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一座大自然赐予的医院——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更新时间:2009-03-28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位于南京市东南的青龙山,山地、森林、湖泊等生态特征明显,大自然赐予的山、谷、水、风、光帮助我们解决综合医院的内、外、分、合。本设计基于保护性利用山地景观资源的理念,打造现代化的绿色生态医疗中心。

1 设计难点

从古至今,世界上众多的医疗机构都选择建在城外的山地。古时,为了防止传染病的扩散,患者会被聚集并隔离起来,安排在城外的山中。在静谧的山丘之间,他们可以避开常人恐惧的目光,相对平静而安详地生活。

不知从何时开始,南京的青龙山就成了南京传统的麻风病人聚集区。直到2012年,南京市为了应对大规模的城市人口可能带来的传染病扩散,需要再一次启用这座城东的山丘。为此,南京市举办了国际方案招标。青龙山如此之大,而在山地建造如此规模的传染病院是一个难度极高的世界性课题,所以要求各设计团队在青龙山范围内自由选址,将选址意见一同总结在设计构思之中。

这里还散布着一些遗留的麻风病村,他们的生活虽与世隔绝,却已形成稳定的生活传统,新医院的建造应当为他们带来帮助而不是打扰,所以选址是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是,项目要求将一座500床的综合医院与公共卫生中心的传染病院放在一起设计。如果传染病院与普通综合医院分开设计,将形成有限医疗资源的分散,而如果将它们设计到一起,又容易造成相互间流线的混杂,形成交叉感染。同时,传染病医院的存在会给综合医院的就诊人群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到综合医院的运营。

2 规划策略——依山就势,聚散有致

待选场地西高东低,从北至南由三个横贯东西的山谷组成。其中最南部山谷中有遗留的村落、鱼塘及墓地等,西部高地也有大量墓地,唯独北部及中部的两个山谷既能够便捷地与东面的规划干道相连接,山谷两翼的脊梁又能为人们带来天然的安全屏障及多入口的可能。因此,方案充分利用了北部及中部这两条山谷的四大优势:屏障、高差、山形和水体,加之南京当地的风向、日照等自然条件,实现了功能共享和高效独立之间的细致关系。

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公顷15吨左右。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50kg,硫酸钾100kg,尿素380kg,其中磷钾肥以种肥为主,氮肥的2/3作追肥;也可用养分数量相当的复合肥;或根据当地土壤肥力状况,测土配方施肥。基肥在播种前施用,种肥在播种时分层施到种子下5-10cm;追肥时期为6月下旬,追肥方法为创坑深追和垄沟深追,刨坑深追肥部位应在距植株根10~15cm处,追肥深度为12~15cm,施肥时要注意将施肥沟耢平。

2.1 屏障

通过获取公交客流OD信息,全面、准确把握公交的运行现状和客流的变化趋势,对公交线网和公交调度方案进行优化,可以使上述问题得到缓解. 目前武汉市公交IC卡采用单一票制收费模式,刷卡字段中缺少下车的相关信息,无法直接得到公交乘客的下车站点、时间等信息,继而无法直接得到出行路径. 通过对公交乘客的刷卡数据和公交GPS数据的挖掘利用,可以得到公交客流OD信息.

  

1 建筑鸟瞰

  

2 总平面图

业主: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建设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青龙山

全院总体分为洁区与污区,其中外环部分为洁区,洁区的地上部分为各区的医生区和洁净区,地下部分在东南侧挂接独立的洁区货运;内环部分为污区,污区地上是各住院区域的病房护理区,医技部分则是病人可达的诊疗区,地下通道在东北部挂接独立的污区货运。洁、污在全院各部分根据功能实现手指交叉式的互动,但互不穿叉。

我把鸟儿带回家后,小心地给它消毒,又帮鸟儿把骨头接好固定,还给它喂了一点药,然后放在储存间,门小开一点,等它痊愈后可以自由飞走,顺便还放了一些粮食、水在储存间。

项目负责人:Vincent Zhengmao Zhang 张万桑

设计团队:Vincent Zhengmao Zhang 张万桑、Daniel Pauli、王晔

《史记》:“始皇三十七年,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刻石颂德……”。《水经注》云:“秦始皇登(会)稽山刻石纪功,尚在山侧”。

总建筑面积:149 800m2

基于传染病的隔离安全原则,每个传染病病房区的设置都由病房护理区及与之分离的医生工作区组成。护理区与医生工作区之间设有隔离消毒通道,以确保在洁净的医生工作区与受污染的传染病护理区之间,无论从物理空间分隔角度、消防角度还是空调系统角度都是相对隔离的。全院各个独立安全的医生工作区内部相互连接,并可无阻碍地通达到整个医院所有的医生区及普通洁净区。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核心区由非传染病区及多种类传染病区共同构成。而传染病患在建筑群外围的分类传染病区入口就被要求分开入院,且在入院的第一时间即可按照所属的传染病类型就近被直接送达到各自所属的传染病区,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综合医院部分的病房设计与传染病区的病房设计形式相仿(医护分离)但稍有不同,保证了在爆发大规模传染病时,综合医院只需稍加改造(如增设消毒安全通道等)即可被临时征用作传染病院。由于综合医院与传染病院在设计上被严格分开,平时综合医院部分作为服务社区的医院独立运营。

“这家医院在服务细节方面做得非常好,深受我们群众好评。”一位来入院准备中心办理业务的老大爷说道,“你看,不仅有免费的日常用品供患者使用,还有共享轮椅、公共手机充电设备呢”。

建成时间:2015

图片版权:瑞士瑞盟设计Lemanarc

摄影:舒赫

获奖:2016“十二五”全国十佳医院建筑设计方案·群体

回到家后,他一头扑在床上,只顾生闷气。杨秋香发现他心情不好,没好气地问:“你这是怎么了?”他并不搭腔。杨秋香看着他闷声不响地躺在那里,不觉有些猜疑。

  

3 山型环境分析

  

4~6 水系分析

  

7 周边环境利用

  

8 聚散布局分析

  

9 布局分析比较

2.2 高差

在医疗核心区,利用自然山势的高差将非传染病区出入口与传染病区出入口隔离开来。中部广场,即朝向东侧规划路的谷底中央广场,为非传染病区的综合医院以及科研、教学、行政等提供了入口疏散广场,而传染病区的各出入口则被分别设置在处于建筑群外围、地形高处的相对独立区域。这样做除了在建筑布局上能够最大限度地分开非传染病与各类传染病的出入口以避免交叉感染外,也为各类患者提供了舒适、放心的就医环境。

2.3 山形

北部山谷由西而东伸出的两翼向我们张开了东侧入口的怀抱,医疗核心区的建筑群向东一同展开。南北两侧环抱的绿色山坡让人们既能享受山林间的光线又有安全感。场地最西侧的远山剪影为建筑群提供了优美的背景,位于谷底东侧的多层级泄洪湖面则将这一建筑景观进一步倒映在平静且洒满落叶的水面上。

山谷既可以遮挡强风,又能汇集雨水。如果利用山谷的不同高程,则可以形成上下双环的户外流线,从而为建筑带来两个独立的出入口区域。如果500床规模的结核病院可以利用处于西侧下风向高处的地势,那么综合医院与其他传染病区则可以分别利用北侧与南侧两条山谷的臂,将三者有效地分离,并且同时利用建筑群的下部裙房将三者的内部空间联系起来,便于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处于山谷内环的区域设计为洁净区域,而将山谷外环的区域设计为感染区域。

2.4 水系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住院的18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K/DOQI指南的诊断标准与临床分期。入组标准:慢性肾脏病3-4期,肾小球滤过率(GFR)为15-59 ml/min.1.73m2;患者1个月内未使用抗纤溶、抗凝药物,临床无出血倾向;排除标准:急性肾损伤者;开始或已进入血液透析阶段并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40例,年龄35-75岁,平均(37.4±6.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37例,年龄32-73岁,平均(33.6±9.2)岁,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采风

南京的风向图显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由于场地西侧有较高的山形屏蔽遮挡,所以,采取面向东方环抱的建筑群布局方式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自然风降温,为建筑空间带来最适宜的局部气候。

某隧道洞身位于中风化层,岩体较破碎,呈碎石块石状,较为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Ⅳ级;节理裂隙面可见矿物风化,局部节理裂隙发育。中等风化岩的透水性与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有关,据钻探揭示,场地中的中等风化岩的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富水性和透水性与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关系紧密,节理裂隙发育的不均匀性导致其富水性和透水性也不均匀。由于地层的渗透性差异,砂层及基岩中的水略具承压性,基岩裂隙发育,孔隙水与裂隙水具连通性。

西侧500床的传染病院的病菌可被高处的山风带走,而南北两侧的综合医院与其他类型传染病院则处在相对温暖的山谷之中,处于最东南侧的大规模传染病接纳扩张区则被巧妙地设计在另外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山谷中,使其空气相对封闭,并且与医院的主体部分有一定距离。在这个区域,可以根据需要利用集装箱式的拼接建筑短时间内快速扩张并接纳大规模的感染人群。处于上风向高处的东北部,则设计了医护人员的缓冲地带。整个院区作为一体化建造的整体,将500床的综合医院、500床的结核病区、200床的多种传染病区以及门诊、医技、物流、停车等场所全部联系起来,实现了整体的无风雨设计。

2.6 采光

医院的设计利用了所有可能的朝向,病房全部朝向南、东、西,这样保障了每间病房都有较好的采光。病房层中的医生区域虽然被放置在北侧,但依然可以获到自然天光,住院病区里的护理区也因为内庭院采光井的设计得到了较好的自然采光,即使是位于裙房的办公科研教学区域也能享受到来自东面的自然采光。医院建筑群最大化地利用了自然采光,以期建设一个节能而明亮的现代化医疗中心。

传统观念一般认为,女性往往比男性更谨慎、胆小,贪腐的可能性相应较小,因而无论是在制度设计,还是在其他实际工作中,长期以来都存在着“对女性官员发生腐败的关注度不够”[29]的问题。这一方面降低了女官员自身的涉腐风险意识,另一方面也放大了防治女性腐败的制度缺陷与漏洞,从而弱化了防治女性腐败的效果,甚而催生了“鼓励”女性腐败的反向作用。如果女性通过腐败能找到一条风险小、成本低、收益大的升官发财之路,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话,那么女性职务犯罪呈明显快速增长势头也就在所难免了[14]。

  

10 突发应急性扩建可能性

  

11 分期建设分析

  

12,13 入口广场效果图

  

14 鸟瞰效果图

病区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感染区在窗前设置遮挡物的做法,为每间病房都提供了私密的阳光和景观。此外,将感染区放置在护理区一侧,同时为医护人员在建筑的另一侧提供了相对洁净的工作和休息区,两个区域之间通过消毒过渡的舱口区衔接,通过植入的内庭院引入阳光。

在北部山谷靠近西侧谷弯的地方布置医疗中心的核心区,利用北侧山脊上较平整的地带布置相对独立但又临近医疗核心区的生活区,利用中部的山谷将突发传染病应急区隔离开来。两个山谷的三道屏障既能将医疗中心的建筑群与青龙山其他区域分隔开来,从而保护青龙山地区纯净的环境,又能将内部临时突发传染病对医疗中心可能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从建筑节能、隔离传染病以及为各种洁净空间配置所需设备的角度考虑,我们在建筑的外墙部分设计了巧妙的双轨外遮阳卷帘,既可以保障室内光线的舒适度,又遮挡了外墙的各种风口,同时外遮阳也有利于建筑节能,而且遮阳卷帘的色彩还可以为传染病患者带来更丰富活跃的阳光色调。可惜的是,客户在施工最后阶段突然取消了这个外立面设计,而将其变为了廉价的竖向框架,以至于整个建筑至今看上去都像是未完成似的,让人感觉冷冰冰的,缺少温暖。

2.1 苹果虎皮病 苹果虎皮病发病初期,果皮呈淡黄褐色,表面平或略有起伏,或呈不规则块状,以后颜色逐渐变深,呈褐色至暗褐色,稍凹陷。病部果皮可成片撕下,皮下变为褐色。病果肉绵,略带酒味。病变多发生于果实阴面未着色部分,严重时才延及阳面着色部分。虎皮病虽然不影响果实风味,但严重影响果实外观,降低商品价值。

2.7 聚散

正如山体自然的聚散一样,医疗中心的不同功能根据其各自需要也有聚散的需求。需要较多协同、共享、支持的核心医疗部分相对集中设置,强调私密和安全的生活区则更需要单独设置,而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区由于其使用频率与核心医疗区不符,无论是从安全运营还是从节能节约的角度来看都应当单独设置。非传染病与不同种类传染病的住院隔离区需要分开设置,而医疗服务所需的众多支持功能又需要共享集约,所以形成了下聚上散的布局。这种聚散有致的布局充分保障了医院既能够共享资源,又能够安全运营。

3 整体布局:分区清晰,洁污分明

根据传染病控制治疗的特点,卫生医疗中心设计做到了分区清晰、洁污分明,从而保障了卫生中心整体运营的医疗安全。

3.1 医患分离设计

设计时间:2012

山区的雨水紧随山谷的凹地向东汇集,到场地东部时已聚集成潭,形成天然的泄洪区。对自然选择的泄洪区的破坏可能给环境带来灾难,因此设计方案特意保留了这些泄洪区域,将主要建筑物都置于相对较高的山坡位置。建筑物外环的后面都留有环形采光带并配备了泄洪涵洞,这样既保障了建筑物下部的通风采光,又为雨水的通达提供了便利。东部较低的泄洪区则被设计成一系列高低错落、风光宜人的景观湖面。

  

15 入口广场建造过程

  

16 首层平面图

  

17 三层平面图

  

18,19交通分析

3.2 洁区与污区的分离控制

建筑设计:瑞士瑞盟设计Lemanarc

3.3 普通洁净区互联共享与传染病污染区分类

普通洁净区内四通八达,各部分都可从内部到达。污区分为普通污染区与传染病污染区,传染病污染区内又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污染区和接触类传染污染区。接触传染污染区又根据所属的三大类主要病源分为肝炎类、杂病类及麻风病类三个不同的污染区以及从属于医技、诊疗、介入的污染区。

3.4 普通污区与传染病污染区之间分离控制

普通污区包含综合医院污区以及经各传染病区消毒处理后密封传递污物通过所涉及的区域,其尽端为东北部地下的污物处理及运送中心。传染病污染区则包括传染病病房各楼层的住院病房护理区(与医生区分开设置),各种类传染病区各自的诊疗区、医技区、介入区、污染物处理和回收区等(主要设置在地下一层)。为保障传染病污染源不与其他非传染病污染源混杂从而造成二次传染,对传染病污染区与普通污区之间也进行隔离。

3.5 不同种类传染病间污染区各自分离控制

为保障不同种类的传染源之间不造成交叉传染及二次传染,设计中将各种类传染病污染区之间予以物理隔离和室内空气隔离,并隔离各自所产生的污染物。各自污染物须在其所属的地下污染区域密封,再运送至普通污区或者运出医疗中心,可再利用物品须在其所属的地下污染区完成消毒,验收合格后回收至洁区的洁物储存待用。各类传染病污染区之间不允许有人员或物品的相互穿越。

  

20室内日光井

  

21 内部庭院

  

22 剖面图

设计中在传染病各楼层均设有隔离带,各类人员须经过消毒净化措施才能穿过隔离带。在地下物流区、传染病区范围内、传染病污染区与洁区之间也都设置了隔离带,用于物品的消毒回收及人员消毒穿越。对应上部住院楼层的传染病种类分区,医技区采取了相对分隔的设置方式。

3.6 常态与应急——突发性传染病应急中心

由于突发性传染病发生的时间、种类及其影响都难以预测,为了在突发期不造成对周边环境的过度冲击,选择将其完全隔离设置在中部的小沟谷中。这样,利用自然山势的围合,充分保障了这个区域的自主和安全性。同时,接近东侧规划路的便利条件使得当急性突发事件到来时,应急中心非常易于寻找和到达。这样的布局对这个地块内部其他区域的影响也相对最小,一旦急性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规模超出预期,也便于沿这个小山谷的周围较高处快速建造临时应急接纳建筑,快速增加应急能力和规模。应急中心建筑采取了封闭式的庭院设计,便于对传染源加强管理。同时,利用山势所形成的分属两个不同高程的疏散广场将上部西侧的主院区与东侧突发传染病入口区联系起来,既解决了洁污分离的问题,又为突发事件准备了充分的应急疏散空间。

  

23多种传染病综合楼

3.7 效率与私密——员工生活区

相对独立设置的员工生活区位于地块的最北部,在山体的相对高处,既与医院有适度的距离,又拥有相对私密的生活空间。而且这里阳光充足,所有房间都朝向东、南、西三个方向,面南背北的建筑和南侧的湖面为医护人员提供了较为私密和人性化的休息空间。

该电子版多媒体杂志虽与传统纸质期刊一样具有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即ISSN号和CN号,但由于载体不同,电子版多媒体杂志属于“连续型电子期刊”,所以,在期刊查询时,依次进入“办事服务”→“便民查询”→“新闻出版机构查询”→“连续型电子期刊”中输入一项或多项期刊对应信息可以检索到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电子版系列杂志。

3.8 节约的造价控制

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使得项目建造的标准化程度大幅提高,从而实现规模化的集约采购,进而大幅降低造价。同时,设计充分利用了山形地势,减少了土方量和户外景观建造成本。

3.9 节能环保的绿色医院

建筑是环抱式布局,朝向东部,而南京夏季主导风来自东方,这使得建筑群能够充分享受到东风带来的凉爽,东侧湖面水汽的自然蒸发又使接近主建筑群的夏季风温度进一步降低。

立面采用智能外遮阳,病房区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可自动调节的遮阳帘,遮阳帘依托两翼的滑轨可根据日照强度自行调节遮阳范围。这些智能的外遮阳措施可以大大减轻建筑物因夏季阳光直射而带来的紫外线热量,同时使得冬季可以尽量充分地吸收太阳热量,从而起到智能节能的作用,大幅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

裙房区的屋顶绿化种植既美化了环境,又为下部的室内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屋顶隔热。中庭式的病房楼设计帮助建筑散热,因热气会自然上行,建筑物中部的积热可以快速被上行的自然风带走。

屋顶大量设置的太阳能集电板可以收集并储蓄太阳能,以节约医院耗电。同时,通过冰蓄冷措施平衡用电高峰和低谷的能源消耗,起到节能的作用。

4 结语

环抱的山景与平静的湖水为病患带来关怀和安全感;建筑错落有致的布局随山就势,步移景异;高低错落的花园平台大幅削弱了建筑体量对场地诗意环境的破坏;现代中带着传统意蕴的建筑和山水融为一体,向市民张开关爱的怀抱。

 
撰文
《建筑技艺》 2018年第03期
《建筑技艺》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