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乙醇的(Cu)催化氧化实验补遗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红热螺旋铜丝(CuO)与乙醇反应本质探析

笔者偶然间在《化学教育》2017年第5期上看到一篇文章,把红热螺旋铜丝与乙醇的反应当作是乙醇催化氧化反应[1]。通过搜索关键词“乙醇催化氧化”检索文献和请教同行教师,发现把螺旋铜丝(CuO)与乙醇反应视为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情况非常普遍。理由是:

 

从上述反应方程式来看,似乎铜作为催化剂并未参与反应,而把氧化铜视为是反应的中间产物。但是这里可能忽略了这样一个实验事实:热的氧化铜本身就是氧化剂,可以与乙醇顺利发生反应生成乙醛。

城市规模:城市规模是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本研究所指的城市规模为城市地域规模,指城市建成区所占面积(km2)。

在试管里放少量黑色CuO粉末,加几滴酒精把氧化铜润湿,转动试管,使润湿的氧化铜均匀地附着在试管底部,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会观察到有光亮的紫红色的铜(镜)生成,并且可检验出生成的乙醛、醋酸甚至CO2

(1)把浸有碱性氢氧化铜溶液的蓝色滤纸条伸进试管内,会观察到滤纸由蓝色变为橙黄色,示有乙醛生成。

(2)用玻璃棒载放一片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伸进试管内,蓝色石蕊试纸会变红,示有乙酸生成。

(3)如果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澄清石灰水,把滴管伸进试管内,轻轻挤压胶头,让滴管尖端悬挂一滴石灰水,放松胶头,再稍微挤压,重复2-3次,可以观察到尖嘴处的澄清石灰水滴变浑浊,示有二氧化碳生成。(在空气中挤压滴管中的石灰水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在邢其毅教授的专著《有机化学基础》里明确指出[4]:上述反应是可逆的,因此脱氢时倘若同时通入空气,则氢被氧化成水,反应可以进行到底。例如:

 

伯、仲醇的蒸气在高温下通过催化剂活性铜时发生脱氢反应,生成醛或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2012年版)[2]有“生活中重要的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在讲乙醇的氧化反应时,教材上明确讲述了乙醇的四点性质:

2.乙醇的(Cu)催化氧化其本质是乙醇的脱氢氧化

在盾构到达下穿铁路段前,设置100m试验掘进段,通过试验段的盾构掘进调整各项技术参数,对地面变形、深层土体位移等数据进行详细的监测和分析总结,总结最佳盾构施工技术参数,为盾构穿越高速铁路桥提供数据依据[1]。

  

图1 教材内容

可见,教材提供实验3-3应该属于乙醇与氧化剂反应几种中的第②种。用红热的螺旋铜丝(CuO)做氧化剂在高温下直接氧化乙醇,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应是:

 

那么,什么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呢?

尤其重要的是,项目完成后要对系统进行更深层次的管理员培训,确保系统开发人员撤离后,我们的系统管理员能够快速地接收系统问题并进行系统的维护。

乙醇催化氧化其本质是脱氢氧化。由曾昭琼教授主编的《有机化学上册(第四版)》里指出[3]

很明显,在上述实验中,是氧化铜作为氧化剂,在加热的条件下,将乙醇氧化成了乙醛、乙酸,甚至二氧化碳。同理,红热螺旋铜丝与乙醇的反应中,铜丝在受热的情况下与空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铜丝作为承载氧化剂的载体将乙醇氧化成乙醛,而不是在铜的催化作用下那种所谓的中间产物(CuO)使乙醇被氧化成了乙醛。

可见,乙醇的氧化剂氧化和催化氧化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试管内发生了如下的一系列反应:

 

总而言之,历史代表着国家的发展情况,只有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才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与我国文明、文化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基于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反思,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后教学中需要更加重视学生感受、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做好历史知识复习与回顾工作、强化历史教学中文化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融合,为学生历史水平的提高做出努力。

莫里森戏拟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叙事模式,利用人们在反复强化中生成的期待心理,故意反其道而用之,让读者的阅读期待在接受的过程中不断生成而又不断落空,达到了互动式的戏拟效果,而这一戏拟特点本身就是互文特征的具体体现。

3.乙醇的(Cu)催化氧化实验设计

根据反应原理,我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图2 乙醇的(Cu)催化氧化实验装置

将铜丝用砂纸打磨光亮后绕成一团(也可将铜丝换成用乙醇与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的铜镜)。如图所示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微微加热左边小烧瓶,使乙醇蒸气充满整个装置,待小试管中尖嘴内导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或有液体酒精往下滴)时,表明装置内空气已排尽,开始加热具支试管底部有铜丝团的部位,并将尖嘴导管插入另一只装有碱性氢氧化铜浊液的试管液面下。很快可以观察到反应导出的热蒸气,能使试管中蓝色碱性氢氧化铜浊液变为橙红色(Cu2O),说明有乙醛生成。

由于反应是在用酒精蒸气排尽空气后进行的,反应环境中仅有红热的铜和乙醇,并且实验过程中铜丝始终光亮如初,不见有任何铜丝变黑的现象,这表明反应环境中不存在CuO。据此我们认为上述实验是乙醇和铜在外界提供热量的情况下乙醇被Cu催化氧化生成了乙醛。

此次重读后,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也暗自讶异张恨水先生对人性如此透彻而敏锐的刻画。冷清秋,她清,她冷,她温柔,她淑雅,正是这般洁若百合的干净和透彻在最初的一刹攫住他的双眼。于是,他以为自己动了心,爱情的种子悄然萌芽,他用着追求女孩子一贯的作风,用近乎疯狂的挥霍展露他的热情,他的浪漫。为了她,他去作诗,开办诗社,在她生日时,送来昂贵的珠宝。于是,柔弱的她抗拒不了这阳光灼眼的热情,情窦初开的芳心被幸福击垮,尽管她预感到这其中隐隐的不安,但扑面的暖风,他执着的追寻,也最终让它一闪而散在营造出的美好梦境中了。他们一起到西山赏月,月光淡淡,月光是美的,但谁知道呢,远远看上去美,走近却是寒冷。

4.乙醇(Cu)催化氧化实验设计的现实意义

对乙醇的氧化剂氧化和乙醇的催化氧化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探究,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化学反应的复杂性。在乙醇的氧化剂氧化反应中不仅可以观察到乙醇和红热螺旋铜丝(CuO)反应生成乙醛,还可能生成乙酸甚至是二氧化碳。而乙醇的Cu或Ag催化氧化是一个明显的脱氢氧化的可逆反应过程,只有当空气和氧气存在时,这才使反应成为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工业上正是利用这种反应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使乙醇的催化氧化成为大吨位生产乙醛的重要方法之一,得到广泛应用。

笔者认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必要强调用红热铜丝提供CuO与乙醇反应,本质上属于氧化剂氧化,这一点教材上讲得十分清楚明白。把红热铜丝氧化乙醇生成乙醛视为乙醇的Cu催化氧化,是不合实际的,不恰当的。

参考文献

[1] 康丽,刘娜,许春丽.乙醇催化氧化实验改进[J].化学教育,2017,38(5):66-67

[2]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化学2(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75

[3] 曾昭琼.有机化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73-274

[4] 邢其毅.有机化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65:63-64

 
杜文敏
《化学教与学》 2018年第05期
《化学教与学》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