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

更新时间:2009-03-28

发展如征途,治国如弈棋。对于一个政党来说,谋划治国理政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布局问题始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面对新时代,我们需要实现新的作为,必然需要有新的思想引领。党的十九大将五年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悟这一新思想,必须深刻把握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二者是我们党实践经验的深度总结、治国理政方略的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两者的内在逻辑,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深刻明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谋划全篇、站位全局,意蕴深邃、意涵深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手笔和大智慧。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站在全局的角度深刻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必须深刻把握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内在关系。

()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鲜明的亮点,是从系统性角度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内涵。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反映了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深化,又体现了我们党对事业发展的责任担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于‘全面’。‘全面’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还指小康社会要惠及全体人民。”[2]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如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具体部署,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坚定实施“七大战略”,坚决打好“三场攻坚战”。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战略举措,两个方面互为依靠、不可分割、紧密相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内含三大战略举措之意,以三大战略举措作为支撑;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大战略举措寓于战略目标之中,为战略目标保驾护航。

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劲动力。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本质上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深层次矛盾十分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繁重,从经济领域的“两个翻一番”到政治领域的健全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需要从深化改革入手,以全新的体制架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破除障碍和弊端。面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只有通过统筹推进、协同配合的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加以解决。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作为“14条坚持”的基本方略之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跃升,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力量源泉。

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法制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本质上是法治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法治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任务要求之一提了出来,依法治国全面发力,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水平站上了一个新台阶。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必须同步推进法治化进程,以全面依法治国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开法治,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国家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社会环境就不能实现和谐。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全面依法治国给予了具体部署,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列入“14条坚持”的基本方略中,既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纳入了法治化轨道,又赋予全面依法治国新的功能和定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法制保障。

(1)配料 考虑到成本问题不做调整,试块铁液熔炼主材采用40%~60%的废钢加40%~60%的浇冒口返回料。

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保证。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本质上是发展目标与领导力量的关系问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揭开中华民族新的发展一页,对整个世界也极具深远影响。与完成这一历史重任相比,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把党自身建设好,才能把党的领导体现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上,并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每一方面。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理念,坚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决心,强调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领导和政治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根本上是一个发展问题,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奋斗目标的责任担当,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道路的坚定与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70把握这个目标,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就是要善于化解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消除前进道路上的藩篱与障碍。因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锻造干部队伍、增强领导班子的堪当重任能力,才能加强组织建设、构筑推动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立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取向,是党完成自身政治路线的成效检验;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保证,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政治保障。

()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实践呼唤全面的战略思维和综合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面临经济新常态、政治新生态、文化新样态、发展新势态等情况,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推进现代化进程中遇到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党更加重视理论创新,以全局性、战略性的行动纲领引领社会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发展理念正是顺应时代要求,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了一个新境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实践、中国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进一步的反思和全方位的阐释”[13],两者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治国理政的总体规划和战略部署,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充分彰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动力。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没有战略目标的指引、没有发展动力的牵引,社会就会失去活力。在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后,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由富裕走向强盛,就成为必须要做出回答的问题。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国情出发,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目标,“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激发人民的激情和活力,汇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4],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正义的原则,努力消除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充满活力;又把握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随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越来越近、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发展动力越来越强劲,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借力的态势更加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人们思想解放,离不开社会充满活力。但是,解放思想不等于胡思乱想,充满活力不同于胡乱发力。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要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安定团结,必须做到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既是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制保障,又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基础。坚持依法治国,是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推进器。不能依法治国,法律作用就会虚化,社会有序运行就是一句空话,全面小康社会就如“镜中花”。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又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政治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国家的命脉所在,是人民的幸福所系。不能从严治党,党的领导就会弱化,人民当家做主就是一句空话,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水中月”。

全面深化改革,其根本上是一个动力问题,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动力的责任担当,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改革的执着与坚毅。改革让社会主义中国绝处逢生、呈现出生机活力。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全面”,关键在“深化”,实现了改革的阶段性跃升,成为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前景的活力之源。因此,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保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定力、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合力、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活力,保证改革不走神、不走题、不走样;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促使各项改革措施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坚定改革的方向、立场、原则。立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途径,是党实现自我净化的内在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是确保改革正确方向的政治保障。

()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

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中心所在,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有序开展、奋斗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推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为了防止“乱作为”、克服“不作为”、破解“难作为”、做到“大作为”,我们必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葆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全面从严治党是确保事业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

从经济意义角度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应付利息每增加1%,企业资产总计增加0.15%;长短期借款和每增加1%,企业资产总计增加0.144%;应付职工薪酬每增加1%,企业资产总值增加0.206%;无形资产每增加1%,企业资产总计增加0.126%。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洞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紧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谋篇布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关键的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是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主体”[1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凸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宏观思路和战略眼光,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局视野和战略谋划。新发展理念,则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思路和实践方向,洞察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踏上新征程的内在要求和实践方式。因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有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和根本性,属于宏观层面的指导思想;把握发展规律、改革规律、依法治国规律、从严治党规律,属于引领未来的战略设计。

杭州,互联网创业之城,医院信息化群芳争艳。从财务系统到全院信息化,从流程改造到智慧医疗,“最多跑一次”,他们是先行者。

全面依法治国,其根本上是一个制度问题,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法治保障的责任担当,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法治的尊重与厉行。全面依法治国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社会公平正义有所缺失,国家治理领域有待加强,因而任务广泛而繁重、工作复杂而深刻。因此,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认真吸取历史上人治带给我们的惨痛教训,更好地做到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有序推进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法治思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充分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才能坚定方向,把党的依法治国总目标和各项任务落到实处”[6]。立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支撑,是党推动自身建设的根本方式;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强保障,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保障。

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能力目标。沪教版第十册第七、八单元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建立在第五册—九册基础上,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概括,从三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三年级通过由典型的段式的概括训练掌握提炼的方法,四年级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各种概括的方法。五年级上半学期复习巩固所学的概括方法进行归纳主要内容,五年级下半学期主要提升到综合运用。

科学认识新发展理念的内在意蕴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具有普遍联系性、对立统一性、有机整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7]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新发展理念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内在整体。

()新发展理念具有发展观问题指向性

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8]第1卷,1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决定着发展是我国的长期任务。新发展理念从这个最大实际出发,将“发展”作为贯穿其中的理论主线。创新发展着眼于发展动力,解决发展的革命性问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协调发展着眼于发展方式,解决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的都是社会各领域全面发展、全国各区域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每一个区域、每一个领域、每一个民族都不能出现“短板”。绿色发展着眼于发展方向,解决发展的持续性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也是推动社会永续发展进步的“清洁能源”。开放发展着眼于发展环境,解决发展的联动性问题。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大势,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全球视野谋篇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经济联动中走出一条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共享发展着眼于发展目的,解决发展的公平性问题。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实现社会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发展更有暖心的温度、更具深度的力量源泉。因此,新发展理念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深刻回答了在民族复兴征程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这一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

()新发展理念具有群众观人民至上性

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8]第2卷,325这就是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新发展理念坚持唯物史观,“将人民群众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实现了从物的发展到人的发展的观念转变,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9]。创新发展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盘活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热情,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发展动力。协调发展着眼当下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两个文明”不匹配等现实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绿色发展回应百姓需求,将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最大民生问题,强调建设绿色生态、兴办绿色经济、推行绿色出行,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放发展立足经济全球化、谋划合作新布局、拓展发展新空间,顺应世界大势、扩大开放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开放中获取更多实惠、享受更多“红利”。共享发展意在保证人人享有发展机遇、享受发展成果,“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10]。因此,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回答了在民族复兴征程上“如何实现发展、发展为了什么、发展成果由谁享有”这些重大问题,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未来的思想指南。

()新发展理念具有整体观内在统一性

恩格斯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11]第3卷,395这就告诉我们,世界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的,一切事物、现象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新发展理念坚持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系统的集合体,每一条“理念”之间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创新发展是核心,呼应发展的动能,指明当今中国发展的方向性;协调发展是前提,呼应发展的基调,强调当今中国发展的均衡性;绿色发展是基础,呼应发展的底色,把握当今中国发展的永续性;开放发展是关键,呼应发展的环境,顺应当今中国发展的大趋势;共享发展是根本,呼应发展的目标,彰显当今中国发展的目的性。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同的主旨与目标。新发展理念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统一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统一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12]。因此,新发展理念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深刻回答了在民族复兴征程上“什么是全面发展、如何实现全面发展”这一重大问题,是引领新时代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动力。

正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发展理念两者间的内在统一

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深化改革,本质上都是为了实现发展。而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为了保障发展,为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之间,在本质上是“搞活”与“治乱”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既要激发社会内在的生机和活力,又要防止社会自身的跑偏和生乱。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发展理念的宏观思维和战略统领

制定战略布局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先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科学战略布局,它既内含新发展理念,又驾驭新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宏观思维和战略统领。

婴儿培养箱可以为其提供适宜的温度和空气湿度,保持体温恒定,同时也可以避免在进行临床操作时的体温波动,并且可以预防交叉感染。体温不升患儿、新生儿硬肿症患儿也需要在婴儿培养箱内进行体温复温治疗。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感染的患儿、新生儿惊厥、新生儿脓疱疮等患儿也需要在暖箱内进行隔离观察。

(5)总而言之,本区绝大部分调查面积的土壤,其环境质量基本处于清洁状态,土壤养分中等,土壤质量可评定为良好等级。

()新发展理念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微观思路和路径展开

确立发展理念是推进战略布局的前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是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而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它既凝结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又超越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外,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路径展开和战略引领。

而《新五代史》是欧阳修奉命修撰《新唐书》之余在家中撰写完成的,历时十八年成书,书成之后风行于世,以致到后来完全取代了薛史。私修独撰这种修史方式可以比较自由地发挥撰者的才、学、识,成就“独断”之学。欧阳修依仿《春秋》义例和笔法,在编纂体例和结构上别出心裁,成就了体例严整、史义彰明的史著,同时在书中寄寓了他的道德理想。

新发展理念洞悉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破解当下社会发展难题。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无论是作为战略核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作为三大战略举措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每一个“全面”既内在包含着新发展理念,又有着新发展理念的内在支撑和具体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各领域的小康,需要创新发展方式;是各区域、各民族的小康,需要协调社会各方关系;是绿水青山的小康,需要构建绿色文明;是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的小康,需要提升开放水平;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小康,需要实现公平公正。全面深化改革以多措并举的联动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以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以履行党的宗旨和使命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者既内含新发展理念规范要求,也彰显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引领作用。因此,新发展理念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微观思路,对每一个“全面”提出了规范性要求;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路径展开,实现了战略目标上的内在统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发展理念内在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发展理念,二者内在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在中国现实国情中对此灵活地、具体地加以运用和发展,从而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决定了综合的战略思维和全新的发展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主题主线,成为贯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发展理念的理论特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系统思维视角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全面定位,以整体推进方法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宏观阐述。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1]第2卷,82-8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时代基点,立足于当代中国“两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把握了当代中国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的重要判断,认清了当代中国处于“三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方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理论逻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遵循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思想指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现实依据,凸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体现了我们党直面问题的责任担当,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问题导向,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重大现实问题,认清了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各种艰辛挑战,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行方向。因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新时代,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一个整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性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性战略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性战略基础;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性战略保证。四者合力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指南。

新发展理念以整体性思维观念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发展理念,以系统性方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实践思路。立足整体性思维观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具有共性,每一条理念之间内在统一,“都有共同的实践基础,即它们统一于和服务于当今中国的整体性发展”,“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进而实现‘中国梦’”,“都坚持或要体现共同的发展原则,即都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等”[15]。着眼系统性方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倒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协调,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坚持宏观规律性和具体操作性相结合,从深入把握“三大规律”高度上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既坚持立足国内又要放眼全球,在坚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因此,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一个整体,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各领域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是实现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主义、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人对理论创新的追寻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内涵,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作为这一新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发展理念,二者相辅相成、内在统一,更是实现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认识的新飞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新的历史征程,我们更加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当代中国也必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去创造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崭新未来。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肖贵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战略地位和制度保障[N].光明日报,2015-12-07(16).

[3]闻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N].人民日报,2016-06-23(7).

[4]任理轩.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飞跃——二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N].人民日报,2015-06-26(7).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章家传.论“四个全面”的里程碑意义[N].光明日报,2015-07-28(1).

[7]习近平.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R/OL].(2016-01-02)[2015-12-31]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5-12/31/c_/117609500.htm.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9]张建.“五大发展理念”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统一关系[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7(3):27-31.

[10]秦宣.五大发展理念的辩证关系[N].光明日报,2016-02-04(16).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曲青山.辩证法:实施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N].光明日报,2016-04-06(13).

[13]郝立新.从“四个全面”到“五大发展理念”[N].光明日报,2015-12-07(16).

[14]韩庆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理论问题[N].光明日报,2015-12-07(16).

[15]邱耕田.以整体性思维看待新发展理念[N].光明日报,2016-01-20(13).

 
张建
《南都学坛》 2018年第02期
《南都学坛》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