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图书馆视角的馆配服务研究现状及趋势

更新时间:2009-03-28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招生人数迅速增长;与此同时,教育部陆续开展了本科教学评估,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出要求,这为馆配商的产生和馆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除传统的新华系统和出版社系统供书商外,民营系统的馆配商也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北京人天、湖北三新、湖南弘道、安徽儒林和广东大音等各地民营公司,它们逐渐成长为馆配市场中一股重要的骨干力量,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随着馆配商的增加和馆配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出现了一系列如信用危机、馆配商之间恶性竞争、图书到货率低等诸多问题[1]。因此,对馆配市场的相关研究一时成为图书馆、馆配商和出版发行人员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图书馆研究者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图书馆界有关馆配服务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和梳理,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我国图书馆视角下关于馆配服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引发业界对馆配市场的关注与探讨。

2 研究成果分析

2.1 文献数量统计

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为检索源,分别以“馆配”和“图书馆”为检索词进行模糊检索(检索时间为2017年7月1日),2007-2017年图书馆界有关馆配服务研究的论文检索结果如表1。

 

表1 2007-2017年图书馆有关馆配服务研究文献统计

  

年代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合计发文数量(篇)3513696109202511117

从表1可以看出图书馆界对馆配服务研究的论文历年来数量都较少,但有上升趋势。2007-2017年图书馆界对馆配服务研究的论文共计117篇。其中核心期刊发文61篇,占到总量的一半以上,且以《出版发行研究》发文最多,共21篇,大约占核心期刊发文总量的三分之一,足见该刊对馆配服务研究的重视程度。同时还可以看出,虽然我国馆配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形成,但业界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业界学者关于馆配服务最早的研究文献是由贵阳医学院图书馆张晓华撰写的《高校图书馆的馆配商选择标准》,发表于2007年第9期《出版发行研究》,该文从高校图书馆差异性出发,提出了不同的高校图书馆其馆配服务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存在图书品种的差异、需求速度的差异和馆藏服务的差异等[2],此后,图书馆界对馆配服务研究逐渐重视。

2.2 研究内容分析

通过对10余年来图书馆界有关馆配服务文献的研究分析,图书馆界基于馆配服务研究的重点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文献采购招标过程中馆配商的竞争与选择

采购招标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图书馆学者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宋凌凌[3]认为,在招标过程中,一方面是民营馆配商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是出版发行单位之间的竞争。民营馆配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他们有成熟的图书营销策略和模式,如北京人天、上海娱乐、武汉文雅、湖北文化等公司。为了占领和扩大市场,他们希望通过频繁举办图书展销会、为大学生设立奖学金、建立会员制度等方法获得图书馆界的认可。另一方面出版发行单位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一些图书发行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直接设立直供部门,自主经营出版的图书,如国家教育出版社和人民邮电出版社等;还有一些出版部门为加强竞争力量互相合作,如高校出版社之间的强强联合等。吴利萍和石菊君[4]提出,竞争是馆配商中标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但也要讲究策略,如拥有品牌意识、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信誉供应商、较强的综合实力、熟悉和了解客户、较好的成本控制、优质的编目数据以及信息化销售平台建设等。丁金龙[5]认为,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华系统供应商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作用无可替代,但由于后来民营馆配商的发展使它们的业绩逐渐下滑。自本世纪以来,新华系统通过积极改制或重组,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目前新华系统供应商仍然是馆配市场中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孙元睿[6]则在馆配商选择中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目前馆配市场中馆配商众多,差别也较大,图书馆应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在严格考察的情况下,在图书招标过程中认真筛选业界口碑好、实力雄厚、规模相对较大、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能够开展特色服务的馆配商。优秀的馆配商是做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保障。黄丽霞[7]在充分分析出版社系统、新华系统与民营系统各类馆配商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归纳出馆配商的选择标准:即合作出版社的数量和质量、配套服务能力以及员工素质等。她进一步提出,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应针对不同的专业需求和学科特性选择合适的馆配商,这不仅能够预防腐败,还有利于馆配商之间的竞争。

分析诸多研究成果发现,近年来,馆配商的出现为图书馆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题书目精细化推送。祖迪[8]提出,一些馆配商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努力在个性化服务上下功夫,如北京人天和湖北三新等公司除了提供常规书目以外,还通过邮箱和QQ群为图书馆采访人员推送图文并茂的专题精细化书目,该书目的特点:一是形式多样,不仅有彩色图书封面和内容提要,还有图书评论;二是注重热点问题图书、畅销图书、获奖图书以及学术性图书的收集,而且书目质量较高,很受图书馆欢迎。(2)对编目工作的影响。田利[9]认为,馆配商不仅是图书供应商,他们还提供诸如图书分类、编目、数据下载、粘书标、贴条形码和磁条、添加典藏地点、加盖馆藏章、审核数据甚至是回溯建库等一条龙的服务,如上海联诚、西安汉唐、重庆天泰等公司。这不仅降低了图书馆的劳动成本,而且减轻了采编人员的工作压力。贺彬侠[10]研究发现,自上世纪末开始,图书馆业务逐渐实行外包,其内容从初步的图书加工到图书资源建设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图书馆本身工作量不断增加,业务人员不足,对馆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并逐年呈上升之势。(3)对采访工作的影响。时冬梅[11]提出,馆配市场的发展使图书采购方式更加多元化。馆配商按照图书馆的需求,不但能够提供网上采购和订单采购服务,还可通过展销会、定货会、研讨会和书市等形式提供现场采购服务。采购人员既可以是图书馆专业采访人员,也可以是某学科专业教师、学术带头人等。这能够使图书馆藏书建设更加符合专业需求,以充分发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作用。(4)馆配商联盟的建立推动了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和发展。姜广强[12]认为,为更好地服务图书馆,国内许多馆配商组成了联盟。馆配商联盟的建设不仅能够规范馆配市场行为,而且能够加强馆配商的图书数据平台建设,从总体上提高为图书馆服务的水平。如在北京人天集团领导下建立的馆配商联盟搭建了数据共享的选书信息平台,提高了馆配商的整体服务能力和图书馆选书的信息化水平。该平台为国内可供书目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2.2 馆配服务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积极影响

ICMI还有一些附属的研究组和国际或跨国的组织,如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的关系国际研究小组(简称HPM)、国际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小组(简称PME)、数学建模和应用国际研究小组(简称ICTMA)、国际数学竞赛联盟(简称WFNMC)、国际数学教学研究与改进研究会(简称CIEAEM)等.

2.2.3 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三者之间的关系

水库自动化监测系统充分整合软、硬件设备资源,可对水库实现全天候远程自动监测,可完整记录各水库数据的动态变化过程。可显示水库测点的最新水位、当前降雨量、累计降雨量、现场照片等,实时展现水位、降雨量动态曲线。可定时更新监测数据和现场照片;可手动问询各测点的水位、降雨量数据,可远程拍摄水库现场照片。当水库水位高于汛限水位或低于死水位时,系统通过弹出提示框、发出报警音、向相关责任人发送报警短息等多种形式提示报警信息,并自动拍摄现场照片传送给监测中心。责任人可根据相关信息作出决策。

2.2.4 馆配商综合能力评价

(2) 馆配市场中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多维控制研究。近些年,我国馆配商市场已渐成规模,形成了以出版社系统、新华系统和大型民营书商系统为主,以中小型书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为辅的多元并存格局。但图书采购市场仍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馆配市场没有可遵循的法律、法规,也无明确的准入标准和要求,导致馆配商的素质参差不齐,不讲信用和恶性竞争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馆配市场的公平与互信,还会使馆配商的利益受损,导致他们不能认真履行合同承诺,以次充好,服务缩水,为此,图书馆应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展多维决策研究[20]:首先深入探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特点、采选的学科范围和层次、资源的利用率与保障率以及读者类型和结构等,使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效益最大化,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其次认真研究如何制定采访工作管理规范与细则、招标用户需求书以及馆配商履标承诺书等,确立资源采访总则、依据、流程,明确提出馆配服务的标准规范以及质量和数量,努力保障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2.3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趋势

2.3.1 研究的不足之处

(3)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虽然馆配市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存在和发展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离不开众多馆配商的服务,馆配商也需要图书馆的支撑和引领,二者的进步和发展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因此,图书馆和馆配商在实现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应积极深入探索良好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合作基础与价值取向,加大采选书目平台共建、共享机制的建设和研究,为谋求双方利益最大化寻找平衡点。努力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共赢关系,引领双方的合作向良性方向发展,以共同推动馆配市场的转型升级。

2.3.2 未来研究趋势

(1)电子书冲击下馆配商转型模式研究。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从以纸质资源为主逐渐向注重电子资源建设转变,且每年呈上升之势,这种现象高校图书馆表现得尤其突出,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根据数据显示,它们目前馆藏电子书的总量几乎是纸质书刊总量的2倍[19]。实际上,在近几年的馆藏建设中,许多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采购经费占比不断增大,如笔者所在的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以及河北省内其他各高校图书馆,对电子资源的采购经费都有了明显的增加。2015年被业界称为电子书元年,馆配市场的最大特点是电子资源占比的迅速增长。有人预言,不只是高校图书馆,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也会不断加大电子资源的收藏。经营电子书已成为馆配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必将引发传统馆配市场的转型。但目前的情况是多数电子书由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数据库公司主导,多年的经营使它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品牌,如超星、方正Apabi和书生之家等。传统的馆配商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不仅需要馆配商认真思考和重新定位,加大创新服务体系研究,而且也是图书馆界学者需要迫切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出版社、馆配商和图书馆是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三者缺一不可,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业界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崔波[13]指出,馆配商与图书馆之间是文献供应生态链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矛盾关系。一方面馆配商希望通过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收益,另一方面图书馆则注重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优的馆藏资源。它们之间这种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直接导致了图书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出版社与图书馆位于图书供应关系的两端,在馆配商广泛和强有力的参与下,二者的利益关系相对弱一些,但出版社的图书质量决定图书馆的馆藏水平,出版社获取利润的大小同样受图书馆采购数量的影响。馆配商是出版社的重要依赖,虽然出版社在一定程度上也担任馆配商的角色,但对市场的影响力有限,特别是那些以高校图书馆为服务对象的出版社,对中间环节的依赖更加突出。张雪冰、李清林和蒋小华[14]认为,在馆配市场中三方之间存在博弈关系。首先是馆配商和图书馆的博弈。在他们的博弈关系中,图书馆逐渐掌握主动权,处于主动地位,这具体表现在图书馆招标和馆配商供应图书两个方面。其次是出版社和图书馆的博弈。这种博弈在高校图书馆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图书馆对文献资源建设的专业性和学术性的高标准与出版社利益最大化之间的博弈。而馆配商和出版社是一种合作与竞争的博弈,如果没有出版社的图书资源,馆配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如果没有馆配商的支持,出版社的业务就无法扩大。杨淑琼[15]则把三者的关系直接总结为互惠互利、协作发展、合作共赢的关系,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偏废。他们进一步提出,要保持三者的良性发展,应积极共同携手创造适宜的馆配市场环境,从沟通交流和团结合作上下功夫,而不是为了一方的利益去损害另一方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三者利益共赢、平衡发展。

图书馆对馆配商综合能力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吕润宏[16]从评价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出发,提出对馆配商进行综合能力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信誉和资质、专题精细化书目、与源头出版社的关系、分类编目情况、图书采购方式、特色服务、员工素质、查漏补缺和数字化平台建设等九个方面,这些要素都是评价馆配商竞争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馆配商服务水平的主要标准。而史艳芬[17]采用层次分析法把整个体系划分成若干因素,并依据它们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形成有序的指标层次结构,以此建立馆配商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等,指标结构层次越多,表明对馆配商的评价越深刻,反之,就越粗浅。她首先总结概括了图书馆关注度较高并普遍认可的4个一级指标,内容包括书目征订、到货情况、加工及编目服务等,在此基础上又分解出了14个二级指标, 诸多指标大体涵盖了馆配商服务的各个领域。其次赋予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系数或权值,并用数学加权法进行计算,最后给出每个馆配商评价值,以此来衡量它们的综合服务水平。丁璇和孔超[18]认为,单纯使用定性的理论研究指标或者定量分析指标评价馆配商,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评价结果往往有失公正和客观。他们通过认真分析相关文献提出在主客观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组合赋权方法开展评价,即采用AHP+熵权的方法为各项指标赋权,他们参考诸多文献选取了高频次出现且具有代表性的馆配商评价指标16个,其中包括提供的书目数量和质量、合作出版社数量和质量、文献仓储量、图书覆盖面、到货率、错误率、准确率、折扣率、沟通交流平台和书目网站建设等,并构建评价体系模型,对馆配商的各项服务指标开展研究和评价,以期更好地促进馆配商的服务工作。

10余年来图书馆界对馆配商和馆配市场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尚有不足之处:一是内容重复较多,创新性研究和未来发展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如关于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三者的关系研究以及招标过程中馆配商竞争策略研究等,研究者的角度和成果内容大同小异,而关于馆配市场转型和图书馆藏书建设的质量控制等研究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二是理论性研究较多,实证性研究较少。有些学者注重从理论上剖析问题现状并提出解决方案,缺乏对某一实际案例的研究,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因为图书馆的性质不同,如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等,文献资源的建设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关于馆配服务的探讨应具有针对性。

通过分析计算过程中分类权重较大且隶属于“强”的程度小的那些“重点指标”,可以找出各地方高校科研核心竞争力的薄弱点,进而有针对性地取长补短。如某高校科研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指标”(即薄弱点)为:“年均经费投入量”“代表性科研成果先进性”“基础设施及设备先进性”等,该高校可以通过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量、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及提高设备先进性等措施有针对性的提高科研核心竞争力。

通过校企互聘互兼,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师傅进课堂、使专任教师参与真实项目等方式,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从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产业需求。基地目前已有专任教师42名,兼职教师20名,初步形成了具有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期间安排优秀专、兼职教师袁珊、刘思怡、王癸霖、余峰等参加教学方式方法、通信网络测试与优化、通信设备等方面的国培、省培、行业培训等,刘思怡、王英等多名专任教师到企业进行轮岗学习,全面培养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截止到今年8月,已培训教师49人次。

3 结语

十余年来,我国图书馆界关于馆配行业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注意如下问题:首先,应进一步加强馆配服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一方面,馆配服务理论对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解决文献资源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工作实践反作用于理论,使馆配服务理论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次,进一步推进馆配商视角的研究。馆配商作为文献供应生态链中的中间环节,对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未来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特别需要从馆配商的角度对馆配行业进行系统的研究。再次,进一步深化馆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目前,图书馆文献资源网络化和数字化速度不断加快,这必将给馆配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创新馆配服务模式以适应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还需要图书馆界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肖竹青.馆配市场的发展趋势与高校图书馆之应对[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9):82-85,138.

[2] 张晓华.高校图书馆的馆配商选择标准[J].出版发行研究,2007,(9):59-61.

[3] 宋凌凌.馆配商竞争对图书馆采购招标的影响[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8):74-76.

[4] 吴利萍,石菊君.图书采购招标下馆配商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08 ,28(5):168-170.

[5] 丁金龙.高校图书馆采购招标的书商竞争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8):47-50.

[6] 孙元睿.招标采购的馆配中文图书到书率专题探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12):76-79.

[7] 黄丽霞.高校图书馆馆配商的选择策略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9,(1):43-46.

[8] 祖迪.馆配商采访书目精细化探析——以专题书目推送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5,(9):98-101.

[9] 田利.图书馆、馆配商与出版社三方合作共赢的实现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6,38(4):16-19.

[10] 贺彬侠.馆配商参与高校图书资源建设的现状和发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1):26-29.

[11] 时冬梅.基于馆配市场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策略[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9(1):80-82.

[12] 姜广强.高校图书馆纸本馆配图书的选书模式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6,(10):93-95.

[13] 崔波.高校图书馆与馆配商互利共赢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0):28-32.

[14] 张雪冰,李清林,蒋小华.高校图书馆馆配市场中三方博弈与合作共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37(1):67-68.

[15] 杨淑琼.高校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机制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16,(7):33-37.

[16] 吕润宏.图书馆馆配商综合能力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5 ,(11):100-102.

[17] 史艳芬.中文图书书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8(5):59-62.

[18] 丁璇,孔超.基于AHP+熵权法的馆配商服务评价及实证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5,(8):98-102.

[19] 郭慧玲.图书馆电子书馆配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5):57-61.

[20] 刘菊霞.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与多层级馆藏体系建设的多维质量管控——以嘉应学院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3):70-74.

 
孙秀菊
《河北科技图苑》 2018年第03期
《河北科技图苑》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