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交流、传承、创新—— 2017江苏省音乐与舞蹈学(声乐)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后记

更新时间:2009-03-28

经过精心准备和各方共同努力,2017年江苏省音乐与舞蹈学(声乐)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圆满闭幕了。本次论坛是由江苏省教育厅学位办和扬州大学主办,扬州大学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共同承办。论坛以“声乐研究生学术探索与发展创新”为主题,共设置声乐教学、声乐表演和声乐理论研究三个部分的内容。在为期4天的论坛活动中,一共开设了6场研究生公开课,2场声乐专场学术交流音乐会(研究生专场和导师专场各一场)和2场学术讲座,做到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了提高目前声乐研究生主动从事科研活动的意识,鼓励他们自觉提升声乐艺术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本次论坛还特别安排了论文评比和交流的环节,来自全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声乐教师和研究生踊跃投稿并参与现场交流,充分彰显了本次论坛的学术性品格。国内媒体中,《歌唱艺术》《扬州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及江苏省内多家新闻单位全程跟踪。来自全国各地的声乐硕士研究生和硕士生导师齐聚一堂,共商声乐艺术及声乐研究生培养中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满意的成果,同时也引起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

一、从专场音乐会看声乐研究生的技能训练

本次论坛共安排2场声乐专场音乐会,一场为研究生专场,另一场为教师专场。从研究生专场音乐会的表现来看,大部分表演者在舞台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当前声乐研究生歌唱技巧和音乐基本功训练方面的问题。这也在一个侧面证明,声乐研究生在歌唱发声技巧、咬字吐字、舞台驾驭能力等技术、技巧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艺术创作与表演领域,技术和艺术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能否正确处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既反映了一个艺术家的理想和追求,也是艺术家创作能力和水平的间接体现。对于歌唱家而言,所谓技术,主要是指包括发声技巧、音色运用、咬字吐字、行腔归韵,以及音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舞台实践经验等在内的一切与声乐活动有关的手段、技巧和方法论体系。扎实的技术是完美歌唱的基础,也是进行声乐艺术表现的前提,古今中外优秀的声乐表演艺术家无不在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歌唱技巧训练方面持之以恒。而声乐活动中所说的艺术,则可以理解为歌唱家运用声乐技术手段,通过二度创作所揭示出来的,蕴藏在歌曲作品中的情感张力和精神内涵。这种情感张力和精神内涵既基于技术,又超越技术。声乐艺术表现力的高低,除了具备精湛的歌唱技能之外,还需要在综合素质方面不断提升,并能够在歌唱过程中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这在声乐表演艺术领域已是共识。

但是,声乐研究生培养中,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却并不完全一致。比如,在关于研究生声乐发声技巧训练的问题上,有人就认为,这些问题本应在本科阶段就已经解决,研究生阶段应集中精力增加曲目量,提高作品解读和二度创作的能力。

我们认为,以上观点只说对了一半。因为,从培养目标上看,声乐研究生教育以高级声乐人才培养为目的,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考核、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形式与内容等方面都和本科阶段的声乐教育具有较大不同。歌唱发声方法、舞台实践等与声乐技能技巧有关的问题的确应该在本科阶段就已经基本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作为艺术表现手段之一的音乐表演,技术和艺术很难截然分开。无论是技术还是艺术,都需要在不断的训练中才能得到持续提高。古人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失去对艺术的追求,再高超的技术都难免流于皮相。同样,没有技术,艺术就会失去了赖以流传的载体。在这个意义上说,技能训练对于歌唱家而言,须臾不可偏废。

对声乐艺术而言,技术训练还有特殊的意义。我们常说,音乐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利用声音塑造形象,这种声音形象需要借助某种乐器来完成。在声乐活动中,这种乐器就是歌唱家的身体。歌唱家平时进行声音训练的过程,就可以看做是“制造乐器的过程”。这是声乐学习与器乐学习的重要区别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人的生理、心理以及地理、气候,乃至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制约,人声训练的过程也变得十分复杂。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种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具有独特的价值。所以,王丽芬(中国音乐学院)在发言中把人声比喻成“世上最昂贵的乐器”,有一定的合理性。

本次创新论坛上,多位硕士生导师在公开课或研讨发言中都对这个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比如,彭康亮(中央音乐学院)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声乐研究生培养的亲身体验为例,指出声乐研究生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并对当前声乐研究生教学中忽视技术训练的某些做法提出批评。彭康亮认为,声乐研究生的教学内容上应该对技能训练给予更多的考虑,坚持做到“四个统一”,即量与质的统一,技术与作品的统一,传统与现代的统一,个人气质与作品风格的统一。彭康亮在讲座中还特别强调,声乐研究生培养中应该给予艺术歌曲足够的重视,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不必拘泥于歌剧咏叹调的学习。而艺术歌曲的训练,同样有一定的技术性规范要求。万丹在公开课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认为歌唱者在演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时,要掌握领会“气、声、字、腔”四个关键要素。“气”是唱歌的源泉,决定着歌唱者技巧的发挥,歌唱家声音的好坏,“气”的因素具有决定作用;“声”指声带、喉结;字与齿有关,要吐字准确、清楚;“腔”是指共鸣腔。要协调好这四个字,就要坚持天天练习。于丽红(上海音乐学院)在介绍自己对民族声乐专业表演和人才培养的经验时也指出,坚持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对民族声乐表演及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声乐研究生培养中,只有通过长期的技巧训练,做到“三用”,即用心、用情、用智慧,才能做到技巧与情感相统一,实践与理论相统一。谢琨(南京艺术学院)也指出,声乐研究生教学应该对技能训练的时间、内容及需要达到的标准以制度化的形式进行规定。然而,至今为止,我国还没有相对统一的声乐研究生培养模式,各培养单位和不同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也多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这种状态很不利于声乐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从论文评比看声乐研究生理论素质提升

考虑到“美声之林”学习对象的多层次性特点,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做到体现专业与普及相统一的原则。从授课曲目来看,几乎涵盖了中外艺术歌曲、民歌、歌剧选段,乃至包括流行歌曲在内的创作歌曲等各种不同类型。同时,“美声之林”还将一些重要的声乐比赛、声乐讲座以及声乐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有机地整合进来,推送给大家。如今,“美声之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网络教学平台,更是发展成了一个优秀声乐艺术及文化的传播平台。

如果说,声乐舞台实践能力是声乐研究生的核心能力的话,那么,理论素质和水平则是声乐研究生另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也是声乐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在本科阶段,声乐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以解决包括歌唱基本技能以及歌曲作品基本内涵解读等应用型目标为主,而研究生阶段,声乐人才培养则更多地体现为引导学生对声乐学科相关理论及其实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掌握等研究型目标。因此,除了夯实声乐表演及教学基本功之外,声乐研究生还应该更加自觉地将理论素质提升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

具体而言,声乐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杨力生暗暗思量:哦,她这一定是听吴玉梅说起父母不是之处了。急忙向她解释:“不管如何,咱们最终不还是结婚了嘛!老人看问题有偏见不假,但他们毕竟是父母,咱们的一切都是老人留下的,不能跟老人计较过去的枝节小事。”

用Matlab对壮苗指数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曲面如图2,得到的拟合方程为:Y1=-0.0046x12+0.1692x1-0.1387x2+0.0043x1x2; 其中Y1为壮苗指数,x1为昼温,x2为夜温,在取样点附近温度范围内,根据回归方程,昼温在30 ℃时,与夜温有关的后2项加起来是一个较小的负数,因此,夜温与壮苗指数呈负相关,且相关性小。反之,若夜温恒定,昼温与壮苗指数相关性较大,且随着夜温的降低,其相关性增大,并且昼温与夜温有一定的耦合性。由此图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昼温越高,夜温越低,幼苗壮苗指数越大,超过一定范围,则幼苗指数减小,根据曲面梯度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

第一,声乐史的知识和能力,是对声乐发展历史的认识、理解与把握。

第二,声乐理论的能力和水平,是对声乐相关技术理论与基础理论进行概括、提炼的能力。

当然,本次论文评比活动也让我们也迫切地感受到,作为高层次声乐人才培养对象,声乐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在某些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表5可知,振荡频率最佳值为2.4 MHz,吹雾气流气量控制在30 L/min时,雾气对粉尘的捕捉效果最佳,更有利于雾气颗粒与粉尘结合,能起到较好的抑尘效果。

为了鼓励声乐研究生自觉提高理论素养,积极从事声乐相关理论的研究,本次论坛特别安排了论文评比环节。我们欣喜地看到,本次论文评比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在规定时间内,我们收到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声乐研究论文200多篇,经评委会评审,最终确定39篇优秀论文。总体上看,本次论文评比环节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托槽黏结完成后10 min内,置于37 ℃恒温水箱内水浴24 h后,对试件进行冷热循环老化处理(5 ℃ 30 s,55 ℃ 30 s,循环500次)。

毋庸置疑,这几种能力同样需要在系统的训练中加以提高。

第三,音乐(声乐)批评的能力,即运用历史的、审美的、技术的综合知识,对声乐艺术实践进行价值判断和概括的能力。

第一,本次参评论文充分体现了师生共同参与的特点。虽然本次论坛以研究生的学术创新命名,但是,论文评奖环节同样也激发了广大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这次参评论文的作者中间,就包括一些多年从事声乐研究生培养的教授、专家、学者。师生共同参与,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不同高度探讨了声乐艺术和声乐教育方面的问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二,论文作者分布比较广泛。本次论坛提交论文的作者单位中,既有江苏省内高校,也有外省高校,既有专业音乐院校或艺术院校,也有综合性大学。200多篇论文中,除了江苏省内声乐研究生培养单位之外,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武汉传媒学院等省外高校师生的论文占到近三分之一的比例。

第三,论文的选题方向多元。获得优秀论文奖提名的39篇论文中,选题方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声乐作品形态与演唱分析;2,声乐技术训练及唱法问题研究;3,中国传统歌唱艺术及其传承与发展研究;4,中外声乐发展史专题研究;5,声乐表演美学问题研究;6,声乐教育问题研究;7,作曲家及声乐表演艺术家研究。这些选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年来声乐研究与教学领域具有前沿性的学术热点,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声乐学科建设的不断成熟,声乐艺术相关研究也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作为国内首个大型的网络声乐教学慕课平台,“美声之林”希望给每一位互联网观众提供免费跟随专业歌唱家学习的机会。基于这种目标,“美声之林”始终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借助互联网传播的优势,不但为专业声乐学习者提供交流的平台,也为广大声乐爱好者敞开大门。下一步,我们将考虑与一些综合性大学公共选修课程进行对接,探索让学生通过网上学习来获得选修课学分的有效途径。

酸汤的制作材料虽然非常简单,但是做法很讲究。把泡过米的水收集在竹筒里不断加热,火慢慢的不断升温,期间用手试探温度,感觉开始烫手(大约40C-50C),如此反复多天多次,竹筒内温热的水开始慢慢发酵,散发出清淡的酸味儿来。这样制作出的酸汤是火锅的必备之物,也是贵州最独具特色的酸汤火锅了。

艺术是一种偏重审美实践的特殊学科领域,而声乐艺术活动个体对感觉、知觉、感受等主观性因素的依赖程度更高。这种特点决定了,声乐艺术审美实践充满了个别性、特殊性的品质。然而,与人类其他实践活动一样,我们也迫切需要对这些具有较强个别性、特殊性和主观化色彩的声乐艺术实践进行概括和提升,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进一步寻找其中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1]作为未来声乐艺术活动的主力军,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对声乐学科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声乐研究生既是声乐艺术的亲身实践者,也是对声乐艺术审美实践进行“第一次抽象”的直接参与者和检验者。在这个意义上说,声乐研究生的理论活动和理论素养及学习目标因不同于音乐学(理论)专业研究生而具有了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品格。声乐研究生的理论活动需更多地关注声乐艺术实践,特别是当前声乐艺术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研究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比如,发声方法的科学性与歌唱风格多样性相统一问题,声乐传统及其现代发展问题,声乐表演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问题,民族声乐理论及其话语体系建设问题,声乐作品创作中的现代技法与大众审美价值取向相协调的关系问题,等等。包括声乐研究生在内的广大声乐艺术工作者理应在这些问题上有所思考。

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同时,它也是学校能够长久发展的基石。目前,一些院校在考核教师时只关注教学能力,考核体系单一。在“双创”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把教师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务企业能力等都纳入教师能力评价体系中,实行多元化的动态评价体系。

三、从“美声之林”慕课看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

毋庸置疑,在人类的审美实践和情感交流活动中,歌唱是最自然,也是最便捷的手段之一。由于在音质、音色、音调、高低、强弱变化运用与人的情感活动之间的共通属性,使声乐在音乐表现力上与器乐相比具有了某种先天的优势。不仅如此,歌声中所特有的语义性特点,使声乐艺术的表现内容更容易被普通听众所理解和接受,因此也更容易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人“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之说,虽然从现代审美立场上看,不无片面之处,却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声乐艺术在情感表达上的某些特点与比较优势。正因为如此,歌唱一直都被作为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和载体,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声乐一直都在生产、生活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的声乐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其中的优秀传统需要我们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下去。这是我国当代声乐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历史地看,我国的传统歌唱活动,尤其是民间的歌唱活动,大多是一些自发的形式,而歌唱技艺的传承则主要是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直到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传统歌唱才在不断的碰撞和探索中逐步踏上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之路。与此同时,声乐人才培养也逐步向着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从基础教育到高等专业教育的声乐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专业声乐人才培养也形成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多层次并存的局面。

声乐研究生培养在我国专业声乐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出现一系列亟需关注的现实问题。大家普遍感到,目前较为突出且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的,是声乐教与学之间的供需矛盾。由于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声乐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招生人数都快速增加,而声乐研究生培养的师资建设却没有跟上这种变化,声乐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能力与水平也参差不齐,导致声乐研究生总体培养质量的下滑。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声乐研究生培养中通过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在声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次论坛的召开,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在论坛交流过程中可以看出,许多高校都在声乐研究生培养的手段与方法上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出现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和成果。其中,扬州大学的“美声之林”声乐慕课就特别值得重视。

声乐慕课“美声之林”创办于2016年初,是扬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张美林教授主持的国内首个网络声乐教学平台。在传播手段上,该平台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线下录制环节安排在相关高校,与公开课同步完成。授课过程录制完成后,经过编辑之后,视频上传到网上,供大家线上学习交流之用。从实际传播效果来看,“美声之林”声乐慕课的形式和内容都受到了声乐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普遍欢迎和广泛认可。该慕课平台刚上线时,曾经创下24小时内点击量超182万的记录。2017年,“美声之林”声乐慕课已累计开展了45次线上授课互动,创下了2000多万次的点击量,在声乐教育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中国教育报》曾刊文进行专门报道。

为了彰显特色,树立品牌效应,“美声之林”声乐慕课制作团队在项目申报、可行性论证和实际推广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在经营理念方面,坚持公益性。

“美声之林”声乐慕课的雏形,是扬州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教学改革体例库”建设项目。当时,学校给予立项的研究生教学改革建设项目一定的经费支持。所以,在该项目设计论证的过程中,就考虑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对所有观众完全免费。但是,在项目实质性制作和推广过程中,大家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虽然学校每年都会提供一定的项目经费,但是,与拍摄、制作过程中的实际支出相比,这些经费简直是杯水车薪。为了节约成本,降低制作费用支出,项目团队成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文本写作到课程教学设计,包括现场拍摄和后期制作,全部有项目团队成员自己完成。另一方面,大家又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各种途径筹集更多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扬州市“百家筝鸣”古筝艺术中心等实力较强的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项目研究经费不足的问题。

(二)在教学对象方面,坚持开放性。

本次论文评比绝大部分参评论文选题定位准确,问题意识较强,研究思路清楚,研究方法得当,并具有较强的学术规范意识,这些特点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声乐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和总体水平。特别令人高兴的是,一些参评论文在选题方向、材料使用、研究方法或学术观点等方面都体现了较高的创新品质。总体上说,本次论坛的论文评比环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四,要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对违反会计准则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对表现优异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对财务人员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三)在教学内容方面,坚持专业与普及相统一。

理论是对实践的一般性概括,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理性的认识。声乐表演及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音乐实践,充满着感性的特点,但是,与一切人类活动一样,声乐艺术实践本身所面临的问题,也需要在分析、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并给予合理的解释。声乐研究生的理论素养主要体现为对声乐艺术实践及其发展历史进行理性总结,揭示其基本规律的素质和能力。

2017年以来,“美声之林”慕课工作团队又听取了各方观众的意见,在形式和内容方面进行以下的改进:

1.在教学内容方面,考虑到声乐学习的特殊性,适当增加声乐发声技巧训练所占的时间。

当级配碎石拌和完毕后应及时采用大吨位自卸式卡车将其运输至施工现场,运输过程中车辆的行驶速度不宜过快,避免混合料出现较为严重的离析现象,另外,运输车的车厢上方宜覆盖一层帆布,以减小级配碎石混合料的水分散失。

2.在课程设置方面,为了更加充分地体现开放性,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统一的要求,我们在语言运用,曲目选择等方面努力寻找学术性和普及性的最佳结合点。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准确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即如何做到既让更多的普通群众“听得懂”,又要体现“美声之林”的专业品格。我们以后仍然要在这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结 语

“研究生创新论坛”是江苏省学位办主办的,以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系列活动。2017年,该系列活动中增设音乐与舞蹈学方向,并将声乐作为专题,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从全国范围来看,以声乐研究生培养及其相关问题为主题而召开的研究生创新论坛,这应该也是首次。不但如此,此次论坛邀请的声乐教育家和歌唱家中,除了江苏省内高校的研究生导师,还有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论坛已经超越江苏的省域概念而具有了全国性的意义。

论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前声乐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广泛的交流与讨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总体上看,这些结果反映了当前我国声乐研究生培养的真实状况。

公司采购处理速度快的计算机设备(每台设备8千元),机器设备估计使用寿命6年,办公设备及装潢使用寿命为5年,期末无残值,按直线折旧法计算。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加,声乐研究生培养中新的矛盾和问题也愈加突出。这些矛盾中,既有研究生导师与学生数量之间的供需矛盾问题,也有因扩招而带来的学生整体质量下降的问题,甚至还包括某些新增声乐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办学经验、管理水平、导师艺术水平与学术水平、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在以后的交流中继续探索。

本实验所用碳纳米管纤维采用阵列纺丝法制备.碳纳米管阵列由苏州捷迪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高度约为320µm.将2 cm宽的碳纳米管薄膜从阵列中以150 mm/min的速度连续拉出,并同时以1 000 r/min的速度对薄膜进行加捻从而纺成连续、均匀的碳纳米管纤维,如图1所示.碳纳米管纤维的直径约为18.5µm,纤维表面扭转角约为15°.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297.

 
乔邦利,张美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