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警用机器人在重要场所示范应用思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引言

随着技术的成熟,警用安保、巡逻机器人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需求逐渐增多,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其中,重要场所是警用机器人的核心应用场景之一。

重要场所包含政府驻地、要害部门、会议场馆和政治广场等地,政治敏感度高,安保级别高。每逢重要会议召开、大型活动举办时,重要场所的安保压力会大幅提升。警用机器人可协助警务人员执行日常巡防、人员识别、身份核验等任务,可有效减轻警察压力。在2017年国庆中秋佳节、十九大,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警用机器人在重要场所进行示范应用,取得较好战果。

1)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将就业指导工作从学生毕业后期前移至学业早期,与新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步设计,逐步将就业指导从传统的阶段性工作变为自觉的常规性工作。

重要场所示范应用进一步明确了警用机器人的实战需求,其固有特点对机器人的功能、性能及应用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其他场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示范效果,为警用机器人更好更快地应用于实战提供指导和支撑。

一、实战需求

重要场所的安保工作需要实现对管辖区域全覆盖巡查,需要尽早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置突发情况,具有巡逻面积大、人流密集、环境复杂等特点。国内的重要场所一般采用的是人工巡查和视频监控结合的安保机制,但受硬件条件和人力所限,往往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根据重要场所的实地情况和现有安保方案特点,本次警用机器人的示范应用目标定位为服务群众、助力民警、提高战力三个方面,警用机器人的功能设定、实施方案、应用模式都结合现场的实际需求出发,旨在更好服务实战。

在示范应用之初,实战需求初步设定为形象展示、服务游客、协助执勤三方面:在形象展示方面,需要外形为警示涂装、红蓝警灯交替闪烁,要求形象庄重威严,有一定的警示威慑作用;在服务游客方面,需实现语音播报、警民对讲、人机交互等功能,维持游览秩序,回答游客问询;在协助执勤方面,能具备自主巡逻、视频监控、人脸抓拍、实时比对和红外夜视功能,可辅助民警执行人员鉴别、夜间巡逻等任务。

主要体现在机器人针对固定场景的功能设定不完善,机器人预警模式效率较低、与民警的处置衔接不流畅,警务知识库不完善、便民服务效果不理想三个方面。为了让警用机器人快速融入警察队伍,必须深入研究相关警种警务工作流程,依靠实际应用不断健全警用机器人的应用机制。

(一)完善灵活布设的应用模式

UM Automotive模块中的路面工具包括两部分:Macrogeometry(用于宏观线路设计)和Irregularities(生成路面不平度)。顺着车辆的运行方向,即为道路纵断面的路面不平度,道路外形主要分为三种:宏观(长波)、微观(短波)和粗糙度(粗糙纹理)。本文道路模型的建立主要是运用纬地软件(道路三维动态可视化几何设计软件),并从运动学角度出发,结合影响平竖曲线组合的主要因素,考虑汽车速度变化的影响,建立相关的3D道路线形设计文件,通过离散平、纵曲线,并将离散点坐标转化为UM软件道路模型。

(二)对发现的重点人员进行实时定位与追踪

从发现重点人员报警到民警赶赴现场处置,中间存在时间差,而且重要场所人员众多,对于重点人员的定位与追踪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氢氧反应辅助供热实现冷启动分析发现,在膜电极表面反应可以快速实现温度升高,但温度过高可能会烧毁膜电极,导致燃料电池停止工作;外辅助的氢氧燃烧供热既能实现温度快速上升,又能解决膜电极破坏问题,安全、高效地实现PEMFC冷启动。

(三)对现场可疑人员和行为进行分析与识别

重要场所内可疑人员通常会出现异常行为举动,这也是现场执勤民警可以提前发现此类人员的重要途径之一。机器人视频采集具有全方位的视角和更丰富的信息,如能采用机器学习和图像识别的手段对异常行为进行发现、分析和研判,可大大提高该类事件的处置效率。

1996年,Worden和Smalley[16]通过研究碳酸盐油气藏中生成H 2 S的化学反应,并结合标志元素硫、碳的同位素数据,烃类与CaSO4的反应方程见式(7)~式(9):

(四)要求应用现场的快速布控和指挥

警务实战环境对机器人而言意味着环境恶劣、背景复杂、人流密集、光照变化以及网络阻塞等诸多问题。当前机器人环境适应性已有了很大进步,但并不足以支持复杂多变的警务实战环境。为了在各种严苛场景下更好发挥作用,必须提高其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

二、示范应用概况

本次警用机器人在重要场所下的示范应用在国内尚属首例,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任务特点突出。示范应用分三期开展,首期示范时段为2017年国庆中秋佳节期间,二期示范时段为十九大召开期间,三期示范时段为2018年两会召开期间。

安全可靠性主要体现在复杂环境下自主导航的稳定性与避障的灵活性。本次示范应用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和固定参照物的不确定性,机器人数次出现位置丢失和障碍物检测不准的问题。如当人群密集或环境特别空旷时,机器人的位置会发生丢失;对于玻璃墙、树枝等障碍物,机器人会检测不准,对自主导航效果产生影响。对于避障,机器人受不同底盘结构的限制,灵活性会有不同,对于临时闯入的物体不一定能做到完全避开,如何保障机器人使用时的安全可靠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二期示范应用期间,以“喜迎十九大、忠诚保平安”为工作理念,兼顾服务群众与安全保障双重需求,5款12台警用机器人分别设置于某大街两侧、广场安检入口候检区、广场东侧南北花园、广场东侧路南口等区域进行昼夜值守,为警务执勤提供辅助手段。

为了确保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艺术与文化教育的连续性,2015年7月,法国国民教育部出台关于“学生艺术文化教育发展路径”的决议,具体规定如何在课内、课后和课外三个不同教育时段开展文化与艺术教育

协同作战能力主要指机器人间的协同作战和人机协同作战。当前警用机器人的协同能力不足,缺乏战术响应级集成应用技术。不同类型机器人还没有建立警用技术标准,战术响应级应用模式及状态行为监管技术还不成熟,尚未有支持协同作战的警用机器人指挥控制平台。

 

总结三个时段的示范应用,警用机器人除解答问询、定点播报和夜间巡逻外,最主要的是采集了大量视频信息和人像信息,并实时传回数据后台进行比对分析,为发现可疑人员、处置突发情况提供了有力支持,减轻民警压力的同时提高了执勤效率,取得了较好战果,真正做到了向科技要警力。

三、存在问题

警用机器人在示范应用中作用明显,但是严格的实战环境对其性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检验,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

针对重点场所存在监控死角和盲区、巡查密度不够及其他安全隐患,利用警用机器人机动灵活的特性和视频监控、人脸抓拍的功能,将其引入进行移动监控布设和不间断巡逻的环节,形成更加立体、完善的安防体系。

(一)警用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警用机器人属于高新技术,要想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通信网络和指挥后台的密切配合,目前这两者的布置搭建耗时较长,不适用于突发任务。因此,提高应用现场的布控速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实战需求。

(二)警用机器人的安全可靠性仍需加强

首期示范应用恰逢国庆中秋佳节,重要场所游客数量众多、秩序维持需求迫切。综合考虑重要场所实际情况和机器人功能特点,4款7台警用机器人以“便民服务”为切入点,分别设置在安检入口候检区、广场东侧路、中心主花篮等人员聚集区域。每日10时到15时进行自主巡逻、语音播报,发挥展示形象、疏导游客、服务群众、维持秩序的作用。

(三)警用机器人协同作战能力不足

在三期示范应用期间,两会安保任务时间久、任务重、战线长,总共派出6款11台警用机器人,分别设置于某大街两侧、广场安检入口候检区、广场东南北花园、广场东侧路南口和中段等区域,进行昼夜值守,发挥疏导人群、服务游客、移动监控、协助执勤的作用,为两会提供全天候保障。

(四)警用机器人当前的应用机制不健全

在示范应用期间,警用机器人全天无休工作,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积累了一些新的实战需求,总结如下:

四、改进建议

为了让警用机器人更好贴合实战、更快融入警察队伍、更大程度发挥科技战力,根据本次重要场所示范应用所积累的实战需求,结合现有问题,对警用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一)加强共性基础关键技术研究,支撑产品研发

加强室内外定位技术研究,解决应用过程中定位不准的问题;研究导航技术的融合应用,解决目前单一导航方式应用效果差的问题;加强智能控制和算法研究,解决机器移动不稳和失控现象;同时建议加强网络通信及自组网技术的升级应用,提高产品的在复杂环境下的应用能力。

(二)研究警务模式、应用流程、知识库,支撑行业应用

在研究过程中可以结合不同的警种实战需求,给出警用场景解决方案,梳理机器人预警方式和民警接处警流程,解决发现人员到处置人员的中间环节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研究和积累警用知识库,逐步满足智能警务的应用要求。

(三)提高性能、增强功能,模块化、族谱化,支撑警种应用

提高机器人的视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解决当前人车物识别率低的问题;提高机器人的续航能力,将当前的5~6小时运行时间,提高到8~12小时;开展族谱化研究,研制通用性移动平台,可根据不同需求继续迅速改装;开展模块化研究,丰富警务功能模块,满足不同警种的具体需求。

交往过程中的游戏习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能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增强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质量。老师在游戏前注重方法指导,关注游戏后的总结,学生的习作水平定会提升。

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的提升,人民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攀升。而电视行业价格的不断下滑,以及渠道价格的公开化,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可选性。大尺寸、智能化成为时下电视行业的关键词,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产业快速迭代,65%的消费者认为电视的更新换代年限在7年以下。

(四)提高机器人环境适应性和运行可靠性,支撑反恐实战

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环境适应性,满足高低温、恶劣天气、昼夜长时使用的需求,改变当前部分机器人恶劣环境下不能应用的现状;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运行可靠性,做到不出问题少维护、出了问题易维护、使用过程免维护;开展警用实战化研究,系统化提升机器人实战应用的能力。

(24)拟带叶苔 Hattorianthus erimnous(Steph.)R.M.Schust&Inoue 赵文浪等(2002)

五、总结

警用机器人作为立体化治安防控的装备载体,是现代警务模式转变的切入点,是提高警察战力的新生力量,是科技强警战略的具体表现。重要场所的示范应用明确了机器人应用的实战需求,发现了其在功能和性能上的不足,有利于机器人更好更快地融入警察队伍,对警用机器人的研究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应用模式的逐渐成熟,警用机器人终会成为警察队伍一员,为维护国家安全稳定贡献力量。

 
李剑,董钦,韩忠华,曹钧
《警察技术》 2018年第03期
《警察技术》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