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李元聪教授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临证经验

更新时间:2009-03-28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又称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oral submucosa fibrosis,OSF),是以病理特征为主要依据命名的一种口腔黏膜慢性疾病,属癌前病变[1]。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发病相对隐匿,初期患者很难发觉,临床上易漏诊和误诊[2]。其临床表现以口腔内双颊以及软腭发白和进行性张口受限为主,西医对于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其与长期咀嚼槟榔、吸烟以及嗜辛辣等刺激食物有关[3]。中医学认为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系嗜食辛辣燥热之品,湿热毒邪侵袭,蕴积肌膜,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瘀毒内停而发病[4]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白芍、当归、茯苓、白术、柴胡、薄荷、炙甘草等多味药材组合而成。明代薛己在此基础上加入牡丹皮和栀子,制成加味逍遥散,又名丹栀逍遥散,具有养血健脾、疏肝清热之功效,是调和肝脾的代表方剂[1]。

李元聪教授为湖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华口腔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顾问、湖南省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湖南省口腔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李教授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有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从气滞血瘀、痰毒蕴结以及气血亏虚证进行辨证施治,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气滞血瘀证

“瘀血”是指留积于体内,未能及时消散,丧失生理作用的血液。血液的正常运行,主要与心、肺、肝、脾等脏的功能,气的推动与固摄,脉道的通利,以及寒热等内外环境密切相关。瘀血形成之后,停积于体内不散,不仅失去血液的濡养作用,并且可以导致新的病变发生。这一类反映在口腔中,使口腔黏膜苍白、发硬以及功能障碍,李教授根据此类患者的临证表现将其归为气滞血瘀证,治宜理气活血,化瘀软坚。

案例:患者李某,男,46岁。初诊:1998年5月8日。诉张口不开1年余,曾于外院就诊,诊断为OSF,建议口腔局部封闭注射治疗,患者拒绝,遂来我院就诊要求中医药治疗,患者平日有咀嚼槟榔习惯。患者神疲体倦,面色青灰。检查见张口度约1指半,双侧颊黏膜及软腭黏膜见白色条索状改变,质地稍韧,黏膜弹性中等,翼下颌韧带处见白色条索状改变,伸舌不便,舌下静脉曲张,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中医诊断:气滞血瘀证(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治宜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10 g,红花10 g,生地黄15 g,当归10 g,赤芍10 g,川芎10 g,昆布10 g,海藻10 g,夏枯球15 g,制香附10 g,郁金10 g。1日1剂,水煎后分2次温服,共20剂。方中以强劲破血之品桃仁、红花为主,力主活血化瘀;以生地黄、当归滋阴清热、养血活血;芍药养血和营;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血之功;昆布、海藻、夏枯球软坚散结;制香附、郁金理气血,散郁滞。1998年5月27日二诊:服药后大张口时黏膜紧张感较前有明显缓解,检查见张口度约2指,双侧颊黏膜及软腭黏膜白色条索状改变为红色条索状,舌体能伸出口外。原方去川芎、昆布、海藻,加石斛 10 g,牡蛎10 g,甘草 5 g,1日 1剂,20剂续服之。1998年6月17日三诊:患者诉无明显不适,检查见张口度2指,口腔黏膜泛红,条索状明显减少,守原方,1日1剂,20剂续服之。随诊16年,病情稳定。

[1]李元聪.中西医结合口腔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35-137.

2 痰毒蕴结证

[3]王 达,柳志文,章乐怡,等.复方当归注射液对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研究[J].中南药学,2014,12(8):775-778.

案例:患者袁某,男,45岁。初诊:2012年 5月9日。诉自觉口干不适,不能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年余。患者一年前自觉有口干不适的症状,食用辛辣热烫食物时口腔黏膜刺激不适,未曾行特殊治疗,自行服用维生素类药物,未见明显效果。患者平日有咀嚼槟榔习惯。检查见颌面部对称,面色白,疲惫面容,无明显张口受限,双颊黏膜及软腭黏膜见白色条索状改变,双侧舌乳头萎缩,呈灰白色,口咽部空旷,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中医诊断:气血亏虚证(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治宜补气益血,调和营卫。方选八珍汤加减:熟地黄 15 g,白术 10 g,当归 10 g,白芍10 g,茯苓 10 g,炙甘草 5 g,生地黄 15 g,玄参10 g,丹参 20 g,石斛 10 g,大枣 10 g。1 日 1 剂,水煎后分2次温服,20剂。方中熟地黄益气养血;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当归、芍药养血和营,助熟地黄滋养心肝;炙甘草益气和中;玄参、丹参、石斛养阴清热;煎加大枣,调养脾胃,以助生化气血。2012年5月28日二诊:诉服药后不适感较前有明显改善,食用辛辣食物时口腔黏膜未觉有明显刺激不适感,偶有口干及咽部疼痛不适症状。检查见口腔内原广泛白色条索状泛红,舌两侧缘见新生乳头。原方加薏苡仁 15 g,天冬 10 g,麦冬 10 g,1 日 1 剂,20 剂续服之。2012年6月18日三诊:诉服药后口腔已无不适感,饮食恢复至病前,守原方,1日1剂,20剂续服之。随诊3年,病情稳定。

3 气血亏虚证

[2]李元聪.活血化瘀解毒法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60例[J].中医药导报,2012,18(3):86-87.

案例:患者周某,男,50岁。初诊:2009年3月9日。诉口内起疱不适数月,患者2年前大张口时自觉黏膜紧张不适,曾于当地卫生院就诊,未明确诊断,注射消炎药物(药物不详)治疗,效果欠佳,现张口自觉逐渐受限,且口内黏膜反复起疱,自行戳破后疼痛不适,咽喉部不适,咳嗽痰多,患者平日有咀嚼槟榔习惯。检查见,颜面部对称,张口约2指,双侧颊黏膜及软腭黏膜见白色纤维条索状改变,软腭黏膜近咽弓处见多个散在小水泡,色黄,咽后壁充血,舌红苔白腻,脉滑数。中医诊断:痰毒蕴结证(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治宜理气化痰,软坚散结。方选二陈汤加味:法半夏 10 g,陈皮 10 g,茯苓 10 g,甘草 5 g,浙贝母 10 g,制香附 10 g,桔梗 10 g,牡丹皮 10 g,金银花10 g,夏枯球15 g。1日1剂,水煎后分2次温服,20剂。方中法半夏、陈皮、浙贝母燥湿理气化痰;茯苓、甘草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制香附、牡丹皮理气和血散瘀;桔梗、夏枯球祛痰化浊,软坚散结;金银花清热解毒。2009年3月30日二诊:诉服药后症状较前有明显改善,现口腔内水疱数目较前减少,软腭见2个粟米大小水疱。原方加生地黄15 g,麦冬15 g,1日1剂,20剂。服药后软腭处小水疱消失,随诊3年未见复发。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于我国上世纪80年代在湖南湘潭地区被发现,并予以了报道。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本病主要发生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国家和地区,患病后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变白、发硬、张口受限,扪之有明显条索感,以及反复发生的小水疱等症状,李教授认为其属“血瘀”“积聚”等范畴,皆因外邪侵袭,邪毒郁积于局部,引起局部气机不畅,血运受阻,以致形成气滞血瘀,或痰毒蕴结,或病久气血亏虚。

对于本病的治疗,禁食槟榔、辛辣、烟草等刺激物为首选措施。中药治疗通过行气活血,化瘀软坚;理气化痰,软坚散结;补益气血,调和营卫等手段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达到治疗和改善症状的目的。通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辨证施治治疗这类疾病,确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会议时间:2018年11月21日-25日(周三-周日) 报到及住宿地点:南京曙光国际大酒店 (南京市龙蟠路107号) 住宿预订截止时间:2018 年 11 月 12 日 会议收费:900元(含资料费、会议餐费),住宿及交通费用自理。

参考文献

CA125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卵巢上皮癌与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标志物,主要用于妇科肿瘤的辅助诊断[1]。近年来,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也发现血清CA125值的升高,另外CA125值的升高与经期和炎症等亦有关,约1%的健康妇女、3%的良性卵巢疾病妇女、6%的非肿瘤患者(如早孕、肝脏疾患、腹膜炎、胸膜炎)也可有非特异性升高[2]。本文探讨了血清CA125测定在妇科疾病临床应用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槟榔作为外源性“邪毒”入侵人体,若人体正气不虚,经络通畅,则可将其排出体外,反之素禀不足,后天失养,邪毒便可趁虚而入,日久气血失调,肌膜失养,导致正气的损伤逐渐加重[9]。这便是李教授强调的素体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气血亏虚,肌肉黏膜失于濡养;外邪(烟草、槟榔、辣椒及局部慢性理化刺激)乘虚而入,发为本病。

所谓防风固沙林,是指以通过降低风速,防止或者减缓风蚀、固定沙地,保护耕地、果园、牧场等以及农作物免受风沙侵袭为主要目的,而营造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如:油松、樟子松、杨树、柽柳、橡栎、山杏、白蜡、紫穗槐、沙棘、荆条、梭梭、胡枝子等等。

随着水平井技术在埋藏深、厚度薄、分布散的稠油油藏大规模应用,较充分地动用了该类难动用储量。但是随着热采吞吐周期的增加,地层能量越来越差,周期产量越来越低,周期效益逐渐变差。水平井蒸汽驱技术能够解决开发后期的生产矛盾,现河采油厂在乐安油田草33稠油油藏开展水平井井网下的蒸汽驱技术研究,优化转驱时机、注采参数等油藏工程参数。

“痰、毒”泛指一切对口腔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5]。槟榔作为棕榈科植物产自亚热带,性温燥热,在咀嚼的过程中不断与口内的黏膜接触,释放槟榔碱等化学物质,持续刺激黏膜从而形成病损[6]。中医学认为,外邪蕴结即为“毒”。由于口腔肌膜长期受不良食物的刺激,日久邪毒蕴结不散,以致气血运行受阻,生痰生湿,肌膜失养[7-8]。因此,在治疗痰毒蕴结证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时,李教授着重强调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4]谭 劲,李元聪,陈 安,等.丹玄口康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6(5):41-43.

[5]陈思源,叶 琦.槟榔碱引发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及癌变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3,32(5):133-134.

[6]谭 劲,吴 丹,刘 寻,等.从虚瘀痰毒探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发病机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3):38-39.

[7]翦新春,高 兴,李 宁.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北京口腔医学,2011,19(1):1-3.

[8]凌天牖,高义军,唐洁青.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6,14(1):23-24.

(3)控释氮肥能够有效减氮稳产。各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控释氮肥处理水稻产量略高于尿素处理。

[9]谭 劲,周小青.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中西医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4):31-32.

 
隋嘉宁,陈世娟,李元聪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