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聚物注浆技术在公路病害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1 高聚物注浆技术的原理及特征

1.1 高聚物注浆技术的原理

高聚物注浆技术主要是将新型注浆材料注入公路结构的空隙中,在材料充实膨胀后会挤满空隙,从而加固路面。所用注浆材料为非岁反应类非敏感性闭孔自膨胀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原料是两种预聚体液体的混合物。这种预聚体液体混合后能够立即发生反应,并发生膨胀而成为泡沫状固体。当然,注浆之前需要对路面病害快速做出诊断,评估路面的病害情况及使用性能,以制定养护及修复方案。完成注浆后要行无损检测,并评估注浆效果。依据无损检测结果向路面病害下注浆管,并加压注入两种高聚物预聚体液体,该混合液体迅速反应膨胀,且填充脱空,压实挤密和排除积水。

1.2 高聚物注浆技术的特征

高聚物注浆技术具有快速、耐久、经济及环保等特征。首先是快速,高聚物注浆施工具有迅速快捷的特征,不需要养护。传统的公路修复常用开挖换填的方法,这种修复方法需要长时间封闭施工段道路,会干扰交通和造成交通拥堵等。而利用高聚物注浆技术则无需封闭施工点,处理非常快捷,对交通的干扰非常小。其次是耐久性。无损检测同高聚物注浆技术的结合能够“对症下药”和快速解决问题。无损检测技术分析评价公路病害情况,发现病害深度及病根,而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注浆修复,注浆一次能够修复多层,可有效处治各层间的松散、开裂、脱空等病害。最后再通过无损检测对高聚物注浆效果进行检测,注浆不足处再进行补注,进而确保了修复的质量及其耐久性。再次是经济性。高聚物注浆技术修复公路病害无需开挖,而是利用原有路面材料和高聚物材料进行修复,这样能大量节省修复材料。加上无损检测技术的利用使修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修复的病害的同时不损坏好路段,能有效避免超挖所致的资源浪费。同时,高聚物注浆技术的工期短,社会及经济成本都较低,直接效益显著。同时,高聚物材料为惰性、中性性质,对环境、水和土壤无污染,且修复过程中也无废弃料的堆放及开挖时的噪声、粉尘。所以,高聚物注浆技术的环保性非常好。

关于医学检验的几点;1.分析;2.误差;3.原因;4.对策。在现代不断发展过程中,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医疗诊断过程里,现代医护人员为了节约诊断时间,逐渐应用了越来越多的医学检验方法。但问题是,在临床医学检验的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运用各种方法来减少临床医学检验可能产生的误差,现将详述如下。

2 高聚物材料的性能

高聚物材料是两种预聚体液体的混合,这两种材料具有较强的膨胀性和化学特性。由于预聚体液体具有树脂自身特性及其应用,所以其混合后能够产出热固性强和密度低的聚合物材料。这种聚合物材料具有较强的弹性,牢固性强,强度高,不可降解及不溶于水等特征。将这两种液体树脂混合后,二者可以迅速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极大的能够控制的膨胀力,此膨胀力强度在500~10 000 kPa之间,其中抬升路面时选择50 t/m2,深层注浆时用1 000 t/m2。注浆时需要专门的技术及设备将高聚物材料注入建筑物及混凝土板下,高聚物材料会即刻发生膨胀,进而起到稳定及抬升的效果。在公路修复应用中,需要把高聚物材料注入不同深度或特定深度,注射压力无需很大就能确保高聚物材料在膨胀前就能流向松散或脱空的各个部位。材料固化后对路面、建筑物的作用力则由路面、建筑物自身荷载决定,而无需对其施加额外的力。两种预聚体树脂混合反应后,其体积能够瞬间增加数倍,快速膨胀的特点能够有效避免其在地下被分散的可能。通常情况下,高聚物材料在收到较小阻力的方向膨胀力更强,所以材料总是极易流向土基中最软弱的地方,并迅速压密和膨胀这些地方。而后,将土基全部压密,来自上方的阻力最小的地方会在材料膨胀作用下,将建筑物和混凝土板抬升。

在化学性能方面,高聚物材料难以溶于许多溶剂,但能够溶于汽油等油类中。在芳香族氧化物溶剂中高聚物材料会发生膨胀,然而在干燥后原有的性能又可以恢复。在一般的碱、酸、盐溶液里和水溶液里高聚物材料都非常稳定,但在强碱及强酸中高聚物材料的性能则会改变并能够降解。同时,高聚物材料具有较强的抗真菌及霉菌侵蚀的作用,不易腐烂和发霉。其化学性质为中性,对于老鼠、昆虫等啮齿类动物不具有滋生性。如果将高聚物材料在室外暴露,受到紫外线照射后材料会变脆变黄。但其被注入地下后这种变化不会影响其使用效果。

3 高聚物注浆技术的应用

(2)公路病害的诊断:应用探地雷达或落锤弯沉仪检测病害路段,分段分层地评估路面,判断病害状况以明确注浆区域及路段。

(1)配置高聚物材料:注浆设备进场前要依据修复要求配置两种高聚物预聚体液体原材料,分置入不同料桶后转入注浆车进入施工现场。

(4)钻孔:依据设计的钻孔深度用冲击钻在注浆孔标记位置钻孔,钻孔必须垂直,孔位误差应≤0.05 m,钻孔深度不应小于设计深度。

(3)设计注浆方案:依据注浆前路面检测结果及病害类型等设计高聚物注浆技术应用方案,若路面为水泥混凝土应选用板底注浆术,若路面为半刚性基层选用基底注浆术,若路面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和基层松散应选用加载注浆术,若为路基病害则选用深部注浆术。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reconstruction indicating a rich collateral renal blood supply and confirming the origins and extent of the renal artery stenosis.

(6)注射帽的安装:应用专用清洗工具将注射帽凹边清理干净,以较好地同注射枪结合,清理好后将其装至注浆管的上端口。但注浆管与注浆帽必须结合紧密,不可松动。

第二,人自身的生产是实现“现实的人”历史发展性的生命伦理机制。人自身的生产是人的性需要的必然结果,只是人类由于性需要所产生的“繁殖”根本区别于动物的繁殖。其一,人自身的生产构成了人的历史发展性的基本生命前提。如果没有这种“种的繁衍”,“现实的人”本身就将消失,何谈其历史发展性?其二,人自身的再生产中包含专属于人的伦理特性。人在自身的再生产中,产生了父母子女等社会角色,形成了家庭这一以伦理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关系形态,这种社会关系形态使人类逐步摆脱原始的蒙昧混沌状态,构成社会交往的现实雏形,为“现实的人”实现历史交往的纵深发展准备了条件。

(8)注浆效果的检测:完成注浆后应用专用工具去除注浆帽,将露出路面的注浆管切除,在15~20 min后用探地雷达或落锤弯沉仪检测分析注浆效果,如果符合维修要求,则注浆工作完成,如果不满足维修要求,则要对其进行补注,直至满足要求。同时,注浆效果检测位置及方法应同注浆前一致。注浆前弯沉超过300 μm的点,注浆后必须复测。注浆后弯沉平均值应降低三成以上,弯沉最大不能超过400μm。否则,必须对其进行补注,直到满足要求。此外,完成检测后,利用公式对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其中为弯沉值,同贝克曼的相关系数不能低于95%。弯沉检测值应符合其控制标准,标准见表1。

(5)注浆管的下入:依据相应长度应用切割工具截取注浆管,并将其下至注浆孔并深入到设计深度。若是基底注浆应将注浆管下至基层中间,若是深部注浆应将其下到病害位置,如果是加载注浆应使用铁管或铜管作为注浆管,禁止使用PVC管。

(7)高聚物材料的注射:依据现场确定及设计的注浆量实施注浆,应用夹具将注射帽和注射枪夹牢,将两种高聚物预聚体材料应用输料管道分别送入注射枪口,在枪口处两种预聚体液体混合,而后经注浆管送至病害位置。这两种预聚体材料瞬间发生化学反应,膨胀后固化,进而达到排除积水、填充脱空及加固软弱区和松散区,将沉陷路面抬升,实现路面病害的快速处治。按照设计要求,注浆压力通常为7 MPa。达到注浆量后应即刻关闭注射枪,15 s后方可将注射帽和注射枪分离。

谢岸宏 男,1993年生于四川攀枝花.现为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盲信号分离、抗干扰抗截获技术.

 

1 弯沉控制标准

  

注浆前弯沉注浆后弯沉300^500μm平均值降低30%以上≥500μm≤400μm

(9)封孔:封孔能够有效避免雨水侵蚀、破坏路面和保持路貌的良好性。封孔时所用道路专用密封胶必须加热使用,加热温度应为160~200 ℃间。密封胶灌注时要确保密封胶稍低于路面,若高出路面,应将其整平。

(10)清扫环境:处理注浆路面及注浆孔时应使用铁刷和笤帚清扫施工作业区,而后利用吹风机清理,应用湿抹布清理排除泥水,最后处理污染处路面。

总之,应用高聚物注浆材料修复公路,不但能够便捷地补强缺损,还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公路承载力,使路基及基层得到较好的加固。

参考文献

[1] 郑新国.反压成型高聚物注浆材料膨胀特性及其固结体力学性能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7,38(1):9-15.

[2] 李嘉,王博,张景伟,胡会明.高聚物注浆材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7,20(2):198-203.

[3] 张治海.高聚物注浆技术在黄石高速公路路面病害治理中的应用[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5,(8):111-113.

 
李晋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8年第04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