改造的基础上,碾坊内部采用了灵活多变的空间组合方式(图9)。除加入了一排能当书柜的固定长椅,其他家具都是可移动的,吧台板也可以放下或者翻转在墙上(图10)。这样通过家具摆放方式的变化,在小小的空间里可以做到在咖啡吧和传统碾坊之间自由切换[5]。这个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设计遵循了最小干预、可恢复性原则,保持了碾坊的传统外观和农业生产功能,同时从景观的角度完成了传统附属建筑的活化利用,也避免了在村落中新增功能性景观建筑的选址困难问题。

7 改造后的西河南岸亲水平台 Hydrophilic platform on the south shore of West River after renovation

8 西河南岸亲水平台上休息的母女 Mother and daughter resting on the hydrophilic platform on the south shore of West River

9 交宫村碾坊外观改造前后对比 Comparison of the grain mill in Jiaogong Village before and after façade renovation

10 交宫村碾坊室内改造前后对比 Comparison of the grain mill in Jiaogong Village before and after interior renovation

3 引入适度设计

山林是山地型传统村落在村落选址时最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在传统村落的发展进程中,大多作为自然屏障及木材、山林物产等生产、生活资料的供给者而存在。事实上山林中通常空气清新,景色怡人,有时还能找到适合俯瞰全村的观景点,有一定景观利用潜力。但山林中地形复杂、形势多变,并不适合采用设计强度较大的开山、辟路、增设复杂的林下空间等做法。笔者通常的设计经验是结合山林中现有的村民砍柴、伐竹的简易土路或歇脚的空间,用村内常见的砂石、块石、卵石等乡土材料对其进行改造提升,既能保持原始的山林生态和村民的使用习惯,也能够创造出自然舒适的林间休闲空间。

引入适度设计与前两类弱景观设计手法的最主要区别是引入,即新增了村落内原本没有的景观空间。适度引入设计的关键在于“适”和“度”这2个字,“适”指引入的设计内容是村落自身文化基因里孕育出来的,是发展过程中合理衍生的需求;“度”指设计的形式与用材等具体手法是自然乡土的,同时设计成果是消隐的,强调设计出的景观在村落中应融入而非凸显。适度的判断标准很难量化,感性的理解应该是一种感觉,让外来人不易察觉到新加入了本来没有的设计,本村人也不觉得“这就不该是我们村的东西”,是一种让各类使用者都很舒服的感觉。

在传统村落中通常有2类设计内容最有引入适度设计的需求,一类是具有集会、展示、表演等功能的广场空间,另一类是夜景照明。

鞍结节脑膜瘤是起源于垂体窝顶前缘与视交叉前沟间骨性凸起的脑膜瘤,一般为良性,多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在全部颅内脑膜瘤中占3%~10%[1]。鞍结节脑膜瘤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阶段,其中以30~40岁的女性发病率较高[2]。手术切除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首选方法,经额下入路手术具有能清晰显露视交叉间隙及术侧视神经内侧肿瘤的优点,可以取得较高的完全切除率。本研究旨在探讨经额下入路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复发的因素。

广场类景观空间具有一定的仪式性、表演性功能,其空间属性符合传统村落的内在需求。传统村落中常见有与建筑紧密结合的祠堂、神庙等建筑前活动场,和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的水口空间等广场空间[6]。这些空间承载了村民日常交流、集会、举办节庆活动的功能。当传统村落的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原有的公共空间不足以满足本村及外来人口的使用需求时,可以考虑适度引入新的广场、剧场。但应注意几个设计要点:第一,选址时需避开村落内传统物质遗存集中的区域;第二,依托田地、水边等现有基地条件适宜的开敞空间,不宜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以致影响村落原始的空间秩序;第三,形象上应做到与村落环境的融合。

贵州黎平县四寨村的摔跤广场是一个很符合引入适度设计手法的广场案例。摔跤对于四寨村的村民来说不仅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日常健身运动和体育竞技项目。村里每年都会在一片固定的田地里举行一次大型的摔跤比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村民即使是在路上偶遇也可以随时随地摔跤。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村民们主动要求新增一处便于日常使用的摔跤广场。于是后期在村子外围河边的开阔空地上建起一个以草坪为主的广场(图11),让大家有了一个更舒适的摔跤场地,同时也多了一个对外交流文化的窗口。

夜景照明之所以是引入适度设计的一个重点探讨内容,是因为村里早年间并没有室外照明。村民出行主要是借着各家各户房屋里透出的光和月光,或者携带提灯(后来有了手电筒)。灯只照亮了眼前的路,村里还是月光下那个静谧的小村庄。如今照明的引入已经成了必然需求,如何兼顾照明使用需求和村落的夜景氛围就变得特别重要。

弱景观设计的第二类是改造设计,借助传统村落中现有的景观资源做一定的观赏性、使用性的提升,在不影响现有景观资源空间秩序和传统风貌的前提下,通过改造设计达到村落景观活化利用的效果。通常村落中具有改造提升潜力的景观资源大体可分为2类,一是自然景观,二是人文景观。

11 四寨村摔跤广场Wrestling square of Sizhai Village

12 黎平县四寨村四寨花桥(风雨桥)内部照明 Interior lighting of Sizhai Flower Bridge (Wind-rain Bridge) in Sizhai Village, Liping County

13 台江县红阳村的露地草坪灯 Outdoor lawn lamps in Hongyang Village, Taijiang County

笔者在贵州黎平县的四寨村和台江县的红阳村、交宫村都做了这样的尝试。照明设计范围为:1)重要的景观建筑、构筑物以及重要的公共空间;2)路边、水边等确实有照明需求的地段。针对鼓楼、风雨廊桥、寨门等景观建筑,主要通过隐藏灯带的方式完成建筑的内部打光,突显建筑的结构美,突出使用者在建筑内的观感和氛围体验(图12),同时不再对其增加外部照明,仅通过由内透射向外的柔和光感达到对景观公共建筑的提示性作用。对于村内的广场空间如踩鼓场,照明设计主要与其周边的长廊及休息设施相结合,如在长凳下安置灯带。对于一些不便隐藏的灯具,如露地草坪灯,因为实施前没有采购到造型理想的灯具,设计师便设计定制了一批造型乡土、形象与环境融合度较好的木桩灯(图13)。本次照明设计基本符合弱景观设计的要求,通过隐藏、与环境融合等方式降低了照明设施本体在白天对村落风貌的影响;同时通过亮度、色温等控制保持了适宜于传统村落的夜景环境氛围。

传统村落弱景观设计所提出的3种设计方法—整治设计、改造设计、引入适度设计,在对村落的干预程度上是层层递增的,可以概括为恢复原有的、改造提升已有的和适度引入没有的。但这3种设计方法在传统村落弱景观实践中,并不是从第一步到第三步的关系,其中整治是基本层,改造和引入适度设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

对于一些本底条件十分优秀的传统村落,经过了景观整治之后,看似未经设计,但村落确实比以前更美了,只是设计充分取材于村落原生景观,弱到无形,看似天然。景观工程可以止于这一步,让村落维持一种世外桃源的状态,村民自得其乐,供外来的闲云野鹤避世小憩也已足够。在景观改造中,设计师确实做了一些能看得到的设计,但设计均是在村落现有传统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造提升,没有外来设计力量强势介入的矛盾感,却能增加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生机与活力。对于大多数传统村落来说,景观改造都是适用的,并且景观工程停止于这一步是很稳妥的做法,即使不出彩,也不易产生负面作用。但有一些传统村落,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文化传承或旅游发展需求,要求在景观的某些功能或综合服务功能上有更全面的提升,这就需要适度引入新的景观空间。适度设计的度是最难掌握的,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过度设计,对传统村落造成景观上的建设性破坏。

一是盲目的自主性。青年期是青年个体心理和生理逐渐成熟,逐步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过渡时期。青年渴望自立并获得与父辈平等的权利,能够独立地处理自己的社会关系,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使得青年价值观具有自主性的特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青年生理、心理的不成熟,往往使得自主性充满盲目的倾向。

总之,传统村落从开始评选到逐渐有村落进行到实施建设阶段,不过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弱景观设计及对应的3种设计方法仅从近年来笔者的研究与实践经验中总结得出,并且仅针对其中最有落地实效性的部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仍有待更多的实践验证和提升优化。

传统村落是一个特殊的景观设计对象,正因为其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优越,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易逝,在传统村落中做景观应该有更深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历史、文化、遗产放在第一位,甚至要怀着敬畏之心去做设计,将设计师和设计都弱到尘埃里,留下传统村落本真的美。

注释:

① 历史环境要素指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以外反映村落历史风貌、构成村落特征的要素。如塔桥亭阁、井泉沟渠、壕沟寨墙、堤坝涵洞、石阶铺地、码头驳岸、碑幢刻石、古树名木以及传统产业遗存、历史上建造的用于生产、消防、防盗、防御的特殊设施等。

② 水口一词来源于古代风水学,其本身的含义是水流的总出口。因村落选址一定要靠近江河、溪流或者泉水。在水流出村的地方就是水口。水象征“财”,所以传统村落中通过有意识的在水口处进行水体形态改造,用植树、造桥、建庙等方法把守水口以聚财,从而形成有一定园林意味的公共空间。

③ 踩鼓场是苗族踩鼓舞(一种具有显著女性特征的苗族舞蹈)的表演场地,通常是村落内最主要的室外公共活动空间。④ 图1由叶俊忠摄;图2-1、3、4、7~9、10-2、12由李君洁摄;图2-2由孙娜摄;图5-1、10-1由范秉乾摄;图5-2、11由汪甜恬摄;图6由章继军摄;图13由李青儒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进士五十八,铃木诚,一场博幸,等.乡土景观设计手法—向乡村学习的城市环境营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5.

SHIJI I, SUZUKI M, ICHIBA H. Vernacular Landscape Design Techniques—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Environment of Learning From the Countryside[M].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2008: 5.

[2]罗德胤,李君洁.大国的建筑智慧与空间秩序[J].中国勘察设计,2017(5):30-35.

LUO Deyin, LI Junjie. Large Country’s Architectural Wisdom and Space Order[J]. China Engineering & Consulting,2017(5): 30-35.

[3]殷永达.论徽州传统村落水口模式及文化内涵[J].东南文化,1991(5):174-177.

YIN Yongda. Huizhou Traditional Village water gap Mode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J]. Southeast Culture, 1991(5):174-177.

[4]李君洁,罗德胤.重返没有景观设计师的村落景观 新县西河村的景观建设实践[J].风景园林,2015(12):80-88.

LI Junjie, LUO Deyin. Return to the Way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without Landscape

Architect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Xihe Village in Xin County[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5(12): 80-88.

[5]罗德胤.在路上: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年度纪实(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8:212-224.

LUO Deyin. On the Road: The Annual Documentary of the conference for the revival of Chinese villages (2)[M].Beijing: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Press, 2018: 212-224.

[6]王云才,孟晓东,邹琴.传统村落公共开放空间图式语言及应用[J].中国园林,2016(11):44-49.

WANG Yuncai, MENG Xiaodong, ZOU Qin. Traditional Village Public Open Space Schema Language and Its Application[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6(11):44-49.

李君洁,罗德胤
《风景园林》 2018年第05期
《风景园林》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