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供给侧改革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更新时间:2009-03-28

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强化我国经济发展的改革策略。经济政策的调整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是相互联动的,特别是近年来高校人才供给与企业用人需求错配,产生了高等教育领域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产生了结构性矛盾。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为了适应社会市场发展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很多高校都在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与核心内容,课程体系设置与市场环境需求脱节是导致毕业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1],只有从课程体系改革入手对其进行不断进行优化改革,使人才培养从知识型方向慢慢向社会应用需求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变,才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适应社会就业创业需求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方法[2]。本文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为例,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改革课程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届毕业生知识与能力无法直接适应用人单位需求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就业岗位缺少、就业人数庞大、就业观念陈旧,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应届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3]。作为教学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因此,毕业生在本科期间学到的知识、具备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是导致应届生就业创业能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应届毕业生,需要不同专业结合已毕业生以及目前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和意见,找出现存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改革,制定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

全州建立测报员+技术员、技术员+片区烟农的二级预警平台,结合该病发生历史以及当年气象指标变化情况,精准预测该病发生的时间段,并逐级及时发布该病预测预报信息,及早组织烟农和烟农专业合作社做好预防准备。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够成熟,各实践环节缺乏统筹安排

近几年来,内蒙古财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一直致力于建设以“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以及毕业实践教学”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但从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来看,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1.专业认知性教育不足。目前此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性教育只体现在入学教育上,对专业知识认知缺乏系统性和指向性。这主要是由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专业具体从事的工作以及目前单位人才需求方面相关的专业介绍课程以及不定时讲座相对匮乏,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无法激发专业学习兴趣。

实训教师在教学中遵循着“理论讲解—集中示范—分组操作—巡回指导”的行动方式,这种教师群体间的统一行动规则规范了教师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条理,尤其是为新手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一种可遵循的教学程序。许多教师常常将实训教室比作“车间”“工厂”,把操作机器看成是“行军打仗”,编“G71,节节高”这样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意象、隐喻、顺口溜、手势等表征形式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是一线教师们在教育实践中摸索出的教学诀窍,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方法,更是他们独有的实践性知识。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交流的广泛开展,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使培养出的学生了解最前沿的专业知识,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求,各高校都需根据实际需要实现部分的双语授课,特别是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地区特色更加明显。内蒙古财经大学地处蒙古族聚集区,土地资源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行政工作,服务对象十分广泛,因此,培养蒙汉兼通的人才很有必要[4]。目前,内蒙古财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已有蒙汉双语授课班,部分课程也实现了蒙汉双语授课,但受师资力量等的限制,蒙汉双语授课专业现状与教育部的相关要求还有差距。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中英双语授课更加薄弱,目前还没有设置专业英语这一门课,专业课的双语授课也比较匮乏。

2.以课程协同实践为导向,强化实践学时。专业课程中的实践学时是为了加强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巩固,因此,要注重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改革中应该在理清相关课程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加强每门理论课程中实践学时的教学方案和考核标准的系统设计,以课程协同实践为导向,通过任务式驱动教学,鼓励学生将理论课程知识应用到土地管理相关课题中去,加强学生自我组织、加工以及应用能动性的培养。

2.相关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土地资源管理的实践性要求比较高,为了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需要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但由于相关专业教师相对年轻,平时工作量也比较大,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因此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实践教学。

  

图1 内蒙古财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图

(三)实践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学实施中缺乏针对性

其内涵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情境的数学抽象获得数学对象,构建研究数学对象的基本路径,发现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结论,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现实问题.

1.本科生现有实践知识体系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实践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以及实践教学经费的不足,教学设备数量有限,在实践过程中不能保障每个学生都完全的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而且现有的实践理论、技术、方法更新速度也相对较慢,毕业生就业后还需要一段周期去重新学习新技术、新方法。

4.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略显形式化。本科生毕业实践教学虽然占很大一部分学分,但由于在时间上与学生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等的时间冲突,很多学生并不够重视,而且毕业实习环节也是由学生自由实现的,学生实习的单位也五花八门,导致最后的毕业实践教学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

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速度比较快,但目前学生在本科培养期间所学技能有所缺乏甚至落后于现代企业的技术进步,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热点问题以及前沿知识了解较少,导致很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还是无法直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3.社会科学方面的实践内容较少。实践教学内容中对自然科学的内容更重视,忽视了社会科学的内容。内蒙古财经大学作为一个以经济管理为特色的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也是以遥感、测量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实践能力为主,关于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资源调查等社会科学方面的实践内容较少。

(四)双语教学比较匮乏,无法与教育国际化趋势同步发展

2.理论课中实践环节缺乏详细的实施计划。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一直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体现在专业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独立设置的专业实践课,另一部分是包含在理论课中的实践学时。其中,对于理论课中的实践环节,目前缺乏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虽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了实践环节,但仍然不够重视,缺少将其应用到专业工作中的意识,因此,应用能力的提高就受到了限制。

(五)课程模块与课程内容设置存在优化空间

作为培养方案设置的核心内容,课程模块与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学校现有特色学科为依托,在考虑社会及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进行设置。

我国兽医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使我国在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农业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地方的督促检查力度,争取尽早把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口号。此文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来浅谈一下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

1.专业通识课开设时间较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由于本专业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及行业了解不深入,虽然有入学初的入学教学,很多新生还是在大一第二学期就申请转专业,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培养方案中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通识课程比较缺乏且开设比较晚。

为了掌握西安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现状,笔者对西安市各公共图书馆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不包含省图书馆),相关情况如表1所示。

2.课程内容重复较多,开课逻辑顺序不合理。培养方案中,很多课程交叉重叠的内容较多,课程的开课逻辑顺序也不太合理。比如,学科基础模块中土地资源学与土地管理学两门课程中交叉重叠的内容比较多,两门课程的开课学期逻辑也不太合理;房地产投资分析第二章基本原理中有一部分内容是与财务管理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是重复的,而且这一部分内容在房地产投资分析后面的章节中应用的也比较多,但两门课程开在了同一学期。

适配器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用户需要的接口[2],并让原本接口不兼容的类协同工作[3]。适配器模式可以分为对象适配器和类适配器,由于类适配器需要适配器继承目标类与适配者类,而对象适配器对适配者类应用动态组合的方式使代码具备了更大的灵活性,因此在Java、C#等不能支持多重继承的静态语言中主要使用对象适配器。

3.缺乏房地产、建筑方面的基础课程。基础理论知识是反映事务规律性的知识,学生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可以进一步的学好专业知识,专业基础课在工作研究中的有较强的支撑作用。然而很大一部分本科毕业生毕业以后从事公共管理与组织方面的工作,对房地产及建筑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后期的专业的选修课中关于房地产方面的课程也较多,而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关于房地产类、建筑工程方面的基础课程却没有涉及。

4.选修课模块方向不明学,课程内容缺乏系统分类归纳。专业选修课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模块主要包括跨学科选修课程模块、跨专业选修课程模块、思维训练与能力拓展模块、土地利用技能模块、土地经营模块、土地规划模块六个,课程模块分类缺乏条理性,内容划分也不太系统,导致学生在选课时存在盲目性。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一)加强人才市场需求跟踪调研,扩大人才有效供给

1.设置规范化、系统化的认知性教育实践体系。要从实践入手加强学生的认知性教学,使之实现规范化、系统化。除了在入学之时,强化新生入学教育,使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外,在专业培养过程中,要固定一定的学时,组织学生深入实习基地及相关生产单位进行实地参观、参加学术讲座,并聘请相关行业的企业家、专家开展学生座谈活动,促进学生对本专业的深层次认知,了解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鼓励多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理论知识都需要落实到实践中去。因此,要完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适应高技术水平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

供给侧改革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的是希望培养出的本科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不同用人单位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条件。因此,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与PRA(参与式访谈法)等方法,需要对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进行充分的跟踪调查,了解目前相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认识培养的学生和工作岗位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以及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对本科所学专业知识的利用情况和评价,从而有针对性的确定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扩大人才的有效供给。

3.专业实习基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是希望学生深入到实习基地以及相关生产单位,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应用。虽然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已经与十几个相关单位签订了实践教学产业基地的协议,但由于受实习环境、实习时间以及考核方式的影响,学生并没有深入到实践基地进行系统的实践学习,专业实践基地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3.加强毕业论文及毕业实习的跟踪管理与调控。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是学生大学期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应该加强学生毕业论文及毕业实习的跟踪管理与调控。由于此专业中很多课程本身就与社会经济调查密切相关,因此,要改变以往学生混乱的社会实践形式,从调查报告阶段就开始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兴趣以及毕业论文的相关选题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连续的假期跟踪调查,从而获取“调查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系统数据,目标是促使学生在毕业之际能够完成一篇高水平的、创新性的、有较高实践价值的毕业论文,从而使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都得到锻炼。

4.充实专业实习内容,强化校企合作关系。对于专业实践学习,除了测量实习以外,还应该增加土地资源调查实习、地籍调查与土地评价实习、土地管理与房地产评估等方面的实践内容。此外,学校可以与相关的企业与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可以为这些企业定向培养人才或者将学校作为企业人才培养的基地,企业还可以定期来学校进行针对定向培养人才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可以深入到企业进行实践。

(三)根据专业技术要求,增设职业资格考试类相关课程

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已毕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部门主要有房地产中介机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企业、建筑施工单位、土地及房地产行政管理相关的各类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及土地及房地产评估咨询服务机构等,这些就业部门有一部分在就业过程中都对相关的执业资格证都有要求,因此在课程设置中,需要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具体就业的方向以及可能用到的相关执业资格证书,增设相关执业技能考试的课程。与土地资源相关的执业资格中应重点考虑的有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土地估价师以及土地登记代理人四个,在课程设置中,要结合执业资格要求的相关知识体系,选取相关课程内容的核心内容讲授,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并获取相关证书。

(四)鼓励顶岗实践,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从师资力量方面来讲,需要学校创造相关条件,并鼓励任课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顶岗实践,深入到相关项目或者技能型单位去,了解不同行业的工作现状、工作要求及工作的具体流程,并付诸于实践教学中。同时也要不定期的组织年轻教师参加相关培训,以达到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的目的。另外,为了培养出的毕业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并获取相关的执业资格证,就需要一部分具有不同执业资格证的“双师型”教师,在本科教学期间对学时进行相关的考试训练,并且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

(五)完善课程评价反馈机制及能力测试评定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考核方式以考察学生对知识记忆能力为主,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因此,在新的考核评价机制下,应该鼓励教师对学生采用随堂考试、口试、撰写综述报告以及专题考试、开卷考试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考试内容也应多种多样,减少对记忆型内容的考核,要充分体现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调查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以及毕业实习等平时监管不严的实践环节的考核,也应该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

(六)延展专业基础面,针对不同培养方向优化课程模块

学科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在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色、地区特色以及学科特色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动态化调整[5]

1.加强专业通识性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感。在培养方案的第一学期,应加入一门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可以涉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土地管理方面的一些政策,土地管理相关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包含一些土地利用管理方面的案例以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未来具体从事的工作等方面的内容,可为新生在大一阶段对自己的专业就有深层次的认识,培养新生的专业认知感。

2.调整课程内容与课程开课逻辑顺序。通过组建课程组或者以系为单位对大家所讲述课程的主题内容进行讨论,查看课程设置中时间逻辑不合理以及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地方,对其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将土地资源学与土地管理学进行合并,并在实践部分加入土地资源调查的实践内容,将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的开设时间调整到财务管理课程后面。

3.延展专业基础,增设房地产及建筑类基础课程。对于在毕业生未来工作以及研究中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专业基础课,在设置过程中需要适当的进行知识面扩充,增加房地产及建筑类方面的基础课程。

河西内陆河流域的绿洲面积非常之小,陈满祥估算面积比为1∶30,所以,维持和保护相对稳定的绿洲面积,控制用水总量,降低不合理的水资源消耗,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要务。

4.根据培养方向调整选修课课程模块,系统归纳课程内容。对于选修课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进行调整,可以设置六个模块,包括:土地经济与管理类课程模块、房地产经济管理模块、土地利用规划类课程模块、土地资源与环境类课程模块、土地信息技术课程模块、专业实践训练模块等,提高学生对选修课不同模块的有效认知,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方向选课。

本文从区域法律环境这一全新视角来探讨产业集聚的推动力量。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寻求高的生产率和交易效率是企业集聚的重要原因。国际国内经验表明,良好的法律环境会降低该区域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吸引企业投资的集聚,进一步提升水利产业集聚的程度。相反,恶劣的法律环境则会损害投资者的相关利益,增加企业不必要的成本,降低了该区域的投资吸引力,不利于产业集聚的形成。区域内法律制度是否完善对投资环境的优劣有密切联系,投资者平等待遇法律制度缺失会对投资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完善的财产权法律制度会对投资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升兴.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9):100-102.

[2] 胡守庚,刘占越,王占岐.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内容优化研究[J].教师观点,2012,(2):117-118.

[3] 李保民.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原因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9,(12):39-42.

[4] 王考,郝润梅,张惜伟.以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90-92.

[5] 陈龙乾,李晓红,刘梅.面向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J].煤炭高等教育,2003,21(3):97-98.

 
赵盼盼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