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迪肯在北京

更新时间:2016-07-05

今年3月17日,英国雕塑家理查德·迪肯在北京公社举行了他在中国的第一个个人作品展。

3月18日798的尤伦斯中心推出了由策展人凯伦主持的,迪肯与中国雕塑家隋建国和梁硕的三人对谈“雕塑作为当代艺术媒介:挑战与可能”。3月20日迪肯又在中央美院美术馆报告厅,作了名为“每当我想谈论未来,思路却总被带回过去”的讲座。

在三人对谈中,迪肯详细介绍了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自己作品的发展线索。当时,面对极简主义和观念艺术风行全球的局面,迪肯与安尼施·卡普尔和托尼·克莱格等那一代英国雕塑家,以后工业时代,动手制做的物体,登上了国际雕塑舞台,被称为极简主义之后的雕塑。无独有偶,他们几乎都是从铺陈在地面上的废旧物,或者行为中携带物体的方式,逐步走向雕塑,找到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作为其中最突出的一个,迪肯于1987年在雕塑家中首获“透纳奖”。也许不是偶然,2014年,英国的泰特美术馆也是从这一批雕塑家中,首选了迪肯为他举办回顾展。

另一方面,水权交易对灌区的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直接造成农民收入大减的现象。研究表明,如果排除农业技术进步、自然条件、物质投入对产出的影响,农业的产出由灌溉用水的满足程度决定。农民因灌溉用水量得不到满足而使农业减产85~143斤,以2005年稻谷的市价0.7元每斤计算,农民减少收入59.5~100.1元。[12]虽然灌溉水费被政府免除,但是农业减产导致的收入损失远超被免水费。此外,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对农民“减负”而免除水费,即使没有水权交易的发生,灌区农民的灌溉水费也可能得到减免。可见,水权交易如果设计不当,不仅无助于提升用水者的福利水平,反而会对水源地的经济和社区结构等带来负面影响。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一个话题自然会出现,就是作为已经进入雕塑史的迪肯的作品,对于中国雕塑家的影响。隋建国认为他们以及比他们小十多岁的这两代人是没有受到迪肯影响的。

他自己这一代人,是以禅宗的理念与外来的观念艺术为基础,跳出原来写实雕塑,同时亮出观点:“雕塑没有抽象——所有雕塑都是具体的”,发展出一套从符号象征的材料中引出与身体相关的时空感受的工作方法;甚至进一步将传统的泥塑体系,还原为艺术家的手与泥巴相触的过程,并与3D数字技术相结合。而比他们年轻整整一代的雕塑家,则是从原有的写实雕塑语言内部发展出各种适合个人世界观,甚至类似后现代艺术的方法体系。因此可以说,抽象雕塑在中国,实际上是没有继承人的。后面七零后等更年轻的几代人,则是跨越抽象雕塑,直接受到迪肯这一代艺术家的影响。

迪肯则认为,在他看来无所谓具像与抽象的分别,一块石头,它的形状是具体的,而石头上的花纹则是抽象的,然而石头与花纹是分不开的。在谈到他对于雕塑的最早经验时,他谈到他小时候在斯里兰卡的佛像石窟里,第一次领会到雕塑艺术近乎崇高的审美体验。石窟壁上高大的石刻佛像,一方面给一个5岁的孩子(成年人一半的高度看实物)以庄严肃穆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他为了雕凿佛像而挖走的那一部分岩石,才使得整个石窟空间得以形成。迪肯说,雕刻的本质就是不断地消减整体的一部分,以完成剩下的另一部分。对于雕凿出庙宇和佛像的人来说,身体就是丈量空间的模具。

梁硕表示,完成了《城市农民》之后,他开始了解迪肯这一代人的工作方式,并从自身的身体经验与相对应的材料运用开始,从制做一个具体物体的角度,发展出一种本地特点的空间构造原理来引领材料搭配与架构的工作方法。

梁硕、隋建国、理查德·迪肯、凯伦·史密斯四人对谈现场

近年来,各省市纷纷启动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名师工作室或名师工作坊项目,旨在促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突破原有零散、直觉的个性化经验,走向经验的系统化、概念化与理论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或思想。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与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协同共建“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开展“名师工作坊”项目,正是这种设计与行动理念的体现。该项目针对有发展潜力与丰富经验的教师,通过提升学习和研究能力,培养优秀教师乃至卓越教师;整合大学与地方资源,形成名师成长共同体,进而带动区域教育发展。

在接下来的问答与讨论中,梁硕与迪肯讨论起在工作实践中,往往会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发现与原来不同的方向,顺着走下去反而找到新的可能性,这样一种常见的现象。迪肯讲起自己大学一年级时,画出品质很好的素描但却因为不能肖似对象而苦恼。最终他是借助在三维形式的制作实践中,才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有目的的解决问题,与无目的的自由工作,两种方式其实一直贯穿在他的艺术实践中。他正是在有目的地解决问题和在不确定、不清楚、甚至模棱两可的状态中,游戏般地展开对于雕塑艺术的探索。

在3月20日央美的讲座中,迪肯以近几年参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的切身经验,以丰富的资料引申出早在人类之前的上百万年,类猿人、类人猿、智人等,在为自己的生存需要而制作石斧、打制器等工具,在造型、材质选择以及对应的想象力方面,甚至在今天都令人感觉非常优美。这种实际用途之外的工具之美,被学者们称为“审美悖论(冗余)”。而且在大约30万年前的石器遗址中就发现了某种有意打制的人形石制品。一般来说,模仿人形的石制品,要晚于作为工具的石器大约20万年,这是因为模仿作为某种意义上自由的行为,不像工具制做那样具有生存与实用方面的紧迫性。

迪肯还列举了自然世界中植物、动物等例子,提出仿像、拟态等模仿、复制能力在自然的生命形态中并不少见。迪肯最后的结论是,文化艺术能力并非人类独有,而是某种像病毒一样从早期类人的生命甚至自然的生命形式中传播,并被人类学习、传承下来的。这种能力随着人类制作工具、改造自然、以及自我表达能力的进步而日趋发达。面对3D技术以及更多的伴随IT技术而来的科技手段,只会让人类自己发展出更复杂的文化艺术系统。因此,迪肯表示他在这样对于上古史前文明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面对艺术或者雕塑的未来时,无意表现得悲观。他认为:人类的审美与造型能力,既然传承自更早的生命,并非独自发明,因此也就不必担心会失去或丢掉。

南疆村镇电工总体水平参差不齐,滞后于村镇发展的需要。普遍存在“时间、效率、成本、安全”意识不强;初中、高中文化水平居多;少数民族电工比例小且国语水平较低;年龄跨度大,十几岁至五十多岁都有;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工作主要靠经验的人数占很大比例;对新设备、新技术不懂不会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还存在一些新入职电工行业的大、中专生,专业不对口的现象。

华谊在影视上因过度依赖某一两位导演的题材或风格,从而造成观众审美疲劳的现象已大大改善,但目前较大的问题在于终端市场掌控力的不足和品牌延伸的欠缺。华谊兄弟全国的院线较少,对于终端市场的掌控力不够,使消费者对该品牌的接触不够直接。品牌延伸欠缺也就会导致华谊的品牌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受限,观众只认可华谊较为出色的几个领域的成就,而在其他华谊涉足较浅的领域,消费者甚至不了解也不选择华谊品牌。

理查德·迪肯 “新雕塑”展 展览现场

理查德·迪肯 《新字母GHI》 不锈钢与颜料 239×205× 47cm

讲座主持人隋建国总结迪肯所说的自己早期素描中发生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指出模仿的准确性一直以来都是学院教育的标准。其实在艺术家的工作中,更多的是“打哪儿指哪儿”,对工作程序中的偶然和意外发现的接受,以及因势利导从而导致新的发现与成果。所谓“创作”“准确”其实是一些被过分渲染、甚至“神话”了的说法。

最后,来自巴黎高等美院的托尼·布朗,谈到最近天文学家发现的一颗距离地球1.5亿光年的新星,信号是从1.5亿光年前发射出来的,到达地球时已经过去这么长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未来或者过去,也是引发人思考的一个点。那颗星星1.5亿光年前爆发,但是传送的信号到现在我们还能接收到。迪肯的报告指出我们可以根据物质追溯到很久之前,那么我要说,信号也可以,科学技术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信号追溯到1.5亿光年前。未来人类的数字化技术,将可以用数字化方式追溯到以前很久。总之,其实我们拥有不同途径来追溯,各种材料有、时间有,数字也有。数字就是信息流或者波,不是物质的而是一种类似光的波。

建庭
《雕塑》 2018年第02期
《雕塑》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