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公路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及处理对策

更新时间:2009-03-28

根据《2016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7975.81亿元,较上年增长8.9%,新增公路总里程11.9万公里,较上年增长2.6%。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强化区域联系、方便日常出行等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但公路建设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与其他项目建设相比,公路作为基础设施在建设前、中、后都会对环境产生各种影响,这就需要对公路项目建设做好环境影响评价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和处理[1]。本文以韶关市曲江至南雄公路竣工环保验收中声环境监测及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1 公路项目竣工验收声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分析

公路项目竣工验收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和前提是做好声环境监测工作,合理布点,满足监测需要,并做好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1.1 布点原则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公路》(HJ552-20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具体要求,做好公路竣工环保验收声环境监测工作。(1)全面调查原则。公路项目声环境敏感点位布设既要避免布点位置的不合理性,也要防止数量不足等问题,而应在对该项目所在敏感点位置、公路沿线环境敏感点分布等全面调查前提下,布设一定数量的监测点位。(2)可靠性原则。监测点位布设要满足公路项目所在范围内所有声环境敏感点噪声水平评价(实测或类比)的可靠性[2]。(3)代表性原则。声环境监测要能反映公路项目的噪声污染水平,尤其是公路项目声环境敏感点与公路工程项目的不同距离的典型点位等。并根据声环境评价类型、规格和地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降噪措施及降噪效果。

(10)因上书曰:“南越地东西万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书·华阳国志》)

1.2 监测要求

敏感点、衰减断面监测是4次/d,监测2d,并选择于昼间和夜间各2次,每次监测时间为20min。等效连续A声级,给出L40、L60、L80、L120、L200,监测记录车流量分为大、中、小型车辆。此外,在点位声环境监测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狗叫、周边其他施工等突发噪声的干扰,监测的时间段定于昼间(8:00-22:00)、夜间(22:00-24:00),具体监测时段还可以根据作息时间作出一定的调整[3]。为保障监测数据能够真实反映监测公路项目的声环境影响,应尽量避免车流量小(如断头路段),选择能够代表公路车流量水平的点位路段。

1.3 数据处理

方式1:

(3)当A组的金属砂装配调整为:20~30目 (15 g)+40~60目 (35 g)+20~30目(20 g);B组的金属砂装配调整为 20~30目(15 g)+60~80 目 (40 g) +20~30 目 (25 g)时,PE组分与PA6组分在组件中熔体压力差在1 MPa内,且A、B组的组件压力均在11 MPa左右,纺出纤维截面如图3所示,从图3可见初生丝截面皮层PE厚度均匀,芯层PA6圆形较为规整,截面形状良好。喷丝板面无飘丝、粘板等现象发生,纺丝状况稳定。说明组件内两组分熔体压力较为平衡,两组分熔体流动稳定,初生丝截面正常,对后续生产环节无不良影响。

2 公路项目竣工验收声环境影响分析(运营期)

韶关市曲江至南雄公路,西起于京珠高速,传过韶关市,东端终于省界南雄梅岭镇,境内全长126.85km,系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基宽度为33.5m,路基各部分组成为:行车道宽2 m×3 m×3.75m、中间带宽3.50m、土路肩宽2 m×0.75m、硬路肩宽2 m×3.0m。2016年11月22-23日通过了专家组竣工验收审查。

2.1 沿线声环境敏感点基本概况

其中△L距离计算:①当行车道上的小时交通量大于300 辆/h 时:△L距离=10lg(7.5/r);②当行车道上的小时交通量大于300 辆/h 时:△L距离=15lg(7.5/r)。方式2: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模式计算:其中:①“汽车行驶平均速度”、“平均辐射声级”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推荐模式计算;②△L距离计算:不论行车道上的小时交通量是否大于300 辆/h,均按△L距离=10lg(7.5/r)计算。方式3: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模式计算:其中:①“汽车行驶平均速度”直接按设计车速计算;“平均辐射声级”则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推荐模式计算;②△L距离计算:不论行车道上的小时交通量是否大于300 辆/h,均按△L距离=10lg(7.5/r)计算。

2.2 噪声监测验证模式应用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G B03-2006)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中源强及其相应的预测模型分别进行计算验证,验证模式如下:

监测获取的数据分析应科学合理,对不能合理反映公路项目声环境影响数据则在类比中不予采纳;监测时车流量要能够代表公路运行时的车流量运行水平,在数据合理性分析基础上要做好未监测敏感点的类比,为确保类比数据结果的合理,应满足监测点与类比点的可比性和相似性;监测时若所在路段车流量未达到运行初期车流量75%时,根据实际采取监测数据类比运行中期的噪声值。

韶关市曲江至南雄公路位于农村狂野丘陵区,沿线村庄局部密集,K121-K125路段是广东粤北华南虎自然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缓冲区。项目在公路沿线的声环境敏感点共72处,其中,包括学校3所,敬老院1所,居民点68处。距路中心线60m意外的敏感点44个,60m以内的28个,占38.9%,这也说明敏感点受到交通噪声的影响较大。

研华科技技术长杨瑞祥对此表示,在物联网产业碎片化大环境下,研华过去在局端所建立的厚实基础成为现今产业发展的极大优势,尤其随着这两年所开发的WISE-PaaS物联网软件平台大力加值后,更明确了研华在整个物联网生态体系的定位——边缘平台与通用型物联网云解决方案,分别串接运算能量提供者、云服务运营商、行业SRP、设备使用者与制造商,建构工业物联网完整供应链。

2.3 噪声监测值及评价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I类和4a类标准限值评价公路交通噪声的达标距离(见表1)。

然后,在100目沸石25 g/L、CTMAB絮凝剂用量为25 mg/L、振荡温度为40℃、振荡强度为160 r/min、振荡时间为1 h条件下,将沸石进行分级,选择粒度小于100目的沸石进行吸附实验。将沸石和配置好的CTMAB溶液同时加入上述混凝处理后的废水中,在一定的参数下于旋转式水浴加热振荡器中作用,沉淀后取上清液并测定CODCr,计算其去除率。

 

表1 环境噪声限值 dB(A)

  

时段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 夜间0类 50 40 1类 55 45 2类 60 50 3类 65 55 4类 4类a 70 55 4类b 70 60

 

表2 不同距离处噪声监测结果

  

验证模式 时段 不同距离处(m)的噪声/[dB(A)]40 60 80 120 200方式1 昼 61.76 59.65 58.26 56.38 54.08夜 55.80 52.77 50.74 46.03 44.55方式2 昼 61.85 59.68 58.27 56.39 54.08夜 59.44 57.27 55.87 53.98 51.68方式3 昼 67.82 65.85 64.25 62.36 61.06夜 65.52 63.34 61.94 60.05 57.75

昼夜监测断面两侧均为软地面,预测时两侧地面类型按软地面考虑。根据表1噪声环境限值标准,以及表2公路交通噪声的实际监测值对比来看,在距离道路中心线40m以外均小于70dB(A);夜间交通噪声值在距离道路中心线40m以外,除方式3外,均小于60dB(A)。项目建设符合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公路两侧40m范围内不宜在修建学校、疗养院、卫生院等对声环境要求高的建筑[4]。此外,从方式3监测的结果来看,夜间的120m以内的监测结果超过了噪声环境限制4类b标准,其他几种方式虽然未超过相应限制,但噪声数值也较大,应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如修建声屏障、加高砖墙,附近的学校、医院等安装隔声窗,以及加长原有声屏障两端,做好相应的补救措施。

3 结论

从监测的结果来看,项目在通车运营过程中,交通噪声随车辆行驶呈现流动线源,声环境影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公路两侧。由于公路通车后,近距离的敏感点夜间超标现象存在,采取相应的措施补救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黄述芳,宴晓林,尚晓东.高速公路竣工验收声环境保护调查的探讨[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6,(1):4-6.

[2]张军艳,岳卫民.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及处理措施[J].公路与汽运,2013,(1):217-220.

[3]韩翠花.铁路声环境影响评价与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3,39(27):123-124.

[4]赵亚超.基于GIS的高速铁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4.312-315.

 
王利平
《环境与发展》 2018年第03期
《环境与发展》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