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法律文秘教学资源库中刑法微课设计探析[1]——以微课《特殊防卫——丈夫怒杀强奸者犯罪吗》为视角[2]

更新时间:2016-07-05

一、引言

刑法原理与实务课程(简称刑法课)是高职法律文秘专业基础课中的主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高职学生对于许多专业术语不易理解,对于刑法运行机理掌握较差;另外,高职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被其认为“有意思的事物”转移注意力,因而教师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精力集中。基于上述问题,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应用法律系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讲授专业知识为目的,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将知识点综合梳理,利用加入法律文秘资源库建设的契机与平台,设计了一系列短小精悍的微课。本文就是在法律文秘资源库平台中,选取其中的《特殊防卫——丈夫怒杀强奸者犯罪吗》的微课为视角,初步探析微课设计制作的相应经验。

此次研究中,经过治疗和护理,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没有出现中转开放手术的病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是55分钟,平均出血量是40ml,术后2天能够下床活动,3天左右拔引流管,1周拔尿管,平均住院时间6天。术后6至12个月随访,患者肾积水症状减轻或消失,输尿管通畅。

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碎片化、颗粒化是微课的唯一要求吗?微课排斥课程体系化与系统化吗?这是在谈及微课如何选题之前必须讨论的问题。以“互联网+”为时代背景的微课程短小精悍,其所谓“微”就是在倡导的是颗粒化、碎片化的教学,是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习一个知识点,引发学生注意,便于学生记忆,这无疑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然而,微课教学的现状是尚未有一门课程完全以微课形式呈现,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仅仅制作了一、二节微课,这种一鳞半爪、管中窥豹式的快餐学习,无法构建其学科体系与课程体系的框架,无法贯通知识点之间的脉络,无疑会带来理解的偏差,从而导致法条适用上的模糊或谬误。通过实践可以发现最好的微课资源应当建立在资源库的框架体系中,既有体系的脉络贯通,又有微课的精致高效。但是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资源库课程的本身的体系化、系统化与微课颗粒化、碎片化的矛盾应如何调和。换言之,如何将一门课程分解成颗粒化、碎片化的知识点,并形成与资源库相配套系统化、体系化的知识体系,其中难度很大。

这一方面,要在资源库的顶层设计上对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内部的体系结构予以考量,另一方面是要建立资源选择的标准,究竟是以学时抑或知识点为标准。相对而言,以知识点为核心的资源选择标准相对合理,因为既可以在知识体系的框架内通过知识点(知识树上的相应节点)的梳理安排构建体系完整、逻辑自洽的课程资源体系,又可以通过冗余资源的事先沉淀,以标准课与教师灵活建课的方式满足学时要求,在此基础上达到资源库课程的本身的体系化、系统化与微课颗粒化、碎片化的调和,这也是建设中法律文秘教学资源库的构建模式科学化之所在。正如胡铁生先生所言,微课是“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相关教学资源作结构化的组合,并将教学资源与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形成一个主题突出、资源有序、内容完整的结构化资源应用环境”。[4]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第63页。所以,在体系化、结构化的资源库平台中,才能凸显出微课颗粒化的特征,才能谈及微课设计与制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要,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说明:一方面,国民素质得到普遍提升;另一方面,高校人才培养尚未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全球化背景下,自主创新与充分融合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增强全球竞争力的基础条件,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大学生是国家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直接影响国家创新型发展。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之一,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

微课时长短小,内容浓缩,这就会引发一些现象,即存在一门课程的“微课”不过是将一节课浓缩为10-15分钟,余下的知识点依靠学生课后学习,或形成一个教学片断,并且缺少教学目标、内容、活动、评价、资源等,导致教学环节缺乏完整性。这就是微课教学中所要面对的问题: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与微课的精微性、片段性的冲突如何解决。“微”是要求,“课”是核心。“课”必须要有教学设计,正如张一春教授所说:“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5] 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中国教育网络》2013年第10期,第28-31页。因此教学设计是微课设计的基础,其基本要求是完整而精当。例如,以微课《特殊防卫——丈夫怒杀强奸者犯罪吗》为例,其中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就是2016吉林省高等院校(应用型职业院校)微课大赛就是重要的评分标准之一。所以,微课的教学设计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微课《特殊防卫——丈夫怒杀强奸者犯罪吗》的教学设计就是选择了“以案说法,以法明案”的模式,遵循“引、讲、练”的教学设计路径,以经典现实案例引入,即“丈夫怒杀奸妻者被判无期”一案[6] 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人民网-观点频道,2015年06月17日访问。案情如下:一起案件引发普遍质疑——被告目睹了妻子被强奸,一怒之下和强奸者扭打在一起,最终取刀砍死对方,被告因此被温州市中院判处无期徒刑。不少人对法院判决嗤之以鼻,或讽刺或批评。有网站发起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人认为该案量刑太重。,以法院判决和民众意见的分歧引入课程,通过提问的方式,“法院的判决难道出现了错误吗?”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导入课程。通过对特殊防卫成立要件的逐条讲解与案例比对:“案中实施防卫行为的丈夫满足了特殊防卫的对象条件、满足了起因条件,是否满足时间条件呢?”即通过讲解与对比,逐步揭示答案。

(一)微课资源需重视题目选择

在题目的拟定上,要避免枯燥。微课不是教科书,不是法条的简单解释,题目具有趣味性是微课的重要特征:微课既要传道解惑,又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同时,微课的题目也不能轻浮随意,对刑法本身庄重威严的特质的理解也是法律人与普通人学科思维、专业思维的分野所在。例如微课《特殊防卫——丈夫怒杀强奸者犯罪吗》,一方面以知识点“特殊防卫”作为主标题,准确严谨;另一方面,以“丈夫怒杀强奸者犯罪吗”的提问方式作为副标题,既有对“特殊防卫”的法律后果的暗示,又在指出现实案例争议焦点之时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标题的设置进入引课环节,为课程设计做出准备。

选择何种知识点(资源),以什么题目体现,这是微课设计制作的第一步。微课是整个资源课尤其是网络化教学的精髓所在,选题上必须是知识树中的重要节点,即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和知识点进行精选。如果不能对课程知识树起到支撑作用,抑或三言两语把技能交代清楚,则无必要制成微课。以微课《特殊防卫——丈夫怒杀强奸者犯罪吗》为例:第一,本微课选择的知识点在知识树中的位置是:犯罪与犯罪构成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正当防卫——特殊防卫。这样在知识树的结构上满足了体系化项下的颗粒化的要求。第二,在知识结构上,要涉及正当卫、特殊防卫、特殊防卫的构成要件、特殊防卫的法律后果等诸多问题。在学习时,虽然未讲解正当防卫的相关知识,却要求对正当防卫已经掌握,所以本课也起到了复习的作用。同时,学习特殊防卫,必然要涉及特殊防卫的成立条件的学习,这是教学重点,尤其是其中“行凶、杀人”的是罪行还是罪名的理解与区分是教学难点。最后关于特殊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法律后果的解读,也是本微课中开头引导案例民意与判决的冲突,民意与法理的砥砺焦点所在。

(二)课程设计需重视教学设计

1.3 评分标准 严重焦虑:HAMA>29分;明显焦虑:29≥HAMA>21分;轻中度焦虑:21≥HAMA>14分;无焦虑:HAMA≤14分。

三是认定制度。认定具有法律意义,尤其对污染土壤、富硒土壤、绿色土地的认定等。认定制度的建立,可以从根本扭转对土地质量评价“一国三公、吾谁适从”的局面。

(三)课程展示需重视场景创设

“微课以短视频为核心,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如何体现微课的‘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和‘效微不薄’,微课的设计是关键。”[7] 冯冰清:《微课制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设计策略——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小学英语教与学”为例》,《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2016年第2期,第26页。如何设计出满足上述要求的微课,如何使学生尽快进入课程环节,进入学习状态,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场景的创设,这也是资源库强调微课生动、有趣的原因。这里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同时,微课程的应用性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有机协调也是教师在设计微课时需要直面的问题。微课显著区别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标志之一是以个人学习为中心。微课程的便利性与可重复性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然而,在教学中,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是依靠兴趣学习。所以,如何设计出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为这就是专门为他单独设计的课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建议采取经典案例教学,尤其是现实的热点案例。注意,此案例不可以是争议案例或没有定论的案例,这是既是刑法权威性的要求,要考虑到高职学生法理学基础不高、思辨性不强的特点。其次,以提问的方式推动教学。在微课中,通过教师提问引起学生思考,即“提问-解答-提问-解答”的方式推动教学过程。例如,微课《特殊防卫——丈夫怒杀强奸者犯罪吗》通过提问引出教学难点,即特殊防卫的起因条件要求“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然而我国刑法当中没有“行凶”罪,这是否是立法出现了错误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让学生产生思考,以达到师生互动、教学交流和引导教学进程的目的。

1.教师着装应当为微课服务。以微课《特殊防卫——丈夫怒杀强奸者犯罪吗》为例,教学授课对象多为司法院校的学员,同时面对的是刑事法律问题,所以采取的是教师着警服,以标准着装的方式出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进入法律学习的氛围,又能够让学生有着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就是干警,自己也可以着装解决现实问题。

2.教学课件的精细化设计,尽量利用PPT动画呈现案情,这样一方面避免了现实案例过于血腥暴力或者信息不全而难以情景再现的弊病,以微课《特殊防卫——丈夫怒杀强奸者犯罪吗》为例,通过动画补足了信息缺失的缺憾,达到了通过画面的直观表达和解说就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理解案情的效果,也避免了如“强奸”这一情节不便展示的尴尬。

3.法律讲堂的教学模式更契合刑法微课教学庄重却不失灵活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的选择也得到了评委专家的点评。但是,不建议学生饰演。一方面,学生的工作经验的欠缺和知识储备的不足无法表现出刑法案例的特质;另一方面,上述缺点会影响将学习者带入课程的效果。

(四)课程表达需要重视影像呈现

微课影像制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微课使用效果,因此在微课制作时,应注重视频拍摄和编辑这个技术环节,通过前期设计与后期制作,用镜头语言实现教学互动。微课制作如同导演电影,不仅要求画质清晰,构图合理,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镜头语言表达课程内容,通过视频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感受微课所要表达的内容,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许多微课都存下列现象,或者只是呈现教学内容,没有教师出镜和师生互动;或者配上声音说明,却缺少教师教态展示,没有教师的站姿、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仪表设计和呈现;或者教师在教室或者一隅,但是形象模糊不清,表情呆板。其实,教师的表情、动作和体态对信息传递有增强效果。这里尤其要重视考虑分镜头的合理运用。例如,在微课《特殊防卫——丈夫怒杀强奸者犯罪吗》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采用分别录制教师教态与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内容,将两者呈现在同一画面中,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结语

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是对教学课堂、课件、资源进行有目标、有创意的视频化转换” [8] 潘丽华:《分镜头脚本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民营科技》2016 年第 11 期,第28页。,其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刑法微课设计既要立足于法律文秘教学资源库的体系化系统化的平台之中,以避免过于强调颗粒化、碎片化所带来的弊端,又要强调资源选择、课程设计、场景创设和影响呈现等个性精细的操作。刑法微课设计相当于建筑物的建设规划,在立足学科之时,关注学生,且展现出“互联网+”的优势和特质。优秀的微课作品不仅会实现自身的价值,这种思想的创新也将推动并践行新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尹潇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