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智能机检”:人工智能在海关监管领域的应用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海关在国家行政体制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于国门的守护。这一核心职责依赖于监管力度和监管效率的双重保障。各级海关部门应当认识到“大通关”、“大物流”、“大机检”等中的“大”并非环节、资源、职能的简单堆砌,而是在国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海关如何定位、如何履职的大方针,是海关在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如何通过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改革升级实现自身发展的大谋略,是海关在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时代的浪潮中如何以创新驱动前进的大规划。基于对未来趋势的准确研判,《“十三五”时期海关发展规划》中提出“创新强关,打造适应‘引领型发展’的智慧海关”,海关总署党组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对海关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人工智能必将掀起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智能机检”系统正是在这一发展趋势中应运而生的,是海关在人工智能时代以创新驱动进步,运用高科技手段优化现行监管模式的重要抓手。

一、“智能机检”的实践及发展

“智能机检”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机检查验领域,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人在审核图像过程中的智力活动,以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决策,进而扩大并延伸机器的思考能力,替代人的脑力劳动,实现密集型过机和决策自动化的软硬件系统的总称。

随着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深化机检改革、提高海关监管效能、满足国家安全准入要求、提升通关效率已成为海关查验新需求。而在科技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又为“智能机检”的开发提供了可能。2014年,总署在宁波海关试点“交互式智能图像辅助分析”系统,宁波海关在此基础上尝试人工智能在机检审图领域的新应用,完成了“智能机检”系统的开发,并于2015年10月正式试运行“智能机检”系统。“智能机检”系统开发使用以来,通过人工添加、自主学习的方式累计收集典型图像17000余张,形成了废货识别、禁限商品检测、夹带甄别等功能。

在当今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化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被认为是促成下一次科技革命的催化剂,将对人类的社会管理和社会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改变。“比如语音识别、图像的目标识别,这些领域AI已经赶上或者是超过人类了,在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上会替代人类,或者是替代大部分人类所要做的事情。”*王晶、李贵民主编:《科学+预见人工智能》,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版,第67页。如果说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为海关带来了运行效率和管理模式的第一次变革,那么“人工智能”将有望成为促成海关下一次深刻变革的突破口。“智能机检”正是顺应这一时代大势,将机检查验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实现“质”与“量”并重的海关监管水平的本质提升,从而实现更加优化的海关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管理资源的配置。“智能机检”未来必将成为海关顺应智能化时代的有力依托和海关监管的重要抓手,必将能够有效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对海关传统职能提出的严峻考验,全力保障国家在安全准入、反恐、防核、防生化等安全领域的更高要求。

二、“智能机检”发展面临四大瓶颈

一方面,我们应当肯定“智能机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海关监管职能变革深远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正视现阶段“智能机检”发展还面临的诸多体制、机制、技术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瓶颈

一是对现行的监管模式的认识缺乏时代感,现行的随机抽查模式是否能够满足国家对安全准入管理的更高要求,需要重新思考其是否将被100%过机的普查模式取代,只有对进出口货物实施全面监管才能最终达到海关监管有力的要求;二是海关的科技理念尚处在技术开发和技术保障阶段,未能达到以技术发展为依托促成管理模式革新,进而促进海关深层次体制改革的高度;三是科技开发的思路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式的“上报、审批、采购成品”模式,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科技和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对科技开发提出的效率和个性化需求;四是对“智能机检”的认知还停留在辅助工具的定位上,实际操作中的系统查验结论仅仅是人工审图的参考,机检和人工的结论相左时,审图关员大多倾向于自己的判断,并未形成实时总结分析、为“智能机检”开发积累素材的习惯和“智能机检”才是未来监管模式核心的意识。

(二)技术瓶颈

一是成像技术相对落后。目前,H986设备的成像原理是利用货物对于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通过X光扫描得出二维灰度图像,该成像技术落后于旅检X光机、医疗CT、人脸识别等领域的三维成像及中子穿透物质识别技术,不能清晰、直观地呈现出货物的真实样貌和完整细节。二是识别算法不够精确。系统当前采用的是“以图找图、以图比图”的算法,现实效果同人工审图差别明显,缺乏更加准确的算法模板。三是技术开发环境过度封闭。“未来制造是面向服务和需求的制造,一改制造长期以来面向设备、面向资源、面向订单、面向生产等形态,转而真正面向服务、面向需求。”*许可等编著:《互联网+下的产业大变局—赢战产业互联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版,第88页。当前,海关技术开发过度依赖于设备提供方,进度受制于其科研实力、开发积极性和流程化生产模式,缺乏对业务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同时,未能搭建与国内外AI技术领先机构的交流平台,因此海关在技术开发中处于被动地位。四是技术开发缺乏进度表和评价机制。“智能机检”的发展速度与技术保障密切相关,技术的开发欠缺确切的目标、具体的时间节点、完善的进度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

(三)法律瓶颈

“智能机检”系统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在机检审图领域实现“人工智能”对人的全面替代,在审图水平的“质”上达到甚至超越人工审图的专家水平,在海关监管的“量”上实现对进出口集装箱的100%覆盖,在进出口货物的监管“效率”上达到与未来全自动化码头相匹配。其实质是在高效监管的基础上,实现对口岸进出口货物全方位、无死角的管控,是海关监管模式改革和升级的重要步骤。

一是行政法层面上。“智能机检”系统能否成为行政法所规定的行政行为的主体?“智能机检”审图作出结论的行为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能否进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行政诉讼的参与主体与行政责任的承担主体为何?因“智能机检”误判造成的行政相对人的损失是否可以依照《国家赔偿法》进行赔付?

二是民事法层面上。对于因“智能机检”误判造成的行政相对人的损失,设计者、开发者、所有者、运行者之间谁来承担或如何分担?“智能机检”的设计者与开发者承担有限责任还是无限责任?如发生误判造成损失,“智能机检”的设计者与开发者是否对结果具有可预见性和具备因果关系?是否存在因“智能机检”误判导致损失的特殊民事救济途径?

三是国际法层面上:各国在立法或法律规定出现冲突时适用何种法律?是否研究就专门针对规范“智能机检”而制定双边或多边协定?

这是镇上悦来客栈的老板娘告诉我的,悦来客栈的老板娘说,自从许春花的娃娃在黄葛树下被人抱走后,她就变得疯疯癫癫的了,不管刮风下雨,她都抱着洋娃娃在树下逗着、哄着。

现行法律对“智能机检”规定的空白将导致“智能机检”在实际运行中的“名不正、言不顺”,也将造成“智能机检”全面取代人工审图进而成为海关履行监管职能手段这一基础的定位缺乏法律支持,将使得行政相对人或其它当事人在由于“智能机检”误判而遭受损失时缺少法律救济的途径。因此,海关在探索本领域内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的智能化的过程中,应当同时关注并着手扫除现有的法律障碍、补足现有的法律空白,在立法层面上为“智能机检”时代的到来打好法律基础。

(四)管理瓶颈

“智能机检”替代人工的真正效果,必须放在具体的监管场景中进行检验。当前,在监管工作主要依靠普通人力进行操作,港口效率逐渐无法满足需求的背景下,全自动化集装箱作业成为未来港口发展的趋势。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即是未来港口建设的模板,应对未来的监管场景目前尚存以下管理瓶颈:

一是管理分散、各自为政。由于缺乏统筹各部门协调作业的顶层制度设计,隶属于不同管理上级的部门(港务局、检验检疫局、海关等)之间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出现问题后仍依赖传统的沟通机制,缺乏效率。

二是衔接低效、损失时间。码头高效率的实现除了压缩环节、规划紧凑之外,很多情况下还依赖于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或环节交叉并行。未来如进行过机前置或交叉监管的调整,现行检验检疫部门与海关之间的衔接效率就无法满足需求。

“人工智能”全面替代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距离,要实现这一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设立目标、循序渐进。鉴于宁波海关“智能机检”系统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宁波海关监管资源配置和宁波口岸特点,未来应努力达成以下四大目标:

四是标准不一,浪费资源。因集装箱货物堆放、报关单信息未形成统一标准而大大增加了“智能机检”的审图难度,监管资源因进出口企业未能标准化装货和报关而被无谓浪费。

三、“智能机检”发展展望

法律障碍是“智能机检”完全替代人工所面临的又一重大问题。“智能机检”相比于自动驾驶、智能伴侣、智能克隆等AI技术缺少了伦理、道德、法律上诸如拟制人格、刑事责任等现实和法律阻碍,但依旧面临挑战。其主要是围绕“智能机检”审图判断行为的定性、“智能机检”误判造成的损失如何承担、如何通过法律规制“智能机检”、国际范围内法律冲突如何解决等所展开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是规划落后、物流不畅。自动化码头的高效率还体现在码头作业和海关监管等不同环节之间合理的物流路径、缩短的物流距离和不间断的物流流程,这需要在码头整体设计上将管理和监管涉及的各种因素综合考量、统筹规划。

(一)以“智能机检”促成海关管理观念革新

“智能机检”替代人工审图,既是技术上的变革、监管效能上的飞跃,又是海关监管理念、科技理念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发展的眼光审视海关监管模式的现实,认识到风管指挥查验的抽查模式只是向机检前置的普查模式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以技术驱导的“智能机检”是完成这一过渡的基础和关键。

过电压检测装置利用测量电极上过电压产生的电场分量对过电压进行测量和记录,同时通过试验来确定测量电极输入电压与检测电路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10-11]。为此对该检测装置分别做工频过电压传输试验、冲击波过电压传输试验和频率特性试验,以确定在各种激励条件下检测装置的传输特性和输入、输出对应关系。

二是以改革的魄力为监管模式的升级架桥铺路,任何改革或变革都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和实现现有资源的更优配置,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取舍、得失和阵痛期,应有提前打算、长远谋划、先行一步的决心和魄力。

高校机构内的知识(指组织或个人的教学科研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各项已经取得且公开发表的教学科研成果,比如受著作权保护的各类著作、期刊论文、取得专利权的专利文献等;各项不以发表为目的的教学课件、会议演讲稿、参加学术会议带回的资料、各类参观考察采集回来的资料、各实验室记录的工作日志、实验数据等;各级各类学位论文、毕业论文;存在于师生头脑中的知识、想法、经验等。

三是科技发展理念由计划经济思维向市场经济思维进化,由依赖部门内报送要求、被动接受科技企业既有产品模式,转化为由业务部门和科技保障联动参与技术开发、科技企业依要求个性化定制模式。科技公司开发产品应依海关业务需要立项,开发过程与测试过程同步进行,畅通开发过程中的沟通渠道,并依海关未来的规划布局提前做好相关技术储备。

潜山市有许多自己的特色产品,茶类主要有天柱弦月,天柱剑亳,晴雪香茶,还有许多国家地理产品,如天柱山瓜蒌子,雪湖贡藕,舒席等等,政府鼓励农民从事相关农业产品种植,并在资金和政策上大力扶持种植户,目前已经有许多农民通过售卖当地特色旅游商品实现脱贫。

四是在观念中正确定位“智能机检”。“未来,有可能产生其他的协作方式,使得人类和机器在‘同等高度’共同作业,这也意味着机器拥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即智能。”*[德]阿尔冯斯.波特霍夫、恩斯特.安德雷亚斯.哈特曼主编:《工业4.0—开启未来工业的新模式、新策略和新思维》,刘欣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第80页。应完成由机器是人工审图的辅助工具,到“智能机检”审图与人工审图并行不悖、互为补充,再到最终以“智能机检”为监管基础,人成为智能系统的维护者和管理者的观念转变。

(1)码头拆除分区清挖顺序:4区不受地基处理影响,开工后先施工4区,5区在地基满足强度要求后立即进行开挖。施工顺序为4区→其他→5区,由下游往上游施工。

(二)“智能机检”系统图像筛选功能的开发和稳定运行

一是在未来全自动化作业条件下,要适应其码头信息化、无人化、高效率等特点,海关监管模式必须做出变革和升级,同时,海关监管职能的高效发挥,不能仅仅依靠海关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与港务部门、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部门等机构互相配合、通力合作;二是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制定同时规范码头管理、监管、经营等各方参与者权利义务、程序步骤、沟通机制、解决机制、责任机制等的具体规定;三是打造信息化物流体系保障“智能机检”的高效运行,并以此实现对自动化码头的高效监管,监管的各个环节之间需设计合理、流程紧凑、无缝衔接,唯有高效的监管体系才能与自动化码头货物高效流动的需求相匹配;五是鉴于进出口企业报关和货物装箱标准的不统一(如申报品名同一而实际规格不一、不同规格货物混杂装箱等),通过“智能机检”系统实际试验总结归纳出易于其进行判断的报关数据标准和货物装箱标准。*报关数据标准和货物装箱标准是针对进出口企业标准化改造的具体措施,事实上,海关应当成为更广泛意义上标准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例如物流信息标准、物流设备标准、码头流程标准、码头堆放标准等。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和实施反制措施(如不符合相关报关标准或货物装箱标准的直接移送通关、查验部门)的积极引导加消极制约并行的方式,使进出口企业逐渐形成依标准报关和装箱的意识和习惯。通过严格执行统一的报关和货物装箱标准,不仅可以降低“智能机检”系统查验的难度,减少海关监管资源的无谓浪费,同时,对于当前通关一体化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打破信息壁垒、联通数据孤岛、推动业务协同和有效信息整合等方面均具有深远意义。

单片机也称微控制器,它集成CPU、ROM、RAM、存储器、I/O口等,而微处理器是CPU,它仅集成运算器和控制器,没有存储器和接口。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是单片机原理课程的负责人,长期从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自动测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培养优秀的应用人才,明确教学课程设置目的,通过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分析,贯彻落实教学计划,认真探讨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我们进行了有效的教学实践研究与探讨。

(三)“智能机检”对人工审图差距的缩小和反超

当前,宁波海关的“交互式智能图像辅助分析”系统受制于H986成像技术有限、“智能机检”系统识别算法不够精确、智能审图系统典型资料库图像储备不足等技术瓶颈,实践中并未真正发挥出应有作用,仍旧扮演着辅助人工审图的角色,未来应以理念为引导、以技术为突破,促成“智能机检”真正实现独当一面。

一是先易后难、逐步突破。根据实际调研,宁波海关现行“智能机检”系统对单品名货物的识别准确率显著高于多品名货物,这为单品名货物条件下“智能机检”对人工的全面替代提供了可能性,实践中前期的技术攻关也正是围绕着单品名、典型图像、现有技术手段等因素展开的。

二是优化算法、博采众长。目前“智能机检”的系统算法尚不够精确,建议打破原有的闭门造车的技术开发模式,尝试探索跨部门、跨领域、跨国别的开发交流理念,疏通与掌握AI领先技术的国内外高校、企业、实验室的信息交流渠道,以“他山之石”为“智能机检”系统研发提供新思路。

三是尺短寸长,能者居之。所谓智能机检,“机检”是躯体,“智能”是灵魂,目前国内的高科技公司各有所长,软硬件开发并非一家独大。因此可以尝试智能机检软硬件的同步开发、分别采购,进而形成真正符合智能机检需求的产品线、供货链,如国内当前在AI图像比对领域领先的科大讯飞等高科技公司,即可考虑取其优者攻克软件瓶颈。

[6] 胡志坚.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分析与国际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五是并行不悖,紧密配合。在“智能机检”开发、测试、试行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人工与“智能机检”审图的无缝衔接、互为补充和紧密配合,并制定可靠的检验机制和纠错机制。

六是突出智能,发挥优势。“智能机检”的智能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其自我学习的能力上。鉴于目前典型资料库不够完备的现状,应在广泛征集充实资料库的同时加大“智能机检”系统自我学习功能的开发,突破依靠人工灌输数据的模式,使“智能机检”系统能够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审图数量的增加,不断自我更新数据库、自我总结图像规律、自我优化判断逻辑、自我进化分析算法,最终实现“AlphaGo”式对人类极限的超越。

(四)高效率码头管理模式的构建与盘活

三是在海量的、实时的、与货物实际一致的图像数据的基础上,“智能机检”将承担图像数据管理的职能,风管将回归其风险分析、数据智囊的本位,共同以二元全新角度为领导决策、政策制定、海关统计、指导人工查验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1.2.1 成立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为加强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医院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成员包括医务、药学、临床微生物、院感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具体负责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履行卫生部规定的管理职责。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能机检”系统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如何接近人工的审图水平,而是如何准确判断自身的审图水平。“智能机检”系统图像筛选功能是指“人工智能”通过对图像的分析,迅速判断出根据其现有水平是否能达到“看得懂”、“辩得清”、“判得准”的标准,如符合这一标准则随即做出判断,如不符合则第一时间将图像转至人工审图接单岗位。这就好比在浩瀚湍急的图像洪流中架起一张网,网眼的大小即是现有的智能审图水平,既保证了无漏网之鱼,又实现了水流不受阻碍,同时,网眼的尺寸也随着技术的提高不断缩小,最终由一张网变成一面墙,实现“人工智能”对人的全面替代。由此可见,图像筛选功能的核心在于实现智能审核图像和人工审核图像的准确分离、并行不悖,从而保证在“人工智能”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并不影响监管效率和监管效果,这是“智能机检”极其重要的前提性和基础性功能。

李劼人笔下的女性虽然独立自主,在那个仍然封建落后的社会环境下和三从四德的传统女性相比具有超前性和先锋性,但是她们仍然在男权主义下苦苦挣扎生存。他们并没有完全摆脱男性的压迫和摧残,她们虽然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意识,但是她们仍然摆脱男性而独立生存。她们渴望浮出水面,却只能在呼吸和窒息中挣扎。

综上,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谈“智能机检”,抛开物流、信息等要素谈“智能机检”或拘泥于现行监管模式框架谈“智能机检”都是片面和局限的,应当站在海关监管职能一体化的高度、全国海关一盘棋的广度、海关未来改革和发展的远度来谋划“智能机检”的定位与发展。同时,不能仅停留在海关监管的某一环节或某一部分,应当将“智能机检”置于未来港口建设的具体场景和模型当中,以体现其优势的具体发挥和存在的现实意义。

四、“智能机检”对现行监管模式的影响和冲击

现行的布控引导查验的监管模式将受到“智能机检”的冲击。当“智能机检”的因素被引入海关监管体系,对进出口货物全面监管的“量”变引发了监管力度的“质”变,促成机检查验由基于风险布控的“后道”转变为货物全面监管的“前道”,海关监管分析由一元维度(数据信息)过渡到二元维度(数据信息+图像信息),当前抽查模式进化至100%过机的普查模式,有力震慑和抑制进出口环节的不法行为,进而对海关现行监管模式下各部门职能及分工产生影响和冲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智能机检”影响现行风管模式

“智能机检”与风管的关系由现行的风管布控指挥查验模式转变为由“智能机检”为主导的主动查验和风险信息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如下:

政府要对旅游管理进行有效干预,通过组织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学习和考察,让他们掌握先进的旅游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这样就能提高旅游管理实效性。另外,旅游企业要加强行业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还要和旅游发达国家进行合作,这样就能拓展海外旅游市场,让旅游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是现行风管分析模式,属于“管货但看不到货”的“一只眼看路”模式,由于缺乏货物图像的参照,风险布控只能通过数据分析设置布控参数,部分监管对象也同样会在报关数据上动手脚以逃避海关监管。二元维度下的海关监管将“乱枪打鸟”进化为“精确制导”,以数据+图像的二维比对使监管对象的文字把戏无所遁形,而其流程上必然是由“智能机检”为主导的。

二是现行的风管指挥查验的模式是监管资源不足以满足全部监管需求下的无奈之举。当实现进出口货物100%过机后,以“智能机检”为主导的普查模式在监管范围和监管力度上都远远优于以风险布控为导向的抽查模式,也必然将其取代。

未来海关高效履职,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是一种持续的互动。因此,提升监管区域内的综合效率不能仅依靠监管部门,而是涉及多个主体,强调多元主体的互动、协作,进而实现共同目标,具体表现如下:

(二)“智能机检”促成通关职能发生转变

通关负责信息流的收集和订正,“智能机检”负责货物流的查验和放行,两者互相促进、互为保障,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现行的通关职能是细化风管布控的指令、对未被风管布控的货物实施放行,当“智能机检”普查模式取代风管布控抽查模式后,其细化指令和货物放行的职能随即失去意义,而突出其对报关信息流的管理(收集、审核、订正、分析)职能;二是“智能机检”负责机检图像与报关信息的匹配,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放行与否的判断,具备唯一的放行权限;三是通关信息流的顺畅、准确、统一为“智能机检”提供了数据保障,“智能机检”普查模式也将促使进出口企业依法报关、依标准报关,降低了报关数据管理的难度并减少了监管资源的无谓浪费。

(三)“智能机检”应加强与物流的协同配合

“智能机检”与物流将实现由各司其职到协同一体的转变,两者共同构成了提升未来海关监管效率的基础,主要表现如下:

支撑组件实际工作时,L1=L3=75mm,L2=150mm,dmax=2mm。考虑到θ较小,对上述公式做如下处理:cosθ≈1。将以上各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可得实际支撑力与理想支撑力之间的偏差ΔF(百分率)为:

一是100%过机带来了查验量的剧增,集装箱在监管区域内和监管的各个环节之间必须实现高效率移动、归类、装卸、堆放,因而高效的物流是“智能机检”全面铺开的保障;二是“智能机检”的合理布局、流程优化为物流的整体设计提出了要求、提供了指引、减轻了压力;三是“智能机检”和物流的无缝衔接、紧密配合共同达成了全面监管下对高效率的要求。

五、结语

当前海关监管面临的核心矛盾是监管效率与监管力度之间的矛盾。传统监管模式和有限的监管资源因无法同时满足进出口货物对监管体量和通关效率的双重要求而有待改革,这也正体现出“智能机检”的核心价值。

其实,随机采样一直都有较大的漏洞,它只是在不可收集和分析全部数据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以风险布控为引导的海关查验在监管有力的要求下显得底气不足。事实上,即使是现行的风险布控模式,也缺乏对其准确性和全面性的具体检验标准。“智能机检”代替人工审图并实现进出口货物100%全面过机,在保证监管效率的同时补足监管力度的短板,是由量变引起的质变,是实现未来海关监管模式的改革和整体监管布局升级的核心突破口。

可以说,顺应信息化潮流的时代,以前瞻的眼光和科技手段促成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升级,以提升监管力度,强化把好国门的能力和信心,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国际、国内环境,才是中国海关在未来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真正体现其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陈劲,贾根良.理解熊彼特:创新与经济发展再思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 陈清泰.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辜胜阻.创新驱动战略与经济转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 顾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75.

四是摸准痛点,对症下药。应清楚了解目前技术开发中的真正症结所在,围绕具体问题细化硬件增加和软件升级的具体组合和预期效果,并制定完善的评估机制和进程监督机制,“将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使部门之间即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实施官员和专家问责制度。”*陈宇学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第295页。

[7] 贾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财税政策与体制变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二)社会化。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涉及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领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枫桥经验”诞生于农村,发源于公安,肇始于化解矛盾,并在化解矛盾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其源于公安工作却跨越到综合治理、维护稳定,源于农村却拓展到城市、企业、学校等各个层面,源于化解阶级矛盾却发展成为正确处理社会各领域矛盾的经验。预防、化解矛盾这个“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始终没有改变,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8] 冯之浚.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9] 李平.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0] 浏红玉,彭福扬.创新理论的拓荒者[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1] 涂成林.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12] 干春晖.新视野下海关监管机制创新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13] 白春礼.把握新科技革命机遇,助力美丽中国梦[J].学习时报,2013(5).

地壳规模的可控源地震学的目标重点是对不同地壳单元给出一般描述,大多基于的是其厚度和P波速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追溯到其地球动力学意义,根据构造过程可得出导致地壳块体起源的推论。应用广角反射/折射类型探测的成功例子是研究大陆边缘的陆壳范围或追踪各个地体/微板块之间的边界。为解决此类地质问题的典型广角反射/折射测量由垂直分量接收器的布设组成,沿二维剖面间隔为1~5km,炮点间距20~30km(陆上),或海底传感器的间距为20~30km,炮点间距为100~500m(海上)。

[14] 陈磊.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N].科技日报,2014-2-28.

[15] 林跃平,王开盛.创新文化与科技创新[J].中国软科学,2007(2).

[16] 江小涓.理解科技全球化一资源重组、优势集成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J].管理世界,2004(6).

[17] 李恒.产学研结合创新及其法律制度保障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1).

[18] 李乐.21世纪美国的科技政策[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5(1).

在不同条目的得分上,多数条目的得分数据没有通过Levene’s方差齐性检验(P<0.05),因此采用Mann-Whitney 秩和检验的方法,分析各不同条目上两种就诊类型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各个不同条目上,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统计结果见表4)。结合平均秩次和均值结果判断可得,在各个条目的信任水平上门诊患者均低于住院患者。

 
叶平,孔海燕,段鑫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18年第02期
《海关与经贸研究》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