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大平房仓内环流对小麦品质调控作用的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我国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是世界上粮食储藏和消费的大国之一,中国国土的13%是可用耕地[1],因此需要把工作重心放在粮食安全合理储藏上。在粮食仓储体系中,粮食储藏温度是影响粮食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2]。现今中国主要的粮食储藏仓型是高大平房仓,1998年之后我国在各地分批建成的各类粮仓的数量大约有500个,新建仓库容量约500亿kg,高大平房仓占新仓库的70%,圆仓、钢筋直立仓库等和占所有新仓库30%[3]。因此,如何安全高效地在大型仓库储藏粮食是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的关键[4]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量新型机械通风设备、粮食状况测控系统和循环熏蒸系统已经安装在各地大型储粮粮仓中来缓解高温储粮对粮食造成的各种问题。在仓储过程中随着温度逐渐上升,小麦中所含的α-淀粉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会有显著下降,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小麦活力有密切关系。小麦中的过氧化氢酶降低时,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下降,过高的温度也会造成小麦品质劣变,对小麦的品质产生较大的损伤[5]

内环流调控储粮技术是当仓内长时间受到夏季阳光照射,粮食表面温度过高使其品质降低时,使用循环风扇将冷空气循环送至保温管内再输送至粮仓内部,降低仓库中的温度、湿度和粮面温度,从而实现低温储粮。

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社会满意度调查机制,在盛京医院已运行近14年。2014年,盛京医院在总结前十年评估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调查模式,聘请了更为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社会满意度调查。

中国是全球小麦的生产和食用比例最大的国家,小麦也是我国粮食仓储的主要粮种,其淀粉约占小麦粒重的75%。所以小麦淀粉的品质是决定小麦质量是否达标的重要因素,而小麦品质的变化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它会随着仓储的时间以及条件因素而改变,不适宜的储藏条件会加速小麦品质的下降,最终导致小麦的陈化[6]。所以高大平房仓内环流改造对小麦储藏过程进行降温是十分关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库房与配套设备

小麦吸水率采用用水浸渍再烘干减重的方法;α-淀粉酶与总淀粉酶活性测定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粮食在储藏时的品质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我们要对粮温进行适当的控制调节,尽可能降低粮食的温度,但还要注意粮食在冷热交界面发生结露现象,尤其要注意在夏季时粮食内部出现热皮冷芯现象[7]。刘传云等[8]的研究表明了在北方地区整个夏季使用内环流技术可以控制粮食表层平均粮温不超过20℃,且最高粮温可以控制在25℃左右。如图1所示,普通平房仓上、中、下层最高温度分别达到25℃、15℃、12.5℃,内环流改造后的平房仓上、中、下层最高温度分别达到24℃、12.5℃、11℃,内环流改造后的平房仓内粮温比起普通平房仓内粮温有显著降低,且温度变化速率有所降低,并未出现温度突然增加的现象。

1.1.2 库房设备情况

我们很小时家里人就让我们打扫院落、喂鸡,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大一点后,拾柴、拾粪、割草、沟里往家提水,从小培养我们良好的劳动习惯,到了读书年龄才送我们去上学。

试验仓为天津贯庄国家粮食储备库1号库,对照库为3号库。1号库和3号库基本结构相同。墙体为凝土排架填充页岩砖墙体,库顶为彩钢板,屋顶、地面、墙体防水防潮性能良好。

1号库隔热优化改造主要是外墙采用50mm厚挤塑板作为保温材料,在库内加装四台T35-11NO.5.5式轴流风机并设置双向、一机三道的地上笼通风道。

库房气密性良好,具备环流熏蒸系统,可采用LM-KF-3608-V可控式PH3气体发生器和钢瓶施药装置,磷化氢检测装置进行环流熏蒸,也可采用整仓密闭粮面施药熏蒸。采用WDR粮情检测智能化控制平台系统检测粮温、仓温。

1.2 材料

本次研究试验所取粮食均为河北白硬麦,2016年12月以散装形式入储。取样方法为每个库中分三层取样,每层设五个取样点,其中包括东北角、东南角、西北角、西南角和中间点,共30个样本点。

1.3 仪器与设备

于是,笔者又用了一周时间搜集整理了一些国外英文资料,发现外国学者对这个问题研究得很深入,针对遭受不同程度冻害的果树都有比较详尽的管理建议,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够对各地葡萄管理有参考价值。

1.4 指标测定方法

1.1.1 库房情况

2 结果与讨论

2.1 粮温情况分析

北方阵营中昂然走出一条壮汉,施礼道:“神捕秦铁崖,铁手揉豆渣。搜神手,见教,见教。我乃张万邦,人送绰号大金刚。”

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分析天平(精密度1/1 000),PL203: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Centrifuge 5804R,Eppendorf AG;电热鼓风干燥箱,DGG-101-2:天津市天宇实验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6新世纪: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2.2 高大平房仓内环流改造对小麦储藏后吸水率的调控效应

面粉的吸水率是指调制单位重量的面粉成面团所需的最大加水量,以%表示,它与面粉蛋白含量、面粉粒度等相关,面粉越细淀粉粒破坏吸水率越高,破损淀粉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吸水率,其含量越小则吸水率减小,呈正相关。无损淀粉的吸水率大约是破损淀粉的0.285倍,而且较高的吸水率还可以提高面包馒头等的出品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面团的形成[9]。图2中A~C为1号库与3号库储藏一年后上、中、下粮层五个取样点吸水率比较,图中表明了采取内环流改造措施的1号库样品小麦吸水率比未改造的3号库更高,平均各层吸水率增加4.20%、5.62%、5.34%,综合来看无论是1号库还是3号库都是越靠上层吸水率越低,且采取内环流改造措施之后的样品小麦吸水率会小幅度增加,这样有利于面包等的出品率,能够形成更优质的面团。

2.3 高大平房仓内环流改造对小麦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图1 内环流改造的平房仓与对普通平房仓各层夏季粮温分布(A:上层、B:中层、C:下层)

α-淀粉酶也叫“糊精化酶”,它可以随机地从淀粉分子内部水解α-1,4糖苷键,对种子萌发和面团发酵都具有重要影响[10]。余荣珍等[11]的研究表明了在储藏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会先下降,后缓慢回升,最后完全丧失活性。小麦淀粉酶的活性对小麦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小麦储藏过程中当淀粉酶活性增加就会使小麦稳定性降低。图3中A~C是经内环流改造后的1号库与未改造的3号库在储藏一年后的小麦α-淀粉酶活性的数值,图中表明了采取内环流改造措施的1号库α-淀粉酶活性比未改造的3号库更低,其中各层α-淀粉酶活性平均降低12.41%、13.18%、24.04%,由α-淀粉酶活性低则稳定性越高可知,控温储粮确实能够大幅增加储藏小麦的稳定性,可以延长小麦的保藏时间且能够减慢小麦品质劣变。

  

图2 1号库与3号库储藏一年后不同粮层五个取样点吸水率比较(A:上层、B:中层、C:下层)

2.4 高大平房仓内环流改造对小麦总淀粉酶活性的调控作用

总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余荣珍等[11]的研究表明了在储藏过程中总淀粉酶活性会先下降后回升,然后再下降,最后趋于平稳不变且淀粉酶活性越高小麦稳定性越差。图4中A~C是经内环流改造后的1号库与未改造的3号库在储藏一年后的小麦总淀粉酶活性的数值,图中表明了采取内环流改造措施的1号库总淀粉酶活性比未改造的3号库更低,其中各层总淀粉酶活性平均降低16.57%、19.33%、16.38%,与图 2~图 3部分样品点的α-淀粉酶活性降低幅度更大,但大致趋势相同。

  

图3 1号库与3号库储藏一年后不同粮层五个取样点α-淀粉酶活性比较(A:上层、B:中层、C:下层)

3 结 论

本文的实验仓库为天津贯庄国家粮食储备库的高大平房仓,研究内容为在采取内环流改造措施的高大平房仓和未进行内环流改造措施的高大平房仓中,对库内温度、粮食温度、吸水率及其包括α-淀粉酶活性、总淀粉酶活性等的与淀粉相关的品质进行了研究,来解决普通高大平房仓中储粮的各项品质。

营27区块位于东营市东营区内,构造上位于东辛油田东营构造的东南翼,油藏类型为岩型—构造油藏。区块含油面积0.46km2,地质储量9×104 t,Ng3-5含油,储层孔隙度为13.9%~17.6%,平均为14.9%,空气渗透率为(778~2 109)×10-3μm2,平均为1 388×10-3μm2,含油饱和度为40.5%,属于中孔中渗油藏。原始地层压力11.73MPa,压力系数1.0,油层中部温度57℃。营27区块油层物性统计见表1。

  

图4 1号库与3号库储藏一年后不同粮层五个取样点总淀粉酶活性比较(A:上层、B:中层、C:下层)

内环流改造后的粮温变化幅度变小,小麦可以在稳定的环境下进行储藏,各层粮温分别降低1℃、2.5℃、1.5℃,且改造后的仓内小麦的吸水率比未改造的仓内小麦吸水率有明显提高,各层吸水率平均增加4.20%、5.62%、5.34%,还可以有效降低储藏小麦的α-淀粉酶与总淀粉酶活性,从而使小麦更加稳定,其中各层α-淀粉酶活性平均降低12.41%、13.18%、24.04;总淀粉酶活性平均降低16.57%、19.33%、16.38%,采用内环流改造可以延长小麦储藏的时间,有效的控制小麦的各项品质的同时还可保证小麦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尚刚.高大平房仓优化改造对粮食储藏品质变化的研究[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6(5):55-58.

[2] 张来林,杨占雷,左永明,等.不同仓型小麦品质变化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26-30.

[3] 唐为民.高大平房仓的隔热和密闭[J].粮食流通技术.2004(3):9-13.

[4] 谢维治.对高大平房仓安全储粮的思考[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6(5):55-56.

[5] 万忠民,吴琳.不同储藏温度下小麦的品质劣变[J].粮油食品科技,2005(6):6-7.

[6] 吴新连,孙美侠,廖江明,等.小麦在华南地区浅圆仓储藏过程中的品质特性变化[J].现代食品科技,2012(8):918-921+1097.

[7] 张洪泽,周博阳,刘万军,等.高大平房仓内环流通风智控一体化系统设计与控温效果[J].粮食储藏,2017(5):16-19,

[8] 刘传云,徐永安,牛兴和,等.仓内环流调节粮温技术试验研究[J].粮食储藏,2005(1):21-23.

[9] SHUJUN WANG,JINGLIN YU,QUANWEI XIN,et al.Les copeland.effects of starch damage and yeast fermentation on acrylamide formation in bread[J].Food Control,2017(3):73.

[10] NORE STRUYF,JORAN VERSPREET,CHRISTOPHE M. The effect of amylolytic activity and substrate availability on sugar release in non-yeasted dough[J].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2016,69.

[11] 余荣珍,李耕,任红涛.小麦陈化过程中淀粉酶活力变化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5(9):43-45.

 
付强,刘宇昊,杨文棋,魏巍,陆玉卓,刘霞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年第03期
《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