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下国内茶企网站的英译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国内外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也日渐频繁,当然国内茶企也不例外。我国是世界上产茶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茶叶出口国之一。我国茶叶品种繁多,茶区气候条件适宜,茶叶行业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优势。企业简介相当于茶企的一张“名片”,是国内外采购商和客户了解该企业的有效渠道。通常来讲,企业简介既包括企业的发展情况、营销范围,同时还囊括了特色产品、企业优势等内容。受众可以第一时间从简介文本中获知重点信息,这对于后期的商业接洽、合同会谈等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因而国内大量企业都在企业网站中附有“英文版”切换功能,以方便外籍客户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不少企业的英文版网站上存在明显的翻译漏洞和失误,这很显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受众的阅读感受,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的商业合作。生态翻译学理论是新兴的翻译理论,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译者可以尝试将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茶企网站的英译工作之中,以此推动该行业的完善。

1 生态翻译学理论概述

1.1 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提出

受到达尔文“适应与选择”观点的影响,国内学者胡庚申在2001年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相应概念,并解释了达尔文“适应与选择”理论与翻译工作相结合的意义。同年年底,其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解释了翻译的概念及方法等内容,这意味着翻译适应选择论有了基本的框架体系。2002年,其发表了“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一文,并认为翻译适应选择论是“生态学的翻译研究途径之一”。胡庚申教授的专著《翻译适应选择论》于2004年出版,该专著对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理论框架进行了解释和说明。2006年,其在翻译类国际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生态翻译学”的概念和理论。之后,胡庚申教授陆续发表了《生态翻译学解读》等文章,这使得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体系更为完善。该理论后来被应用于一些翻译实践之中,并取得了不错的翻译效果,这在《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解释方法》等文章中可以得到证实。当然,除了胡教授之外,国内其他学者也对生态翻译学展开了相应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与生态翻译学相关的刊物及文章日渐增多,生态翻译学的实用性也越来越受到权威人士的认可。

1.2 生态翻译学的相关内容

生态翻译学是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而提出的,其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运用于现代翻译研究之中。生态翻译学对翻译过程、翻译方法、翻译原则、翻译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解释,对现代翻译工作而言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生态学视角下,翻译过程的实质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翻译方法可以概括为“三维转换”(即语言维转换、交际维转换、文化维转换)。除此之外,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的评价标准应该囊括转换程度、译者素养以及读者评价等多个模块在内。生态翻译学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翻译生态环境、适应选择以及三维转换在内。所谓“翻译生态环境”表示“译者和译文生存状态的总体环境”,这比语境的概念更为宽泛。翻译生态环境不仅包括文本自身、同时还涉及文化语境等内容,因而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的多维度转换有着一定的影响。所谓“适应选择”主要用来表示翻译的本质即“适应”与“选择”两个方面。在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下,以这样应该学会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同时又要站在生态环境的角度对译文做出选择,因而翻译可以理解为这种多维度适应与选择的交替。三维转换涉及到三个方面,其中语言维涉及到语言形式,文化维涉及到双语文化内涵,交际维涉及双语交际意图,三者的侧重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这三个方面进行适当选择转换。

2 当前国内茶企网站的英译现状

今年来,国内茶企的发展也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把握国内市场的同时,也积极开拓国外潜在市场。为了与国外采购商、国外企业等达成合作,国内茶企也开始重视语言层面的交流与沟通。企业网站信息作为对方了解己方的第一手信息,对于商贸合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茶企网站信息在英译上存在诸多不令人满意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采用基于5M的信号系统安全预评价方法,根据文献[18]和文献[11]的规定,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与一般评估法比较,体现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2.1 语言层面:词汇、语法、语篇等存在漏洞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茶企网站的英译工作还存在很多有待改善之处。生态翻译学给译者提出了几种可行的翻译策略,主要包括语言维转换策略、文化维转换策略、交际维转换策略。因而,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下国内茶企网站的英译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现代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体系。译者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转换技巧,同时还应该对语言背后的文化加以掌握,这样才能够使译文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同样,以国内某茶企为例,其在网站中将“龙井茶”翻译为“Dragon well tea”,这种译法是从茶名的字面含义出发进行翻译的,但是这种译法却容易导致西方受众难以接受。在西方人的眼里,龙(dragon)是一种邪恶、残忍、黑暗的生物,这与汉语文化中的龙的象征含义又有着天壤之别,因而采用“dragon”这种字眼来翻译该茶名存在欠妥之处。再比如,某茶企网站将“大红袍”译为“Big red robe”,而我们知道西方人眼中的“红色”(red)有着血腥、谋杀、暴力等含义,通常表示贬义,因而这种译出语同样不容易被西方受众所接受。

2.2 文化层面:忽视目的语文化背景因素

这种用黄、红、褐色粘土制造的彩陶,当时在生产制造的过程当中,还掺进了细沙,为了防止器物开裂。制作过程就是,首先用泥条盘筑的方式造型,之后在阳光下晒干,之后再放在火中烧烘干。而彩陶身上的装饰绘画则不知道是用芭毛结成细笔,或者是用动物的毛做笔所绘制的。正是由于当时材料所限,我们古人还能创造出这种最早的艺术品,充分体现了古人们智慧的结晶。

由于百香果的pH值过低,与鲜奶混合会出现絮状物,若pH值过高,则无法凝乳[11]。研究了不同的混合液pH值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2.3 交际层面:译文空泛,缺乏信息性

茶企网站信息是面向采购商、消费者等群体的,因而这些群体就与茶企存在一定的“交际关系”。要想成功吸引这些人士的注意,茶企需要考虑语言的营销目的,同时对语言本身的信息性等加以考虑,这样才能够使译文尽显诚意,帮助企业赢得不错的口碑和关注度。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茶企在翻译网站信息时往往过于空泛,译者较多地采用夸大的语气,同时采用过多的修饰语,导致西方受众很难与之产生共鸣。事实上,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我们不难发现,英语中的被动句、长句较多,这事实上可以使信息更为客观、突出。但是,一些译者未注意到这点,他们在翻译时也按照原文的语言形式进行翻译,导致翻译出来的文本不像是正统的英文文本。如果不对此加以改善,后果可想而知。

3 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下国内茶企网站的英译策略

对比茶企网站的中英文版本,我们会发现其在语言层面存在一定的漏洞和失误。最常见的错误为拼写错误,比如天福茗茶企业官网的“集团概览”(Tenfu Overview)一栏就将乌龙茶译成了“ooling tea”,很显然这种错误会导致客户的误解。除拼写错误之外,企业网站的翻译还存在词汇不统一的问题,比如有些茶叶企业的网站将“龙井茶”同时翻译成了“Longjing tea”和“Dragon well tea”两个版本,造成词义的混淆。再者,像单复数混淆、定语从句先行词漏译等语法问题也在茶企网站翻译中时有发生。除此之外,茶企网站的翻译还存在“中式英语”的问题,这事实上是国内译者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举例来讲,某涉外茶企网站上出现了“走出去战略”等表述,结果译者将其翻译为“Go abroad”,这种直译的方式比较生硬,未能体现出“走出去战略”的本质及其内核,因而此处建议将其译为“go global strategy”。

3.1 语言维转换策略

语言维转换表示“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浏览茶企网站时,我们会看到诸多语言形式共存的现象,同时也可以看到修辞方式共存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应该对网站信息的语言特点加以分析,自觉规避语法漏洞、中式英语、拼写错误、词汇不统一等问题。译者在保留原网站信息的同时,还应该站在英语母语人士的角度进行思考。同时,译者在选择语言形式的过程中还应该遵循从简原则,因为网站文本信息通常较为简洁,重点突出。

3.2 文化维转换策略

文化维转换表示“翻译中对双语文化内涵传递与阐释的关注”。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多差异,这些不仅体现在传统民俗、社会环境上,而是还体现在宗教信仰和思维习惯等方面。译者应该充分考虑文化背景的差异,站在西方受众的角度进行思考,避免文化误译等问题的出现。比如,上文的“龙井茶”可以采用音译法,译为“Longjing tea”;“大红袍”则不妨译为“Dahongpao tea”。这样的译出语更加符合西方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使茶叶产品比原来更具有卖点和市场竞争力。

3.3 交际维转换策略

所谓交际维转换表示“翻译中对双语交际意图的关注”。茶企网站文本信息是对企业及其产品的介绍和说明,这关乎企业形象的树立和企业合作的开展。从这点出发,译者在翻译时应该站在茶企消费者、采购商的角度进行英译,使译文达到交际目的。译者不用一字一句完全按照汉语的形式进行翻译,而应该综合考虑文本的信息性、宣传性等因素,使译文对受众群体具备十足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M].商务印书馆,2013.

[2]张睿思.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高校网页英译策略研究——以湖南省的高校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5):96-98.

[3]季晴.试论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英汉互译技巧——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6(12):232-233.

[4]郭旭明.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全球化语境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3):73-75.

[5]胡庚申.若干生态翻译学视角的应用翻译研究[J].上海翻译,2017(5).

赖晓凤
《福建茶叶》 2018年第02期
《福建茶叶》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