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考地理易错试题的个案分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易错题是表面看似简单,但解答容易出错的试题。易错题涉及核心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命题者思维的“创新”,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空白”,也是学生思维的“盲区”,因此,成为能力测试的“试金石”。它既是低分学生通向高分的“台阶”,也是优秀学生走向卓越的“跳板”,更是教师教学的“软肋”。

一、选择题的易错分析

【典例1】(2017年·新课标Ⅱ卷)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2)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策略:平面镜所成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数学上的“对称法”作图,注意像与辅助线用虚线表示。

“每一只狗狗天生就是孤儿,因为它离开了母亲和人类生活在一起。”我又想起这句话。是啊,我们天生就是孤儿,离开母亲,也只剩下了无边的孤单。但是我庆幸碰到了您—我的主人,您的温暖照亮了我的悲伤与寂寞,使我感受到了爱。您曾跟别人说,您爱我就像爱您的孩子。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沙漠气候区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地理选择题即是系列地理判断,解答地理选择题,也就是要求考生做出合理的地理判断和选择的过程。按照正确的思路,解答该题组基本思维过程是:问题(1),首先根据设问信息“刀耕火种”,想到“热带雨林气候区”——砍伐树木,焚烧树木,播种庄稼;其次根据设问信息“原始耕作方式”,想到“原始农业”;最后结合材料信息“热带沙漠气候区”的尼罗河谷,可推断古埃及人能直接耕种的原因是“植被缺失”,没必要砍伐,就有肥沃的耕地。但学生容易选择B项,即“土壤肥沃”。问题(2),首先设问信息要求“生长期必须与泛滥期、耕种期一致”,根据材料信息“6~10月是泛滥期”可知“耕种期为11~12月”;其次根据材料信息“从下游周边区域引进植物”,尼罗河下游入海口是地中海;最后可推断植物主要来自地中海气候区。但学生往往容易选择C项,即热带草原气候区。

研究该案例选择题组解答过程,可发现选择题的误判与图文信息、知识储备、思维视角、设问角度、解题程序及学科综合思维能力等多个因素有关。

图文信息:地理选择题图文信息主要有材料信息,由文字、数据、图表等组成;设问信息,由主题词、限定词等组成;选项信息,由若干结论构成,与地理设问一起,构成不同的地理判断。一般地理选择题信息单一、直观、有效,材料信息是判断依据,设问信息是判断指向,选项信息是判断目标。三类信息有效搭配,综合考查学生对地理概念、人文原理、自然规律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解读图文信息,基本要求是“现场、科学和全面”,即地理选择题必须依赖材料信息,现场做出判断,而不是对地理原理知识的再现和复述;有效信息必须从图文中得出,而不是从“脑海记忆”中获得;信息有材料、设问、选项三个来源,要全面获取和整合信息。如典例1,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往往不能全面依据材料信息和设问信息,仅根据材料信息,“热带沙漠地区的尼罗河”,有灌溉水源,形成绿洲,而做出判断,选择植物来自周边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形成错误的判断。

【典例2】(2017年·新课标Ⅱ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思维视角:思维视角是思考地理问题的出发点。地理视角主要有空间视角、动态视角、主体视角等。空间视角就是从特定地理位置,区域差异及合适空间尺度角度思考地理问题;动态视角即从发展演化的角度,认识地理问题;主体视角,即不同的行为主体,思考问题有不同的出发点等。如典例1,学生之所以出现误判,选择尼罗河流域直接耕作的原因是“土壤肥沃”,也有主体视角错位的原因。从“现代人”的思维角度看,尼罗河定期泛滥,在导致洪涝灾害的同时,形成肥沃的土壤,为下游河谷农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从“古埃及人”的思维角度看,由于该河流域为热带沙漠气候,河谷植被缺失,没必要刀耕火种,就能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这也启示在学习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等发展类地理原理时,一定要从行为主体出发,恪守“历史视角”——复原历史,寻找历史事实的真相,而不是用现代人的思维解释古代人的生产、生活行为。

我曾经在重庆大礼堂附近住着,逢夜就沿山而下,找一个小火锅,四五十串煮着,就火取暖。仗着火和辣,狐假虎威地跟老板说:“啤酒要冰的。”

解题程序:解答地理选择题是逻辑思维过程。学生往往知识储备较多,而信息解读能力、逻辑思维方法薄弱,在解题时容易出现使用地理事实及地理原理的机械判断。所以,经过长期的专项训练,形成一般解题程序,即从材料设问信息的限定条件出发,调动地理原理知识,做出现场判断。这正是文科综合地理选择题命题“能力立意”的本质。当然,选择题的误判也与学生个人认知经验等因素有关。

中国土地广阔,物质资源丰富,许多地区生产石榴。随着科技进步,信息的广泛传播,人们知道了各石榴产地。并且当今社会交通便捷,使得新鲜水果的跨地区销售成为了可能。许多石榴产区采取集约化或者提高技术来降低成本,使得外地石榴与当地的石榴在价格上同样具有竞争优势。因此不仅是国内,包括国外的石榴产区也成为了怀远石榴的竞争对手。

总结地理选择题的易错原因(如图1),图文信息的解读、设问角度的判断、解题程序的形成、解题经验的积累、正确选项的选择等直接取决于习题课的教学质量及解题能力的专项训练;而知识储备的形成,地理思维视角的选择等,取决于地理原理知识教学的效果。地理生活经验、社会认知的获得既取决于地理活动课,也受学生社会实践深度及广度的影响。选择题误判折射出习题课、学科原理课、活动课等立体地理教学展开的必要性。

图1

二、综合题的易错分析

知识储备:从理论上讲,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主要有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事实、地理图表、地理数据等。地理选择题就是对诸多地理原理、规律等的单独考查。但事实上,学生大脑中的地理知识往往是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复合体,这些复合的知识单元成为逻辑思维的“半成品”,不恰当的知识迁移往往导致思维误判,某些熟悉的知识储备有时会成为逻辑判断的干扰项,这种现象在选择题的解答中尤为显著。如典例1,对尼罗河流域肥沃土壤的形成、刀耕火种的原始迁移农业,绝大多数学生非常熟悉,所以,学生直觉判断古埃及人在泛滥区耕作的原因:“土壤肥沃”,出现误判。

随着HRZ三联抗痨药阳离子脂质体用量的增加,Zeta电位值逐渐由负变正[(-11.07±1.32)mV、(4.03±1.32) mV、(12.5±1.4) mV、(15.33±0.55)mV],该结果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相符。见表1,图6。

白令海峡(如图2)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5.2.1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其中,上海 ·中骏世界城项目总用地面积100512.8 0m2,拟建总建筑面积458988.89m2,地上主要设置高层办公、多层办公及商业街,地下包含停车库下沉广场及地下商业步行街等功能。项目拟采用透水地面、雨水回收、活动外遮阳、蓄热蓄冷技术等多种绿色技术,并于方案阶段采用绿色建筑系列软件进行项目室内外风、光、热环境的模拟计算,通过主被动结合方式达到高星级绿色建筑认证要求。

图2

答案:(1)D (2)B

答案:(1)目前,海平面上升,海峡变宽,需要跨越的距离较长;气候变暖,冰层变薄,而且沿途冰层不连续,会出现冰缝,危险度较高;冬季温度低,气候寒冷,且常伴有暴风雪;沿途没有陆地,没有食物和水源的补给 (2)夏季 夏季气候温和,出行方便;夏季沿途动植物较多,人们食物来源丰富 (3)该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多暴风雪,自然条件恶劣;结冰期长,夏季浮冰较多,对桥段建设的影响大;风大浪急,影响施工;海峡两侧为山地,地形崎岖,建设成本高;该地人烟稀少,水源和食物补给量少,基础设施缺乏,人力成本、物资成本较高等。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斜撑杆配合稳固滑块进行调整支撑,主要辅助承受边相导线自重。支架整体安装在电杆后,可承受导线部分重量,减少导线与绝缘子连接部位所受剪切力。

地理综合题一般围绕地理问题展开探究,较为深入地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过程,基本地理观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等。典例2就是以跨越白令海峡为话题设置系列问题,通过对现代人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困难、古印第安人跨越白令海峡的季节、建设跨海大桥成本的分析,综合考查学生对区域自然环境分析推断能力,跨海大桥建设的区位分析能力及地理实践能力。试题难度较高,容易出现错误。

按照常规的解题思路,问题(1):冰封时期应该是冬季,根据极圈附近的地理位置,可推断多极夜;冬季海峡地区多暴风雪、气候寒冷、气温低;根据材料相关的数据,可知海峡较宽,冰雪覆盖,不便于通行等。学生容易忽视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冰层变薄,裂缝较多,安全性差;沿途没有水源和食物补给等。问题(2):该题错误率较高,容易出现季节判断的错误。由于该地位于极地附近,考虑天文、气象条件,应该选择夏季,气候适宜,多白昼等。问题(3):建设大桥的困难来自特殊的气候、海域环境、高纬边远地区等条件。学生容易忽视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短缺等社会经济条件等。

研究该案例综合题的解答过程,可发现地理综合题的易错因素仍然是图文信息、知识储备、思维视角、设问角度、经验支持及综合逻辑思维方法等。

设问角度:选择题的设问有直接设问、比较设问、开放设问等不同方式。直接设问需要根据限定词、主题词的要求,结合材料信息和相关原理知识,直接做出合理判断;比较设问则需要从比较项目和角度出发,发现差异的地理事实或成因。开放设问一般要求择优选择,寻找最佳选项等。如典例1,采取直接设问的方式,要求学生对“古埃及人直接耕种的原因及尼罗河下游引进植物”做出判断。

图文信息:地理综合题都采取图文结合的情景创设方式,而且文字材料信息量较选择题多,解答该类试题时,一般要求材料信息解读要科学——地理信息主要指时间、空间位置、地理要素等信息,这些信息构成关键信息,是解答试题的依据;设问信息解读要精准——在设问中,主题词决定答题的内容,限定词决定答题的范围,行为动词指引答题的方向、思维过程和表达方式。不科学、不精准的信息解读往往导致综合题答案要点不全和错误等。如典例2,由于忽视材料信息“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相连,冰期后,海平面上升,白令海峡形成”,部分学生认为印第安人冬季从亚欧大陆到美洲大陆,理由是冬季海峡结冰,便于徒步跨越。

知识储备:地理原理知识的结构,经常是解答地理问题的思路。良好的知识储备就是结构化知识的有序组织。但地理综合题是从小问题切入,因此,解答问题时需要对原理知识转化、细化,组织符合设问要求的答题思路。如典例2,现代人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就是对白令海峡特殊自然环境的剖析,自然环境特殊性应从自然条件、自然灾害、自然资源三方面分析,问题顺利实现细化;课内很少分析大桥建设成本高的原因,但根据港口建设区位,即水域条件、陆域条件、腹地条件、气象条件等而得以转化。这启示区域地理课堂教学,应着眼极端区域选择,即极热、极寒、极湿、极旱地区,进而进行区域地理特征的系统分析。交通区位的教学宜采取特殊区域与热点工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

思维视角:思维视角即指引地理思维的“灵魂”,在解答综合题时具有统领思路的作用。问题空间尺度大小不同,其形成原因及影响也将不同;时间长短尺度不同,所呈现的地理事实及成因也就不同;从不同主体角度思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着眼点差异较大。如典例2,推测现代人冰封期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困难,学生只有从动态变化的大视角思考问题,才能想到“全球变暖,冰层变薄,沿途冰层不连续,出现裂缝,危险度高”的结论。推测印第安人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应立足“主体视角”的差异,注意古代人和现代人徒步旅行的不同,才能有效地做出判断。

设问角度:地理综合题的设问角度通过行为动词、主题词和限定词的选择与搭配实现。近些年来,随着命题情景逐渐生活化、生产化、熟悉化,通过行为动词、主题词、限定词的“精雕细琢”体现命题角度的创新似乎成为命题的趋向。如典例2,要求“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大桥成本高的原因”,渗透“比较设问”的方式,“成本高”的思维导向等。

经验误导:学生个人的地理认知经验是一笔财富,其中既有经过大量的习题训练,三轮高考复习所形成的解题经验;也有丰富的野外地理实践及旅游经验。但机械僵化的解题经验,品味格调较低的野外实践经验有时会成为解题“绊脚石”,误导答题。如典例2,在高考之前的模考训练中,我班学生都做过类似情景的试题,如“判断文成公主进藏的季节,并说明理由”。由于文成公主进藏要跨越许多大江大河,故选择冬季河流冰冻期进藏;部分学生没有看到试题背后的思维过程,直接迁移结论,推断印第安人冬季跨越白令海峡,进入北美大陆。这启示平时的区域地理教学,宜采取野外旅游和探险的方式。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既要与“文化决定论”划清界限,而且应在意识形态与文化形态之间建立适当的张力。强调文化自信,既划清与“唯经济论”的界限,也不能被误解为是任何形式的“文化决定论”。历史上,关于“中国文化出路”的大论战潜在着一个不言自明的预设:文化可以决定一切,从而把历史与现实中的问题都归咎于历史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本位论”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背后就潜在着“文化决定论”意识。然而,中国的问题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历史文化传统。十九大报告强调,培育文化自信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具有深刻的历史反思蕴涵。

比较地理选择题和综合题易错的影响因素,虽然大体相同,但具体内涵及侧重点不同(如图1)。地理综合题还要强调答案表述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学生往往在表述方面出现失误,甚至错误等。

高考地理试题的易错分析,启示地理原理教学应渗透地理学科素养培养,立足学科视角,通过变式训练、适度训练,解决学科问题,培养学科能力。

天然良港北海港(广西南陲)

江苏盐城 沈艳艳摄

党喜奎
《地理教育》 2018年第05期
《地理教育》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