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人格视角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特征的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网络成瘾,也称为过度网络使用或病态网络使用,是一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现象[1],网络的过度重复使用使互联网使用者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一种依赖,且不断影响着他们的认知行为功能和情绪情感活动,进而导致其思想和行为偏离现实生活,但仍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的一种行为[2]。有国外研究者用大五人格进行网络成瘾调查的结果表明神经质和开放性对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3]。有学者认为,作为人格基本单位的人格特质能够引发和引导个体的行为,不同的人格特质会表现出与其相关且一致的行为模式[4]。因此,本研究从人格分析角度,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特征进行横断面的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山东省某综合类高校在校大学生为总样本,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2017年3月在校年级分层,共发放问卷256份,回收有效问卷237份(92.6%)。年龄17~24岁,男生79名,女生158名;大一学生48名,大二学生50名,大三学生53名,大四学生86名;来自城镇的学生151名,来自农村的学生86名;137名为独生子女,100名不是独生子女。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户籍属性、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等。(2)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CIAS)[5]:由台湾陈淑惠教授1999年编制,包括26个题目,分为时间管理问题、强迫症状、退瘾症状、耐受症状和人际及健康问题5个维度。量表总体得分代表个人网络成瘾的程度。(3)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 )[6]:艾森克人格问卷由英国心理学家Eysenck HJ编制的一种自陈量表,该量表由88个项目组成,测量人格的神经质(N)、精神质(P)、内外向(E)、掩饰性(L)4个维度。

德国钢厂用氧气做载体将石英砂加入至液态钢渣中,然后利用铁及铁化合物氧化时释放的热量将添加的石英砂的完全熔融,使f-CaO含量降至1%以下[39]。在1 500 ℃高温下14%粉煤灰掺入钢渣中f-CaO消解率提高,f-CaO降低到1.62%[40]。在熔融态钢渣中加入高炉渣,结果表明可改善钢渣安定性,达到再次利用钢渣和高炉渣的目的[41]。

1.2.2 施测方法 采用以年级为单位的团体施测方法,进行横断面的调查研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及调查问卷,首先告知被试该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并取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现场进行测试,并回收问卷,测试时间约为20 min。要求被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独立填写问卷,本问卷采用不记名填写的方式保护被试者的个人隐私。

2.1 大学生不同人口学变量间CIAS评分比较 在237名被试中,网络成瘾者124名,网络成瘾发生率为52.3%;非网络成瘾者113名。根据是否网络成瘾将所有被试分为网络成瘾组和非网络成瘾组。其中成瘾组男生39名,女生85名;大一学生22名,大二学生33名,大三学生22名,大四学生47名;来自城镇学生73名,农村51名;独生子女69名,非独生子女55名。非成瘾组男生40名,女生73名;大一学生26名,大二学生17名,大三学生31名,大四学生39名;来自城镇的学生78名,农村35名;独生子女68名,非独生子女45名。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属性、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CI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结果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各组的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和F检验,数据的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标准为P<0.05。

共现矩阵呈对称性,非对角线上的数值指代两关键词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的频次。通常而言,词篇矩阵(即关键词出现于文献中的次数高低)不能精准揭示论文研究主题,但若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于同一篇文献中便可大致推断该论文的研究方向,也能依据两两关键词共现频数寻觅论文研究热点[14]。导入高频关键词至Bicomb 2.0,频次阈值设置为≥3(3≤F≤54),形塑一个22×22的共现矩阵。见表3。

2.3 大学生CIAS与EPQ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EPQ内外向维度与CIA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P<0.01);精神质维度与CIAS人际及健康问题维度评分呈正相关(P<0.01);神经质维度与CIA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见表3。

2.2 网络成瘾组和非成瘾组EPQ各维度评分比较 非成瘾组EPQ内外向维度评分高于成瘾组(P<0.05),精神质、神经质维度评分低于成瘾组(P<0.05)。见表2。

 

1 大学生不同人口学变量间CIAS评分比较

  

一般资料CIAS总分t值/F值P值性别-0.5360.62 男61.58±16.02 女62.62±12.96年级1.1040.35 大一61.17±13.82 大二64.72±14.58 大三60.04±13.88 大四62.85±13.89户籍属性-1.0440.30 城镇61.56±14.64 农村63.53±12.89是否为独生子女-0.4920.62 独生61.89±14.57 非独生62.80±13.31

 

2 网络成瘾组和非成瘾组EPQ各维度评分比较

  

EPQ 非成瘾组(n=113) 成瘾组(n=124) t值 P值内外向12.34±4.1510.45±4.363.4030.010精神质5.65±3.167.02±3.59-3.1040.020神经质12.12±6.3015.28±5.22-4.2140.000

 

3 大学生CIASEPQ的相关分析(r)

  

EPQ强迫症状退瘾症状耐受症状人际及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CIAS总分内外向-0.289∗-0.214∗-0.293∗-0.279∗-0.159∗-0.277∗精神质0.0860.0740.0510.129∗0.1120.106神经质0.229∗0.210∗0.306∗0.261∗0.211∗0.272∗

注:*P<0.01

国外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9.8%~13.0%[7] ,国内有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2.9%[8],而本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52.3%,高于国内外以往的研究。这可能是因为选取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的不同,也可能是由于调查的样本大小与其代表性有差异。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属性、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CI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9],可能是因为被试出生生长的年代不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如今网络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各个方面,手机等移动设备已普遍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必备的工具,因而他们较前人而言能够更轻松便捷地使用网络,而且网络的多元化能够充分迎合不同学生的喜好[10],因此不同人口学因素CI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 大学生CIASEPQ各维度的逐步回归分析

  

选入因素回归系数回归系数标准误标准化回归系数t值P值内外向-0.8580.195-0.266-4.3960.000神经质0.6130.1420.2604.3020.000

3 讨论

2.4 大学生CIAS与EPQ各维度的逐步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网络成瘾的影响,以CIAS为因变量,以性别、年级、户籍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EPQ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上,内外向和神经质进入方程(adjR2=0.43,P<0.01)。见表4。

当技术集成教学内容并呈现良好状态时,即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体现了内容、教学和技术三者间的动态平衡,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必须通过其他两个方面的改变来补偿[10],可见技术的重要性。但无论是低技术还是高技术,每一种技术融于教育都有其潜力也有约束力以及问题,部分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技术范式已经融入到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只见技术,看不见技术所主导的思维、理念、环境以及过程,就技术论技术,可能导致过于夸大某一技术的特殊效用。

通过对成瘾组与非成瘾组人格因素比较的结果显示,两组在EPQ内外向、精神质和神经质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1]。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的相关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人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内外向和神经质,大学生CIAS与内外向呈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正相关,即低内外向、高神经质,网络成瘾程度高。这可能是由于内向的性格,喜欢安静,富于内省,对亲密的朋友以外的人缄默冷淡,容易焦虑,经常情绪低落、发愁,时而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导致不合理的行为的发生[12]。当遇到心理冲突或困惑时,由于心理的压力和困难无法释放出来,会从网络上寻求帮助和慰藉,把网络当作精神的寄托和释放压力的途径,因此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高,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13,14]。而高内外向,低神经质的人,网络成瘾程度较低,是因为性格比较外向,对待生活的态度积极乐观,喜欢与他人沟通交流,情绪较稳定,不会产生不理智的冲动行为[15]。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压力和困难愿意找同学、老师、家长沟通,在与他人的倾诉中释放自身的压力与情绪,他们拥有较多的倾诉对象和发泄方式,从而对网络不会产生强烈的依赖,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有效避免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较为严重,人格特征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大学生陷入网络成瘾状况之前提前预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学会理性思考,合理使用网络,合理安排上网与学习生活的时间,是降低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另外,找到合理有效的网络成瘾干预方法是帮助大学生远离网络成瘾的困扰,避免意外事件发生的关键。

忽然有人对周暄说:“我们朝敏原来在单位里特别受欢迎,瞧她现在比以前还要年轻,周暄你可要好好珍惜啊,不然小心被别人拐跑啦!”

参考文献

[1] 黄淑燕,郝军峰,林伟泉,等. 广州市某社区网络成瘾人群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7,7(10):143-145,199.

[2] 倪晓莉,陈思路,颜虹.网络依赖行为研究及其干预模型的理论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2):41-46.

[3] Landers RN,Lounsbury JW.An investigation of Big Five and narrow personnality traits in relation to Internet usage[J].Comput Human Behav,2006,22(2):283-293.

[4] 黄希庭,Pervin L.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M].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66-723.

[5] 陈淑惠,翁丽桢,苏逸人,等.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J].中文心理学刊,2003,45(3):279-294.

[6] 吕乐.艾森克人格问卷第二次常模样本的信度和效度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7] Whang LS,Lee S,Chang G.Internet over-users’psychological profiles:a behavior sampling analysis on Internet addiction[J].Cyberpsychol Behav,2003,6(2):143-150.

[8] 顾海根. 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J]. 心理科学,2007,30(6):1482-1483,1499.

[9] 候友.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10] 张锦涛,陈超,王玲娇,等. 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 心理学报,2014,46(10):1521-1533.

[11] 刘庆武,肖水源,曹晖,等. 不同网络使用程度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生存质量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2):138-142.

[12] 奚晓岚,张曼如,程灶火,等.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5):799-803.

[13] 邓林园,方晓义,万晶晶,等. 大学生心理需求及其满足与网络成瘾的关系[J]. 心理科学,2012,35(1):123-128.

[14] 孙晓军,牛更枫,周宗奎,等. 大学生的人际归因倾向、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关系研究[J]. 心理科学,2014,37(6):1397-1403.

[15] 叶宝娟,郑清. 压力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机制[J]. 心理科学,2016,39(3):621-627.

 
张雨晨,徐伟,陈旭
《精神医学杂志》 2018年第05期
《精神医学杂志》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