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施工企业人才培养工作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言

随着市场规则的越来越完善,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旧思想、旧模式已不适应当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已转变为人才储备的竞争,人才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在科学技术推陈出新的今天,施工行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何能保证企业人才知识水平的与时俱进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要保证知识水平的与时俱进,企业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图1 2017年公司送外培训人员文化程度结构

1 施工企业教育培训的意义

1.1 职工教育培训是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

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不断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

在介入PPP项目前,应对项目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充分的识别,关注政策动态变化,规避合规风险。现阶段至少应保证以下方面的合规性:

1.2 职工教育培训是保证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

企业的发展,人才是保障,在施工企业转变传统经营模式的趋势下,只有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才能保证人才队伍的与时俱进,才能打破传统束缚,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2 施工企业教育培训现状

2.1 任务重工期紧,重生产轻培训

施工企业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工程进度,而在工期紧任务重的压力下,职工不能及时参加学习培训,以致职工的科学文化知识、业务技术水平不能适应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当下需要,不能和行业发展有效接轨,发展水平严重滞后,生产经营与职工教育培训矛盾凸显。

受文化程度差异性大影响,知识接收和消化能力参差不齐,在培训内容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导致培训效果有差别,不能有效提升职工的业务水平。

2.2 文化程度结构多,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作为一种新的方法论,模块化系统的分析、建立与实施需要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如图2所示,系统论理论、相似性理论和标准化原理可归纳为实施模块化的基本支撑理论[4-9].

  

图2 2015年公司同一批培训人员文化程度结构

2017年公司共有404人参加各类送外培训,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52人,大专学历167人,中专、技校学历55人,高中及以下学历30人。在同一批培训人员中:公路试验检测培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6人,中专、技校学历7人、初中学历3人;陕建岗位培训,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5人,中专、技校学历3人。总体学历结构及同一批培训人员学历结构差异性大,不能保证培训效果。

2017年公司送外培训404人,共有516人次参加培训,其中85人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没有长期培训计划的人员占比达79%。

2.3 培训考核力度不高,培训质量不能保证

在施工企业转型发展的大趋势下,面对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短缺、职工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的客观现象,必须切实领会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教育培训的紧迫感,必须树立“培训就是改革、培训就是创效、培训就是发展”的理念。

3 形成的原因

3.1 教育培训观念弱

在紧抓施工生产的施工一线,教育培训观念薄弱,对于不能胜任岗位的人员,往往请求上级予以调换有经验的人员,而不重视以自身人员的教育培训来强化业务能力,致使职工整体素质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推行缓慢,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人才优势。

3.2 缺乏长期性的教育培训计划

职工教育培训是培养企业施工生产实用技术及管理人才的主要方法,是更好提升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第一着手点和最有效的途径,如何充分发挥出教育培训工作的潜在能量,调动起广大职工学习的积极性,是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深入调查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图3 2017年公司送外培训人次及继续培训人数

一是不再新增行业及企业。从覆盖的行业、纳入企业的门槛来看,各区域碳市场在2017履约年延续了各自在2016履约年的标准,不新增行业或企业1. 不新增企业是指各区域碳市场不通过降低企业的纳入门槛而增加企业,但各市场存在个别新建的企业符合既定的纳入门槛而被纳入到碳市场的情况。。这有别于2016履约年的情况,广东、上海等通过覆盖新的行业对碳市场扩容,北京、湖北等通过降低企业门槛纳入更多的企业。

3.3 教育培训统筹力度薄弱,针对性差

受职工文化程度组成结构多的影响,培训内容无法兼顾职工学习吸收能力的,不能有效对培训人员进行统筹分类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容易造成培训效果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微课的运用应当穿插在数学教学的不同阶段。在课前,教师可以在微课平台上上传相关的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借助微课平台,利用相关课件资料完成课前预习,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初步了解;在实际数学课堂上,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因材施教,设计该堂课程的具体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对该部分知识能够更好地消化,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课后,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发布在微课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总结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巩固知识。

3.4 职工培训学习兴致不浓

一是部分职工学习理念不适应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习惯于满足现状,局限于眼前利益,无危机意识;二是部分高校毕业生对施工行业的热情不高,自觉无法实现自身价值,消减了上进心,以致缺少对教育培训的正确认知,淡化了学习兴趣。

4 如何加强与改善教育培训来提升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施工行业以进度为主的特殊性,现有教育培训呈现出的应急性、不确定性普遍存在。没有长期性的培训计划及方案,零散、一次性的培训只能流于形式,并不能真实有效达到生产经营的预期需要,职工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4.1 提升思想认识,转变发展理念

目前培训机构的培训任务多数是按照上级部门的培训工作规划,由所属单位抽调学员,培训机构负责教学计划的实施和管理。由于培训机构管理权限有限,为保证学员培训通过率,培训考核管理宽松,致使学员对培训学习不够重视,极大地削减了培训的质量,不能有效检验培训成果。

4.2 健全管理办法,加强责任考核

以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为制度基础,将职工教育培训作为领导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并且要把职工教育培训的目标要求划分为具体指标,纳入生产经营责任制考核中,确保职工教育培训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4.3 完善岗位标准,加强培训针对

总得来说,在施工企业改革发展步入新常态,人力资源亟需创新突破的新形势下,为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发展,把握发展机遇,掌握经营主动,必须要转变发展理念,充分认识教育培训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利用教育培训这一直接、有效的方式,寻求方法、利用资源、摒除形式,真正将教育培训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来抓,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冬天。然而,潜伏在这种表象之下的,是永不停滞的创造力。这座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试验场,永远不会缺少新的生存形态。因此,理所当然的,我们选择了为21世纪用车生活而生的XF SPORTBRAKE。

4.4 梳理结构层次,制定长期计划

统筹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梳理职工学历结构层次,协调受培人员时间,分类别、分层次、分批次的制定并推行长期培训计划,减少培训效果不均衡现象,打破零散、一次性、重复性的形式主义,保证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4.5 拓宽培训渠道,强化考核管理

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在上级教育培训计划不能满足本级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寻求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长期合作、深入交流,给予培训机构一定的管理权限,强化考核管理。一是要完善考核内容,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创新考核方式,确保考核的真实全面;三是健全考核制度,确保考核程序的规范,增强考核的效力;四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激发学习热情,要把受培人员考核结果分析与改进培训工作结合起来,一方面对培训机构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对学员成绩给予肯定并提出要求,并将培训考核成绩优异的人员纳入后备人才库,择优选任重要岗位职务,真正激发受培人员积极进取的活力。

5 结束语

依据行业动态,着眼长远发展,科学补充和完善岗位职责标准,将岗位职责与培训目标结合起来,根据标准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适应生产经营的长期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淳.企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1).

[2]张永新.关于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机制创新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6).

[3]唐亚敏.努力加快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进程[J].科技创业月刊,2005(4).

同学们可以编写一篇800字—1000字的文章,除了内容中必须出现这四个关键词之外,无任何思维限制,优秀作品将被刊登在杂志上,蘑菇酱会一一点评哦!

[4]李春霞,孙泽新.浅谈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现状及管理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3(12).

上面介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对人类的价值和意义,传统文化历经千百年的洗礼,经受了千锤百炼才以它最美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传统文化如今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些非物质传统文化濒临失传,所以现今,能够在景观设计中渗透传统文化,也是对传统文化很好的一个传承。

[5]张江丽.对职工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5(1).

 
潘友权
《价值工程》 2018年第15期
《价值工程》2018年第1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