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职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三融合、三阶段、三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实践

更新时间:2009-03-28

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当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是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掣肘,进而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1]。人才供给侧的矛盾日益凸显体现在:一边是大量企业空缺职位,另一边毕业生却很难胜任这些岗位工作[2]。以湖南为例,统计显示,2016-2020年,湖南化工行业对仪表自动化及信息化软件类人才的需求近1万人。就当前我省2所化工类专业为主体的高职学院的培养规模,则存在巨大缺口。通过深入调研发现,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质量的更高要求;人才培养内容设置滞后,跟不上社会发展新需求,难以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3];人才培养内涵缺失,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往往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职业操守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4]。以上种种问题拷问着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更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企业用人需求,是专业建设至关重要一环。通过对专业毕业生的岗位经历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现实矛盾展开分析,归纳总结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德育及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构建“三融合、三阶段、三一体”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思路及内涵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调研企业人才需求,将高职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面向石化、能源、制药、冶炼、电力等流程企业或自动化仪表公司,从事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仪表的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管理及设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能适应且满足本行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因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施工安装便捷,管道连接及检查井连接均采用橡胶圈方式,所有排水管道系统完毕后,在未进行基坑回填前必须要进行闭水试验[4],根据管道设计方案,闭水试验分为三段进行,每段试验程序:清理检查井及管道、封堵待试验管口(预留洞口)、注水浸泡并标识、检查外壁接口渗水情况、观察24 h记录水位下降值、检查验收、抽水回填土方[5]。由于分段试验,封堵部分检查井口时采取充气式管道封堵气囊,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密封性能强。

信息技术发展快、更新快,由于缺乏既懂农业信息化,又懂农业技术的专业人才,先进信息技术难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技术服务也跟不上群众需求。贫困户文化水平低,先进信息技术接受能力弱。

4.产后虚弱。母猪平时营养不良,衰弱,元气不足,分娩时间过长,疲劳过度,损伤元气,产时失血太多,致使气血亏损,造成产后表现疲惫,体温偏低,反射功能减少,食欲减少。

(二)构建思路

1.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基于“两化”融合对既懂专业技术又懂信息化技能的人才需求,开展“主干+拓展”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在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中选拔部分优秀学生,组建“复合拓展班”,在主修本专业基础上增修一个“限定”的拓展专业(见图2),推动人才培养由专业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三)模式内涵

“三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融合。把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并作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体内容。

“三阶段、三一体”:按照“基本素质—核心素质—综合素质”的能力递进路径,采取理实一体、赛训一体和工学一体的方式,实施阶段化职业素质教育。第一阶段为基本素质教育期,通过理实一体的方式培养学生职业基础能力;第二阶段为核心素质教育期,通过理实一体、赛训一体的方式,采取学习、实训、竞赛等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第三阶段是拓展素质教育期与就业准备期,通过工学一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构建“教学-训练-实践”知行合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创新创业管理机制,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实施三级创新创业课程教学,通过社团活动、科技竞赛、技能培训、项目训练及企业锻炼等方式进行创新创业模拟和训练,扶持依托专业技术进行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入校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创新创业保障机制;制定专业奖励学分认定、转换办法和实施细则,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等,其成果经认定后给予奖励学分。

  

图1 “三融合、三阶段、三一体”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二、建设途径

(一)实施“课证”融合“双证书”制度

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制定《学生综合素质学分银行实施办法》,以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为测评主体,依托“综合素质学分银行”平台系统,通过日常考核、考试评价、问卷测试等手段,采用“基础分+奖、扣分”的形式,定期对学生思想道德、身心健康、职业能力及实践与创新创业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素质指标进行量化评分,形成综合素质预警报告和评价报告,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并建立学生成长过程档案,作为学生毕业考评、评奖评优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

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深入调研高职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围绕智能制造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对接“一带一路”倡仪对国际化外向型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确定专业人才需求规格、知识范围和能力结构,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三融合、三阶段、三一体”工学结合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通过施行“课证”融合的“双证书”制、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及人才培养质量综合素质评价等途径,重点在课程体系及课程资源建设、实训条件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以及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实践。

按“专项技能训练—项目仿真训练—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创新创业”职业能力递进要求,采取自建、校企共建等方式将校内外实训中心建设成为集教学、科研、产业孵化、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情景式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使专业核心课程的现场教学比例达到50%以上,设备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设备水平与行业企业同步,达到区域内一流水平,实践基地全天候开放,实现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人才培养实施的直接载体。对接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领域岗位要求,以职业素质为本位,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娴熟专业技能+综合职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坚持“绿色化工”理念,兼具国际化视野,融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融入国际化内容和“绿色化工”知识,不断更新行业新标准、新要求、新动态,采取模块化教学方式,构建了“素质本位,多能递进”专业群课程体系。

(三)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件”的构成情形增多。新旧规则均列出了6种最为常见的情形,即“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为一件”、“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来文与复文可为一件”。此外,新规则新增5种情形,即“正本与翻译本为一件”、“中文本与外文本为一件”、“简报、周报等材料一期为一件”、“会议纪要、会议记录一般一次会议为一件”、“有文件处理单或发文稿纸的,文件处理单或发文稿纸与相关文件为一件”,体现了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图2 “主干+拓展”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框图

(四)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作为学历教育的重要内容,将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施和考核评价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充分对接。理论教学方面,将各个等级职业技能考证融入相应课程项目训练当中,使每个等级都有专业课程对应;实践教学方面,建设完善的配套实训室,如仪表维修工实训室、高级维修电工、维修电工技师实训室等,搭建全功能训练考证平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在现有化工仪表维修工、维修电工等专业对应职业资格证书基础上,引入国际通用的CCNA、高压电进网许可证、CAD高级绘图员等专业拓展证书。

三、建设实践

(一)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建设

3.开展外向型人才培养。通过引进专业课程国际化标准,实行1-2门国际化课程教学,并通过“互联网+”的网络视频授课、MOOC课程、线上辅导提升学生的文化迁移能力;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每年选取优秀毕业生赴马来西亚英迪大学访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以课程精品化为目标,以课程数字化为途径,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实现专业课程微课化、慕课化。以湖南职教新干线作为数字化资源发布平台,建设专业“三库三中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含资源制作平台、资源管理平台和资源应用平台三大子系统,下设专业信息库、课程资源库、科普资源库、培训中心、测试中心、互动中心,具备学习浏览、资源检索、在线测试、网上培训等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二)实训条件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建立政府主导、校企双主体一体化育人体制机制,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双导师(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参与指导为支撑,学生(学徒)通过不同阶段课程的学习,实现职业成长从入门、入行到入道三阶段的递进。校企双方采取共建实训基地、联合招工招生、共同投入试点资金等方式,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课程与教材等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施、考核考评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完善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

按照工学一体、赛训一体、理实一体的要求,完善“四阶递进、‘双创’贯穿”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岗位技能的分解、分层训练,实现从基础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到岗位能力的逐阶递进,将创新创业培养融入实践教学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毕业设计大赛、专业技能比武等多样化活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

目前,原有的人工计算工具已逐渐被神集计算、广连达、鲁班等工程造价软件所取代。在项目结算审计中,使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审计手段,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工操作,特别是在定额、费用、调整材料差额和劳动成本以及调整自动计算、生成表格等诸多方面。事半功倍。在项目结算审计中,如果要充分利用成本定额和收费标准、收费程序,关键是要充分利用工程造价软件,选择适用的单位估价表、材料价格差等模板,检查是否符合成本标准是准确的。

(三)教学团队建设

按照“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的思路,采取“引、培、聘、带、送、进、融”和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如图3所示),建成一支四梯队的“雁队式”“双师型”教学团队。四个梯队都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梯队成员在个人成长时间上承前启后,在承担学校任务中角色互补,实现滚动式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由个人发展转化为“头雁领飞、领雁带队、良雁替补、新雁跟进”的“雁队式”团队发展,如图4所示。

  

图3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机制示意图

  

图4 “雁队式”专业教学团队结构示意图

(四)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观念,完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建立行业、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搭建校企合作组织架构,邀请企业代表进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力发挥行业、企业在行业动态、技术装备、实践运用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将学校的人才输出、职业培训、研发、技术服务等功能充分挖掘以满足企业需求,强化校企合作的政策保障、人才保障、物质保障及经费保障,达成共赢局面,实现校企合作覆盖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实训建设、团队建设乃至就业创业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建设长效的运作机制,为创新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下扎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三融合、三阶段、三一体”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施行,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竞争力的提升有较好的效果。本校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6%,就业现状满意度为85%,对母校满意度为98%,都较以往有所提升,竞争力、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等几项指标也呈增长趋势。下一步将对本模式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争取取得更好效果,在校内形成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张洪田.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4,(2):31-33.

[2]杨柳群.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6,(3):12-16.

[3]杨艳玲,邓其贵,唐述荣.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自动化技术专业“343”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4,(6):31-34.

[4]王丽丽.对高职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6,(3):47-49.

[5]张振锋.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河北职业教育,2017,1(5):31-34.

 
曾春霞
《河北职业教育》 2018年第02期
《河北职业教育》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