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大新县蚕桑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更新时间:2009-03-28

大新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属于崇左市辖区,与隆安县、天等县、龙州县相邻,正西面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毗连,县境内的国界线有40余公里[1]。大新县以前主要种植蓖麻并饲养蓖麻蚕(也称为木薯蚕),是集中连片贫困区。近年来,为了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大新县相继出台了多项措施鼓励农民发展种桑养蚕。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大新县种桑养蚕情况以及蚕农在种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将大新县蚕桑科技服务团队在2018年的实地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予以归纳总结,并结合调查问卷的形式,于2018年10月底在全县范围内发放了蚕桑产业调查问卷,就当前蚕农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共发放了169份问卷,回收155份,回收率为91.72%,有效问卷为150份。问卷共设蚕农基本情况、在养蚕中遇到的情况以及对今后发展的意见建议等共10个题目。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总结现场走访发现的问题与问卷调查综合分析,以总结和探讨大新县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的思路。

街道名称作为旅游城市语言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容易随着时代发展和城区改扩建而发生变化甚至是消亡。所以政府对现存不多的能够体现潍坊历史发展和民俗风情的街道名称郭宅街、十笏园街、北马道街、奎文门街、鸢飞路等要予以坚定地保护。

在鼓励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区教育的同时,其他社会机构组织也应响应号召自觉参与,充分发挥机构特征与活动的联动作用,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资金配给、推介平台,与社区教育中心共建一批集教学、培训、体验为一体的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培育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切实利用社区教育“全员、全程、全面”特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区域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全方位发展。

1 大新县蚕桑产业发展的特点

大新县是种桑养蚕新区。据当地农业局统计,截至2018年10月底,大新县共有桑园面积175.33 hm2,其中2017年保有面积99.33 hm2,2018年新增面积76.00 hm2,2018年冬春计划扩种桑园253.33 hm2。数据显示,无论是村屯农户的规模还是整个大新县的饲养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显示了旺盛的发展生机,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参与调查的150户蚕农中,2017年开始养蚕有79户,2018年开始养蚕的有71户。有113户蚕农已经或者即将把种桑养蚕列为家庭主业,占比为75.33%;明确表示不把种桑养蚕列为家庭主业的有5户,占比为3.33%;有32户表示不清楚,处于犹豫观察状态,占比为21.33%。

通过大新县科技服务团队近一年的实地培训、技术指导以及问卷调查综合分析来看,大新县的蚕桑产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1 政府大力支持蚕桑产业的发展

种桑养蚕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土地和人力资源要求较多。大新县土地总面积27.42万hm2,其中农用地面积16.58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0.47%,耕地面积6.04万hm2,用于种桑养蚕的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劳动力资源方面,大新县总人口共有38.34万,其中农村人口有32.60万人,劳动力约有19.68万人。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蚕农年龄结构方面,男性141人,女性9人,最高年龄74岁,最小年龄36岁,平均年龄为51.4岁;文化结构方面,小学52人,初中81人,高中及中专15人,大专1人。家庭人口以2~5人为主,每户平均从事种桑养蚕的劳动力约为1.96人,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较为年轻。

1.2 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大新县政府大力支持蚕桑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这一产业的发展。比如在2017年大新县人民政府出台的扶持农作物的补贴政策中:种桑养蚕每667 m2桑园补助1 400元,每户补助不超过5 600元/年。这一政策大大激励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多个村屯的桑园面积迅速增加。譬如下雷镇三湖村共有十余户蚕农养蚕,全村桑园面积超过33.33 hm2,个别户的桑园面积达到了5.33~6.00 hm2,部分小户的也有1.33~2.00 hm2,每批蚕的饲养量达到了50~80张。此外,那岭乡五一村、下雷镇仁爱村也有多个养蚕大户。

1.3 具有较高的民意支持度

问卷调查显示,蚕农普遍希望政府加大资金支持。纵观广西蚕桑优势县份,比如鹿寨县[7]、横县[8]、环江县[9]的蚕桑产业能在2005年前后迅速发展壮大,与当时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农业厅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并积极投入相关资金扶持密不可分。大新县政府在近些年的种桑养蚕发展中,也相应地予以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比如县政府部门无偿赠送桑苗、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赠送蚕具、县政府产业奖补等政策支持,但是与蚕农的需求相比,还是明显不足,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

 

表1 蚕农对种桑养蚕前景的信心调查表

  

项目 看好 一般 不看好 不知道或者不了解数量/份占比/%1 0 9 7 2.6 9 1 5 1 0.0 0 2 1 1 4.0 0 5 3.3 3

2 大新县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2.1 蚕室规划不合理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之林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在宽广辽阔的祖国大地上,风情各异的地方节庆对于传承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具有突出的作用。在国家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际,深入探讨地方节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笔者拟以海南军坡节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2 缺乏科学种养技术

无论桑园管护还是家蚕饲养过程中,都需要用到农用物资。即使极其微量的农药也容易导致家蚕中毒,因此在桑园用药方面必须谨慎,需要将玉米以及甘蔗地防治害虫的药品严格区分,尽量使用桑园专用的农药以及肥料。养蚕过程中的消毒药品仍应以漂白粉和石灰为主。蚕室、蚕具消毒以漂白粉为主,蚕座消毒以生石灰为主。但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大新县的蚕用物资比较匮乏。由于市场小,所经营的蚕具基本可以满足蚕农需要,但是价格较高。所售卖的蚕药以及桑园用药虽琳琅满目,但能用的、有效的不多。

大新县种桑养蚕刚起步,属于蚕桑新区,因此一般是利用现有的房屋养蚕,没有根据养蚕特点建设规划标准的蚕室。在实际走访中发现,大新县蚕区在蚕室使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在楼顶或一楼养蚕,一楼和二楼住人,由于楼顶多是在二楼或者三楼,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运送桑叶、蚕沙较为耗费力气,不方便消毒,另外露面三处通风,在春、秋季节养蚕时,夜间温度低,不容易达到蚕体发育的合理温度,容易造成蚕座湿冷,导致家蚕食桑缓慢,发育不齐且容易发病。夏秋季中午气温较高时又常超过25~28℃的合适温度,容易导致蚕病多发。另外人蚕混居也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不利于消毒防病。

2.3 桑园管护不到位

种桑养蚕是自治区政府认可的十大优势发展农业产业之一,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投入少、见效快的短平快产业,在广西多个地区的脱贫攻坚中表现出巨大优势[6]。因此,要充分认识到种桑养蚕在广大贫困村中的重要作用。2018年是广西脱贫攻坚的关键年,因此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里,扶持好、发展好蚕桑产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4 蚕用物资市场混乱

蚕农普遍缺乏种桑养蚕技术。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由于蚕农不具备蚕桑专业知识,在买回3龄小蚕后,所喂食的桑叶为从顶端嫩叶到下端的老叶,没有根据龄期采叶,造成3~4龄蚕以及饷食、就眠蚕吃的叶子过老,容易损伤口器,而5龄蚕又食下部分嫩叶,造成干物质摄入量不足,而水分摄入过多,蚕体虚胖,容易发病。在消毒所用的药品方面,对“新鲜石灰”的概念理解不足。所用的石灰为当年采购,当年或跨年用完,大部分农户一次性购买较多生石灰块,然后任其自然风化,慢慢使用,导致石灰失效,防治效果不佳。

2.5 政策扶持与农民需求仍较大

在150份问卷中,希望得到哪些政策和扶持帮助的问题(多选题)上(图1),有126份选择了需要技术指导,占比为84.00%;81份选择了蚕药蚕具赠送,占比为54.00%;115份选择了资金补助,占比为76.67%;2份选择了其他,并注明为桑苗,占比为1.33%。问卷显示,技术和资金问题是大新县蚕农希望得到帮扶力度较大的两项,在已经开始种桑并养蚕的农户方面,是希望得到技术支持和资金补助。而部分桑园面积少或者处于观望状态的农户则是希望得到蚕药、蚕具以及桑苗的资助,说明蚕农还不太愿意投入,而是希望政府能多些物资扶持,使之有起步的物资支持。

  

图1 大新蚕区蚕农希望得到的扶持项目

3 发展建议

实地调查走访发现,大新县桑园赤锈病、桑粉虱病、桑黄化病发生较多,且桑园杂草较多。那岭乡的岜兰村利用玉米地改种桑树,玉米地常见的害虫危害桑园。2018年3月新种下的桑苗遭到玉米地常见害虫——金针虫的侵害。该虫钻入土中,咬断桑苗根部,造成桑园缺株、断行的现象。由于养蚕用叶对桑园用药有较高要求,常用的玉米地防治病虫害的药物因为成份复杂和残效期长而不宜用于桑园,只能待桑苗成活后再移苗补株。多个村屯桑园赤锈病发生严重,与桑粉虱同时发生。由于桑粉虱是以口器刺吸桑叶中的汁液,在叶片表面形成小创口,赤锈病是真菌病,多在桑园密闭不通风的条件下发生,桑粉虱造成的小创口,增加了赤锈病发生的几率。朱光书[5]在用发生赤锈病的桑叶养蚕的调查中显示,用赤锈病叶养蚕对饲养成绩无影响。但从采叶人的感受来说,还是健康的桑叶养蚕成绩较好。部分蚕农存在桑树不夏伐、过了夏伐时间才伐的情况,或者没有及时养蚕用叶,造成桑叶老化,用叶不合理的现象。另外桑园夹花种植现象比较普遍,零星、插花种植,不利于桑园病虫害防治,虫害又容易交叉感染。

3.1 继续加大政府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

在实际的走访过程中,问及蚕农对种桑养蚕的看法的时候,大多数蚕农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认为种桑养蚕时间短、收益快,成功一批就可以有几千元的收益,既能赚钱也能兼顾家庭,蚕农对种桑养蚕比较有信心。在150份有效问卷中,认为种桑养蚕对脱贫致富有帮助的为122份,占比81.33%;认为没有帮助的有3份,占比2.00%;25份选择说不清楚,占比16.67%。在对种桑养蚕致富的前景是否看好的问题上(表1),109份选择看好种桑养蚕这一产业,占比72.67%;认为前景一般的有15份,占比10.00%;认为前景不好的为21份,占比为14.00%;不知道或者不了解的为5份,占比为3.33%。在今后是否打算继续养蚕方面,116份选择继续养蚕,占比77.33%;1份选择不养,占比0.67%;33份选择看情况再定,占比22.00%。调查显示大部分蚕农认可种桑养蚕是一项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并看好这一产业在大新县的发展前景。

3.2 继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当前,大新县蚕农最迫切需要的是养蚕的技术指导。据不完全统计,大新县目前开展种桑养蚕产业的行政村有20多个,但能为之提供技术指导的科技特派员只有2位,服务范围是8个贫困村,每年服务12次或者30天。服务过程中,他们虽已经主动到服务范围之外的村屯开展种桑养蚕技术指导,但仍有较多个村屯难以得到科学有效的蚕桑技术指导。据2018年服务大新县科技特派员绩效考评显示,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派出的两位科技特派员到所选派服务的贫困村开展技术服务次数超过8次/村,虽然如此,但是仍不能满足服务村屯以及尚未服务的村屯蚕农的技术需求。希望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根据大新县的特殊情况,予以增派科技特派员或者在现有服务特派员工作量的基础上增加经费补助,使科技特派员的服务范围更广泛,让更多的蚕农得到专业的技术指导。

3.3 加大产业链条开发

种桑养蚕产业链条比较长,涉及农、工、贸三方面。当前大新县的蚕桑产业还仅仅是在农业方面,且尚处于刚刚起步状态。2017年广西蚕茧价格创新高,最高价格达到63元/kg,均价为48~50元/kg[10]。2018年广西全区蚕茧价格比上一年有所下降,维持在38~50元/kg。由于当地没有蚕茧站,蚕农出售蚕茧需要到邻近的百色市靖西县或德保县等地,一方面蚕茧价格被压低,另一方面长途运输也增加了销售成本。尤其是2018年的最后一批蚕茧,由于茧质不够好且收购点较少,蚕茧被压价至12~30元/kg,蚕农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大新县部分规模较大的地区建设标准化的小蚕共育点和标准化的蚕茧收烘点,为蚕农提供一站式的健康小蚕购买点和优质蚕茧收烘点,使蚕农可以就近购买小蚕、出售蚕茧。条件成熟的乡镇也可以组织成立蚕农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把蚕农联合起来,达到技术普及和资源共享的优势。

BIM在美国建筑行业推广的整体迅速增长源于多方面的因素。除了前文提到的政府示范和政策激励以外,BIM作为一种新兴的,带有变革性的技术生产力,其本身对于建筑行业的商业价值也被更为广泛地感知与认同。与此同时,许多公司管理层和业主的思维也开始转换,从最初的怀疑,犹豫,到尝试,进而支持拥护甚至在合同中明确要求项目交付使用BIM,从而为其行业推广提供了根本性助力。而这样的思维模式的变革,归根结底是建筑市场大环境进化的结果,与各大行业组织和公司的推动与全行业BIM的普及教育息息相关。

3.4 开发蚕桑资源综合利用

蚕、桑浑身都是宝,其丰富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大新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国内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的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有亚洲第一大跨国大瀑布——德天跨国大瀑布以及最美的乡村风光明仕田园,有最原生态的大新县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有千年历史的安平土州等40多处高品位的旅游景区景点,是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在旅游区附近的村屯种植果桑,在每年的3~4月份可以采摘桑果,其他时间可以品尝桑园鸡、桑叶菜等特色风味美食,既可以增加蚕农的经济收益,又可以丰富当地的旅游资源,是一举双得的好产业,建议当地政府以及农业部门注重招商引资和引进技术,帮助农民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获得立体收益。

3.2.1 放心学校食堂。符合本标准规范要求,并经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命名的各级各类学校食堂。

[参考文献]

[1] 大新县人民政府,大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大新年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22.

[2] 黄贤帅.几种蚕桑产品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J].广西蚕业,2010,47(3):61-64.

[3] 蒋满贵,汤庆坤.广西蚕茧生产成本及收益实证分析[J].中国蚕业,2009,30(2):54-57.

[4] 于永霞,黄红燕,乐波灵,等.广西蚕茧与甘蔗、柑橘的收益与成本比较分析[J].中国蚕业,2016,37(4):69-76.

[5] 朱光书,朱方容,林强,等.赤锈病桑叶养蚕对蚕体健康及产茧与产卵的影响[J].广西蚕业,2016,53(2):6-11.

[6] 吴婧婧,石韡韬,韦岚岚,等.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思考[J].广西蚕业,2018,55(2):60-63.

[7] 黄守洋.鹿寨县蚕业发展30年历程的回顾与特点[J].广西蚕业,2018,55(1):52-57.

[8] 磨长寅,董桂清.南宁市蚕桑生产规模化经营模式及相关技术的探讨[J].广西蚕业,2018,55(3):48-51.

[9] 全诚,韦善教,邹立,等.种桑养蚕助力“精准扶贫”的经验总结——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J].广西蚕业,2017,54(2):70-73.

[10]毛洪斌,于永霞,乐波灵,等.广西蚕桑产业科技创新成效与问题研究[J].广西蚕业,2018,55(2):1-6.

 
许焕明,于永霞,杨其保,毛洪斌,许云科,陆飞
《广西蚕业》 2018年第04期
《广西蚕业》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