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一带一路”视域下西部高校人才培养策略

更新时间:2009-03-28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东南亚、中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对于中国发展和建成世界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意义

一、“一带一路”对西部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为西部高校教育发展提供新机遇

人才的大量需求,为就业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和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覆盖了40多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0亿,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深入发展,不仅带动了沿线国家、城市的经济大发展,同时也使得各种各样的资源流转起来,将沿线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技术、资本引进来,为市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人才是市场不可或缺且最为活跃的因素,而高等院校正肩负着培养复合型尖端人才的重要责任,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不仅拓宽了新领域的人才需求量,而且为高等院校的学生增加了更多就业的机会,搭建了更好的平台。众所周知,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就给高等院校的人才教育培养,尤其中国西部高校的人才教育培养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契机。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核心阵地之一,尤其是西部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紧搭“一带一路”顺风车,努力做到对口人才输送,探寻一条符合自身发展而又独具特色的光明之路。

(二)对西部高校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

1.大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自“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尖端复合型人才的就业平台变得愈加宽广。而尖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培养模式的创新密不可分。这就要求西部高校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打破传统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地缘优势,针对“一带一路”战略周边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全面调整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有利于战略发展的专业对口人才。“一带一路”涵盖区域较广,其中“海上丝绸之路”已延伸到非洲众多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起亚太经济圈,西至欧洲经济体,覆盖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和三大经济体。在合作发展的道路上,能够实现“互利共赢”则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追求的最大目标。多方参与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许许多多复杂的问题,处理复杂多变的问题需要高端复合型人才具备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环节就应有所考量。以“协同创新”代替传统“工学交替”,通过“校校协同、校企合作、政校联合、研校共进”等人才培养模式,不但可以促进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互利共赢,还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尖端人才。

在特定的生态区域中不可能只生长一种作物。不同种类的作物很可能会出现病虫害交叉生长的状况,使得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相互制约。很多专家认为,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转变病虫害治理方式,由原来的根据作物进行防治,转变为整体上对某一类作物进行防治。这种防治方式主要是通过不同作物之间的抵抗特征来实现,推进了防治技术的发展。在应用此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土壤、技术、作物等因素的影响。

2.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步伐迅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众多,覆盖领域相当广泛,对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复合型尖端人才变得倍受青睐。面对当今世界乃至将来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复合型尖端人才应具备多元化的技能、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这样方能适应全球化、国际化、世界化的人才培养发展理念。因此,中国西部高校在培养复合型尖端人才的过程中,要与国际化、世界化、全球化相融合,培养出更多与国际大舞台接轨的顶尖人才,深入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发展。譬如:西部高校在贸易、旅游、语言、金融、物流等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地缘优势,加强内外交流与合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培养理念,充分借鉴沿线国家的人才培养成功案例,相互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文化,真真切切地做到知民心、懂民情,为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中国西部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软硬件设施较落后

软硬件设施相对更新较慢,严重阻碍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发展。硬件设施作为高等院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高等院校的基础设施优良与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出其教学水平的高低。中国西部高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配备的相关设施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软件设施作为高等院校基础设施的另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指高等院校专业设置方面的情况,是一项包含科学研究、学术队伍建设、人才教育培养等诸多内容的战略性基础工程。专业设置作为高等院校招生的“金字招牌”,关系高校的稳固与长远持续发展。西部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通常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生源配置失衡,本省本地学生偏多。二是部分学科专业设置方面只看到了“全”却忽视了“精”,甚至陷入盲区,趋于泡沫化。三是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与社会需求脱节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导致西部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丧失了一定的主动权。

(二)人才培养略显封闭

1.人才培养模式滞后。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各大高校纷纷顺势而动。教学和科研,均积极围绕该倡议展开,但始终有些浮浅,没能触及核心。传统的专业学科单独分开式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依然进行,而“一带一路”倡议需要的是综合性强的复合型尖端人才,最终导致两者难以形成一股合力。此外,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我国西部及边疆地区虽有地缘优势,但西部及边疆地区的高等院校也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够健全等问题,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虽然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一直都在提倡“走出去、引进来”的培养模式,但至今大部分高校仍局限于国内,尚未建立起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专属培养模式。

注释:

(三)思想政治教育不够深入,难以应对战略需要

如今,肖建国正在致力于开创新的计算机汉字字库——一种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字体库。肖建国勤恳努力,拼搏前行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马克思·韦伯认为,如今教育如同社会生活一样,专业化是不可避免的,专业化取代了人本主义,而“知识完整”应该是大学讲堂提升的唯一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引导大学生向上向善强有力的精神武器,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目前,西部高校普遍存在将更多精力投入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造成了部分学生内心不够强大,思想偏激,甚至身心失范。一些学生在虚荣与功利双重诱惑下,迷失了自己,失去了动力,也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身为21世纪的青年大学生,每日的所思、所做缺乏“三观”的正确引导,反而为“钱”和“权”所奴役,这是很令人痛心的。部分大学生不再关心真、善、美,更信奉的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贪图享乐主义”这种消极的价值观。“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系列的不良心态,必定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匮乏和危机。“一带一路”倡议周边沿线国家、城市相对较多,覆盖区域较广,不管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意识形态,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差异的多样化便要求在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多元化。当今社会媒体行业迅猛发展,多种多样的信息模糊和困扰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此同时,境外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恶意渗透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考验。

(四)师资力量较薄弱,缺乏后劲优势

中国西部高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导致在复合型尖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后劲。环境恶劣、待遇偏低、教学和科研资源匮乏和偏居一隅的现实、是导致高校人才流失的主因。虽然政府部门和相关高校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始终效果不佳。众所周知,教师作为学校的核心力量,带动着学校的大发展。如果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势必会使得教师团队中空,无法完成为学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艰巨任务,甚至会成为推进中国西部高校教育的绊脚石。

三、“一带一路”视域下西部高校人才培养策略

中国西部高校人才培养“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长期以来,西部高校面临着优秀教师流失的现象,这种现象明显抑制了该地区高校的发展,甚至造成优秀生源的缺失。面对此种问题,西部高校应紧跟“一带一路”倡议的步伐,努力创造优越的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创造更加公平的考评环境,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提高师资水平。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一些国家,大量需求文化交流、相关技能学习、设施建设方面人才的强力支援,调整并改进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开启对外开放模式,引进混合教学模式,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吸收并运用国际先进教育教学资源,缓解西部高校的教学压力,方能及时填补这方面人才的空缺。有的放矢地探寻出一条更适合“一带一路”倡议建设需要的人才之路。

(一)提高软硬件设施水平

磷复肥产销会已走过十九个年头,作为肥料行业的一次盛会,今年参会人员多了?还是少了?展会冷了?还是热了?其实都不重要,关键是这一盛会是业内人每年所期盼的,期盼今年又将给行业释放出怎样的信号?纵观本届展会,企业在战略布局、品牌打造、科技创新等方面展现出的新探索、新气象,令人眼前一亮,也为行业下一步的发展鼓舞了士气,并带来诸多有益的启发。

(二)构建对流式动态人才培养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引路人”角色。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东西方交流的载体,既可以说是一种机遇,又可以说是一种挑战,面对战略实施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战略前线的中国西部高校应该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双管齐下、齐头并进。众所周知,当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是超越物质需要之上的大问题,中国西部高校应时刻以实际为出发点,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深入到学生内心中去,用“真心”来搭建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及时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优秀品格,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增强学生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职工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现实收入,乃至能力提升,都是职工群众最关注的方面。在深化改革关键时期,如何能得到大多数职工群众的拥护、理解和支持,关键看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是建立在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愿景上,是不是为了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是不是坚持群众路线,是不是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标。

(三)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自“一带一路”倡议开展以来,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各司其职、协作分工,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若想解决中国西部高校人才培养问题,处理好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四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如何将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之间分工协作、相互融合、充分互动,将四者置于一个动态的系统中。系统内部主体之间相辅相成,呈现出对流式动态运作,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故构建对流式互动培养模式,有利于激发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一是搭建西部高校与跨境高校之间的平台。积极吸收并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搭建西部高校与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平台。实现中国西部高校大学生“订单式”培养模式,为大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大融合。此种模式有利于提升教师和学生实践技能,增强竞争力。三是搭建西部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平台。中国西部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国家和政府整体规划,为西部整体发展需要服务。四是搭建西部高校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平台。将社会组织引进到学校,实现密切合作关系,学校为社会组织提供人力资源,不同年级学生参与社会组织不同岗位,进而实现能力的逐级提高。

(四)“走出去,引进来”的师资培养模式

中国西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阵地,应该积极搭乘“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顺风车,以现存问题为突破口,努力提升人才的培养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专业设置是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的两大着力点。一是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全方位大力支持中国西部高等院校的建设。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均对西部高校进行了较大的扶持。中国西部高校需要设立专门的人才培养部门,及时补充并更新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基础设施,为力求“一带一路”倡议人才培养的精英性、尖端性夯实基础。二是专业设置。积极抓住科研动态,时刻捕捉科研热点,兼顾社会需求,力争灵活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格局下,就业岗位趋于多元化发展,在回首过去专业设置的基础上,更应该放眼于世界,放眼于全球,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需求,强化贸易、金融、运输、物流、基建等方面的专业设置,以此来顺应、适应社会的发展。

2.人才培养结构有待改善。目前,“实践环节力度不够”成为制约全国各大高校人才培养的一大瓶颈。高等院校大多把重点放在理论教学方面,无法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辩证统一关系,导致理论研究型人才偏多,实用技术型人才不足。而“一带一路”战略所需要的是“技能”、“专业”、“语言”三位一体的高水平、高质量、实用型、复合型兼顾人才。现阶段,部分高校追求综合性,导致在专业设置方面大而全,失于精,甚至出现盲目跟风、泡沫化等现象,缺少专业特色。这就要求中国西部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紧密结合自身特色,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加强国内外交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缺口型复合尖端人才的专业培养。譬如:非通用语言人才、贸易人才、交通物流人才、基础设施建设人才、信息大数据人才、对外合作交流人才等。因此,中国西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结构亟待完善。

①周谷平.“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4-9.

所谓主观因素是行为主体能够把控的因素,是因人而异的。通过行为人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完全可以克服困难,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如临床知识、临床技能、临床思维、临床经验等[4]。

②③⑤⑥徐杨文,胡思韵,李丹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西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5,(10):107-110.

④刘国斌,孙雅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17):20-23.

⑦谢秀华.以人为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9):12-13.

 
刘凯,周文
《江苏商论》 2018年第05期
《江苏商论》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