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相山铀矿田河元背地区铀成矿条件分析及勘查验证

更新时间:2009-03-28

相山铀矿田地处赣杭构造火山岩铀成矿带西南端,矿田内已发现大、中、小型铀矿床20多个,其中矿田西部已发现铀矿床数十个。河元背地区位于相山矿田西部,由北东向王龙—土塘、小陂—芜头断裂,北西向西山—当前、东堆—社背断裂围限形成河元背菱形断块,区内已探明湖港、河元背和牛头山3个小型铀矿床。近几年,通过对河元背菱形断块内已落实的湖港、河元背和牛头山铀矿床的成矿特征进行总结,并对比分析相邻的居隆庵菱形断块内矿床成矿规律,认为:河元背菱形断块内南北向、北北西向及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重要的控矿构造,主断裂旁侧南北向次级断裂构造、裂隙构造是主要的含矿构造,并且深部花岗斑岩体前锋地段及内外接触带亦为铀矿体的富集部位(邵飞等,2008)。根据上述相关的地质认识,指导区内钻探工程施工,对菱形断块内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控制的铀矿化进行探索,落实了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并进一步提出区内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南段、深部花岗斑岩前锋地段及内外接触带等均有较大找矿潜力。

1 矿区地质

河元背地区广泛发育的地层为盖层上侏罗统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中酸性—酸性火山岩系,工作区北西侧见基底震旦系浅变质岩系、南雄组红层,盖层地层总体走向为北东向或北东东向,向东南方向的盆地中心缓倾斜,倾角20°~30°,基底震旦系变质岩仅在工作区北西侧出露于地表。区内花岗斑岩受震旦系变质岩与火山岩的东西向不整合界面及北东向断裂控制,主要出露于河元背地区北部,其次产于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深部。

[1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年,第27页。

该区位于相山矿田西部北东向王龙—土塘、芜头—小陂与北西向东堆—社背、西山—当前断裂所夹持的菱形断块内(图1),由区域北东向断裂的左旋走滑作用(邱爱金等,2002),在区内产生了一系列南北向、北北西向、北北东向的扭裂带及相配套的裂隙构造,为区内铀成矿提供了构造条件。

芜头—小陂断裂平行于邹家山—石洞断裂带,是相山西部居隆庵断块的西侧边界断裂,具有明显的控岩控矿作用,走向北东30°~40°,倾向北西,倾角70°~85°,王龙—土塘断裂走向北东30°~45°,倾向北西,倾角70°~85°,王龙—土塘、芜头—小陂断裂构造为相山矿田区域性构造之一,表现为压扭性特征,构造角砾岩、构造透镜体、糜棱岩、构造泥及近水平擦痕发育,中心见构造泥,发育强烈的绿泥石化、水云母化。河元背—小陂断裂纵贯整个研究区,走向340°~350°,倾向南西,倾角65°~82°,为一条张扭性断裂,该断裂不仅是河元背、牛头山矿床的导矿构造,更是一条含矿构造。苦命山—小陂断裂带由F8-1主干构造及其旁侧的F8-2、F8-3、F8-4、F8-5等断裂构成,平面上呈右行雁列排列,走向南北,西倾,倾角65°~84°,断裂带往深部延伸稳定,具多期多阶段演化特征。

  

图1 相山火山盆地西部构造地质图

 

1—第四系残坡积物; 2—上白垩统南雄组砂岩、砂砾岩;3—上侏罗统鹅湖岭组碎斑熔岩;4—上侏罗统鹅湖岭组砂岩;5—上侏罗统打鼓顶组流纹英安岩; 6—震旦纪变质岩;7—花岗斑岩;8—煌斑岩脉;9—地质界线;10—断裂及编号;11—铀矿床;12—产状

2 铀成矿条件分析

河元背地区位于基底东西向河元背—凤岗断陷带控制的中部矿集带西端,控矿构造发育,构造成矿热液活动强烈,铀成矿部位多,找矿空间大,是相山矿田铀矿资源勘查基地内一个铀矿资源潜力较大、值得进一步工作的勘查区。

(1) 河元背地区位于东西向河元背—凤岗断陷带与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围限的菱形断块的交汇部位

河元背地区处于河元背—凤岗断陷带西端,该断陷带为一条隐伏构造,又被上覆火山岩所覆盖,与火山构造、深切基底的盖层构造相复合,对成矿热液的汇聚极为有利,具有良好的成矿保矿条件,形成相山矿田独具特色的中部东西向矿集带(邱爱金,2001;邵飞等,2008;胡茂梅等,2010;邵飞和徐恒力,2009;陈贵华和陈名佐,1999)。围限河元背菱形断块的北东向芜头—小陂、王龙—土塘及北西向西山—当前、东堆—社背断裂是区内重要的控矿构造,北东、北西向断裂与河元背—凤岗断陷带复合控制铀矿床的定位,在构造交汇部位形成了良好的导矿及储矿空间,使基底构造与深部岩浆房相沟通,有利于成矿热液的上升及热水循环,创造了富大铀矿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

(2) 区内具良好导矿、配矿、容矿、保矿构造系统

河元背地区位于相山火山塌陷盆地西部北东向王龙—土塘、小陂—芜头及北西向西山—当前、东堆—社背断裂围限的菱形断块内,区内以南北向、北北西、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导,旁侧南北向裂隙构造发育,花岗斑岩沿东西向基底变质岩与上侏罗统火山岩系的不整合界面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侵入产出,多方向构造交汇复合构成一个构造聚敛场。工作区北部发育的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湖港矿床重要的控矿构造,北北西向河元背—小陂断裂是河元背、牛头山矿床重要的控矿构造,由F8-1、F8-2、 F8-3、F8-4、F8-5等断裂构造组成的呈南北向展布的苦命山—小陂断裂带贯穿工作区,南北向、北北西、北东向断裂构造旁侧的南北向次级断裂构造、裂隙构造是区内重要的含矿构造。综上,工作区东、西两侧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南北两侧的北西向构造,与区内南北、北北西向、北东向构造以及构造旁侧的南北向裂隙密集带交接复合,构成该区有利的构造背景条件。

(3) 南北向构造是区内重要的控矿构造

① 南北向构造形成机制

区域北东向德兴—遂川深断裂(中段)穿过相山矿田北西部,经历了成矿前走滑剪切、成矿期的伸展拉张和成矿后的挤压逆冲3个阶段演化(邱爱金等,2002)。该断裂形成于加里东期,具有长期继承性活动历史,直到燕山晚期(大规模铀成矿前)主要表现为走滑断层特征,以左旋走滑为主,右旋走滑为辅。随着北东向构造强烈的左旋走滑,北西向构造也发生了左旋走滑,形成北东、北西构造交接的菱形断块(邵飞等,2013)。在北东、北西向构造走滑作用下,相山西部南北向基底构造复活并贯通到火山盖层或在盖层中形成新的南北向构造线,其以走向为350°~20°、呈舒缓波状且近于平行的断裂破碎带或裂隙密集带构造形式在盖层中产出,并构成与导矿构造相配套的重要含矿构造。

在此次选取的样本孕妇当中,均进行了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检查,使用的探头频率为2.0~5.0MHz,患者需要保持仰卧位进行检查。在进行检查的时候,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全貌进行检查,同时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对胎儿的颜面部进行仔细的观察,然后对胎儿的具体位置进行分析,进行探头角度的调整,如果显示不太清晰,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压观察[3]。在形成三维超声以及二维超声成像之后,需要由专门的医生进行判断。

充分收集整理河元背地区及相邻居隆庵地区铀矿地质资料,针对河元背地区以往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了以山地工程为主,辅以路线地质调查、土壤天然热释光及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测量的铀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发现受南北向断裂构造、花岗斑岩控制的地表铀矿体和多处铀矿化异常,分析认为南北向断裂、花岗斑岩体为该区重要的控矿因素,铀矿体主要受南北向主断裂及其旁侧的裂隙密集带、花岗斑岩内外接触带控制,并在工作区北部西山地段圈定1处找矿靶区,寻找花岗斑岩内外接触带控制的铀矿化,在河元背村地段圈定1处找矿靶区,寻找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控制的铀矿化。

网络是整个物联网的通讯基础,NB-IoT具有覆盖广、功耗低、成本低、大连接等特点,其基于运营商公网,不需要集中网关,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在城市智慧照明中应用NB-IoT技术,可构建更为稳定的路灯物联网,能够提高单灯控制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① 北北西向河元背—小陂断裂深部

相山西部居隆庵菱形断块由北东向邹家山—石洞断裂、芜头—小陂断裂与北西向济河口—书堂断裂、小陂—石洞断裂围限(周玉龙和高琰,2010)。由于组成断块边界的北东、北西向断裂的构造活动(魏祥荣等,2006),在断块中形成一系列的南北向次级扭裂带,F7、F13、F18、F21南北向断裂构造为其代表之一(图2)。菱形断块内地表见23条矿带,各矿带走向近南北走向,其中F7、F13断裂就是著名的居隆庵矿床、李家岭矿床的控矿构造,在居隆庵矿床深部碎斑熔岩与流纹英安岩界面附近的帚状裂隙中揭示出一组富、厚铀矿体。可见,南北向断裂构造是居隆庵地区重要的控矿因素。

  

图2 居隆庵地区48线地质剖面示意图

 

1—第四系残坡积物;2—上侏罗统鹅湖岭组碎斑熔岩;3—上侏罗统鹅湖岭组砂岩;4—上侏罗统打鼓顶组流纹英安岩;5—上侏罗统打鼓顶组砂岩;6—中元古代变质岩;7—地质界线;8—角度不整合地质界线;9—构造破碎带及编号;10—矿化体;11—工业 矿体

③ 南北向裂隙密集带是河元背、牛头山和湖港矿床铀矿体的重要赋存空间

在河元背菱形断块内,北北西向河元背—小陂断裂带及北北东向F4断裂为重要的导矿构造,断裂旁侧的南北向次级构造破碎带、裂隙密集带是重要的含矿构造。

11月20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命名指引》表示,私募投资基金名称不得明示、暗示基金投资活动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不得含有“安全”“保险”“避险”“保本”“稳赢”等可能误导或者混淆投资人判断的字样,不得违规使用“高收益”“无风险”等与私募投资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不匹配的表述。

北北西向河元背—小陂断裂带控制了牛头山、河元背矿床的矿体产出,河元背—小陂断裂带是重要的导矿、含矿构造,铀矿体主要富集于河元背—小陂断裂带旁侧近南北向次级构造破碎带、裂隙密集带中。区内牛头山矿床全部矿体及河元背矿床的部分矿体主要赋存于主断裂旁侧近南北向裂隙密集带中,距主构造界面30~200 m,赋矿岩性为碎斑熔岩。河元背矿床矿体主要受主构造旁侧的近南北向次级构造破碎带控制,如矿床1号矿体,走向长78 m,倾向长121 m,走向15°,倾角82°~85°,平均厚度2.47 m,铀平均品位0.160%。矿体呈透镜状,受与河元背—小陂断裂呈小角度斜交的产于构造下盘旁侧的次级构造破碎带控制,赋存于霏细状碎斑熔岩中。

(1) 普查工作初期,主要对河元背地区调查评价阶段圈定的2片找矿靶区进行钻探查证。钻孔主要布设于工作区北部,对北部花岗斑岩形态及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的有利成矿部位进行了探索;少量钻孔往南布设于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F8-1主断裂两侧,对产于F8-1主断裂两侧的深部铀矿进行了揭露评价。

④ 沿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发现明显的深部铀成矿信息

具攻深效果的土壤热释光成果显示:沿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分布有串珠状土壤热释光(TL)高值异常晕(龙期华等,2013)。能谱测量成果显示,铀含量异常分布与土壤热释光(TL)强度异常相类似,南低北高,异常峰值明显,异常晕圈主要沿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3个铀矿床所在地均表现为高场区,湖港矿床南部铀异常多分布于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上。横穿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的α径迹测量剖面成果表明,断裂带出露区分布有高值异常峰形,高于剖面平均值的2~3倍,两侧为低值场;能谱剖面图(图3)上同样出现铀异常峰形,铀异常峰值为剖面的最高值,高于剖面平均值的4~5倍。说明苦命山—小陂断裂带为控矿构造,其深部铀矿化信息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

  

图3 苦命山—小陂断裂带23线能谱全谱测量剖面图

 

J3e2—上侏罗统鹅湖岭组碎斑熔岩

(4) 花岗斑岩侵入的前锋地段及内外接触带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山火山盆地大规模地面火山活动结束后,仍有花岗斑岩侵入,侵入活动产生了巨大的热场,由此产生了“热引擎”作用,循环水对火山岩及基底变质岩进行淋滤交换,使火山岩和基底变质岩中的铀被活化迁移进入热液,产生铀矿体预富集,在花岗斑岩侵入的前锋地段及其内外接触带是矿体的有利富集部位。

在居隆庵矿床的深部也见花岗斑岩,据现有资料,居隆庵铀矿床矿体最富集部位也正是花岗斑岩由北往南侵入的前锋地段。并在岩体内外接触带的裂隙密集带中揭见了工业矿体和多段矿化、异常。可进一步探索深部花岗斑岩形态,寻找花岗斑岩侵入的前锋地段及其内外接触带赋存的铀矿体。

沿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逐步往南,在25、33、37、45、53号勘探线继续施工钻孔。在ZK33-5号钻孔F8-1主断裂下盘见4段工业矿体,在花岗斑岩内见厚度0.70 m、品位0.0516%的铀矿化,进一步证实F8-1主断裂两侧为铀矿体主要富集部位,铀矿化分布于F8-1主断裂两侧的次级构造破碎带、裂隙密集带中,主要赋存于F8-1断裂下盘的流纹英安岩中,其次赋存于断裂上盘的碎斑熔岩中。花岗斑岩由南东向北西侵入,在花岗斑岩前锋地段及其内外接触带为铀矿体有利富集地段,特别在南北向构造与花岗斑岩的复合部位具有寻找大矿、富矿的潜力。在45、53线布设的钻孔在火山岩岩性组间界面附近见受火山岩岩性组间界面与南北向构造复合控制的铀矿体。

工作区内的围岩矿化蚀变有如下4个阶段(邵飞等,2009):① 成矿前阶段(绢云母化阶段):形成褪色蚀变带,主要有绢云母化及强度不等的钠长石化、碳酸盐化,局部有绿泥石化。常见钠长石交代斜长石,并伴随有碳酸盐化,斜长石不同程度地绢云母化,钠长石化在该区最明显的现象是沿石英的边缘或裂纹交代石英,使石英具有环边结构;② 早期成矿阶段(红化阶段):形成红色蚀变带(照片1),主要是赤铁矿沿构造破碎带及裂隙两侧分布,呈粉末状浸染原岩中的长石斑晶及基质,或交代其中的钠长石。此阶段的早期以钠长石化、红化为特征,晚期伴有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常会出现弱绿泥石化。矿化较微弱,形成低品位的铀—赤铁矿型铀矿化;③ 主要成矿阶段(萤石—绢云母化阶段):形成灰黑色蚀变带(照片2),由紫色、紫黑色隐晶质胶状萤石化,黑绿色或黑色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所组成,伴随有硅化和磷灰石化,常叠加于由钠长石化、红化构成的红色蚀变带之上,切割钠长石化、红化围岩。形成高品位的铀—萤石型或铀钍—萤石型铀矿化;④ 成矿期后阶段(晚期脉体活动阶段):有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萤石化。区内上述多阶段多期次围岩蚀变作用强烈叠加,为铀成矿创造了重要条件。

3 勘查工作进展

3.1 调查评价阶段

在相山矿田西部形成了由北东向王龙—土塘、小陂—芜头断裂,北西向西山—当前、东堆—社背断裂围限的河元背菱形断块,由北东向邹家山—石洞、小陂—芜头断裂,北西向小陂—石洞、济河口—书塘断裂围限的居隆庵菱形断块。在河元背菱形断块内形成了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北北西向河元背—小陂断裂带及断裂带旁侧的近南北向次级构造破碎带、裂隙密集带。在居隆庵菱形断块内形成了一系列的南北向断裂、裂隙带构造,如南北向F7、F13、F18、F21等断裂构造。

  

照片1 河元背地区围岩赤铁矿化照片

  

照片2 河元背地区围岩萤石化照片

3.2 普查阶段

北北东向F4断裂控制了湖港矿床的矿体产出,F4断裂是重要的导矿、含矿构造,铀矿体除了赋存于F4断裂与火山岩岩性组间界面复合部位,在F4断裂旁侧近南北向裂隙密集带也是重要的含矿构造。湖港矿床矿体受打鼓顶组流纹英安岩与鹅湖岭组碎斑熔岩的陡倾组间界面与北北东向断裂复合控制,矿体呈主脉状贯穿组间界面而产于流纹英安岩和碎斑熔岩的构造破碎带中,并在破碎带旁侧近南北向裂隙密集带及花岗斑岩内外接触带发现铀矿化异常。

工作区北部,钻孔揭露显示:ZK4-4 、ZK12-4号钻孔分别在花岗斑岩接触带上部、花岗岩体内构造发育部位见工业品级矿段及数段铀异常,铀矿化埋深在72 m以浅,其余钻孔在花岗斑岩内及附近裂隙密集带中仅见数段铀异常。分析认为,北部地层抬升,花岗斑岩控制的铀矿体被剥蚀,建议往南追索隐伏的花岗斑岩体形态,寻找岩体控制的深部铀矿化。

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造价综合实训、施工技术综合实训、施工项目管理综合实训等主要内容。其中,造价综合实训是最核心的实训项目。造价综合实训旨在通过前期理论课程的专业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使其独立完成工程计量和工程计价的任务。造价实训主要包括“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安装工程造价实训”、“工程造价电算化”等相关课程。

由北往南,沿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在1、9、17号勘探线施工钻孔,揭露显示:1号勘探线在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F8-1主断裂上盘碎斑熔岩裂隙密集带中见多段工业铀矿体及矿化、异常,在F8-1主断裂下盘流纹英安岩裂隙密集带中见多段铀异常;9号勘探线施工的ZK9-9号钻孔在F8-1主断裂下盘流纹英安岩裂隙密集带中见视厚度为0.80 m,品位为0.137%的工业矿体及1段铀矿化;17号勘探线施工的ZK17-5孔在F8-1主断裂下盘流纹英安岩裂隙密集带中见厚度约100 m的蚀变带,落实了1段工业矿体、17段矿化(厚度4.70 m)及38段异常(厚度16.20 m)。对比分析1、9、17号勘探线矿体赋存特征,F8-1主断裂下盘流纹英安岩裂隙密集带中铀矿化由北往南埋深逐渐增加,品位逐渐变富,沿F8-1主断裂往南还有很大的找矿潜力,但3条勘探线所施工的钻孔,揭露标高最深为-560 m,均未见花岗斑岩,因此,有必要往南施工深孔探索花岗岩体的形态。

通过前期普查成果,提出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是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其中F8-1主断裂是重要的导矿构造,其旁侧裂隙密集带、次级构造破碎带是主要的含矿构造,F8-1主断裂深部及两侧是今后找矿工作的主攻方向,并可对岩体形态、内外接触带赋存的铀矿化深入探索。

(2) 在前期普查成果的基础上,钻孔逐步往南推进,追索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及深部花岗岩体控制的铀矿化,初步发现了由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控制的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

(5) 多阶段、多期次、多种类围岩蚀变叠加,热液活动频繁

4.工会劳动保护检查工作力度不够。一些企业工会组织对安全管理、作业现场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内容的检查力度不够,没有进行经常性、定期性、专业性的检查指导。对在班组、车间和企业内出现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没有列为跟踪监督检查的目标,监督与协助行政实施整改的措施不力。一线职工的劳动保护重点落在工会小组的劳动保护员身上,他们是职工安全的第一“守护神”。

通过进一步勘查工作,初步发现了由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控制的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深部花岗斑岩内外接触带附近亦是成矿有利部位(图4),并认为8号带南段,火山岩岩性组间界面与南北向构造复合控矿作用明显,火山岩岩性组间界面埋深逐渐增加,矿体埋深亦逐渐变大。

3.3 详查阶段

前期普查成果表明,8号带1~41号勘探线区段为矿体主要富集区段,施工钻孔30个,圈定工业矿体75个。通过继续开展详查工作,进一步控制了1~41号勘探线的铀矿体的形态,落实了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

4 取得的成果

(1) 落实了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扩大河元背地区铀资源规模。

通过几年勘查工作,在河元背地区发现南北向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该矿带由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控制,长1200 m,宽300 m,累计圈定工业矿体95个,矿带南部还有很大探索空间。赋矿岩性主要为深部流纹英安岩,其次为浅部碎斑熔岩。流纹英安岩内圈定工业矿体74个,占总资源量的86.0%。矿体主要赋矿标高为-350~-700 m。

随着8号带的落实,河元背地区已经先后探明4个铀矿床,整体已落实铀资源量数千吨,随着铀矿地质工作的不断开展,河元背地区铀矿体可形成 “连点成片”的格局,有利于该区铀矿勘查和开采工作的整体规划。

(2) 进一步总结了河元背菱形断块铀成矿规律,提出南北向构造是区内重要的含矿构造。

(二)制定研究计划,就是按照研究的认识逻辑,根据研究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在对选题做出正确评价的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加以规划。

河元背菱形断块内发现并落实了牛头山、河元背、河元背8号带和湖港铀矿床,在河元背8号带最新勘查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河元背地区以往成果资料,认为河元背菱形断块控制了矿床定位,菱形断块内南北向、北北西向、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重要的控矿构造,断裂旁侧的南北向、近南北向次级构造破碎带、裂隙密集带是重要的含矿构造。

8号带铀矿化主要富集于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F8-1断裂下盘流纹英安岩的裂隙密集带、次级构造破碎带中。深部花岗斑岩内外接触带附近的裂隙密集带和流纹英安岩与碎斑熔岩的组间界面附近的裂隙也是矿体的有利赋存部位。矿体主要赋存标高为-350~-700 m,产状随主控矿构造(F8-1断裂)的产状变化而变化,走向总体为南北向,少数为北北东向,倾向西,倾角48°~66°。矿化特征明显,发育有高品位的铀—萤石型铀矿和低品位的铀—赤铁矿型铀矿,两者互相叠加,从北向南矿化类型由铀—萤石型向铀—赤铁矿型转变,赋矿围岩由流纹英安岩为主向碎斑熔岩为主转变。

药房应开通专门咨询热线,以供临床医生与药师间的交流,临床医师通过热线向药师咨询有关喹诺酮类药物的相关问题,并给予详细解答,并及时评点医师的处方,避免发生处方不合理。定期召开药师、医师的讨论会,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牛头山、河元背矿床分布在北北西向河元背—小陂断裂上、下盘,北北西向河元背—小陂断裂两侧发育近南北向次级构造破碎带、裂隙密集带,河元背—小陂断裂是重要的控矿构造,在其构造破碎带中发现铀矿化、异常,矿体主要富集在河元背—小陂断裂旁侧的近南北向次级构造破碎带、裂隙密集带中。北北东向F4断裂是湖港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在该构造中发现工业矿体,在构造旁侧发育的近南北向裂隙密集带亦为铀矿体的有利赋存部位。

(3) 提出河元背地区下一步重点找矿地段。

在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的最新勘查成果,认为河元背地区下一步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找矿地段:

天然植物性食物中的营养素不会因烹调遇热而分解破坏。据相关实验表明,煮菜过程中会损失50%~70%维生素C和90%左右的叶酸,油炸过程会损失约50%维生素E。

② 南北向构造是相山西部居隆庵断块的主导控矿因素

北北西向河元背—小陂断裂控制了河元背、牛头山矿床,河元背矿床的矿体主要赋存在河元背—小陂断裂下盘近南北向次级构造破碎带和裂隙密集带中,牛头山矿床的矿体主要赋存在河元背—小陂断裂上盘近南北向次级构造破碎带和裂隙密集带中。前人施工钻孔相对较浅,主要探索碎斑熔岩中赋存的铀矿体,矿体赋存标高均在-400 m以浅(图4),针对流纹岩安岩中的铀矿体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比8号带矿体的赋存规律,在深部的流纹岩安岩中,河元背—小陂断裂旁侧的次级构造破碎带和裂隙密集带也为矿体的有利赋存地段,可进一步探索。

  

图4 河元背地区综合地质剖面示意图

 

1—第四系残坡积物;2—上侏罗统鹅湖岭组碎斑熔岩;3—上侏罗统打鼓顶组流纹英安岩;4—上侏罗统打鼓顶组砂岩;5—花岗斑 岩;6—裂隙; 7—破碎带;8—实、推测地质界线; 9—钻孔;10—工业矿体

② 深部花岗斑岩侵入前锋地段及内外接触带

将2012 年“7·21”特大暴雨提取三个不同降雨历时,用不同的降水系列对其重现期进行分析,相同的降水量在不同降水系列中重现期是有差异的,其中降雨历时为1h、6h,结论相差不大;而当降雨历时为24h时,按系列延长至2012年的重现期明显高于原计算成果,两者基本相差一个量级(表1)。

花岗斑岩平面上呈“7”字型出露于河元背地区北部,随着勘查工作的开展,在8号带29、33号勘探线深部见花岗斑岩。区内北部地层抬升,花岗斑岩外接触带赋存的矿体大部分已被剥蚀;往南在29、33号勘探线-750 m标高附近见花岗斑岩,显示在深部花岗斑岩内外接触带附近蚀变发育,见水云母化、赤铁矿化,局部见微弱黑色萤石化,矿化富集于侵入界面与断裂复合部位,已发现工业品级的矿化,岩体内接触带亦有产于裂隙中的矿化。ZK33-7孔深部花岗斑岩,蚀变发育,见3段铀异常;ZK33-5孔深部岩体中见工业品级的铀矿化,视厚度0.70 m,品位0.0516%。深部花岗斑岩形态复杂,其侵入前锋地段及内外接触带是矿体的有利富集部位, 因此可对岩体形态、内外接触带等进行深入探索。

在我回办公室的路上,张大爷跟了过来,悄悄问:“大夫,能过这个年不?”每次面对家属的这类询问,我只能抱歉地笑笑,“我们得看病情的发展,现在看阿姨之前拍的CT,两侧肺病变都很严重,预后特别不好……”李阿姨之前的CT显示高密度的结节影像棉絮一般遍布双肺,“而且还有胸腔积液,我们只能尽量做,但不敢保证能活多长时间。”

老人对呼伦说,我还以为这本书你用不着了。呼伦说那您也不能随便往外借家里的东西啊!老人说可是他参观完你的书房以后硬要借走这本书……说他家里也有几枚老古钱,想对着书看一下能不能挑出几个值钱的。呼伦说您还带别人参观书房?老人挠挠头皮说,不可以吗?呼伦叹一口气,说,那这样吧,明天您再帮我把书要回来……不是我想难为您,妈,如果是别的书也就罢了,可是我还得靠这本书写我的稿子呢。老人想了想,说,可是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③ 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南部及深部

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南北延伸3000 m,宽100~300 m,规模大于居隆庵断块内的所有近南北向构造,目前仅初步控制1200 m,F8-1主断裂内发育强烈水云母化等矿化蚀变,其两侧次级断裂发育,地表两侧次级断裂平行展布,是寻找受南北向断裂带控制的深部铀矿的有利部位。

矿带北段(41线以北):深部已揭示到产于主断裂旁侧的主矿体,是寻找受南北向断裂带控制的,产于F8-1主断裂旁侧次级裂隙密集带、构造破碎带中的火山熔岩型铀矿的有利区段。深部花岗斑岩接触带附近揭示有受岩体界面控制的矿体,具有寻找产于岩体接触带附近的潜火山岩型铀矿的潜力。

矿带南段(45线以南):铀矿化主要赋存于F8-1断裂下盘的碎斑熔岩与流纹英安岩岩性组间界面附近,界面控矿作用明显,含矿围岩主要为流纹英安岩,含矿构造为断裂旁侧的裂隙密集带,如53号勘探线揭示了较好的工业矿体,南部工作程度低,还有较大的探索空间。

(4) “基础地质工作—铀矿调查评价—铀矿普查—铀矿详查”的工作方法,辅以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结合“边施工边研究边调整”的工作原则,对矿床的发现、落实是有效的。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前人在相山地区进行了4次区域地质填图等基础地质工作,对相山地区地层、岩体、断裂构造和成矿规律等方面的认识不断提升,认识上的突破推动了铀矿地质找矿工作,根据相山地区成矿规律,有重点地探索成矿有利地段。

紧接着,针对成矿有利地段开展以山地工程、路线地质调查、土壤天然热释光及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测量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铀矿潜力调查评价工作,圈定找矿靶区。

最后,根据找矿靶区矿体赋存规律,开展矿体钻探查证、追索和控制工作,并在施工过程中遵守“边施工边研究边调整”的原则,对第一手资料综合分析,及时优化钻孔布设,逐步发现矿带、控制其形态、扩大其规模,使勘查区铀资源量不断扩大,矿田规模也不断扩大。在整个矿床落实的过程中,对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河元背地区和周边地区已落实矿床的铀矿体赋存特征进行总结,进一步指导了河元背8号带钻探工程部署,提出并验证了南北向构造控矿的规律,落实了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

5 结语

(1) 相山西部围限河元背菱形断块的北东向、北西向断裂与东西向河元背—凤岗断陷带复合控制了矿床的定位,在构造交汇部位形成了良好的导矿及储矿空间,使基底构造与深部岩浆房相沟通,有利于成矿热液的上升及热水循环,创造了富大铀矿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

刑法具有规范性和稳定性,刑法立法也具有滞后性,这正是刑事立法政策发挥指导作用的价值空间。然而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法治文明的进步,刑事立法政策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却出现了两种悖论:在自由主义刑法观的提倡下,刑事立法政策“向客观主义倾斜”的趋势和民众要求参与立法政策制定的呼声日益高涨;刑事立法政策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自由的目标和民众表达意愿的方式有限。民众的声音不仅仅涉及司法、执法领域,而且将目光越来越多地延伸至立法领域。如何正视这一冲突,成为刑事政策学发展所面临的新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从刑事立法政策自身的价值出发,探究其民意考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 相山西部南北向构造是重要的控矿构造。相山西部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围限的河元背、居隆庵菱形断块里,由于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左旋走滑,形成一系列南北向构造,南北向构造是重要的控矿构造。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可针对南北向构造开展勘查工作。

(3) 河元背8号带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控制了铀矿体的产出。铀矿体主要富集于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F8-1断裂下盘流纹英安岩的裂隙密集带、次级构造破碎带中。深部花岗斑岩内外接触带附近的裂隙密集带和流纹英安岩与碎斑熔岩的组间界面附近的裂隙也是矿体的有利赋存部位。

(4) 河元背菱形断块内北北西向河元背—小陂断裂深部及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南部还有很大的找矿空间。北北西向河元背—小陂断裂控制了河元背、牛头山矿床的铀矿体,矿体均赋存在标高-400 m以浅的碎斑熔岩中,对比8号带矿体的赋存规律,在深部的流纹岩安岩中,河元背—小陂断裂旁侧的次级构造破碎带和裂隙密集带均为矿体的有利赋存地段,可进一步探索。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南北延伸3000 m,目前仅初步控制1200 m,南北控制程度低,还有较大找矿空间。

(5) 相山矿田西部深部花岗斑岩侵入的前锋地段及其内外接触带是矿体的有利富集部位,可进一步探索深部花岗斑岩形态,寻找花岗斑岩控制的铀矿体。

参考文献

陈贵华, 陈名佐. 1999.相山铀矿田成矿条件[J]. 铀矿地质,15(6) : 329-337.

胡茂梅, 邵飞, 张鸿, 等. 2010.相山西部河元背地区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方向探讨[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33(1): 36-42.

龙期华,何丹丹,胡茂梅,等. 2013.相山河元背铀矿床近外围物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36(2): 194-198.

邱爱金, 郭令智, 郑大瑜, 等. 2002.大陆构造作用对相山富大铀矿的制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邱爱金. 2001.江西相山铀矿田东西向隐伏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论评, 47(6):637-641.

邵飞, 陈晓明, 徐恒力, 等. 2008a.江西省相山铀矿田成矿模式探讨[J]. 地质力学学报, 14(1): 65-73.

邵飞, 徐恒力,邹茂卿. 2009.相山铀矿田火山岩浆期后成矿热液系统[J].铀矿地质, 25(3) : 137-143.

邵飞, 邹茂卿, 何晓梅, 等. 2008b.相山矿田斑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及深入找矿[J]. 铀矿地质, 24(6): 321-326.

邵飞, 邹茂卿, 许健俊, 等. 2013.相山火山盆地西部SN向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 铀矿地质, 29(5): 257-262.

邵飞和徐恒力. 2009. 水-岩相互作用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研究:以相山矿田为例[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魏祥荣,林舸,龙期华,等. 2006.江西相山邹家山-石洞断裂带及其控矿作用[J].铀矿地质, 22(5): 281-289.

周玉龙, 高琰. 2010.相山矿田居隆庵地区铀成矿条件及资源潜力[J]. 铀矿地质, 26(5): 271-276.

 
何丹丹,高梦奇,韩园园
《矿产勘查》 2018年第03期
《矿产勘查》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