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抢”人才重塑中国经济版图

更新时间:2009-03-28
 

进入2018年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频出现在各地主政者的人才 “宣言”中,这场 “抢人才”大战,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燃起点点星火,呈现燎原之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被作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集众智汇众力,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 “加速度”。

事实上,中国城市之间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人才暗战早已拉开序幕,并在持续升温。透视人才大战的背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李侠认为,这一轮城市区域间的人才争夺战,将直接决定未来各城市、区域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位置与影响力。

新一线城市迎来 “换道超车”机遇期

经过40年高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超过50%,城市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北上广深”是公认的一线城市,而准一线或二线城市的名单不断更迭,一些新经济快速集聚的城市被称为 “新一线城市”。

对西安、武汉等城市而言,力度空前的人才新政无形中给城市打了最好的形象广告,“体现了一个城市对人才的尊重和开放的姿态。”

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粗放式发展模式下,资金、土地等要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巨大;而在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升级的今天,人才与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些转变都需要大量的、多层次的人才来支撑。”傅利平认为,抢人才大战的实质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内驱力所致。

政策同质化,长期以来是人才政策的通病。五花八门的“人才计划”背后,送户口、送钱、送房子始终是绕不开的“老三样”法宝。傅利平认为,让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愿意扎根,需要软硬件环境兼备,“现在大家拼的,基本上还都是硬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软件”。

二线城市刷出存在感成最大获益者

多年来,人口整体流动趋势主要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从经济不发达省份流向经济发达省份。

随着力度空前的落户政策推出,人才开始向中西部聚集。西安公布了惊人的数字:一天迁入落户超过8000人。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的武汉,连续多年毕业生中2/3流向沿海发达地区;而2017年,武汉市实现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30.1万人,新落户14.2万人,分别是上年的2倍、6倍,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关系中的教学主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所以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顺应素质教育改革潮流,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和了解,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做好充分的调查工作,据此制定高效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并合理运用教学用语保护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1000米越野跑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并全程陪同学生进行训练,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避免出现运动损伤。

在她看来,不同以往 “掐尖”的人才大战,这一次各地争夺的重点放在青年人才上,其背后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经历了40年高速发展,如今到达了一个拐点——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且老龄化问题严重。

以四川某白酒企业为例,选取该厂不同质量等级窖池共10口(编号1—10号),由5名评估专家进行暗评。对抽取的浓香型窖池窖泥样品进行感官检验,并结合理化和微生物指标检验数据,按照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对窖泥质量对应各指标进行评分,见表3。通过对专家评分情况的统计分析,填写专家评分矩阵构造表,构造专家评分矩阵,见表4。

2016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了10.8%。根据联合国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与此同时,新的历史时期,大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正在形成 “新的人口红利”。

无论从GDP规模分布,还是从人口增量看,“准一线城市”不再局限于东部长三角地区,杭州、苏州、南京、宁波,以及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等,近年来新崛起的中部地区武汉、长沙、郑州,以及位于西部的成都、西安、重庆等也都加入到 “新一线”城市的争夺中。

在此,恩格斯谈到的整个怀疑论论证,我们可简称为“表征论”,这种怀疑论承认“感官向我们提供的报告”是认识的基础,此感官报告即心灵表征,我们直接知道的只是心灵表征,因此无法知晓外部事物本身。为了有更直观的理解,我们可图示如下(图1):

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存证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电子证据进行上传、保全、查询、比对和下载。本系统基于去中心化设计,不再需要系统管理人员,转而使用智能合约进行数据交互。系统主要功能有4个特性:安全性、完整性、机密性和可授权性。

2017年6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7》称,中国东部和中部一体化趋势明显,中部地区GDP规模相对较大的各省区中心城市快速发展壮大,带动了中部地区的崛起。从西部地区来看,部分城市常住人口增速明显加快,比如成都、西安、贵阳等。

以上方法由厂家提出,但具体实施则需要进行论证,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当前利用停电机会将相关保护装置掉电重启并手动复归信号,保护装置逻辑问题由于对设备正常运行影响不大,经所主管部门领导同意保护装置可以投入运行。

他认为,这类二线城市是这轮人才大战的最大获益者,刷出了城市的 “存在感”,“人来了就能产生消费,给城市发展带来活力,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到来,将是带动城市未来发展的引擎。”

李侠从事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研发投入与其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如今越来越多城市为人才取消了门槛,这种开放会使一个城市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一哄而上抢人才要避免 “人才政策烂尾”

各地人才大战日趋白热化,用尽心思挖来的人才,最终能不能留下,会不会 “中看不中用”,这些更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智慧与决策力。

“这场人才大战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李侠说,眼下中国城市间发展差距越拉越大,人才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分布显现出马太效应,“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可以直接跨越某些阶段快速发展,各地方主政者意识到,一旦错失这拨儿人才,未来10年很难再有翻盘的机会。”

实现梦想和价值的可能性,是人才扎根需要的软环境。傅利平说,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对软环境的要求更高,“比如平台够不够好,地域文化与自身发展是否匹配等因素”。她认为,好的人才政策需要配套落实,“否则人才最终还是会走。”

她提醒,人才培养是个长期过程,“要注意政策的延续性,不能短视、短利。”

深切割丘陵区分布于研究区东北部及东部地区,且分为9块,分布面积1 222.21 km2。海拔340~560 m,平均海拔415 m,相对高差100~160 m,谷宽小于100 m,丘陵多呈单斜状,分水岭单薄,横向沟谷发育,呈“U”形或“V”形,以深丘窄谷地貌为主。

作了十几年人才引进工作,天津高新区人社局副局长、人才中心主任薛晓辉注意到,近年来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普遍年轻化,学历越来越高。她见过不少辞去海外高薪带着积蓄回国创业的人才,“比起钱,他们更看重这个地方的产业基础,各种政策的兑现率,行政服务的便利性。除此之外,也极为看重医疗、教育、交通等配套环境。”

留住人才,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区域间竞争的重要砝码。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导傅利平说,“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加重要。”

执行机构应采用弹簧薄膜执行机构或免维护气缸活塞执行机构,若选用气动薄膜时体积过大则应选气缸式执行机构。在失去仪表气源或仪表信号时,弹簧安全自动复位,控制阀必须回到工艺安全位置。气源设计压力为0.6 MPa,但要求当执行机构使用在0.4 MPa气源压力下、阀门承受最高压差或关闭时单向压差等于最大工作压力的120%时,阀门仍然能够保持动作自如、灵活可靠。所有阀门的执行机构要计算推力,以确保在最大压降下阀门能可靠开启和关闭。同时控制阀最好配备一个可调整的机械限位装置,当输出控制信号为零时,可调整阀芯离开阀座至少 5%,防止因背压过高,阀门无法打开的现象。

李侠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从人才个人角度而言,追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应该是流动的首要驱动力量,他们更为看重的是制度环境的宽松与公平、公正,以及适宜的文化环境。利益价值最大化不单单是指经济收益,还包括能力与潜力释放的最大化。

李侠认为,各地的人才政策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有针对性地设计,“最适合当地的人才,才是最好的人才。否则,对于投入的资源和人才本身来说都是浪费。”

在河道整治过程中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这个目的为前提就要求整个河道整治工作既要维护生态平衡,又要注意生态环境的发展对人类环境的影响。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才是最合适、最实用的河道整治方案。以往的河整治工程主要是以防洪工程为主要工作,这种不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单一工程,自然会导致部分水域的生态环境急转几下,产生很多问题。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提高,防洪工程措施的改进上明显有了环境保护意识。防洪工程建设不仅要有创意、安全性、注意建造质量,同时还要将治水方案考虑进去。

由于人才政策的同质化,其产生的效力也会损失。李侠提醒,一哄而上的抢人大战,往往容易出现 “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要避免人才政策 “烂尾”,要看各地承诺的落实力度、决心和效果。

就一个国家而言,一定时期内,人才的存量是一定的,争抢的结果必然使得人才的价码水涨船高。

今年两会,不少代表委员都谈到各地争抢高端人才 “急红了眼”:有人出1000万元,我就出2000万元,造成不同地区高校之间靠抬价互相挖角的现象。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关政策。也有学者认为,人才流动属于正常现象,“应该交给市场”。

南开大学网络中心副主任李涛认为,从整体来看,人才流动,无论对个人发展还是区域经济发展,都是有益的。而要形成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良性环境,当务之急是对人才评价机制进行反思和改革。■

 
周景东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