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丹参中丹参酮类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更新时间:2009-03-28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活血化瘀、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丹参酮类化合物是丹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丹参含有丰富的丹参酮A、丹参酮B、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水溶性丹参素和脂溶性丹参酮。目前,丹参酮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反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声光可调近红外光谱法等。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丹参中丹参酮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为丹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1 丹参中丹参酮类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是中药材含量测定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

张琳琳等采用HPLC测定白花丹参中4种主要丹参酮成分丹参酮IIA、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I的含量,色谱条件为: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2%乙酸水(57∶43),流速 1.0 mL/min,检测波长 270 nm,柱温30℃。试验结果表明:丹参酮IIA、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 I分别在 0.138~2.760 μg (r=0.999 9),0.024~0.496 μg (r=0.999 9),0.096~1.920 μg (r=0.999 9)和 0.035~0.700 μg (r=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100.06%,99.60%,99.91%,100.06%;丹参酮 IIA、丹参酮 I、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 I含量范围分别是 2.677~7.150,0.320~1.747,0.916~5.935,0.132~2.601 mg/g。

大多数生产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配齐多种原材料和配料才能完成整个生产过程,其中任何一种材料采购不到位都会影响正常生产和交货。以服装企业为例,生产一件衣服需要采购面料、拉链、钮扣、内衬、吊牌领标、水洗标、亮片等材料。因此一个订单下达之后需要及时有效地完成全部材料的采购工作,以保证产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按期交货。

程茜菲建立HPLC同时测定丹参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采用Thermo C18柱 (250 mm×4.6 mm,5 μm),以甲酸水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70 nm,确定迷迭香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 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36~3.360 μg (r=0.9999),4.772~47.720 μg (r=0.9998),0.019 3~0.192 8 μg (r=0.999 8),0.072~0.720 μg (r=0.9997),0.077 2~0.772 0 (r=0.999 8),0.174 4~1.744 0 μg (r=0.999 9); 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100.2%,100.4%,98.6%,100.0%,99.3,99.1%,RSD 值分别 为 1.58%,1.25%,1.09%,1.21%,1.10%,1.06%。

我汪文斌,1974年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杭州画院创作展览部副主任、杭州油画院秘书长、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油画家协会理事。

1.2 反相色谱法

李耿等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柱法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A、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共11种化学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BEH C18(5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 0.5%甲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 0.4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和280 nm。该方法可在14 min内完成色谱分析,11种成分的色谱峰有良好的分离度,各成分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试验的RSD<2.0%。

由于学校处于转型发展的初级阶段,校企合作也是在逐步推进中,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和保障机制。例如,如何评估校企合作的效果,如何保障合作经费的使用,如何对实习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如何监督合作办学过程。从目前来看,学校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监督体系尚不完善,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侯超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中5 种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 Welchrom C18(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A)-0.1%磷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隐丹参酮、丹参酮IIA、丹酚酸、丹参素、迷迭香酸 分 别 在 0.420 0 ~16.800 0 μg,0.414 0~16.560 0 μg,0.656 0~26.240 0 μg,0.059 5~2.380 0 μg,0.346 0~13.840 0 μg 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RSD 均<1.2%(n=6),加样平均回收率为 98.68%~99.15%。

李薇探讨丹参中丹参酮类成分含量一测多评法的应用效果,色谱柱为 C18(4.6 mm×250.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乙酸(55∶45),流速 1.0 mL/min,柱温30℃,波长270 nm。测定结果表明:丹参酮I在0.02~0.40 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 回收率为 96.8%,RSD 为 1.3%;丹参酮 IIA 在 0.015~0.300 μg 范 围 内 线 性 关 系 良 好,r=0.999 5, 回 收 率 为99.5%,RSD 为 1.6%;二氢丹参酮在 0.002 5~0.500 0 μg 范 围 内 线 性 关 系 良 好,r=0.999 2, 回 收 率 为99.6%,RSD 为 1.2%;隐丹参酮在 0.015~0.300 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回收率为 98.7%,RSD为 0.9%。

首先选择多个副点(一般3~5个),且保证每个点能有效的控制一定的汇水域范围;野外根据地形判断,如果所有副点控制的汇水域之和无法达到主点控制的汇水域,继续在每个副点的上游选择副副点进行采样,要保证副副点不能重复副点所控制汇水域范围(图3),以此类推,直至所有的采样点采集的样品组合起来能有效的代表主点控制汇水域范围里基岩的地球化学成份。这样才能确保每个样品的代表性,获得质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1.3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除以上测定方法外,有很多研究采用其他技术测定丹参酮类化学成分的含量。如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HPLC结合近红外光谱、微乳液相色谱和声光可调近红外(AOTF-NIR)光谱等。

高丽等建立用RP-HPLC同时测定裕丹参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I、二氢丹参酮、丹参素、丹酚酸B、迷迭香酸、紫草酸共8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 Eclipse XDB C18 (250 mm×4.6 mm,5 μm),用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 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分析结果表明:8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9.80%~103.89%,RSD<2.50%。

汤瑶等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联合洗脱同时测定丹参酮提取物的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色谱柱(1.7 μm,2.1 mm×100 mm),以乙腈(A)-5%乙腈水溶液 (含 0.1%甲酸,pH 2.5)(B) 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 0.25 mL/min,柱温 35 ℃,进样量 5 μL,检测波长269 nm。试验结果显示: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在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平均回收率 (n=6)分别为 96.7%(RSD=1.3%),96.4%(RSD=0.94%),98.5%(RSD=1.2%);主峰与其他共存组分达到基线分离。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是由非极性固定相和极性流动相所组成的液相色谱体系,与由极性固定相和弱极性流动相所组成的液相色谱体系(正相色谱)相反,适于分离非极性、极性和离子型化合物。

1.4 其他测定方法

超高液相色谱法的分理原理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同,但其色谱柱采用1.7 μm小颗粒填充,增加了分析的通量、灵敏度及色谱峰容量。与传统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其有分离效率高、重复性好的特点

赵国欣等建立同时测定丹参中原儿茶醛,丹酚酸B,迷迭香酸,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7种成分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采用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9 μm), 以 0.1%甲酸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3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交替扫描模式检测反应离子。结果表明,7种成分在1 460 μg/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 83.41%~116.05%, 检测限 0.046 0 μg/L,RSD<4.7%。

邵玉蓝等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采用透射模式采集样品近红外光谱数据,以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光谱数据与HPLC法分析结果定量校正模型,并以准确性轮廓方法验证近红外模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定量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决定系数 (r) 为 89.92%,RM-SECV 为0.065。

凌云进入印刷市场后如鱼得水。目前,已有超过2000套的凌云印刷质量检测系统成功应用于900余家客户现场,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5%以上,并且已经成功地进入了国际市场。未来,凌云还将在印刷市场深耕发展,为国内外印刷质量检测市场提供更多高品质的解决方案。

卢翠婷等采用微乳液相色谱建立丹参中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al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 0.14 mol/L 十二烷基硫酸钠-1.08 mol/L 正丁醇 0.070 mol/L 正辛烷-水微乳,流速0.7 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70 nm。 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 分别在 0.962~38.48和1.022~40.88 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相关系数 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 (n=6) 分别为 96.5%和97.2%,RSD 分别为 2.71%和 1.69%。

苏婷等探索声光可调近红外(AOTF-NIR)光谱技术快速测定丹参药材丹参酮I含量的新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药材丹参酮Ⅰ含量后,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含量与NIR光谱的校正模型,并利用NIR模型对丹参样品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NIR 模型校正均方根偏差(RMSEC)为 0.005 2,预测均方根偏差 (RMSEP)为 0.009 6,决定系数(CORRELATION)为 0.980 0;采用验正集样品进行外部验证,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偏差为3.68%。

2 结语

丹参作为传统的药食两用天然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而丹参酮类化学成分是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近年来,虽然关于丹参中的丹参酮类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较多,但仍需要开展大量的试验研究,为丹参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琳琳,王淳,宋志前,等.HPLC同时测定白花丹参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二氢丹参酮Ⅰ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6):62-65.

[2]程茜菲.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中 6 种化学成分的含量[J].西北药学杂志,2016,31(6):551-554.

[3]李薇.丹参中丹参酮类成分含量测定[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2):40-41.

[4]侯超.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中 5 种成分含量[J].中国执业药师,2017,14(6):64-67.

[5]高丽,刘暖,毛秉豫,等.RP-HPLC 法同时测定裕丹参中 8 种活性成分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17(10):2 352-2 354.

 
侯丽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8年第03期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