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豫西萑香洼金矿H-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言

萑香洼金矿床地处河南省嵩县西北部,是豫西矿集区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现以来,经过不断地勘查评价,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但矿床研究工作从2004年才逐步展开。前人在总结萑香洼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成矿地质条件(段存基等,2004;王长明等,2006a;徐卫东等,2006)、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段存基,2004)、围岩蚀变特征(王长明等,2006b)、矿床地球化学(徐卫东和赵海良,2005;段存基,2006;王长明等,2007;庞振山等,2008;洪文帅等,2016)、流体包裹体与同位素特征(徐卫东和赵海良,2005;段存基,2006;高亚龙,2010;张晓伟,2015)、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来源(段存基,2006;高亚龙,2010;张晓伟,2015;王长明等,2006c)、找矿方向(段存基等,2004)、找矿模型(王长明等,2006)与找矿预测(王长明等,2007;Changming et al.,2013)、矿床成因及成矿机理(徐卫东和赵海良,2005;段存基,2006;高亚龙,2010;张晓伟,2015)等多个方面,对萑香洼金矿床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成矿流体的来源、成矿机制、矿床成因等的研究仍显不足且存在分歧。譬如对成矿流体的来源问题,就有不同认识:成矿流体与岩浆水具有亲缘关系(王长明等,2006);成矿流体与花山花岗岩同源(张晓伟,2015);成矿流体是以深部流体为主的均一化流体(段存基,2006);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和地幔流体均有关系(高亚龙,2010)。

本研究的经验数据来源于四所综合类师范大学的2 365名研究生,两所为教育部直属大学,另外两所为省属大学,均为所在省份同类大学中的排头兵。其中教育部直属大学样本1 374个,占总体比例的58.1%,省属大学样本991个,占41.9%。其性别分布如下:男生498人,占21.1%,女性1 709,占72.3%,另有158人性别值缺失,占6.7%。分年级来看,一年级研究生904人,占38.2%,二年级研究生803人,占34%,三年级研究生555人,占23.5%,另有103人所在年级值缺失,占4.4%。其所学专业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和哲学等学科。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萑香洼金矿床硫、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旨在进一步提高该矿床研究程度,促进豫西矿集区蚀变岩型金矿床深部找矿预测工作。

1 矿床地质概况

萑香洼金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区域性深大断裂马超营断裂北侧,区域性焦园断裂与中生代燕山期五丈山花岗岩体交汇处西侧(图1)。马超营断裂是区域规模最大的断裂构造,总长约200 km,宽数十至数百米,延深34~38 km,走向280°~300°,倾向北北东—北东,倾角50°~80°,断裂面从浅到深由陡变缓。断裂带中各种构造岩发育,具有明显的多期活动特点。马超营断裂控制了其北侧上盘几乎所有金矿床(点)的空间分布(吴发富等,2012),是区域金矿最重要的控矿构造。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熊耳群许山组,岩性以安山岩、杏仁状安山岩、玄武安山岩为主。

矿区中生代岩浆侵入活动强烈,形成燕山期五丈山花岗岩体及众多中酸性岩脉,与金矿形成有密切的时空联系。

矿区断裂构造主要有NE向、NW向、近EW(NWW)向和NNE向4组(图2),共30余条。

萑香洼金矿床主成矿阶段石英包体水的δ18OH2O为4.7‰~10.5‰,与太华岩群的δ18OH2O(5.8‰~6.8‰)、燕山期花山花岗岩的δ18OH2O(6.6‰~8.5‰)和熊耳群的δ18OH2O(7.4‰~8.7‰)相比,具有变化范围大的特点,但与上宫金矿床的δ18OH2O(4.29‰~12.39‰)较为接近。

NW向断裂构造主要为F985,次为F13、F204、F210和F211等。F985是矿区最主要的赋矿构造,出露长约4 km,宽6~40 m。断裂产状10°~60°∠20°~50°,沿走向和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带内发育各种构造岩和蚀变岩,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F13等断裂规模较小,长不足千米,宽多小于2 m。其中F210、F211倾向北东,局部具金矿化;而F13、F204倾向南西,金矿化不发育。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学生爱上英语这一学科,就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从厌学困境中解脱出来,享受英语学习带来的乐趣。所以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借助多媒体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尽量把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起来。英语中的48个国际音标,对学生背诵单词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音标的学习却是枯燥的,并且容易忘记。可能老师领读了很多遍,学生隔天就会忘记。所以在教音标时,利用一个会发声的Flash动画,让学生“哪里不会点哪里”。

近EW(NWW)向断裂构造主要有F7、F8、F10、F11、F12、F14、F205、F206和F207,是矿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组构造,但规模较小,长300~1800 m,宽0.5~2.0 m,断裂产状170°~210°∠25°~45°,属熊耳群层间构造,力学性质以压扭性为主。带内发育碎裂岩、糜棱岩、石英脉及蚀变岩等。该组构造普遍具金矿化,局部赋存小而富的工业矿体,金品位最高可达43.5×10-6

  

图1 熊耳山地区金矿地质简图

 

1—晚白垩世—第四纪盆地沉积;2—中元古界官道口群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3—中元古界熊耳群中酸性火山岩系;4—太古宇太华岩群片麻岩系及TTG岩系;5—燕山晚期花岗岩;6—地质界线;7—不整合线;8—区域性断裂;9—断层;10—金矿床

  

图2 萑香洼金矿区地质简图

 

1—第四系;2—熊耳群鸡蛋坪组流纹斑岩夹杏仁状安山岩;3—熊耳群许山组上段安山岩、杏仁状安山岩夹斑状安山岩;4—熊耳 群许山组下段斑状安山岩夹杏仁状安山岩;5—燕山晚期花岗岩;6—地质界线;7—断层及编号;8—勘探线及编号

由表1可知,主成矿阶段δ34S具有较大负值,其平均值为-15.28‰,与δ34S平均为+3.17‰~+4.2‰的太华岩群、熊耳群和花山花岗岩的深源硫明显不同(表2)。对于较大负值的解释,以往认为是主成矿阶段含矿热液与大气降水(天水)混合后,氧逸度升高引起的同位素分馏所致(徐卫东和赵海良,2005;段存基,2006)。但高亚龙(2010)认为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混入大气降水(天水)的依据不足。张晓伟(2015)进一步研究后认为δ34S较大的负值是由于成矿流体与熊耳群围岩发生强烈水—岩反应时同位素分馏所致。

矿区主要矿体赋存于F985断裂构造(含金蚀变构造带)中,长300~1300 m,厚度为0.58~5.29 m,Au平均品位为3.31×10-6~3.81×10-6。矿体形态呈板状、透镜状,产状与F985基本一致,具膨大缩小现象。

矿石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褐铁矿、方铅矿及少量黄铜矿,偶见自然金。脉石矿物主要为钾长石、石英,次为绢云母、绿泥石、斜长石、方解石、白云石、萤石等。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硅化、黄铁矿化和主要由石英、绢云母、黄铁矿等矿物组成的黄铁绢英岩化。

矿石结构主要为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碎裂结构等;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主,次为块状构造、网脉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地表或浅部可见蜂窝状构造。

根据赋存于F985含金蚀变构造带中的主要金矿体的脉体穿插关系、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矿物标型特征等,结合蚀变矿化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间断性及野外观察结果等,综合前人的划分方案(王长明等,2006b;段存基,2006;高亚龙,2010;张晓伟,2015),将萑香洼金矿床热液期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即:Ⅰ—钾长石化阶段;Ⅱ—黄铁矿—石英阶段;Ⅲ—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碳酸盐阶段。其中Ⅱ—黄铁矿—石英阶段是最主要的成矿阶段,形成了矿区最主要的蚀变岩型金矿石。

2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示踪

2.1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物质来源示踪

萑香洼金矿床主成矿阶段硫同位素组成见表1。

 

表1 萑香洼金矿床硫同位素组成一览表

  

金矿床样品编号样品类型测试矿物δ34S / ‰矿化阶段资料来源萑香洼T9/997-CD13T4/976-CD11PD976-CD11-B1PD946-CD21-B1PD946-CD21-B3PD946-CD15-B3PD860-Ⅱ-2PD860-Ⅱ-3PD860-CD7-1PD860-KK8-B2PD860-CD29-B3776-CD29-B6蚀变岩型矿石黄铁矿黄铁矿黄铁矿黄铁矿黄铁矿黄铁矿黄铁矿黄铁矿黄铁矿黄铁矿黄铁矿黄铁矿-13.1-13.5-15.7-16.8-15.6-14-16.6-15.6-15.5-15.3-15.8-15.9黄铁矿-石英黄铁矿-石英黄铁矿-石英黄铁矿-石英黄铁矿-石英黄铁矿-石英黄铁矿-石英黄铁矿-石英黄铁矿-石英黄铁矿-石英黄铁矿-石英黄铁矿-石英据①据高亚龙,2010

 

注:① 资料来源于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河南省嵩县萑香洼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研究,2004。

NNE向断裂构造主要有F9、F201、F202和F203等,除F9出露长度大于1000 m外,其余规模均较小,具等间距(100~150 m)分布特征。断裂产状285°~295°∠60°~85°。力学性质以张(扭)性为主,属成矿期后活动断裂,不含矿,以主要充填碳酸盐脉为特征。

 

表2 区域岩石和地层硫同位素组成

  

地质体δ34S / ‰变化范围均值测试矿物样品个数资料来源太华岩群+1.3~+5.7+3.2黄铁矿4据范宏瑞熊耳群+2.5~+5.4+4.2黄铁矿4等,1994花山花岗岩+1.8~+5.4+3.17黄铁矿3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水—岩反应)可以引起成矿流体的降温、硫化物活度降低、氧逸度升高或H2S的浓度减小、pH值升高等,造成硫化物的沉淀。萑香洼金矿床主成矿阶段水—岩反应广泛而强烈,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硅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以及以黄铁矿化为主的硫化物十分发育。硅化、绢云母化的不断进行使得H+不断被消耗,在此过程中成矿流体降温、pH值升高,导致黄铁矿逐渐形成,金的络合物[Au(HS)2]-、[AuH3SiO4]0不断失稳而解离,造成金的沉淀。

对比后发现,萑香洼金矿床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与店房、祁雨沟等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硫同位素峰值为低的正值或绝对值小的负值明显不同,而与上宫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硫同位素出现明显的负值较为接近(段存基,2006)。但是,萑香洼金矿与上宫、店房、祁雨沟金矿的总硫同位素组成δ34S∑S基本接近,偏离零值较小,接近陨石硫,均具有深源硫特征。表明萑香洼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幔,部分来自下地壳,成矿流体在上地壳断裂系统运移时从熊耳群地层中萃取了部分成矿物质,成矿物质具有以幔源为主的幔壳混合源特征。

2.2 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流体来源示踪

萑香洼金矿床主成矿阶段矿物石英和相关地质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见表3、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萑香洼金矿床主成矿阶段石英的δ18O值在12.6‰~16.2‰之间,远高于太华岩群、熊耳群和燕山期花山花岗岩的δ18O值,但与上宫金矿床δ18O值范围接近。

NE向断裂构造主要为焦园断裂(F1),该断裂是矿区规模最大的断裂构造,矿区内出露长约4 km,宽20~50 m。产状310°~340°∠50°~70°。带内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石英脉等发育,具多期活动性质。F1断裂仅局部发育弱的金矿化,是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

 

表3 萑香洼金矿床氢氧同位素组成一览表

  

样品编号采样位置测试矿物δ18O /‰δ18OH2O /‰δDH2O /‰资料来源KQ20031048T5/976-CD11石英14.6KQ200310449T12/1113-CD5E石英13.8KQ20031050T13/1113-CD5E石英13.7KQ20031051T16/1053-CD13E石英13.6据①PD835-CD7-B2PD835-CD7石英12.85.1-83PD835-CD7-B2-1PD835-CD7石英13.96.2-89PD835-CD33-B1PD835-CD33石英13.86.1-88PD860-KK8-B7PD860-KK8石英13.25.5-94PD860-KK8-B3PD860-KK8石英13.35.6-88PD946-CD1-B2PD946-CD1石英13.25.5-90776-CD29-B1776-CD29石英13.56.1-85PD860- CD7-SY1PD860- CD7石英13.66.2-96776-CD29-B6776-CD29石英13.86.4-98据高亚龙,2010HXW046PD946石英16.210.5-74HXW063PD860石英13.57.8-79HXW069PD808石英13.67.9-84HXW074PD738石英16.18.2-85HXW054PD890石英12.64.7-97HXW083PD773石英15.37.4-93据张晓伟,2015

 

表4 萑香洼金矿和相关地质体氢氧同位素组成

  

地质体或矿床δ18O /‰δ18OH2O /‰δD /‰资料来源地幔流体5~7据Kyser,1986据王先彬,2000熊耳山地区岩浆水4.4~8.2-64.7~-72.6变质水5..3~6.3-24.5~-27.6蚀变岩型金矿-7.2~8.7-45~-99.5据卢欣祥等,2004太华岩群(石英)9.95.8~6.8-24.5~-27.6花山花岗岩(石英)7.9~9.86.6~8.5-64.7~-68.7据范宏瑞等,1994熊耳群(全岩)6.22~8.877.4~8.7-83~-94据燕建设等,2005据陈衍景等,2004萑香洼12.6~16.2(均值13.9)4.7~10.5(均值6.6)-74~-98(均值-88.2)本文上宫(石英)10.39~17.934.29~12.39-56.4~-94.0据陈衍景等,1992

该金矿主成矿阶段石英包体水的δD为-74‰~-98‰,与上宫金矿和熊耳群的δD值接近,但远低于太华岩群和熊耳山地区变质水的δD值,也低于花山花岗岩和熊耳山地区岩浆水的δD值,却与地幔初生水的δD值(-60‰~-100‰)接近。表明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不是变质水,与熊耳山地区的岩浆水也不同,成矿流体具有地幔流体的特征。

卢欣祥等(2004)根据张理刚(1985,1989)关于同位素交换的理论,认为上宫金矿δ18O的高值是由富18O的深部水上升至浅部与围岩交换而成。萑香洼金矿主成矿阶段石英δ18O的高值达16.2‰,与上宫金矿相近;δ18OH2O的均值为6.6‰,与地幔流体的δ18O值(5‰~7‰)非常接近。表明早期以地幔流体为主的深源流体,运移至地壳浅部时,与围岩熊耳群发生强烈的水—岩反应,氧同位素发生了交换,致使δ18O变成高值。

当前,相关研究积累的文献相对来说并不多。陈廷贵等(2018)研究了我国1998-2007年农副食品加工业的TFP变动,并分地区、分企业进行了对比分析。叶刘刚和黄静波(2016)采用OP方法,研究了1999-2011年农副食品加工企业的TFP,并重点分析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差异。基于17个行业数据,李鹏和曾光(2012)以2003-2009年为着眼点,重点探讨了农副食品加工业的TFP变动,发现技术进步对其发展存在推动作用。之后,李鹏和曾光(2014)采用三阶段DEA模型,进一步对2009年的细分行业数据进行了具体研究,对效率进行测度、评价和系统分析。

萑香洼金矿流体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徐卫东和赵海良,2005;段存基,2006;高亚龙,2010;张晓伟,2015;王长明等,2006c),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以CO2、H2O为主,含有少量的CH4、C2H6、H2S、N2、CO、H2等气体,与地幔流体的组成非常相似。

通过个人空间,教师可以享受来自信息化为教学工作带来的便利,通过网络的个人空间,实现无时间与空间界限的便利学习与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通过个人的空间建立能够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交流,对学生来说,这种教师个人空间的建立使他们更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将教育与信息化进行巧妙结合,二者是一对互为作用力,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杜乐天等(2009)研究认为,所有的热液作用是从碱性地幔流体对岩石进行碱交代开始的,即成矿的富碱热液主要来自地壳之下的上地幔流体,它们沿着断裂带上升,并从围岩中萃取矿质,通过强烈的K交代作用形成面状钾长石化(K晕),这是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有效的找矿标志。萑香洼金矿床成矿流体早期为富钾碱质流体(张晓伟,2015),成矿早阶段发生强烈的面状钾长石化,主阶段形成了蚀变岩型金矿石,表明成矿流体早期来源于地幔流体。

综上所述认为,萑香洼金矿床成矿流体早期以地幔流体为主,具有以地幔流体为主的深源流体特征。

3 成矿流体中金的运移及沉淀

3.1 金的运移形式

金在成矿流体中主要以Au+的络合物形式运移,但随温度、盐度、氧逸度及酸碱度的不同,其具体的络合物形式亦不同。根据以往包裹体测温资料(徐卫东和赵海良,2005;段存基,2006;高亚龙,2010;张晓伟,2015;王长明等,2006c),萑香洼金矿床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为200~300℃,pH值范围为6.6~7.10。根据250℃及300℃时纯水中性pH值分别为5.57、5.39的标准(燕建设等,2005),萑香洼金矿床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为弱碱性。

萑香洼金矿床的形成,与印支—燕山期碰撞造山、陆内俯冲、伸展作用的区域构造活动和演化有关。

前人(张德会,1997a;1997b;1997c)研究认为成矿流体中金沉淀的原因主要有降温或冷却、降压或减压、沸腾作用、流体混合作用、流体不混溶、热液蚀变作用(水—岩反应)等。单纯的降温或减压并不是金沉淀的最有效机制。沸腾在规模大的金矿石沉淀方面意义比较局限,高亚龙(2010)排除了沸腾对萑香洼金矿床金沉淀所起的作用。段存基(2006)曾认为沸腾作用和流体不混溶作用不是萑香洼金矿床金沉淀的机理。

3.2 金的沉淀机理

依据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或者突水量分布规律、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各项指标,一矿目前水文地质类型综合评价为中等类型。现阶段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表水、大气降水、小窑水已构不成对矿井的水害威胁,我矿主采丁、戊煤层,距含水层层较间距较大,底板含水层水对我矿的采掘活动不构成突水威胁。目前我矿的主要水害威胁为本矿的老空积水,本矿采空区面积、标高、采高等水文地质资料清楚,根据地质资料能够针对性地编制探水设计、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能够有效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

但是,由于硫化物的δ34S受体系的δ34S∑S(总硫同位素组成)、成矿流体的温度(t)、氧逸度(fo2)、酸碱度(pH)、离子浓度(I)等多重因素制约,一般根据体系总硫的δ34S∑S值来讨论硫源。黎世美等(1993)获得上宫金矿δ34S∑S值为-4.5‰~-3.5‰,关保德(1996)求得上宫金矿成矿流体δ34S∑S值为-4.5‰~+2‰。店房和祁雨沟金矿的δ34S∑S值分别为+4.6‰、+1‰(卢欣祥,2003)。高亚龙(2010)推断萑香洼金矿主成矿阶段流体的δ34S∑S值为-3.4‰~+0.6‰。

本文认为,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水—岩反应)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硅化、硫化物形成作用和降温减压作用,是萑香洼金矿床金沉淀的主要机理。

4 矿床成因讨论

段存基曾根据前人的研究观点(卢欣祥等,2004;燕建设等,2005;黎世美,1990;Cole and Drummond,1986;王声远和樊文苓,1994),结合对萑香洼金矿床成矿流体温度、盐度和酸碱度的分析,提出了萑香洼金矿金主要在弱碱性环境中以[Au(HS)2]-、[AuH3SiO4]0 和/或[Au2(HS)2S]2-形式迁移的初步认识(段存基,2006)。随后高亚龙(2010)和张晓伟(2015)也认为金主要以[Au(HS)2]-的形式迁移。由于萑香洼金矿床金矿化与硅化关系十分密切,结合王声远等(1994)的金矿化与硅化关系密切时金以[AuH3SiO4]0为主要迁移形式之一的观点,认为萑香洼金矿床金主要以[Au(HS)2]-和[AuH3SiO4]0两种络合物形式运移。

给排水管线的设计与施工从整个建设过程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从这3个阶段分别进行分析和介绍。

从新元古代晚期开始,古秦岭(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至古生代末,扬子与华北两大板块实现对接。印支期末,两大板块间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强烈并达到高潮(陈衍景和富士谷,1992),碰撞造山作用使得熊耳山地区发生岩石圈拆沉和软流圈物质上涌,地幔流体不断地向马超营深大断裂迁移,成为萑香洼金矿早期成矿流体来源之一。

二是教学内容更新不足.当前教学内容仍以传统教材为主体,着重讲授地图学的基础理论和传统地图制作方法.随着大数据的到来和GIS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地图学教学内容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下地图制图的要求[10],如传统纸质地图制图方法及工艺过程已逐渐被数字制图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所取代.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及时做出更新和调整,引入和补充数字地图的相关理论和制图流程,并将最新的地图制印和工艺流程纳入课堂教学中,为后续实习做好准备.

侏罗纪开始,熊耳山地区进入了陆—陆碰撞造山期后的陆内构造演化和构造体制转换阶段。在陆内构造演化阶段,马超营断裂带发生A型俯冲(陈衍景,1992),俯冲板片由南向北下插到深部高温高压环境,含水矿物脱水后形成富K+及多种挥发分的热液。随着俯冲板片的不断下插,上覆陆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及岩浆水。这些热液和岩浆水与早期的地幔流体混合,形成以地幔流体为主的深源流体,为成矿奠定了流体基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组织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是组织保留优秀人才能力的竞争,这就给组织能否保证一个稳定的人力资源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织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员工缺乏主动性、效率低下等问题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任纪舜等,1997),受陆—陆碰撞造山作用结束后的应力松弛,以及中国大陆东部区域构造体制从EW向到NNE向、由挤压为主到伸展为主的转换的影响,熊耳山地区的构造格局由挤压向伸展体制转化。在构造体制转换过程中,豫西矿集区发生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以地幔流体为主的大量含Au深源流体,沿马超营深大断裂上涌,并通过与马超营断裂连通的F1断裂,迁移到F985等地壳浅部的断裂构造中,在断裂内部微裂隙系统发育和局部引张对成矿有利的扩容部位,不断与围岩发生强烈的水—岩反应以及与之相伴的硅化、硫化物形成作用。在石英和硫化物不断形成以及降温减压作用过程中,成矿流体酸碱度逐步趋于弱碱性,流体总硫活度降低,金的络合物不断失稳而使Au富集沉淀,形成萑香洼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5 结论

(1) 萑香洼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幔,部分来自下地壳,成矿流体运移过程中吸收或萃取了部分上地壳的成矿物质,即成矿物质具有以幔源为主的幔壳混合源特征。

如果学生不像老师,如何自称为学生?凭什么可以称自己为某某的学生?中国的江湖讲究“名不正,言不顺”,英雄要讲出处,路遇执刀大侠,交手前,先要报上家门。没有师派传承的,非江湖正派门弟出身的,叫野狐禅。

(2) 萑香洼金矿床成矿流体早期来源于地幔流体,随区域构造的演化,与陆内俯冲形成的热液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水混合,在成矿前形成了以地幔流体为主的深源流体。

式中,xl-1为上一层输出的特征图,k为卷积核,b为偏置,“*”为卷积计算,f ()为非线性激活函数,fc为卷积层的输出特征图。选择ReLU函数作为卷积层的非线性激活函数。常用的非线性激活函数如sigmoid和tanh由于其正负饱和区的梯度都接近于0,会出现梯度弥散[9]问题,而ReLU函数在对应输入大于0的部分梯度为常数,因此有效地避免了梯度弥散的出现[10]。

AC—10型常温彩色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计算参数为: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γsb=2.705,合成矿料有效相对密度γse=2.756。混合料体积指标如图2。

(3) 成矿流体中金主要以[Au(HS)2]-和[AuH3SiO4]0形式迁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水—岩反应)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硅化、硫化物形成作用和降温减压作用,是萑香洼金矿床金沉淀的有效机理。

(4) 萑香洼金矿床形成于印支—燕山期碰撞造山、陆内俯冲、伸展作用等构造背景下,成矿主要发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构造体制转换期。

致谢 本文部分成果引自河南省嵩县萑香洼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研究项目。论文撰写过程中,承蒙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有关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审稿人对文稿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编辑老师认真审阅了文稿。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参考文献

Changming Wang, Emmanuel John M,Carranza, et al. 2013.Characterization of primary geochemical haloes for gold exploration at the Huanxiangwa gold deposit, China[J].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124):40-58.

Cole D R, Drummond S E. 1986.The effect of transport and boiling on Ag/Au ratiosin hydrothermal solution: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and possible implica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epithermal precious metal ore deposits[J].J Geochem Explor, 25:45-79.

Kyser TK. 1986.Stable isotope variations in the mantle[J]. Reviews In Mineralogy, 16:491-559.

陈衍景, 富士谷. 1992.豫西金矿成矿规律[M].北京:地震出版社.

陈衍景,林治家,Franco PIRAJNO,等. 2004.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矿物岩石, 24(3):13-21.

杜乐天,王文广. 2009.碱性地幔流体与富碱热液成矿[J].矿床地质, 28(5):599-610.

段存基,庞振山,冯建之,等. 2004.嵩县萑香洼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J].黄金, 25(8):11-15.

段存基. 2006.河南嵩县萑香洼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段存基. 2004.河南嵩县萑香洼金矿床断裂构造控矿特征[J].地质调查与研究, 27(4):261-267.

范宏瑞,谢奕汉,赵瑞,等. 1994.豫西熊耳山地区岩石和金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地质找矿论丛, 9(1):54-64.

高亚龙. 2010.河南嵩县萑香洼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关保德. 1996.河南华北地台南缘前寒武纪-早寒武世地质和成矿[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洪文帅,陈远荣,喻培刚,等. 2016.河南萑香洼金矿地球化学分带模型研究[J].矿产与地质, 30(2):198-202.

胡受奚,林潜龙. 1988.华北与华南古板块拼合带地质和成矿[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67-170.

黎世美,瞿伦全,李新民,等. 1993.熊耳山地区蚀变构造岩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富集规律、成矿模式及远景预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

黎世美. 1990.熊耳山地区蚀变构造岩型金矿成矿模式及矿床成因探讨[J].豫西地质, (1):1-10.

卢欣祥,尉向东,董有,等. 2004.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特征与地幔流体[M].北京:地质出版社, 1-128.

卢欣祥,尉向东,于在平,等. 2003.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的成矿流体特征[J].矿床地质, 22(4):377-385.

庞振山,徐文超,周奇明,等. 2008.河南省嵩县萑香洼金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J].矿产与地质, 22(6):481-487.

任纪舜,牛宝贵,和政军,等. 1997.中国东部的构造格局和动力演化地学研究[J].第29-30号:43-55.

王声远, 樊文苓. 1994.金-硅配合作用及其对金活化迁移的意义[C].中国科学院黄金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编.中国金矿研究新进展,第一卷(上篇).北京:地震出版社, 376-388.

王先彬,吴茂炳,张 铭杰. 2000.地幔流体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综述[J].地质地球化学, 28(3):69-74.

王长明,邓军,张寿庭,等. 2006a.河南萑香洼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J].黄金, 27(2):7-11.

王长明,邓军,张寿庭,等. 2006b.河南萑香洼金矿床围岩蚀变与金矿化的关系[J].黄金, 27(4):9-14.

王长明,邓军,张寿庭,等. 2007.河南雈香洼金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和深部找矿预测[J].地质与勘探, 43(1):58-63.

王长明,邓军,张寿庭. 2006c.河南萑香洼金矿床综合找矿模型[J].黄金, 27(7):11-14.

吴发富,龚庆杰,石建喜,等. 2012.熊耳山矿集区金矿控矿地质要素分析[J].地质与勘探, 48(5):865-875.

徐卫东,赵海良,吴启明,等. 2006.萑香洼金矿床控矿因素及矿体赋存规律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58(3):21-23.

徐卫东,赵海良. 2005.河南萑香洼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57(6):23-26.

燕建设,庞振山,岳铮生,等. 2005.马超营断裂带构造特征及金矿成矿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1-145.

张德会. 1997a.成矿流体中金的沉淀机理研究述评[J].矿物岩石, 17(4):122-130.

张德会. 1997b.成矿流体中金属沉淀机制研究综述[J].地质科技情报, 16(3):53-58.

张德会. 1997c.关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地质地球化学25(3):49-57.

张理刚. 1989.成岩成矿理论与找矿——中国主要类型矿床及花岗岩类岩石的稳定同位素地质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张理刚. 1985.稳定同位素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张晓伟. 2015.豫西萑香洼金矿地质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段存基,
《矿产勘查》 2018年第03期
《矿产勘查》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