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不同适应生态区域粳稻新品种丰产性稳产性试验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在不同适应生态区域,试验鉴定2016~2017年公主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粳稻遗传育种研究早粳晚熟品种选育研究课题组最新育成的粳稻新品种,在不同适应生态区域试验鉴定其丰产性、稳定性、进一步明确其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为粳稻“松辽号”新品种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自2012年国内磷复肥表观消费量达到峰值以来,中国磷复肥行业开始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周期,行业发展从量的充足向质的提升转型。面对问题与困难,国内磷复肥企业积极去产能、调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着重发展适应农业发展需求的差异化、环保高效的新型肥料,线上线下并举持续推动服务下沉,逐步缓解了产能过剩的压力,促进了化肥供需平衡,推动了国内市场的理性成熟,使行业技术水平更上层楼,盈利能力整体回暖。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粳稻遗传育种研究早粳晚熟品种选育研究课题组2016~2017年育成的粳稻新品种松辽838、松辽122、松辽186、松辽1038、松辽639,对照(CK)品种吉玉粳。

1.2 试验方法

在适应生态区域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稻田土壤,肥力中等水平且均匀,水源充足,便于排灌,田块规整。试验设计,随机区组,3次重复,秧龄33~35 d,叶龄 4~4.5 叶;移栽方式:30 cm×(17.5~18)cm,每穴插3~4苗,10行区,每个小区面积15 m2, 施纯氮 0.24 kg, 纯磷 (P2O5)0.15 kg, 纯钾(K2O)0.10 kg。

1.3 试验地点

适应生态区域:吉林省公主岭、松原、榆树、德惠、九台、梅河口6个适应生态区域进行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鉴定试验。

式中:y是模拟的微流控芯片信号,noise是高斯白噪声信号,α是比例系数。将模拟的微流控芯片信号与一定比例的高斯白噪声信号叠加,模拟实际采集到的微流控芯片信号。模拟的信号波形如图1所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材料单产性统计与分析

2.1.5 品种×年份的适应性产量与对照(CK)品种比较 从表6试验结果分析可知,粳稻品种虽然在生态鉴定试验中年际间,表现差异不显著,但各年份不同,品种间都有一定的差异,如2016年松辽186品种与对照(CK)品种吉玉粳比较差异极显著居第一位,松辽1038与对照(CK)品种吉玉粳比较差异显著,居第二位,其余参试品种与对照(CK)品种吉玉粳比较,变幅不大。

2.1.1 适应区域性生态鉴定试验产量结果 用各供试粳稻新品种在各试验点,各年份小区产量3次重复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表1)。

2.1.2 统计运算分析得出各个变因变量 从表2方差分析结果可看出品种间差异极显著,试验点间差异极显著,主要是九台、梅河口、榆树、德惠,虽然在同一省份,由于当地小气候环境生态条件各具不同,并且地理、水源及土质差异均较大。在各不相同地区试验,同一地区选育的品种,也有明显差异,而把同一品种放在不同区域内种植,则由于栽培技术不尽一致,其产量变幅较大,年际间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品种趋于稳定,尽管各年份间的气候特点有所不同,但品种产量变异幅度不是特别大,总之,区域性生态鉴定试验研究,从试验设计到试验结果是比较正确的,对参试品种均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因此,应对需要变因实行t测验。

表1 6个粳稻早粳晚熟品种不同生态区域鉴定试验产量结果 (kg/15 m2

试验地点 年份 粳稻品种 对昭(CK)吉玉粳合计松辽838松辽122松辽186松辽103松辽639公主岭松原榆树德惠九台梅河口总计2016 11.7 11.9 11.4 11.8 11.7 11.0 69.5 2017 12.3 12.0 11.8 11.6 11.8 11.3 70.8合计 24.0 23.9 23.2 23.4 23.5 22.3 140.3 2016 13.4 12.0 11.3 13.3 13.4 12.6 76.2 2017 11.5 12.0 11.9 12.9 11.9 11.6 71.8合计 24.9 24.2 23.2 26.2 25.3 24.2 148.0 2016 14.4 14.1 14.9+ 14.6 14.2 13.2 85.4 2017 13.6 14.5 14.1 14.2 13.8 12.4 82.6合计 28.0 28.6 29.0 28.8 28.0 25.6 168.0 2016 15.1 14.0 13.5 15.7 15.2 14.2 87.7 2017 15.2 14.6 15.1 15.1 14.5 13.9 88.4合计 30.3 28.6 28.6 30.8 29.7 28.1 176.1 2016 13.8 13.7 13.3 14.2 11.4 11.9 78.3 2017 14.6 13.8 14.7 14.0 14.0 12.6 83.7合计 28.4 27.5 28.0 28.2 25.4 24.5 162.0 2016 14.9 14.3 14.0 15.1 14.4 13.7 86.4 2017 14.7 14.0 14.6 15.6 14.8 14.3 88合计 29.6 28.3 28.6 30.7 29.2 28.0 174.4 2016 83.3 80.2 78.4 84.7 80.3 76.6 483.5 2017 81.9 80.9 82.2 83.4 80.8 76.1 485.3合计 165.2 161.1 160.6 168.1 161.1 152.7 968.8

表2 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F0.05 F0.01品种 5 11.99 2.39 6.83** 2.62 3.90试验点 5 79.83 15.97 45.63** 2.62 3.90年份 1 0.15 0.15 0.46 4.22 7.72品种×地点 25 7.40 0.30 0.86 1.98 2.66品种×年份 5 2.68 0.54 1.54 2.62 3.90地点×年份 5 3.96 0.79 2.26 2.62 3.90误差 25 8.83 0.35总变异 71 111.00

b=1为平均稳产性;产量等于平均产量的品种,为适应性强的品种,相反低于平均产量稳定性的品种为适应性差的品种。

表3 粳稻早粳晚熟新品种产量均数与对照(CK)品种差异比较

注:**表示差异极显著;*表示差异显著。

品种 产量均数(kg/15 m2) 品种差异吉玉粳(CK) 12.76松辽838 14.09 1.93**松辽186 13.74 0.98**松辽639 13.43 0.67**松辽1038 13.41 0.65*松辽122 13.29 0.53*

表4 粳稻早粳晚熟品种间产量均数比较

注:**表示差异极显著;*表示差异显著。

品种 产量(kg/15 m2) 松辽838 松辽186 松辽639 松辽1038 松辽122松辽838 14.09松辽186 13.74 0.35松辽639 13.43 0.66* 0.31松辽1038 13.41 0.68** 0.33 0.02松辽122 13.29 0.80** 0.45 0.14 0.12吉玉粳(CK) 12.76 1.33** 0.98** 0.67** 0.65* 0.53*

对巡检的行走路径进行管理,既可以考核设备主人巡线过程的到位情况、巡线时间、巡线速度、巡检信息采集,也可以将多次的轨迹进行管理,制定山区杆塔的导航路径,为不熟悉杆塔路径的其他人员,提供数据支撑。

2.1.4 品种×试验适应性产量均数与对照(CK)品种比较 从表5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松辽186除在公主岭、松原与对照(CK)品种吉玉粳比较,增产不显著,在榆树、德惠、九台、梅河口均表现增产极显著和显著,居本试验第一位,松辽1038、松辽122在榆树、九台增产显著,松辽838在榆树增产,总的来看,参试品种除松辽639、松辽122在榆树试验点表现减产不显著,其它品种均表现增产。

639在九台、公主岭、德惠表现增产极显著;松辽1038在松原、榆树、公主岭三个试验点表现增产显著,居本组第四位。松辽122在九台、榆树、公主岭三个参试点表现增产显著,居本次试验品种第五位。

表5 品种×试点适应性产量均数与对照(CK)品种比较 (kg/15 m2

注:**表示差异极显著,*表示差异显著。

试验点 松辽186 产量差异吉玉粳(CK)公主岭 540.60 52.69 531.60 35.13 515.38 38.91 523.37 26.90 516.93 20.96 496.47松 原 580.29 35.57 553.61 8.89 518.49 -6.03 563.39 18.67 575.15 -29.57 544.72榆 树 630.65 60.8** 621.64 54.8 63.5.21 65.37 624.76 54.92* 626.76 56.92* 569.84德 惠 680.34 54.92* 669.84 44.47 636.54 11.12 660.33 34.91 631.43 6.01 625.42九 台 627.20 82.48* 630.98 86.26** 609.64 64.92* 558.50 13.78 620.98 76.26* 544.72梅河口 683.34 60.03* 659.88 35.57 628.98 6.07 648.32 26.01 635.65 13.34 622.31(%) 松辽1038 产量差异(%) 松辽639 产量差异(%) 松辽838 产量差异(%) 松辽122 产量差异(%)

新品种适应区域生态鉴定试验结果分析,是确定粳稻新品种能否在适应区域应用推广的科学依据。变量分析是将总变异分裂为各个因素的相应变异做出数量估计,从而得出各个因素在变异中所占的重要程度,以帮助我们透过试验结果的表现象,认识其规律,从而获得比较确切可靠的推断依据。

表6 品种×年份的适应性产量均数与对照(CK)品种比较

注:**表示差异极显著,*表示差异显著。

试验年份 松辽186 产量差异吉玉粳(CK)2016 312.86 28.42** 369.56 25.12* 300.01 15.67 286.33 1.89 295.11 10.69 284.44 2017 313.64 29.20 301.37 16.93. 297.26 12.52 304.82 20.98 301.00 16.56 282.81(%) 松辽1038 产量差异(%) 松辽639 产量差异(%) 松辽838 产量差异(%) 松辽122 产量差异(%)

2.2 参试品种稳定性分析

为准确鉴定每个品种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及其表现出最大增产潜力,对参试品种进行稳定性分析,以此对参试品种的相对产量、基因与生态环境等作出恰如其分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有些参试品种在优势生态环境条件下则表现高产,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而在劣势生态环境条件下则表现低产,抗逆性较弱,而且减产,有的品种甚至减少显著。这类品种属于对生态环境表现“敏感型”的品种,而有些品种在优势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生育良好、产量高,抗逆性强,但在劣势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生育正常、产量较好,减产不显著,这类品种相比较而言属于对生态环境条件表现为“钝感型”品种。“钝感型”品种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因此,只了解品种的丰产性足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了解参试品种的适应能力稳定性程度,把丰产性与稳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的加以客观、科学的综合分析评价,才能比较准确地应用推广一个好的优良品种而获得理想产量。

从表4品种间产量均数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2016-2017年松辽838,在公主岭、松原、德惠、九台、梅河口试验点,表现增产,增产幅度13.8%~1.1%,平均增产11.9%,达到极显著水平,居本熟期品种产量试验结果第一位;其次是松辽186在九台、德惠、公主岭表现增产极显著,居本次产量试验结果第二位;居本次产量试验第三位是松辽

III.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rrent operational mechanism,protectionism is a powerful weapon for the EU to defend its own rules

1.1一般资料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我院对26例接受螺旋CT检查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进行分析,有16例在手术中证实,有10例穿刺活检证实,共有22例女性和4例男性,最小15岁,最大56岁,平均34岁。

根据Finlay和wilkinson提出的回归系数与产量意义:

2.1.3 用t测验法比较品种间,品种X试点,品种×年份的差异 品种间差异比较见表3。从表3测验结果可以看出松辽838产量最高,其次是松辽186、松辽639,居第三位的是松辽639,同对照(CK)比较均表现极显著,松辽1038、松辽122,同对照(CK)吉玉粳品种比较达到显著水平。

信息化建设在目前当中非常重要,所以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必须要充分的重视起来,只有不断地运用信息化的快捷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才可以有效的强化了现代企业的各项数据和经营风险的控制。同时通过不断加强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将业务和财务信息得到真实的反应,实现了财务信息的远程控制,消除了各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及时的信息反馈。

b>1为低于平均稳定性,对生态环境变化敏感性较强,在低产条件下,产量很低,而在较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则表现生育良好且高产,因此,这类品种具有在良好生态环境高产条件的特殊适应性。

b<1为超平均稳定性,低产条件下,产量高于平均产量,因为它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反应不敏感,当生态环境条件有所改变时产量变化不大,所以这类品种具有低产条件下的特殊适应性。

2.2.1 回归分析 用一个点的所有参试品种的平均值为环境指数,称自变量,用每个点上不同品种的产量均数为依变量与环境指数一一相比,求出它们之间的回归关系(表7)。

表7 列回归关系

品种 各品种在各试点的产量 环境指数 回归系数松辽186 12.35 13.05 14.39 15.30 14.11 15.35 11.82 1.1488松辽1038 11.96 12.45 15.98 15.07 14.19 14.80 11.35 1.0742松辽639 12.02 12.11 14.29 14.32 13.71 14.15 13.93 0.8994松辽868 11.77 12.47 14.01 14.85 12.56 14.58 14.63 1.0105松辽122 11.63 11.59 14.10 14.20 13.97 14.30 13.46 1.0714吉玉粳(CK) 11.17 12.25 12.82 14.07 12.25 14.00 14.53 0.9101

2.2.2 稳定性分析 参试品种松辽186粳稻新品种的回归系数1.1488>1。松辽1038粳稻新品种的回归系数1.0742>1,松辽838粳稻新品种的回归系数1.0105>1,松辽122粳稻新品种的回归系数1.0714>1,均为低平稳性品种,这些品种在生态环境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表现产量低,而在生态较好的条件下,表现产量高,所以这些品种属于对优良生态环境条件下特殊适应的粳稻新品种,因此,可在栽培技术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应用推广,尤其是松辽186品种,它在低产的松原试验点2016年产量达587.6 kg/667 m2,2017年产量则为529.7 kg/667 m2,2016年在高产的梅河口试验点上产量为618 kg/667 m2,2017年在九台试验点上产量达到 625 kg/667 m2,但松辽 1038、松辽 122、松辽838三个品种,虽然回归系数均>1,但这三个品种丰产性较差,在2016~2017年(2 a)试验点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产,松辽639和对照(CK)品种吉玉粳回归系数均<0.8994和<0.9101。属于超平均稳定品种,丰产性一般,产量也不随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特别是松辽639品种和对照(CK)品种吉玉粳在所有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均较差,属于稳定性的品种,松辽1038品种则不同,它在高产的九台试验点上虽不及松辽186品种产量高,但该品种在榆树试验点上产量也是比较高的,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它既适于的松原栽培,又适于高产的九台种植。所以,经过分析,明确了这个粳稻新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均较好,且适应性亦较广(表8)

表8 早粳晚熟粳稻新品种适应区域生态鉴定试验稳定性分析

品种 小区产量(kg) 环境指数X 回归系数b 标准差 回归方程松辽838 7.045 11.82 1.1488 0.4786松辽186 6.78 12.35 1.0742 0.5091松辽639 6.715 13.93 0.8994 0.4314松辽1038 6.705 14.63 1.0105 0.5033松辽122 6.645 13.46 1.0714 0.532吉玉粳(ck) 6.38 14.53 0.9101 0.45^y=b0+bx^y=1.36+1.149x^y=0.72+1.07x^y=1.33+0.9x^y=1.18+1.01x^y=1.1+1.07x^y=0.52+0.91x

3 结论与讨论

2016~2017年粳稻新品种在早粳晚熟种植区域12个试验点次6个参试新品种试验稳定性分析,初步反映了参试品种的实际适应情况,经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检验,明确了参试的早粳晚熟粳稻新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及其适应种植地区,区域性生态鉴定试验的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松辽186品种丰产性好,松辽1038丰产性较好,且稳产、品种优良,可做为吉林省中熟稻区主推品种,中晚熟稻区搭配品种栽培,亦可做为北方稻区早粳晚熟,区域主栽品种应用推广,本试验仅是两年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粳稻新品种丰产性、稳产性,有待于增加试验年限,圹大适应区域试验范围,以获得更加科学准确的数据。

参考文献:

[1]耿文良,张学君,方秀琴,等,北方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早粳晚熟组产量稳定性综合分析[J].作物杂志,1993(1):9-10.

[2]耿文良.北方稻区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稳产性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1987(3):30-33。

[3]朱孝达.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6.

[4]孙利.水稻产量主要因素的遗传性对产量的影响[J].北京:中国农村杂志社,2008:50.

[5] 莫惠栋.农业实验统计[M].上海:上海出版社,1984:26.

周连生
《北方水稻》 2018年第2期
《北方水稻》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