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小麦苗黄、苗弱、枯死现象的原因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整地粗糙

有些地块尤其是秸秆还田的地块未压实或整地粗糙、土坷垃较大,易造成麦苗根系悬空,水分、养分相对缺乏,引起麦苗黄小瘦弱,也会造成小麦出苗不齐,稀疏。

二、播种密度过大

播种容度过大会造成小麦群体过大,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养分供应不足,导致叶片发黄。麦苗过于稠密,麦苗之间发生争肥、争光、争水等现象,导致黄弱苗。应根据时节、温度适量播种。

三、播种过深

由于播种过深,造成麦苗根系发育不良,麦苗瘦弱。

四、施肥不当

农家肥、豆饼等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种肥使用过多,施肥位置与种子太近,幼苗、种子易被烧伤,致使叶片或叶尖发黄。

五、土壤干旱

主要发生于抢墒播种,在墒情不足的情况下未浇水的麦田。

六、秸秆还田未补充氮肥

从现阶段时代发展的情况来看,想要保证旅游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应该采用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旅游管理教学,并且应该始终提倡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理念,从而使教学内容的递进层次更加清晰,这样可以保证整体教学的质量。同时,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通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七、地下害虫为害小麦

A Contour map drawing method of gpr exploration for bottom boundary of the mud pumping

地下害虫为害小麦造成黄叶,如金针虫、蛴螬等。防治方法是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

八、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等病害

上茬作物除草剂残留,如农民在玉米上施用烟嘧磺隆类除草剂,即便正常用量的话,也要与后茬种植小麦间隔3个月以上,才能保证对小麦没有影响。

九、药害

(一)拌种量过大

小麦缺磷,次生根极少,分蘖少,叶色暗绿,叶尖黄,新叶蓝绿,叶尖紫红,如不及时补救,将导致穗小粒少、子粒不饱满、千粒质量下降。麦苗缺磷,每667 m2可沟施过磷酸钙45~50 kg,也可叶面喷施补肥,每667 m2喷施3%过磷酸钙水 溶 液 60 kg,间 隔 7~10 d,连 喷2~3次。

玉米秸秆还田,可以起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现在秸秆还田量大,耕层一般都不足20 cm,使田间部分小麦出苗后根系扎在疏松秸秆上,难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造成麦苗发黄。因此,提倡深耕深翻,每隔3年应深耕1次,深度达25 cm。此外,秸秆还田未补充氮肥也会引起麦苗发黄,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地块没有增施氮肥,易出现秸秆与麦苗争氮的现象。

(二)除草剂残留

小麦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3种。它们都是真菌病害,发生初期都能表现黄叶,但病斑发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状有所不同。纹枯病主要为害叶鞘;全蚀病主要为害茎基部和根部;根腐病只发生在根部。它们都是依靠土壤传播的病害。

十、缺素症

(一)缺氮型发黄

小麦缺氮植株矮小细弱,分蘖少而弱,幼苗叶片进而发黄、叶尖枯萎,叶下部老叶发黄枯落。其原因一般是由于播种过早、沙性田、基肥施得不足而分蘖肥施得不及时、用肥量少。补救办法是:如小麦苗期缺氮可每667 m2追施尿素10~15 kg。开春后缺氮发黄,可于返青期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左右,起身或拔节期每667 m2再追施尿素12~15 kg。也可在麦苗见黄时,叶面喷肥,用2%浓度的尿素液喷肥2次,每次间隔7 d。

(二)缺磷型发黄

拌种量大,造成叶片黄死。

(三)缺钾型发黄

缺钾发黄的麦苗常先从老叶的尖端开始,然后沿着叶脉向下延伸,黄斑部分明显,呈镶嵌状发黄。黄叶下披,后期贴地,病苗茎秆细小而瘦弱,易早衰、易倒伏。缺钾麦田,可在小麦苗期,每667 m2沟施氯化钾或硫酸钾7.5~10 kg,也可每667 m2施草木灰30~50 kg;在小麦生长中后期,每667 m2叶面喷施10%草木灰浸出液,或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60 kg,连喷2~3次,间隔期7~10 d,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4.客户满意度分析机制,对于客户满意度的调查,可以通过各类型调查问卷来进行,但是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被动,其效果与客户填写资料的主观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可以采取数据挖掘的方式来进行,通过采集和挖掘用户对商品、物流和客服的评价信息,进行情感分析实现主动式的客户满意度分析机制。这种分析机制可以主动、准确且客观的分析出客户对商品、物流公司和销售服务的各项调查数据,为改进平台的营销策略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十一、土壤板结

土壤板结造成通气性不良,使麦苗根系活力变差,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导致叶黄而小,分蘖不能按时出现。

1.开发利用档案,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徐州发电有限公司从1994年开始探讨对4台125MW和4台200MW机组全面改造方案,公司综合档案科提供了汽轮机、发电机、锅炉及其辅助设备总图等大量有参考价值的科技档案,利用科技档案卷次共800余卷,从1997年至2001年,先后对8台机组进行了现代化技术改造,改造后的机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内同类型机组的先进水平。通过技术改造,不仅延长了机组的寿命,使老机组焕发了青春,而且大大提高了机组安全可靠性、可控性、可调性和自动化水平,增强了企业实力,对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迎接新世纪挑战,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叶建军
《河南农业》 2018年第11期
《河南农业》2018年第1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