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蚕桑产业舞龙头 脱贫路上阔步走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故事在盛典村演绎了无数个版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个天等县的人口大村就源源不断的向珠三角输送廉价劳力。久而久之,外出务工成了村里的年轻人最为向往的理想职业。而位于村子最为偏僻的宏亮片区,更是由于“八山一水一分地”的恶劣条件,这里的农民粮食不能自给,常常是“守着青柴当米钱”。如今,有一个青年却反其道而行——他要回村创业,而且是在祖祖辈辈都贫穷落后的土地上!

“我快40岁了,从十几岁开始就一直在外面打工,不想在外飘着了,而且家里老人年纪也大了,没人照顾。”返乡青年黄冠美祖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生活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村里的第一书记让我尝试种桑养蚕,现在桑园面积少,等明年另外几亩地的桑树成园了,我还要扩大养蚕规模。”今年仅养蚕这一项收入在1万元左右的黄冠美憨憨的说道。

黄冠美刚回村的时候,也想过种植甘蔗。村里甘蔗种植是传统,收获季节车子能排到村口,都是等着排队装车的。“种甘蔗不愁卖不掉”,但劳力是个问题,甘蔗收获的时候只能请亲戚帮忙,算来算去最后就只剩人工钱。而村里同一批开始养蚕的贫困户赵明毫、赵德旺、赵明显、马荣芳、王绎富等人都在去年脱了贫。“那些养蚕户早晚开着农用三轮车到桑园里转一圈,载回几十斤桑叶回来甩几下手,到了放学的点还能接孩子回家。主要是收入来的快,有时候一个月能卖上两回,老板直接到村里收购”。身边活生生的成功例子深深触动了黄冠美,他果断地把自家的玉米地全部种上了桑树,再加上租用亲戚的地一共0.53 hm2。今年上半年桑叶长势良好,看着刚长出的叶芽没几天就长成巴掌大的叶片,黄冠美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还没叶子养蚕的时候,村里屯里每次开现场培训会他都去参加,回来还到其他蚕户那里学习养蚕技术,从消毒、给桑、除沙到上蔟结茧每一个环节都没落下。辛苦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黄冠美很快便熟悉了养蚕的技术要领。由于今年的茧价好,桑叶充足,黄冠美养蚕收入已经超过一万元,明年桑园进入丰产期,养蚕收入翻一番不是问题。

“一年养蚕摘穷帽,两年脱贫拔穷根,三年致富奔小康。”这是流传在广西主要蚕桑产区的一句话。在天等县,蚕桑产业因其具有“短、平、快”的优势,逐渐成为石山地区、贫困地区扶贫脱贫的首选产业。到2018年底,盛典村桑园面积将突破66.67 hm2,养蚕户超过100户,带动贫困户30户,预计2019年整村养蚕收入超过100万元,年人均养蚕收入达到4 000元。部分贫困户仅靠发展蚕桑生产这一项当年就基本实现脱贫摘帽。在盛典村,蚕桑比较效益明显,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也必将带动像黄冠美一样的农村青年返乡创业。

 
黄景滩,唐燕梅
《广西蚕业》 2018年第04期
《广西蚕业》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