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碳库,贮存了陆地生态系统中76%-98%的有机碳,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又通过一系列呼吸作用释放CO2,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可以影响到大气中CO2的浓度,这种影响受到了科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开展了森林植被碳储量相关方向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将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1 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方法

目前森林植被碳储量估测的方法主要有:生理生态模型法、遥感信息模型法以及样地实测建模法:

总之,鉴于现阶段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为了促使自身数学综合能力全面提升,作为高中生的我们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持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学习策略创新活动,最终在实现高效学习的基础上益于自身数学综合素养全面养成。

HAC-102型标准COD消解器(姜堰市华晨仪器有限公司)、LDZX-30KBS立式全自动灭菌锅(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759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

(1)生理生态模型法通过利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理因子和生态因子来建立模型,此方法主要用于对大尺度区域森林内生物量和生产力的估测。

(3)样地实测建模法在当前的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中是广为采用的方法,其具体还分为以下三种方法,分别为林分调查因子建模法、生物量转换因子模型法和生物量因子连续函数法,其中,调查因子实测建模法因其能够较好的估测相同树种不同器官的生物量,而适用于中小尺度范围的生物量精准估测。生物量转换因子模型法则随着立地条件、林分密度、林龄等林分状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建议使用时根据林分状况建立不同的拟合模型。

美术创作的灵感多数来自自然和生活,美术教学与大自然的联系最紧密。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美术技能的传授,让幼儿在自然的氛围中,感受美,幼儿才能更好地表达美。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让幼儿与自然环境充分接触,不仅能够拓宽幼儿视野,而且可以唤起幼儿的美术创作欲望。因此,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为幼儿营造自然氛围,使幼儿深入自然,通过直观感知获得丰富认知,主动参与美术学习。

(2)遥感估算法对生物量的估测主要基于遥感图像光谱信息与森林生物量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可以监测一定区域内碳储量的变化。此法主要用于对中等尺度区域(如林场、县级、流域)和大区域尺度等多种范围内植物生物量进行估测。并且此法操作比较简便,综合性和现势性良好。遥感信息模型法主要有:遥感信息因子估测模型法、基准样地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法等 。

2 林分碳储量影响因子

大量研究表明,森林类型是影响森林碳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对于不同区域同一森林类型,其影响碳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规律性也不尽相同。株数密度及郁闭度过高或过低对林分固碳能力均会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林木的生物量增大,其林分碳储量也会随之增大。而立地条件也会影响森林植被碳储量,究其主要原因是土层越厚其土壤的固碳能力越强,同时林木的生长与土层厚度也密切相关,对于同一树种,一般来说,土层越厚林木长势越好,从而提高了林木的碳储量;而下坡位的林分碳储量往往高于其他坡位,是因为长期的地表径流作用导致下坡位的土层比上坡位厚,以及下坡位的土壤水分、养分比上坡位的更丰富,使得下坡位的林木生长以及林下植被恢复均好于上坡位,因此,坡位直接影响土层厚度及植被生长,从而造成不同坡位的土壤及植被碳储量的差异。此外,虽然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碳储量占林分总碳储量比例小,但其可以防止地表水土流失、有效保持土壤对碳的吸存,在维持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以及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碳汇林业经营中同样不容忽视。

3 我国森林碳储量研究存在问题

我国在森林碳储量研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研究集中在采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大区域尺度碳储量的估算上,在具体的植物器官、植物种群和植被层的含碳量差异上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不同的森林类型的研究,从而导致在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估算中精确度偏低。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必须加强植被各物种、各器官含碳量的基础研究,从而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的准确度。我国已广泛应用了适用于各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型,但各尺度的模型中多为静态或经验统计模型,此类模型受地区局限性较大,从而缺乏普遍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不断开发动态和过程模型,采用空间分析、信息提取以及分析的方法,从而对森林植被碳储量进行科学统计计算。此外,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中,需不断加强和完善区域和全球通量监测网络系统,并建立长期观测数据库共享平台。

4 结论

为了给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发展提供更为科学、客观、精准的数据,今后森林植被碳储量相关研究工作应做到:结合特定的自然的区域环境,采用适合的、科学的计算模型,从而客观反映区域内各森林覆被类型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

参考文献

[1]徐新良, 曹明奎, 李克让.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07,26(6): 1-10.

[2]刘华, 雷瑞德.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平衡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西北植物学报[J].2005, 25(4): 835-843.

[3]陶波, 葛全胜等.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地理研究[J].2001, 20: 564-575.

[4]王效科, 冯宗炜等.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12(1): 13-16.

 
付饶
《林业勘查设计》 2018年第01期
《林业勘查设计》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