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香港青年赴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的机遇、挑战及应对

更新时间:2016-07-05

过去30多年里,香港作为广东“走出去”或者“引进来”的主要窗口,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要素的单向流通较为明显。从过往的制造业到今天的服务业,无论是香港企业到广东投资,还是香港优势产业向广东转移,均是单向性的要素流通。粤港之间的合作模式,主要是“广东所需+香港所长”。目前这种模式已经到了转型的关口期,有必要积极探索新模式。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或许可以提供一条出路。其中,如何吸引香港青年到粤港澳大湾区居住和创业,需要政府、商界、社会共同合作。

一、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青年创业提供机遇

香港近年创业风气兴盛,不单是较多人谈及的科创,开设网站或实体店出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港人也越来越多。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的研究指出,2016年参与创业的香港人较2009年新增了2.06倍,早期创业比例增至9.44%。根据政贤力量于2015年的调查,接近60%的香港年轻人有意创业,但碍于高昂的租金及缺乏地方等因素,当中只有约25%的人会将他们的点子实践出来。

在香港要启动自己生意,并不困难。办一个公司注册和商业登记,费用也不过是数千元。不过,在创业这条路上,有不少港人也遇上不同的困难,部分正是香港的发展困局,也是大湾区对创业者的吸引之所在。

(一)租金与人力成本较高

香港的租金和人力成本高,是创业者其中的一个困难。创业初期,或许不用聘请员工,很多事情也由创业者一力承担,可是创业期也有日常花销。再者,当业务开始发展,就必须聘请员工和租用办公室。相对而言,在大湾区内其他的城市,此等成本必定较香港为低。同时,在低利率、房价向上的趋势下,香港的租金成本在可预见的将来,只会是越来越高。

(二)香港市场小并且保守,不愿转变

首先,香港经济市场发展较大湾区早,很多行业的业务模式根深蒂固,市场内各个持份者大都倾向传统,不愿意转变。投资人往往倾向投资一些传统或强势的行业,香港初创企业获得融资的机会亦较内地同类企业为少,而估值往往也较低。在科创的项目中,有不少打破行业供应链内的中介人,直接把生产者与消费者连接起来。传统业内人士大都认为这是行外人在争夺自身的利益,视之为洪水猛兽,而不是思考如何加以运用,以赚取更多利润。初创企业作为行业的后来者,要打破这个局面,要花费的力量,较大湾区内新兴都市来得困难。

在中文语境下,美国研究的概念早就存在,它关注美国方方面面的研究,不是一个单一学科概念。外语专业的美国文学、政治学的美国政治、世界史的美国史、美国外交史、法学的美国法律、经济学的美国经济、艺术类专业的美国艺术等与美国有关的各种研究,都可纳入美国研究范畴。美国研究分属不同的学科,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学科领域。

式中:w ij(t)是输入层到隐藏层经t次调整的权值;I jq是在第q组样本输入时节点i的第j个输入。

党的领导是创造“苏州奇迹”的制胜之要。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苏州不断探索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等机制,率先开启用制度保障政治生态的实践,努力打造一支讲政治、善创造、勇担当、不懈怠的新时期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同时,在快速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中,苏州守护好了城市的传统文化、传承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形成了既根植于苏州这块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深厚文化土壤,又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苏州经验,更凸现了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丰富内涵和思想价值。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阶段,图纸审核工作对整个施工设计影响巨大。现阶段,很多工程建设之中的图纸审核工作存在不认真、不严肃等问题,漏洞百出,从而为施工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另外,在施工预算上,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预算结果并不准确,无法对后续施工成本进行精确评测,而且在内部成本支出上,相关部门并没有进行相应审核,让建筑设备质量出现很多问题。站在材料选用角度来说,部分工程品质检查工作的开展并不彻底,采购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成本控制,资金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还有很多企业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设备使用和维护工作,引发大规模设备浪费情况出现,再加上施工技术实施不到位,主体工程进度受到很大影响。

(三)金融科技发展相对滞后

香港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不及内地都市流行,也是令香港初创较内地困难的因素。首先,在经营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B2C,BusinesstoConsumer)业务方面,在内地,支付宝、微信钱包等工具的普及为营商者带来不少便利,手续费亦不高。在香港,公司想运用缴费灵收取客户费用,入门门槛是成立一年以上的有限公司;想透过信用卡收款,亦需要通过银行的批核,而且费用并不便宜。

其次,香港的银行或金融服务机构为初创公司提供服务的意愿较低。在公司新成立之初,要在银行开设一个户口,并不是想象中填一填表格就能成功,需要提供不少业务证明档案,部分银行更会向资金较少的公司收取额外的手续费。因此,有不少港人在营商的初期,也只能使用私人户口营运。

再次,香港银行较为传统,倾向进行贸易融资,相对内地(如深圳)的银行,愿意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的机会较低。可能是这个因素,先前提及的研究指出,深圳的早期创业比例是16.04%,较香港高出很多。

最后,众筹是全球各地创业者近年常用的融资方法,香港也有不少创业者透过这些平台集资。碍于香港法例所限,不能进行股权众筹;捐赠众筹大多基于公益性质,要支持他人发达而自己没有获益,较为困难;而常见的权益众筹,大部分香港人也只是视之为预购产品,而并非对创业者的支持。向众筹项目提供资金的香港人亦只占少数,反映出香港人对新事物较为抗拒。

二、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创业遇到的瓶颈

大湾区交通网络持续发展,地区之间交流日益频繁,每日以高铁来回两地将会是新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年轻人能到起动成本较低、市场庞大的大湾区一圆其创业梦。但香港人到内地创业也会遇上不少困难。

(一)不了解内地制度及法规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政府架构不熟悉。大多数香港人都不清楚内地的政府架构,刚开展业务时要找寻对口部门十分困难。例如,创业的第一步——领取商业登记及牌照、注册税号等,到底需要向什么部门申请,相信已经难倒很多有意创业人士。二是不了解法律上的差异。内地的劳工法例跟香港也是有所不同,如最低工资、加班工资制度、八小时工作制、离职通知期等。倘若没有内地工作的经验或获得别人指点,一不小心便可能误堕法网。三是不了解税务中的差异安排。内地也有类似香港的强积金制度,企业和员工每月都需要供款到五险一金。可是在每个都市中,企业需要负担的比例都有一定差异。例如,在广州,企业每月需要按雇员月薪的14%~20%供款到养老保险,而深圳则是13%~14%。倘若没有专业人士协助,年轻创业者将会深感困惑,稍一不慎便会踏上地雷。四是不明白商业纠纷的处理方式。内地采用的法律类似大陆法,而并非香港的普通法。两地的法规非常不同,一旦遇上法律问题及商业纠纷,香港创业者定必感到彷徨。

此外,自2003年CEPA签订以来,香港企业或以香港公司控股内地企业均可享有税务优惠。但根据笔者观察,大部分年轻创业者对此完全没有概念,白白浪费了有关优势。

(二)不熟悉内地商标注册制度

内地的商标注册制度与香港非常不同。在香港,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商标条例》第59条,商标拥有人在发现商标被人抢注时,他们能反对注册或申请撤销商标。○11在内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12但“抢先”在实际操作上一般不被视为“不正当”。因此,很多大企业往往要花上很多心力去注册“防御性商标”,以防遭到影射。倘若年轻创业者缺乏相关知识,当企业做大做强后被人抢先注册商标,企业若不是需要花上大量的资金进行诉讼,便是失去辛苦建立的品牌。

只要成功让香港的“流”引到粤港澳大湾区,就能助力大湾区的腾飞,相对也会为香港的青年带来更大的生活、工作与就业空间。但前提是必须实事求是地面对香港人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生活与居住的困难,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三)对内地市场及文化缺乏了解

一般年轻创业者都会遇上资金紧张的情况,内地的借贷利率较高,这也会成为企业失败的原因。另外,香港与内地的文化及对员工管理管道也存在明显差异,语言、生活习惯、饮食均是完全不同的。年轻人大多不了解内地模式,只是将香港的思维直接搬到内地,这增大了创业失败的可能性,也不容易留住内地招聘的员工。所以人才招聘问题往往也是很多香港创业者在内地经营时遇到的困惑。此外,大湾区不同都市有不同的人才、招商及创业计划。创业公司的发展与扩展也可能面临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挑战,如根据笔者经验,在某一城市注册的公司,在其他城市的分公司往往不获当地政策优惠。

三、几点政策建议

大湾区是香港青年创业的新机遇,可是他们大多对内地市场并不了解而造成很多创业难点。政府、商会与非政府组织及专业人士应该对一群勇于追梦的年轻人提供适当协助,让他们实践创新的点子,建立影响世界的国际品牌。

脑成像研究证实,倾听音乐时会产生神经活动,使许多皮质和皮质下的大脑区域动力学发生改变,而影响注意力,记忆力,运动功能,以及情绪。音乐还将增强两个大脑半球的协同工作能力。认知和表达音乐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含认知、情感、动作等多方面。音乐由声波通过外耳进入初级听觉回路,在耳蜗转换成神经信号。神经信号经脑干传入丘脑,最后到达听皮质,在听皮质进行音色、节律、强度等知觉方面的分析[10]。

(一)政府

政府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提供政策上的优惠,提高企业的存活率。到内地创业,虽然起动成本较低,但初创业者手头上的资金大多都不是很充裕,在营运上仍可能会出现周转不灵的问题。因此,特区政府可与内地政府商议,为年轻的创业者提供一些优惠措施,以减轻他们的负担。例如,首年盈利免税额、宽减商业登记收费、科研投入税务抵扣等。大湾区特别鼓励科技创新,如果大湾区内部各地政府能够参考香港科学园的措施,提供租金优惠及设施予初创高科技企业,并让香港初创企业同样能享受国民待遇,将更能提高香港创业者到大湾区发展的吸引力。

此外,针对年轻人自身的利益(即个人所得税),因内地税制是累进制,故当香港薪酬所得相对高时,则内地征税相当于高至40%。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三个税区,如果能在原居地征税,则可鼓励香港青年内地就业。

另外,政府的另一项功能是在大湾区内部建立一个具权威及公信力的机构,从而帮助诠释大湾区政策及作为香港创业者在大湾区创业遇到困难时可以咨询的机构。

(二)商会和非政府组织

商会和非政府组织可以成为咨询者的角色。在遇上法律及税务问题时,创业者总是感到彷徨无助。倘若各组织能提供咨询,创业者便可以节省研究法例的时间,同时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而且,上述提到的顾客需求的问题,也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商会及非政府组织可共同开办讲座及课程,让拥有丰富内地创业经验的人士与年轻人进行分享。他们亦可提供创业支持服务或良师益友计划,让年轻人跟从有经验的创业者学习营运及处理难题,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香港年轻创业者最需要的,是能辅导他们构建正确商业模式拿到第一单生意的带路者。香港青年创业者在大湾区创业也要有重新再学习经营文化的准备,选择一个内地成熟的伙伴合作开始,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的机会。

陈利在讲话中提出,今年恰逢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四川美丰40多年来始终坚持创业、创新、创未来,从名不见经传的县级企业发展成资本市场垂青的上市公司。今天的四川美丰,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服务新型现代农业、创新绿色环保品牌,致力成为生态文明的实践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让未来更永续。

(4)不同阶段航标巡检的安全管理措施。就现阶段航标巡检的工作来看,相关巡检人员除了要定期的进行航标巡检工作,也要在特殊时期展开不定期的巡检工作,例如春节前后、特殊不良天气前后、重大活动前后(外国领导访问、海博会等等)。针对不用的阶段,航标巡检的安全管理也要对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现时,市场上已有不少专业人士看准了大湾区营商的香港人或外国人新增趋势,为他们提供会计、税务、法律等服务。毕竟生意开展初期,创业者需要顾及的东西繁多,这些专业人士能为他们有效解决困难,如找出对创业者最佳的税务安排。倘若企业需要聘用员工,人事中介公司协助能为他们选出合适人选,同时他们能作为导师,提醒创业者在劳工法规上的注意点。

四、相关配套措施

以上所述要有效果,关键还是鼓励年轻人移居大湾区,并提供年轻人内地生活安居、出行交通及相关通勤费用、医疗生活的一系列相关配套。人才落地才能盘活各地促进创新创业的资源,推动年轻人在粤港澳大湾区扎根。

(一)协助青年落户大湾区

香港的房屋问题非常严峻,市民不但要面对高昂的楼价,居住质素更是每况愈下。发展商为了配合年轻人的购买力,不断推出只有百余呎有如劏房的纳米楼。移居大湾区能有效解决楼价及居住质素的问题。首先是价格优势。现时,两地楼价差异十分明显。香港平均呎价约为12000港元;○13内地的一线城市如广州市,大部分区域的平均呎价也不会超过3000港元。属于二线城市的中山市,平均呎价更只需1300港元左右。换言之,内地的单价只是香港的1/8~1/5。尽管大部分内地城市的首期最少需为楼价的三成,在现时较低廉的价钱下,相信很多香港人仍能负担。其次,内地的居住质素普遍较香港好,其中最明显的必然是居住面积。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积约为150平方呎,而内地则约为350平方呎,较香港大1.3倍。再次,一些大型屋苑的环境亦较香港为佳。内地的屋苑多为封闭式,规划一般都非常完善,餐厅、理发、购物一应俱全,居民不踏出小区也能解决日常生活所需。而且内地很多屋苑都有使用物业管理应用程序,居民能以程序要求送水、维修、团购等服务,物业管理服务明显领先香港。内地楼价不但低廉,而且平均居住面积较大及有较高的居住质素,移居大湾区是一个吸引的选择。可是跨境居住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政府协助解决。

首先,跨境居住最重要的考虑必然是交通时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兴建多条铁路及公路,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到深圳只需半小时,一个多小时便能到达香港。港珠澳大桥也将珠海到香港国际机场的行车时间减少超过八成,由约4小时大幅降低至约45分钟。而广深港高铁更可在不停站的情况下,48分钟由广州到达西九龙。可见,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将会大幅缩短,交通时间的问题并非想象中那么大。

我问了别人,这种事情打官司其实也是打得赢的。只是不想把关系搞得这么僵,今后我还要在村长的下巴底下接饭吃是吧?

此外,还可以适当考虑针对特定创业人群,放宽内地的房屋限购政策。在正常情况下,香港人现时想到大湾区购买房产并不容易。自2017年3月,为了遏抑过热的楼市,贯彻2016年12月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理念,内地政府在不同城市进一步加强了限购及限售政策。例如在广州,没有当地户口的单身人士必须在广州有5年的社保缴纳记录才可以购买一套房子,就算补交社保也不能获得购房资格。倘若要实行港人移居大湾区计划,内地政府必须提供协助,放宽港人购买内地房产的要求,如每人有一次购房机会,并设有最短转让年限。这样能有效减少楼价波动,却能让香港人购买到自己的房产。

(二)促进跨境交通发展

目前,常用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有传统方法如国家标准、AOAC等,以免疫学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法(ELISA)等,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等[6]。传统方法培养时间较长,一般需要3~4 d检测时间[7]。ELISA方法从样品的制备到检测结束大概要40~48 h才能完成,且由于使用的多价血清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容易产生假阳性[8]。PCR方法需要昂贵的PCR仪器和繁琐的电泳,故不宜普遍推广。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对于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方面主要考虑三大问题。一是过关时间。在移居大湾区的人数增加后,繁忙时间或许需要花上20~30分钟过关,这定必令人却步。政府可考虑增设特别通道便利跨境居住市民,减少过关时间。二是购票便利化程度。高铁将会是来往香港及大湾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可是,现时香港人在全国大部分车站购买高铁票的待遇仍与内地居民有明显区别。港人购买预售车票必须花时间先注册一轮,而取票时亦多半不能使用自助取票机。若加快推进回乡证与内地第二代身份证持有人享有相同待遇,这样可以大幅减少港人购票时遇到的困难,相信可以吸引更多港人移居及出行到大湾区。三是一体化的交通支付方式。当前,内地使用电子货币愈趋普及,一张能用于大湾区所有城市的公共交通智能卡是有需要的。市面上有一款名为“八达通·岭南通”的联名跨境卡,卡内包含八达通及岭南通功能,可在广州、佛山、香港等17个城市使用。现时,全省公共交通一卡通已基本实现,但“岭南通”仍在努力争取省内所有地铁一卡通。倘若政府能支持“岭南通”完成有关计划,跨境交通支付将会变得更为便利。

其次,除了交通时间,车资是跨城居住的另一个重要考虑。现时港铁来回罗湖到中环便需要92.2港元,而广州到深圳的高铁二等座每一程便要74.5~94元。而根据内地官媒的预测,港珠澳大桥的收费为私家车150元、货车200元。来回两地的交通费每天最少也要300港元,一个月便要花上6000~7000港元在交通上,这对一般的打工者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近年日本政府或企业为了吸引市民住在较偏远人口较少的地区实施了新干线通勤,补助市民乘坐新干线来往东京和其他县市上下班。香港政府可积极考虑提供类似的交通津贴,或以优惠月票方式支持跨城居住的市民,减轻其交通支出的负担。

(三)提供配套医疗服务

部分人对医疗问题亦十分担心。因为香港人没有缴交内地的医疗保险,故此无法享受医疗福利,医疗费用会较高。内地医疗制度与香港亦存在很大差异,人们需要先以现金缴付数千至数万元的按金,方能获得治疗。倘若出现了一些紧急状况,市民必须在居住地求医,他们在没有充足现金的情况下便会出现危机。

此外,内地大部分医院都不接受境外医疗保险,香港居民尽管有香港的医疗保险,他们多半需要先缴付医疗费用,之后再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两地政府或许能为香港人在指定医院提供便利,在危急情况下让他们能先接受治疗后付款,减少有意跨境居住人士的疑虑。

香港人在内地工作,也面对购买社会保险(社保)的问题。社会保险又被称为“五险一金”,主要项目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现时内地的就业人口基本都有参与社保,费用由劳资双方合力支持,而国家规定香港人在内地就业,也是需要购买社保的。不过,由于部分地方未有就港人社保提出具体措施,在内地就业港人购买社保的比例不高。

(四)应取消就业证要求

另一个或会阻碍香港人才到大湾区发展的,是“就业证”安排。现时,香港人若需要到内地工作就业,需要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就业证。一般需要提供体检证明、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及劳动合同等。这些并不是很繁复的要求,但申请需一定时间,并需要由企业办理。在内地企业和雇主的角度来看,大都会考虑聘用无须申请就业证的内地人,以减少无谓的行政工作。

现时,上海已经有把就业证和居住证合一的安排,有意到上海工作的港人,只需要自行申请居住证,就能于上海的企业工作。企业在无须为港人申请就业证的情况下,将更乐意聘请港人。要吸引香港的人才到大湾区,政策上应取消就业证的要求,以便利更多香港人在大湾区的创业就业。

从“五五”普法规划之前提到的“法律素质”到“六五”普法规划提到的“法律素养”,再到“七五”普法规划的“法治素养”,对普法对象的培养目的随着普法理念的变化逐步提升。

(五)为港人调节社保政策

现时有数万香港人于深圳跨境居住已经超过十年。他们每天来回两地上班上学,证明了跨境居住是可行的。港人移居大湾区虽然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政府协助解决,但这策略必定是未来的一个可行方向,在促进两地融合的同时能有效纾缓香港一直难以解决的房屋问题。

某调蓄水池位于壶关县,工程级别为Ⅲ等3级,总容积14万m3,地面高程为970.0~975.0 m,场地地基持力层为低液限粉土,结构较松散,为弱—中等透水层,场地为自重湿陷性,地基湿陷等级为Ⅱ等(中级),湿陷土层下限深度12 m。

香港一直希望能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而广东尤其是今天的深圳,具有许多香港所不具备的优势。与此同时,香港也具有知识产权保护、搜集科技发展信息和高效联通全球贸易网络等优势。在“香港所需+广东所长”与“香港所长+广东所需”的新方向下,我们可以考虑利用广东的科研创新成果,在香港进行产品和市场的反覆测试,并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区域产业优势互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出台,既可充分发挥香港的国际联系优势,把业务带入香港,创造更多优质就业机会,也可通过两地产业优势互补,寻找如深圳河套般的合作机遇,加以延伸复制。如此既可避免香港产业空心化,又能创造双赢的局面,推动大湾区内部优势要素流动,从单向流动变成双向流动。

因此,为配合大湾区规划发展,将有更多港人到大湾区城市工作,有关部门应尽快审视港人社保政策,设定合适港人的社保供款计划。

(六)两地税务安排

若港人一年内在内地连续或累计居住超过183天,那便需要缴交个人所得税,税率是5%~45%,视乎薪酬水平而定,税款是按月收取的。同时,港人亦需要每年向香港税局缴交薪俸税。虽然可以向香港税务局申请把内地税项部分入息豁免征税,但税务肯定比只在香港工作为高。若要吸引港人到大湾区发展,至少需要提供一些便民的税务安排,让大家更清晰自己的税务责任。更好的办法,当然是减少重复的税项。

其次,大湾区内其他城市,也有较大市场吸引有潜力的初创企业。在笔者接触到的创业者中,有不少是以较为小众的顾客作为目标对象。虽然透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作文宣,较从前容易接触有相同喜好的客户。可是,香港本地市场太小,相同喜好的客户算起来就更少,对很多创业者而言,较难以支撑让他们成功。如创业者可以考虑将大湾区多个都市的客户视为一个整体作为销售对象,或者可以新增成功的机会。创业是营商的第一步,创业者为何要把自己局限在香港?哪里有市场、有环境、有机会,就往哪里去。这是基本营商之道。在此过程中,香港创业者可以考虑大湾区,因为香港与珠三角一带的城市文化较为接近,在创业营商的过程中,遇到“水土不服”的机会较小。

留给ofo的时间已经不多。11月14日,久未露面的戴威在已经很久没有举行的ofo公司大会上表示:除了破产,其他都有可能。

五、结 语

20世纪70年代,面对亚洲三小龙竞争,香港曾毫无招架之力。1978年年底改革开放开始,香港人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顺势适应内地改革,将劳动力生产部分移入粤港澳大湾区前身的广东珠三角地区,迅速转移至内地发展,贡献了国家同时也与市场力量互相配合,救了香港。香港也因而发展出领跑世界的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即生产及销售环节可以在离岸管理,而产业链上最高附加值的核心环节比如研发、设计、项目管理、物流等自主掌控,重视商流、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四流。香港的工业家因而创造了庞大利润,也令香港维持了国际主要商贸中心地位,也产生对金融和其他专业服务的需求,促使香港成为生产性服务业枢纽,在亚洲以至全球地位提高,市民生活改善。

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香港企业运用升级版的港式供应链管理模式,商机处处,毫无局限。香港无资源、市场小,过往40年的成功在于有效地将各种“流”汇聚来香港,让香港为区域服务,使香港成为区域的金融、商贸枢纽。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跟所有城市一样,都需要从“主导”的心态转变为“参与合作”的心态,在巩固既有优势之上,整合大湾区资源,寻找新的增长点。香港需要寻求对外投资与引入投资的平衡,在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将优质、多样化的经济活动引“流”来香港,协助香港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和向上流动的空间。

现时,内地居民购买社保的费用,大约占了工薪阶层个人月薪的三成以上。对长年以来只有强积金供款的香港人来说,这百分比是难以想象的高。当然,社保能提供的保障,亦远超强积金。但并不是所有社保的内容都是港人需要的,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此外,未必是所有在内地工作的港人,都会在内地城市退休,若他们失业或许会移居至其他城市或返回香港。这些保障对港人而言,是不必要的。若港人是受聘于香港公司并派驻内地,他们已在香港有强积金供款,社保中的公积金变得有些重复。若港人在内地有公积金,并于离职时可取回供款,或把款项并入香港强积金计划之中,则会增加对港人的吸引力。

另外,对高科技创新的创业者来说,科技专利注册十分重要,它能有效保护其生意。可是到底竞争对手使用跟自家类似的科技推出产品能否投诉,又应该向谁投诉?这也是高科技创业者常见的困惑。

①⑥MartaK.Dowejko&KevinAu,GlobalEnterpreneurshipMonitor:HongKongandShenzhen(2016),https://entrepreneurship.bschool.cuhk.edu.hk/sites/default/files/page/764/gem2016_full_report%20Eng_e_version.pdf,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7月15日。

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则没有特定必须遵循的原理,它是结合人们学习,试验和长期经验积累而确定的,不同的控制者会有不同的控制规则,但只要规则编制合理都可以达到想要的控制效果。经对机械臂拾取装置的综合分析以及实际生活的经验,就此系统运用and逻辑关系编制的模糊控制规则如表1。

②政贤力量:《港青创业意愿高实践率低欠缺资金为最大困难》,http://www.arete.org.hk/site/research_details.php?id=4,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7月15日。

③例如香港在发展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出行等方面都比内地较慢。

④可参考香港汇丰银行商业理财户口收费,http://www.business.hsbc.com.hk/zh-cn/products/compare-accounts,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10月15日。

⑤例如香港汇丰银行“商业”理财户口客户过去三个月的全面理财平均总值在100000港元以下,每个月要收取450港元账户服务费,即账户管理费;“理财易”商务户口过去三个月的全面理财平均总值在50000港元以下,每个月要收取200港元账户管理费(2017年12月12日)。

⑦在香港进行众筹集资活动,例如,若众筹集资活动涉及向公众作出购买证券(包括股份、债权证或集体投资计划的权益)的要约,或有关平台为借款人提供自身资金,视相关安排的具体结构及特性而定,可能受制于《证券及期货条例》(第571章)、《公司(清盘及杂项条文)条例》(第32章)及《放债人条例》(第163章)。

⑧权益类众筹指的是奖励类的众筹,即商品众筹或者产品众筹,是指投资者为公司提供资金,从而获得产品与服务。而上文股权众筹是指公司面向普通投资者出让一定比例的股份,投资者通过出资入股公司,获得未来收益。

⑨马颖德:《香港初创企业面对的挑战:获取资金》,http://economists-pick-research.hktdc.com/businessnews/article/%E7%A0%94%E7%A9%B6%E6%96%87%E7%AB%A0/%E9%A6%99%E6%B8%AF%E5%88%9D%E5%88%9B%E4%BC%81%E4%B8%9A%E9%9D%A2%E5%AF%B9%E7%9A%84%E6%8C%91%E6%8 8%98-%E8%8E%B7%E5%8F%96%E8%B5%84%E9%87%91/rp/sc/1/1X000000/1X0AAXWD.htm,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7月11日。

⑩参见《广州社保缴费比例,缴费基数(2017-2018)》,http://www.shebaogjj.com/info/200638.html;《深圳市在职人员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及缴费基数表》,www.szsi.gov.cn/sbjxxgk/tzgg/simtgg/201606/P02016080 8408971803254.xlsx,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7月15日。

○11参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商标条例》第59条。

○1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32条。

○132017年平均楼价。

林至颖
《港澳研究》 2018年第01期
《港澳研究》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