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阅读教学:历史解释的有效路径*——以“华工出国”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那么,如何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呢?我们认为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学生进行深度的史学阅读。受制于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篇幅,一些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很难得到详细的论述,而这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历史问题解释的面性。通过精选材料,让学生进行深度的史学阅读,有利于解决历史解释的片面性问题。下面以“华工出国”的阅读教学为例,与大家交流我们的尝试。

一、认识的偏差:对于“华工出国”的片面解释

中学生往往知道晚清时期几个重要的中外条约,并能说出这些条约的部分重要内容。那么,学生对于晚清时期中外条约有怎样的认识呢?我们以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第五款为例,请江苏省昆山中学48名高一学生进行阅读。该条款内容如下:

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处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

有18.8%即9名学生认为,允许华民出国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1.2.2 检测方法 采用烟台普罗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血浆Hsp90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待检者血浆Hsp90α水平。选用罗氏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仪与原装配套试剂测定血清CEA、CA125及CYFRA21-1。操作步骤严格按仪器及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允许华民出口,解决我国人口过剩问题,有利于解放思想”(赵同学);“允许人们自由出国,可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卢同学);“中国人与英国的交往将更加密切”(梁同学);“鼓励中国人与英国商人往来,促进了中英之间的经济交流”(潘同学);“使中国人可以自由出国”(王同学);“允许中国人到英国工作,对于中国人民是有利的”(钟同学);“有利于中国人与外国进行交流”(黄同学);“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利于打破清廷的闭关政策,对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俞同学);“解除了清政府关于民众出海的禁令,有利于中国的对外交流,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牛同学)。

此时,曾先生也失去了理智,他把背包扔到地上,然后向前扑倒在地上号叫。曾先生表示,当时没有考虑这种方式是否妥当,只是想控诉警方的作为,并向路人求助。

本课程目前已经完成了资源的建设,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也已经通过了教育部的验收,本课程的资源为全国焊接专业教师的教学、焊接专业学生和社会工作者的学习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使学习者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81.2%即39名学生认为,允许华民出国,是对中国劳动力的掠夺,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现选择一部分呈现如下:

徐同学:使我国的人力遭到破坏。

赵同学:阅读前:中国的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阅读后:促进中国向西方学习,有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有效缓解了中国当时人口过剩、灾害频繁带来的危机,缓解了就业压力;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错误政策。

江同学:清廷腐败无能,对于英国只能步步退让。

凌同学:中国的主权进一步丧失,英国在中国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扩大。

张同学:当时的英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该条款有助于英国利用中国人来创造财富。

何同学:清皇帝允许中国百姓去英国本土及其殖民地做工,便于英国剥削中国劳动力。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华工出国”问题的认识存在着较大偏差,多以“泛道德倾向”来评价晚清条约,因此缺乏正确的历史解释。

二、改变的媒介:关于“华工出国”的材料

认识的偏差源于史实的匮乏,而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引导学生进行史学阅读。学生的史学阅读应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为此我们选取了五则材料印发给学生。

(1)对于管径>813mm,材质为X70及更高钢级管线钢的主线路焊接,因管径大且壁厚,可优先采用内焊机根焊,单枪或双枪实芯气保焊丝向下自动焊。

材料 1:雍正五年(1727)下诏:“贸易外洋者,多系不安本分之人……应定限期,若逾期不还,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怜惜。”

——[澳大利亚]颜清湟:《出国华工与清朝官员》

材料2:华工出国和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唐宋到明代中叶即西方殖民者东来以前为第一个时期,西方殖民者东来到鸦片战争前夕为第二个时期,鸦片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为第三个时期。第三个时期华工出国最盛,主要类型有四种:一是南洋的“猪仔”,二是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契约苦力,三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赊单工”,四是自由华工。

——彭家礼:《历史上的华工出国》

材料3:鸦片战争后华工的大量出国,是许多因素造成的。就国内而言,清朝政府的剥削使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加上战争赔款,白银外流,导致国弱民穷;自然灾害频发,民众被迫外出谋生。就国外而言,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取代商业资产阶级,他们在殖民地发展种植园和采矿业,以获取工业原料;殖民者的长期掠夺和屠杀,使当地居民锐减;工业发展的需要和由此产生的奴隶制危机,使西欧各国废除奴隶贸易,导致劳动力来源中断。

——摘编自陈列:《鸦片战争以后华工出国的分布及动因》

材料4:1859年4月6日,南海、番禺两县知县发布告示:“如有外国之人竟欲雇觅中国民人或工役前往外洋为之作工者,或有华人声称受外国委托代为招工者,自愿应雇出洋之人务须详细查明确系外国招工,慎勿轻坠奸人拐骗之计。其出洋作工之工价若干,年限长短,送往何处作工,去后如何与亲属亲友写信寄信等等,均应先行议明,然后一一列成条款载入契约,作为字据以资信守。”

三天后,广东省的巡抚柏贵发布告示:“……容或有人迫于生计外出游食,或暂离乡井漂洋过海贸迁逐利,或受外洋之人雇用定期为之作工。此等之事设若实属情甘自愿,自可毋庸禁阻,令其任便与外人立约出洋。”

——摘编自粟明鲜:《广州华工出国合法化的过程》

第五,广州招工合法化,成为日后列强在华掳掠大量华工的滥觞。

北部旅游区中有多环形山脉,其中摩尔曼斯克州的土地大部分在北极圈内的克拉半岛上。堪察加半岛是有火山、温泉环绕形成在其中的,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自然景观,是俄罗斯文化与景观的探索基地。在冻土带上乘坐雪橇观赏极光,在马加丹州做极地探险,在萨哈极寒之地旅游,都是俄罗斯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

第一,华工出国合法化及其管理,标志着中国政府对于人民出洋的政策,已从“堵”走向“疏”,从而推动了中央政府改变对出国华工和海外华人的态度,开始采取保护政策。广东为查禁苦力贸易,保护华工利益以及监管外国在广州招工过程的所作所为,表明他们已对苦力贸易的弊端有所认识;同时,也开始正视导致人民大批出洋的社会经济根源。

第二,广东官府的做法,为中国政府严厉打击拐贩人口活动,查禁苦力贸易,创下了良好的开端;同时,也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当局要切实保护其子民的态度。广东当局对当地华工的保护也为日后清朝政府在国内保护其子民,以及在海外设立使领馆保护海外华人的权益,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其余87.5%即42名学生在阅读上述材料后,对华工出国条款的认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四,广东官员对于外国招工事务的处理,标志着中国士大夫集团开始摆脱旧有的处理对外事务的方式,而转入近代国际外交阶段。

材料5:广州华工出国合法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粟明鲜:《广州华工出国合法化的影响评述》

李同学:阅读前:清政府不禁止民众出国了,有利于外国从中国掠夺劳动力。阅读后:允许百姓出国,有利于中国人外出发展,也有利于政府对海外华人的保护。

三、认识的变化:对于“华工出国”的合理解释

阅读上述材料后,仅有12.5%即6名学生对于华工出国问题的认识没有发生变化。而且,有一名学生(潘同学)在阅读上述材料前就认为,允许华工出国的条款,“鼓励中国人与英国商人往来,促进了中英之间的经济交流”。

玻璃白烧制出来的效果是否平整,取决于“打玻璃白”的技术是否过硬,也需要一定的技巧。第一种就是需要掌握好标水的技法,也要熟悉笔肚所含的玻璃白多少,这样就能把握打玻璃白的速度。第二种就是在需要打玻璃白的位置先涂上煤油,煤油能使次面光滑,然后玻璃白一涂在打了煤油的次面上能迅速平整的铺满瓷面。

第三,广东当局首创中国官方有组织地向海外进行劳务输出的制度。在招工过程中,大批政府官吏和乡绅被派往乡下,宣传招工出洋,对于出洋工人在招工公所内的管理,以及对出洋工人施行的留支制度,都表明了广州的招工制度已经具备了官方劳务输出的特征。

这五则材料包括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出国的禁令,鸦片战争前后华工出国的基本情况,广东地方政府承认出国合法的过程,以及华工出国的深远影响。这些史料有助于学生较全面地解释华工出国这一历史现象。

孙同学:阅读前:使中国的劳动力大量外流。阅读后:为英国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也有利于中国民众改善生活。

洪同学:阅读前:清政府不得民心并受到列强压迫。阅读后:政府保护百姓,华工出国合法化;中国士大夫集团开始摆脱旧有的处理外交事务的方式;也为日后列强在华掳掠大量华工埋下隐患。

期间,教师并未进行其他形式的干预,仅仅借助对上述材料的阅读,学生对“华工出国”问题就有了自己合理正确的解释。

So L5=950×I6+475+475-200=950×I6+750,L6=Ls-A1-A2-220-200-(950×I6+750)=Ls-A1-A2-950×I6-1 170

华同学:阅读前:该条款体现了英国的优越性,以及清政府的妥协,中国主权的丧失,政府的软弱、服从。阅读后:尽管《北京条约》使中国被迫丧失主权,却也使中国与世界文化连通,加快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催化燃烧热空气脱附法是采用催化燃烧反应后的热气体(控制温度)加热吸附床,脱附出来的有机气体进入催化燃烧阶段净化处理,从而脱附净化。催化燃烧脱附法所需催化剂的费用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认识的深化:对“不平等条约”的解释

1860年的中英《北京条约》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因为该条约是清政府在战败之后又遭武力胁迫而签署的。英国借助华工问题的这一条款,使“苦力贸易”成为一项合法的制度,且有利于英国掠夺中国的劳动力。但是,这一条款对于清政府保护在外华人的权益,对于清政府的外交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晚清条约问题,在解决了“华工出国”问题后,我们进行了适当的拓展性介绍。

晚清条约中,有许多条款易于被学生误解。以中英《南京条约》为例,学生普遍认为,当时的清廷会对割香港岛特别痛心。其实,时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时人反对割地,不是反对割香港”,因为“香港在割让以前毫无商业的或国防的重要性”,甚至道光皇帝还不知道香港在哪里。后人往往认为,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核心,然而,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在时人看来,治外法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这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协定关税后,“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的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可见,“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 蒋廷黻撰、沈渭滨导读:《中国近代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8~19页。

另一层面,其实,晚清时期的中外条约并非全是不平等的。著名的国际法学者王铁崖曾谈到,在1969年的维也纳会议上,没有正式讨论“不平等条约”这一概念;就一般理解而言,“不平等条约”需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含有非互惠性内容;二是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所强加的。 侯中军:《不平等概念与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2期。著名学者朱奇武指出,不平等条约是缔约双方站在不平等的地位,规定不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方片面地享受权利,另一方片面地承担义务,借以掠夺利益,勒索特权,破坏主权和领土完整,压迫和奴役人民,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朱奇武:《中国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365页。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放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条约的内容侵犯了、损害了我国主权和国家民族的具体权益”。 高放:《近现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来龙去脉》,《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侯中军博士认为,在判定不平等条约时,有两个原则可以遵循:一是缔结程序是否平等;二是条约内容是否损害了国家主权。在缔结过程中是否有强迫行为的发生,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武力威胁,若是则为不平等条约;条约的内容是否对等,是条约形式和实质上平等与否的主要根据。 侯中军:《不平等概念与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2期。

局部一致性(ReHo)算法是一种处理rs-fMRI数据的分析方法[9],反映的是大脑局部神经元活动的功能协同性的特征,在多种神经性疾病的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10-12]。与其他算法相比,ReHo可以作为评估局部脑区神经元活动及大脑功能活动改变的指标,且更适于观察从事高级功能活动,如认知、情感、学习等功能的脑区[9]。目前国内外尚无报道将ReHo算法应用于DPN的相关研究中。

客观地说,晚清时期的中外条约也有平等的。第一,有国家同中国建交的条约就是平等的。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1899年中朝《通商条约》都是平等的。第二,许多国家、包括各主要侵华国、在某些方面为开展同中国的正常交往或处理相互关系中的某些共同性问题而缔结的条约、协定等很多是平等的。如1888年《中德人民互相嫁娶归夫治管辖章程》、1890年中日《船只遭险拯救章程》、1908年中美《公断条约》等,都是平等条约。第三,所有废除外国在华特权的条约和取消旧不平等条约的条约都是平等的。如1893年中俄《收回巴尔鲁克山文约》。参见张振鵾:《论不平等条约——兼析〈中外旧约章汇编〉》,《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2期。即使是不平等条约,其中的某些条款也可能存在着客观进步性。例如,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对于中国人改变对西方的看法,进而掀起洋务运动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通过“华工出国”案例的教学不难发现,阅读教学有利于解决片面、僵化地解释历史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burst i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of the

第一,阅读史学专业文献。阅读的材料最好来自专业的史学书籍或史学论文,而不是一些通俗的读物。因为相对来说,专业文献对相关历史问题分析比较深刻透彻。第二,教师应对专业文献进行适当摘编。中学生毕竟不是专业研究人员,花大量时间去阅读专业文献不现实,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与阅读的需要,对相关专业文献进行摘编,以利于学生的阅读与思考。第三,师生共读共研。在师生共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政担银企户”互动扶贫试点通过构建“财政增效、农担增信、银行增贷、企业增利、农户增收”的互惠互利机制,把脱贫攻坚相关各方有机联系起来,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转变了财政支农新方式,壮大了产业发展生力军,开辟了脱贫攻坚新渠道。

(致谢: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江苏省昆山中学沈为慧老师的指导)

 
张克州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