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甲骨材質辨識

更新时间:2009-03-28

裘錫圭先生在《殷墟甲骨文研究概况》一文中寫道:

甲骨文就是商代後期遺留下來的卜甲卜骨上所刻的占卜記録(偶爾也有寫而不刻的甲骨文),所以也稱爲甲骨卜辭或殷墟卜辭。商代人有時也在卜甲卜骨上刻記一些其他文字,有時還在非卜用的獸骨、人骨或骨器上刻字。這些文字通常也稱爲甲骨文。* 裘錫圭: 《殷墟甲骨文研究概况》,《裘錫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頁20。

即甲骨文字契刻的載體是“甲”和“骨”。“甲”分爲腹甲和背甲,“骨”分爲獸骨和人骨。契刻材料的變化,會對卜辭行款、刻字筆畫、甲骨斷裂形狀産生影響。完整的“甲”、“骨”形態特徵鮮明,材質一目了然。然而,就現已刊布的甲骨材料看來,“甲”和“骨”多爲殘片。一部分甲骨殘斷後未留有相關的形態信息,或著録時形態信息“丟失”,這就給甲骨材質辨識帶來了難度。本文將以殷墟出土的卜甲和卜骨爲研究對象,簡述胛骨、腹甲和背甲殘片辨識方法。

一、 卜甲和卜骨的辨識

() 生物學特徵

1. 盾紋和齒縫

盾紋與齒縫是龜甲所獨有的,亦是區分卜甲和卜骨的重要標誌。盾紋在龜甲上呈現凹陷的痕迹,椎拓在紙張上爲白色的窄條,猶如陰文刻畫的痕迹。齒縫是龜甲片與片相接合的地方,形狀如鋸齒般細密,墨拓在紙張上呈現不規則的齒狀紋路。相較於龜甲而言,胛骨的表面則是平滑的。

2. 原邊弧度

卜甲的原邊弧度較大,背甲的原邊均爲“凸形邊”;龜腹甲的原邊呈不規則的曲綫: 凸—凹—凸—凹—凸—直—凸—凹—凸—凹—凸(單側)。卜骨的原邊也存在“凸形邊”、“直邊”和“凹形邊”,但與龜腹甲的有所差異。

(1) 凸形邊

龜腹甲的凸形邊弧度大、跨度小。卜骨與之相反,弧度小,跨度大。

(2) 直邊

3)发展低碳农业是垦区未来抢占产业战略新高点的必然途径。目前,低碳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而对于以农业及农业产业为主的黑龙江垦区而言,农业低碳化、农业产业的低碳化无疑将成为低碳经济大背景下的主要趋势,低碳农业必将成为这一趋势形成的必经之路。

此处钱氏以唐史引述宋史注诗,但我们不难看出其影射现实的用意。 甲申之变后,所谓贼子耳目不知戕害了多少穷途君子,明清之际文人亲身经历纷繁的党争、兵乱,更能体会到君子与小人对立的激烈情状。

社会合作方,优选PPP项目运营经验丰富的国企、央企和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高度关注 PPP 项目建成风险和运营维护风险,对于属于“跨界经营”的社会合作方,应有社会资本方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抵质押担保,或提供强约束的差额补足、流动性支持等。

(3) 凹形邊

 

龜腹甲的凹形邊以腹橋縫爲分界綫,腹橋縫上方的凹形邊爲向下的“”,腹橋縫上方的凹形邊爲向上的“”,且這些凹形邊的跨度較小(以上爲左腹甲,右腹甲與之相反)。卜骨上的凹形邊在對邊和臼邊的上方,即骨頸處。與龜腹甲不同的是,卜骨的凹形邊跨度大,且爲平行的“”和“”。

() 甲骨的整治

腹甲與背甲有兩點最大的不同: 一是背甲多有直行的盾紋,而腹甲除了甲橋的部位有直行的盾紋之外,其他部位幾乎看不到直行的盾紋。* 宋雅萍: 《殷墟YH127坑背甲刻辭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指導教師: 蔡哲茂、林宏明),2008年,頁24。

“一般计税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明细核算企业按一般计税方式计算抵扣结转当月应纳增值税,设置如表1所示八个专栏,除了“应纳税额”专栏外,其他专栏核算内容与现行增值税会计处理相关规定相同,只是核算方法上,期末将其他专栏的期末余额结转到“应纳税额”专栏计算当月应交增值税,结转完,其他各专栏期末余额为零。

龜甲、胛骨在“成爲”卜甲和卜骨前,殷人要先對它們進行整治,即鋸削、刮磨,並施以鑽鑿。修治後的胛骨反面會留有長條狀似刀刻的痕迹。以《歷》153爲例: 在《歷》153反的彩色照片上有多條排列不規則的“刻痕”,椎拓在紙張上則爲白色“長紋”(見《歷》153反的拓本)。同例可見: 《歷》179反、《歷》202反、《歷》263反、《歷》401反、《歷》432反等。這種“刻痕”在卜甲上是比較少見的,因此它可以作爲區分卜甲和卜骨的一種方法。下舉兩組例子以説明該法的可行性。

第一例: 《合集》6038正反。

 

《合集》6038形態特徵不鮮明,僅正面拓本上有一道紋路,形似齒縫: 以“丁”爲起始延伸至“途”字。由此來看,《合集》6038似有可能是一版卜甲的殘片。然而,《合集》6038反上有不規則的“長紋”,即上文所説的“刻痕”,因此我們判定這是一版卜骨的殘片。《合集》6038又著録於《京人》,即《京人》1073。《京人》一書將本版的材質標注爲“B”,即卜骨,因此我們的結論成立。

第二例: 《合集》11774正反。

创新人才应该拥有宽广深厚的文化基础知识,能通专结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独立的人格。通过经典阅读来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温故而知新,经典常读也会常新,在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之间,搭建一座智慧沟通桥梁。美国的约瑟夫·斯科特·李曾经说过:世界经典如《对话录》、《论语》,“它教导学生处处思考和感受人类关心的那些具有深刻意涵和基础性事物,跨越众多的学科、文明和时代——不是简单地重现过去,而且也想象未来”。

 

這版甲骨殘片小,卜辭少,可用以辨識材質的綫索較少,但其反面拓本有排列不規則的長紋,與上文所説的卜骨反面“刻痕”相符合,由此我們推定《合集》11774是一版卜骨的殘片。《合集》11774又著録於《拾掇》,即《掇二》256。《掇二》注明其材質爲“骨”,因此我們的推論成立。

麦草垛虽浮浮沉沉,还算安稳。天快亮的时候,远远看到了楼房。杨小水做梦都没想到,她第一次到县城竟然是坐着麦草垛。那些露着房顶的楼房,还有房顶上被困的人,像戏台上的布景一样,在杨小水的眼前一晃而过。

2. 甲骨反面的麻點

龜甲和胛骨在修治後,其反面均會出現“麻點”區域,這些“麻點”的形狀會隨着材質的改變而發生變化。

胛骨主要是由密質骨和鬆質骨組成: 密質骨質地緻密,耐壓性較强,分佈於胛骨的表面;鬆質骨呈現多孔的海綿狀,因此又稱海綿骨,分佈在胛骨内部。胛骨修治時,骨面的錯磨破壞了胛骨的密質骨層,使鬆質骨暴露出來,椎拓在拓本上呈現黑白兩色,形似麻點。龜甲主要是由角質和骨質組成的,而骨質分爲密質骨和鬆質骨。因爲龜甲比胛骨多了一層角質,所以其骨質要比胛骨的細密。龜甲在修治後,椎拓在紙上所形成的“麻點”亦比胛骨的細密。通過對龜甲和胛骨“麻點區”的比較分析,可以將卜骨與卜甲區分開。

以《合集》14反和《合集》390反爲例,這兩版甲骨幾近完整。《合集》14是一版龜腹甲的反面,經過錯磨修治後,其上的“麻點”更像是“蜂窩”,密集且細小,猶如在黑色紙張上點上的小圓點。同例還可參看《合集》93、《合集》110反、《合集》116反、《合集》133反、《合集》1071反、《合集》9252反等。《合集》390反是一版右胛骨(臼角在左),

改革开放前我们重视公平而忽视效率,把共同富裕当作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和同等富裕去追求,导致社会的同步贫穷、同等贫穷,造成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改革开放后我们追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打破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调动劳动者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引起经济、社会和精神生活的深刻变化。所以,先富起来的办法比平均主义的老办法好,有利于实现先富。

 
 

其上的“麻點”更像是在白紙上點的黑點,或是拉長的白痕。同例還可參見《合集》459反、《合集》559反、《合集》885反、《合集》1075反、《合集》1574反等。

關於龜背甲和龜腹甲的區别,宋雅萍博士在《殷墟YH127坑背甲刻辭研究》一文中曾有論及:

卜骨的直邊爲對邊(中間部分),臼邊近骨頸處,臼角的切邊,龜腹甲的直邊爲甲橋處的原邊,其臨近處多齒縫和盾紋,所以龜腹甲與卜骨的直邊較易區分。

() 卜辭字體

黄天樹先生在《殷墟王卜辭的分期與斷代》一書中,對字體進行分類的同時,亦對各組類契刻的載體給予了明確的歸類: * 黄天樹: 《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大都以机械学习为主,教师也过多关注孩子的分数,很难实现以人为本的执教理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教师和文本的关系,要求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教理念,课堂教学应多关注学生的思维,多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从而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有一種情况需要指出,即在一些龜腹甲上存在一種特殊的“盾紋”,其形制與龜背甲上的迴紋溝相似。這些特殊盾紋分佈於龜甲的各個部位,形狀以直行居多,如《合集》2193;亦有弧形的,如《合集》11299(北圖2961)。各組類卜辭所選用的卜甲上均存在這種特殊盾紋,如《合集》1732(枔賓間)、《合補》4181(典賓)、《合集》22874(出組二類)、《合集》29982(何組二類)等。與常規盾紋相同,殷人在契刻卜辭和挖制鑽鑿時,也不會避開這些特殊盾紋。

只用卜骨的組類: 歷草類、無名類

龜骨並用的組類: 枔組肥筆類、枔組小字類、類、賓組一類、典賓類、賓組三類、出組一類、枔賓間類、枔歷間類、何組一類、無名黄間類、黄類

一些龜骨並用的組類裏,刻於龜甲和胛骨上的字體其風格會略有不同。如賓組一類刻在卜骨上的一般字形稍大,筆畫方飭,多用直筆;刻在卜甲上的一般字形略小,筆畫細勁。這種刻寫風格上的差異可能是因刻寫質料不同而造成的,亦可作爲區分方法。

() 占卜事類

卜辭中某些事類只契刻於龜腹甲上,如黄類的祊祭卜辭;有些則只契刻於龜背甲上,如黄類附有周祭的王賓卜辭。黄類卜旬辭則“王親卜旬均用骨,且均爲右胛骨”。* 門藝: 《殷墟黄組甲骨刻辭的整理與研究》,鄭州大學博士論文(指導教師: 王藴智),2009年,頁46。

二、 龜腹甲和龜背甲的辨識

() 迴紋溝

總言之,多數情况下,龜甲的“麻點區”黑色略多於白,“麻點”大小略同,排布細密;胛骨上的“麻點區”白大於黑,形如不規則橢圓,分佈較爲稀疏。

1. 卜骨反面的刻痕

宋文中的“直行盾紋”即本文所説的“迴紋溝”。烏龜在生長的過程中,龜殼上的角質鱗板並不會脱落,而是“隨着個體的生長,增加了整個鱗甲内表面的角質化,這樣,每個生長期都使鱗甲的邊緣擴展,從而形成了龜殼表面常見的同心環”。* 侯林、吴孝兵主編: 《動物學》,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頁328。這些同心環即甲骨形態學上所説的迴紋溝。迴紋溝有些如宋文所書,爲“直行”,有些則是“)”和“(”,亦或是“「”,亦或是“」”。迴紋溝多見於背甲,它是區分龜背甲和龜腹甲的重要標誌。

只用卜甲的組類: 賓組類、何組二類、何組事何類

 

這種特殊盾紋應是烏龜身上自然形成的,而非人爲挖制,可舉《合集》2193爲例。在《合集》2193的拓本上,縱向分佈有五道“盾紋”,其距離形狀都與龜背甲上的迴紋溝一致。但從龜甲上的卜辭行款、盾紋與斷邊的距離來看,這應是一版龜腹甲的殘片。《合集》2193又著録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藏甲骨集》,即《歷》93,現藏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我們調驗實物發現,《合集》2193爲左腹甲的殘片,其上的五道“盾紋”寬窄不一,且每條盾紋都無刀刻的痕迹,所以並不是人爲挖制的,而是烏龜身上自然存在的。下面簡要分析這種特殊盾紋與迴紋溝的異同。

1. 與縱向齒縫的位置關係

背甲迴紋溝存在於邊甲和肋甲上。邊甲與腹甲差異特徵明顯,這裏主要分析肋甲。肋甲上迴紋溝都分佈在靠近邊甲處: 左肋甲迴紋溝在縱向齒縫的右側,右肋甲迴紋溝在縱向齒縫的左側。

腹甲上的特殊盾紋分佈較不規律: 有的靠近千里路,即左腹甲則其在縱向齒縫左側,右腹甲則其在右側;有的靠近甲橋,其分佈形式與肋甲大致相同;有些則靠近原邊分佈,與縱向齒縫距離較遠。

2. 與卜辭的位置關係

综合考虑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组织四者与知识链知识优势之间的关系,可以构建一个基于VRIO的知识链知识优势来源分析框架,见表1。

a.群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在中国人的传统与民族精神里,注重群体与人际关系;而西方崇尚个人主义,强调独立人格及对个性的尊重.如,外方管理者在其价值观支配下所表现出的个人主义,往往被中方管理者理解为自私和没有全局意识,从而产生矛盾.

肋甲和腹甲上的卜辭多是順兆契刻,但肋甲迴紋溝的位置相對固定,因此以縱向齒縫爲參照,卜辭多是迎向迴紋溝契刻的;腹甲特殊盾紋的位置相對靈活,因此有時卜辭是迎向特殊盾紋契刻的,有些則是逆向契刻的。

就現已刊布的甲骨材料看來,有這種特殊盾紋的龜腹甲數量較少,所以迴紋溝仍可作爲區分龜背甲和龜腹甲的重要綫索。

2.方法:所有学员均行胃肠镜操作1 000例患者以上、但未进行过EUS培训,且无任何EUS检查及治疗基础。3组学员的教学均由1名带教教师进行,课时均为3 h,在教学完成1 d后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

() 齒縫與盾紋間的距離

背甲中的頸甲、脊甲、邊甲、尻甲的“棱角分明”,易於區分。最易與腹甲殘片混淆的是背甲肋甲的殘片,肋甲與腹甲相同之處是上下均有齒縫,然而龜背甲的寬度遠遠小於長度,而腹甲的長度與寬度之間的差異不是這麽明顯。

现有政策效力分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分析框架是彭纪生构建的“政策力度—政策目标—政策措施”模型。其中,政策力度依据政策主体和政策类型来确定。在政策主体方面,按照我国行政体系结构和权力级别,级别越高的政策主体发布的政策力度往往较大(芈凌云和杨洁,2017[22]);在政策类型方面,方案、规划类政策通常力度较大,而通知、公告类政策通常力度较小。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的评分均可包含具体化和标准化两个方面。其中,依据比较成熟的政策工具划分依据,本文围绕管制型、市场型和自愿型政策工具来分别表述政策措施的具体化和标准化。

 
李愛輝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17年第00期
《甲骨文与殷商史》2017年第00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