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师恩如山 师爱如海——怀念先师王绍增先生和论其思想的教学启示

更新时间:2009-03-28

1 念师恩

又是一个阳春三月,北京的春天短得转眼即逝,上周还在春雪纷飞,今日已是赤日炎炎,仿佛夏日已经到来。看四季更替,悟人间冷暖,有些人却凝固了时间,化解了空间,如同夜晚的星星,一直闪烁在我们的身旁……斯人已逝,音容宛在,先师王绍增先生便是这样一位永远留在我们身边的人。

持之以恒抓党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的部署。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效推动工会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得到根本性提升,把工会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2018年1月27日是先生仙逝周年纪念,和师母微信问候时恍惚还觉得恩师在一旁笑容和蔼地关心问候我的近况。直到现在这一刻,电脑里一个纪念王老师的文件夹,邮箱里那个熟悉的地址,手机里先生微信号头像,那一头都似乎随时可以连通恩师。

然而,那一头已是沉默,打开的只是一道道记忆的闸门。

“树欲宁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作为先生的关门弟子,王老师于我,既是恩师,更是慈父般的人生导师。20年来,先生的大爱,一直在思想、生活、学业上照亮我前进的路。除了三年研究生期间学业、生活上的教导和帮助外,更绵延到我毕业北上,走上工作岗位,成家生子,读博执教的十三年。这十三年,先生从未间断过对我的指引和关心。在我收获时为我开心,在我低谷时给我鼓励,犹如涓涓细流,充盈并影响着我的人生。先生只要来北京,必尽量抽空与我小聚,听先生聊国事、论哲理已成为我们一家三口期盼的精神食粮,我学小提琴的女儿也非常喜爱这位慈祥而博学,和她有着共同的音乐爱好的爷爷。平日电话、邮件和微信来往便是先生对学生教育延展的课堂,先生总是耐心解惑,乐于分享。

回顾往事,还记得2016年8月18日先生最后一次来北京出差小聚,他对我国基金课题进展的关心和鼓励的话语。

师—学高为师,范—身正为范,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好老师。他的“务实、求真、向善”的人格魅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为师之道、为人做事的准则,“无为表象、有为匠心”的言传身教方式和行云流水、即兴发挥的精彩讲课,如春雨润无声,在课堂内外不断给我新的感悟和收获,他对哲理的思考和问题的思辨更是对我有醍醐灌顶的点醒之效。

2017年2月2日我给熟悉的"9876wang"邮箱发了一封邮件,当自动回复消息弹出时,我不禁泪流满面,我知道再也等不到恩师的回信了。多少次给恩师发邮件请教学习、工作、生活诸多事宜,在这个自动回复消息之后,恩师总是百忙之中很快回复、谆谆教诲,大多是深夜回信。恩师也经常把他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文章发我先睹为快。从2015年至今仅我和恩师的往来邮件就有282封,可以想象恩师有多少邮件要回复,有多少问题要探讨。2015年5月28日收到的一封恩师来信,是他的报告“景观多样性的理由”,信中简单附了一句“病了几天,耽误了很多事”,可见他劳累病弱之躯却一直不敢懈怠耽误工作。恩师的邮件,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人,一直传递着他的真知灼见,更记录着他的大爱无疆。他的“诲人不倦”不仅仅是对他的门下弟子。因学校工作退休得早,研究生师门虽然只有我们6位学生,先生却退而不休、老骥伏枥,继续为学科不辞劳苦、鞠躬尽瘁,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关怀爱护风景园林行业青年学者,不辞笔墨与大家长篇论学,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和辩证思维,促进青年学者走向学术成熟,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师德美誉遍天下,可谓桃李不言而下自成蹊。除了杂志社和学术活动之外,他还常通过邮件把看到的好文群发分享给大家,不论长幼尊卑,只要是请教先生的邮件他每封必回,这里不仅有青年学者、学科和行业专家,还有一面之交的求教者。得知先生去世的消息,一位与先生只见面一次,却一直蒙先生耐心回信指导、自称为先生学生的田朝阳通过先生邮件的群发地址给大家发送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悼念信,从中我们才得知由于一次会议相识,王先生一直耐心指导他这位年龄不小的园林门外汉,两年来的往来邮件已达100多封。而这些不过都是先生育人的点滴。先生正是通过这一封封邮件、一次次会议、一场场讲座、一个个畅谈、一篇篇文章和主编心语,将他洞察天地的智慧、审慎的科学思维、严谨的治学精神与谦和豁达的学者风范带给了越来越多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先生不仅是我们华农学生的老师,更是众多风景园林人心目中的思想导师和良师益友。

1.4临床表现:老年组气急明显者86例(91.2%),胸痛者12例。中青年组胸痛者44例(84.7%),气急明显者20例。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组以气急为主要表现(p<0.01),而中青年组则以胸痛为主要表现(p<0.01)。

然而临近春节却突然传来了病情恶化的消息,犹如晴空霹雳!在大家的祈福祷告中,恩师还是在丙申年的最后一天上午安详地离去了,让2016年8月的小聚和11月的通话成为定格在我记忆中他最后的音容笑貌,那一别竟成永别!

还记得2016年12月16日得知恩师生病又不能通电话和看望时的如坐针毡,知道病情得到控制并已逐渐好转时的如释重负。还高兴地为恩师寄去了三件小礼物:运动手表期望他康复后可以每天多出来走走,养生壶可以煎药熬汤、泡茶养生,收音机用来打发住院时的时间……因为知道恩师平日不是伏案工作就是四处奔波,这些美好的愿望期待病后能够实现,也一直满怀希望,以为这次恩师不过就是累了,正好可以趁此放下工作好好休养一段时间了。

先生追悼会前整理恩师的照片和文字资料,如同陪同恩师又走了一程,历历在目,泪眼朦胧。还记得我大学时期他骑自行车从暨大到华农上课的身影和课堂上的精彩讲述;还记得读研时他带我们京、沪、苏、杭、豫实习时,在寒山寺看祖师爷程德全先生的墨宝,在偃师看中国山水园的起源,去农大拜访郦芷若先生,在皇城根给我们讲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故事,在后海银锭桥畔高歌“让我们荡起双桨”,以及研究生论文期间对我论文和竞赛的悉心指导,让我终身受益;还记得我在设计院工作时,他教育我要敬天悯人,尊重现实,多学多问,强化调查研究,做有良知的设计师;还记得我初为人母对未来迷茫纠结时,他鼓励并支持我重回学校读博,让我有了跟随孟先生学习中国园林的勇气和信心;还记得博士论文期间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为我打开思路,让我在逆境中一步步咬牙坚持走到终点。而如今“想见风范空有影,欲闻教诲杳无声”。

2 论教学

2.3.1 价值观

价值观的培养教育是教学的基石。自然科学的发展需要与人文科学结合才能让人类学习如何更加智慧地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观在内的价值观又是设计的核心,因为价值观决定了设计所秉持的立场和设计思想,设计思想又决定设计态度,设计态度进而影响设计方法,从而最终影响设计形式和内容。有了专业价值观,才有明确的立场,坚定的取舍标准,以及由此训练出来的思考、推理能力及专业技巧。先生认为“做学问要做有生命的学问”。就风景园林学科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它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科。大部分风景园林师的工作,最终应该向“学生、教师和设计服务员的综合体”转移,这种人必须对大自然有一种近乎崇拜的信仰,对生命有一种出自内心的热爱,对人类有一种发乎本性的同情。这样的人才,就是尊重科学,理解人性的不过分张扬的风景园林师。“培养尊重科学、理解人性的不过分张扬的风景园林师是教育的责任与目标”,强调善境作为学科的价值取向和目的[1]

还记得2016年11月24日感恩节与先生通话,电话那头先生说起马上要去哈尔滨开会,我劝先生注意休息、保重身体,先生依然还是那句“不必担心,命数天定”,然后谈起华农园林的发展契机时高兴得像个孩子,言语中都是对《中国园林》杂志社和学科发展、海绵城市的各种劳心。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实验数据按随机对照设计要求收集整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方差齐用Dunnett法,方差不齐用Dunnett's T3法,P<0.05为有显著差异。

2.1 学习态度

在学习态度上,他强调要“顺势有为、知行合一”。只有“顺势”(客观环境和机遇)、“有为”(自身态度和行动)以及“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结合,看别人怎么做和自己真正做一遍是两回事,必须在实践中找到差距,扬长避短),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持续性。

2.2 教育理念

在教育理念上,他“对待学生不仅是育才,更是育人”的思想,回归了教育的本源,强调它是“育人”而非“制器”,认为当下实用学科出现了偏专业化和职业化教育,重授业轻传道的现象。他认为佛祖的教化作用其实也是一种教育工作,晚年开示弟子们要“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今天的教育虽然大大普及化了,但有时候脱离了育人的宗旨,一心培育赚钱的工具(所谓成功人士),就可能是依人、依语、依识、依不了义经者居多,偏离了教育之道[1]。教育要将科学性与思想性、价值观教育相结合,这也是先生中西合璧的学术思想在教学方面的体现。

2.3 价值观与思维方法教育

强调哲学等价值观和思维方法的文化修养和领悟过程对教学的基石有触类旁通作用。最终达到的境界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如水中盐,性寸体匮,有味无痕”。

逝者已去,精神永存!先生驾鹤西去这一年多来,很多前辈老师、师兄师姐们都撰文梳理先生的思想成果,全面而深刻,既是纪念先生的最佳方式,也便于后人传承和发扬。感谢母校老师和《广东园林》给我一个纪念恩师的机会,这篇文章一半是对恩师怀念的感情抒发,另外一半我想思考一下先生思想成果中对教学的启发。

先生对待学生不仅是育才,更是育人,对我们的价值观和专业认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大智又谦和,经常用苏格拉底的话“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教育我们要学无止境;他是真善之人,关心自然和他人,有一颗敬天悯人之心;他诲人不倦,治学严谨,博学思辨。授课内容新颖、广博,不拘泥于形式,教书育人的同时,不忘提携年轻学者。他正直求实、敢于直言,为风景园林正名、一级学科申请、绿道和海绵城市等四处疾呼、谏言献策。我工作之后又继续读博直至回到校园任教,很大原因是受先生的影响和鼓励,能够做一名传道授业的高校教师,是我的理想和光荣。

先生思想给我的启发是,设计师的设计思想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自身民族性的本位上,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设计师应对自身文化的发展及其在职业中的反映作持续性的思考和反省。因此设计师的价值观培养,是大学规划设计教育的源头,是伴随设计师一生的自我修养教育的基石。它影响了从场地解读到设计过程以及最终实施的全过程的判断和评估能力,这需要依赖设计者的智慧与文化修养。大学教育不仅是传授设计之法和设计之术,这只是知识和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设计之道,通过智慧层面来实现价值观,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来求真求善的过程。高校教育中,对职业本源的心智的培养,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怀和理想,是其将来职业生命力所在,也是行业的希望所在。

话还没说完,某博士就把我拉到了门外,严肃地说,这话可不能说,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你这不是让他老人家丢人吗?

成本预算是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细化了医院成本核算,减少了预算外开支,降低了医院运营成本。同时,全面预算管理工具的应用,势必要改变医院的管理流程,使管理决策更加快速和准确,从而达到改善医院内部管理流程的目的。

2.3.2 思维方法

注重思维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辩证思考、判断能力,具有独到见解。

先生的学问既有扎实基础,又能横跨多学科,思维发散,联想活跃,其学术研究是基于科学方法与东方智慧辩证互生下的批判思考,既不崇洋媚外,也不拘泥于传统,既讲科学、重道理,更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外部世界。他认为传统东方智慧对天人关系有明确的理解,大方向正确但认知方法过于笼统,需结合具有精深细微认识的西方科学技术与实证逻辑方法,两者相辅相成。他推崇定量与定性结合开展风景园林学研究,坚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营境”学说引申到当代风景园林理论研究中来,寻求现代风景园林学的出路,学术研究有明显的“融贯中西”的特征。认为需要回到风景园林的初衷—创造宜人的环境,重新审视古今中外的一切,从中发现新的坦途。认为风景园林的哲学基础是“非一不二”(简化为“不二”)与“规律+不规律”(简化为“律非”)的共同作用,是宇宙的基本原则,可简称“律非不二”主义,提倡综合体辩证思维,就是既要冲破传统机械主义将事物与外部隔绝的“绝对化思维”,也要冲破系统论从外部与事物内部隔绝的“黑箱思维”,及时并如实地将事物与各方面联系恢复到真实状态进行考察的辩证思维方法[2]

打开纸团,上面有字:等了十几天了,也等不到你。我知道,你是喜欢我的。我们一起走吧,想去哪就去哪。今晚三更,我在荷塘等你。

从设计思维上来看,先生认为人脑的理性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线或分枝状的,逻辑的,因果的;一类是网状的,博弈的,统计的。大体上前者是西方的优势,后者是东方的优势。我们当下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是让年轻人都以为只有符合前者的才是真理,符合逻辑是真理的唯一标准或是唯一的真实,看不到偶然、干扰、横向甚至逆向的作用,很容易走上一统化的思路[1]。需要更具有宏观视野和东方哲学思维指导下的两种思维结合的训练。

2.4 教育方法

先生认为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因材施教和进行启发式教学。风景园林教育,特别是在本科阶段,应该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手。从教师讲,要鼓励学生观察实际,了解实际;从学生讲,应养成时时刻刻想着实际(土壤、小气候、水源、物种、结构、造价……),想着人(安全、舒适、生活方式……)的良好习惯。现在许多学生,实际问题一个也不能发现,一个也不会解决,却满口的大师、流派、学说……这很不好。本科生毕业时如能比较完满地综合处理好一个具体空间的诸多问题(包括从方案到施工图)就应合格了,这样他到了工作单位很快就能被派上用场,以后边实践边提高。更高的能力应放到硕博士阶段去培养[3],在务实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螺旋式上升。

3 结语

先生的思想对我教学的启示很多,在此不能言尽,也将伴随我今后的教学工作继续深入思考下去。现阶段的启示是要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教学目标,以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将东方智慧与价值导向作为教学激活点,结合西方科学技术与实证逻辑方法,以形成整体系统、无界融合的教学方法,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去践行。

先生带着他的智慧回归到了天地之间,但他的智慧就像一颗永不殒落的巨星永远为我们照亮夜空!祝恩师安好!

编实编强骨干队伍。原则上控制民兵网军力量保持现有规模不再扩大,重点在编实编强队伍上下功夫。打破现行民兵编组在人员来源、年龄划段等方面的常规做法,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编兵权重,专业技术岗位对口率不低于90%。拓宽人员来源渠道,积极向职业技术院校、IT企业、金融、电商、民生基础设施等企事业单位延伸。积极探索合作育人、训编一致的编组方法,与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等建立培训合作机制,鼓励资助在校学生参加网安人才定向培养,预编进入民兵队伍。坚持“实战技能优先、专业对口优先、思想道德优先”的原则,把政治素质高、专业技术精、组织能力强的人员吸纳进入民兵网军队伍。

参考文献:

[1]王绍增. 论不过分张扬的风景园林师——尊重科学,理解人性[J]. 中国园林,2016(4):5-9.

[2]古德泉 . 忆恩师王绍增先生 [J]. 中国园林,2018(2):66-69.

[3]王绍增. 消费社会与风景园林教育[J].中国园林,2009(2):25-30.

 
齐羚
《广东园林》 2018年第02期
《广东园林》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