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常态下江西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设计

更新时间:2009-03-28

党的十八大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建设的关键特征和重要目标之一,并且提出了“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发展任务。因此,贴近人民生活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地位将进一步突出,而构建均等公平、完善合理和利民助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亦显得尤为重要[1]。江西省一直重视省内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并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作为打造文化大省、提升民众文化认同度的重要契机和机遇。经过长期不懈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同时,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逐年增大的大环境下,自2012年江西省经济增速也进入新常态,具体表现在经济增速由之前连续九年超过12%的高速增长降为近几年徘徊在9%的中高速增长。受新常态影响,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既有新气象亦有新问题,面临新机遇又肩负新挑战,亟须进行新规划、新设计。本文将主要通过定性描述和规范分析对新常态下江西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设计路径。本文的研究也能为新常态下其他省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第一,“三只松鼠”的创业营销中超前行动、机会导向、创新性、风险承担和资源整合对新创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必须采用独特而新颖的方式进入市场,利用技术和营销方式迅速打开市场,同时也要仔细衡量损益情况,做好风险管理,由于自身特点的限制,应更加注重资源整合以获取竞争优势。

文献述评

“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的文化术语,国外直接的相关研究很少,主要集中在公共产品等方面[2]。国内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可以从研究内容、研究尺度两方面进行概述。

从研究内容来看,既有研究主要从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和均等化三方面进行论述。在绩效评价方面,向勇和喻文益(2008)[3]、蒋建梅(2008)[4]较早对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进行模型评估和体系评价,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李宁(2009)[5]从农村视角探究了绩效评估机制的构建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王洛忠和李帆(2013)[6]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测量了地区差距问题。王学琴和陈雅(2015)[7]、苏祥(2016)等[8]都剖析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的理论基础,夯实了理论根基。在体系构建方面,王芬林(2009)[9]和邱伟(2012)[10]集中分析了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问题,罗云川(2011)等[11]结合“十二五”时期背景给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优化建议。张楠(2012)[12]基于纵横结构重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模型。也有学者从传统文化(傅才武,2012[13])、图书馆(刘笑梅,2008[14];常琛,2012[15])的视角研究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路径。圣章红(2016)[16]通过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现代化解读,提出了建设的新路径。在均等化研究方面,学者们重点探究了农村地区的均等化,提出了体制性障碍、文化贫困陷阱、制度设计等问题和想法(蔡辉明,2008[17];孙浩,2011[18];赵欣和徐鹏飞,2012[19];陈前恒和方航,2017[20])。朱海闵(2014)[21]、杨智慧(2015)等[22]均对标准化和均等化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而肖希明和完颜邓邓(2015[23]、2016[24])强调了数字化对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方堃和冷向明(2013)[25]、何义珠和李露芳(2013)[26]则分别从包容性视角和公民参与视角探析了均等化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策略建议。

努力营造适于睡眠的环境:睡眠时光线要适度,周围的色彩尽量柔和,通风但不能让风直吹,尽量防止噪音干扰。由于一部分青少年可能生活在集体宿舍,因此营造好的睡眠环境也需要青少年发挥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使得不同生活习惯的人都能大致协调同步。

在研究尺度方面,对国内外(王学琴和陈雅,2014[27])、中国(唐亚林和朱春,2012[1];陆晓曦,2017[28])、中西部地区(胡税根和宋先龙,2011[29];叶翠和刘灿姣,2017[30])、农村地区(苏红,2009[31];李少惠和王苗,2010[32])、省市县(吴理财,2014[33];王余生,2017[34];康丽雯,2010[35])均有研究。而以江西省或其省内区域为尺度的研究很少,主要包括周芝萍(2014)[36]分析了服务体系构建,李荣华(2015)[37]剖析了服务保障的机制,陶国根(2017)[38]以江西省安福县为个案研究了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问题。

[24] 肖希明,完颜邓邓.以数字化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践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8):5-10.

综上可知,目前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已经从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和均等化三方面深入展开,并且研究尺度涉及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但是针对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务的专门性研究仍很少,内容研究更显单一。因此透析江西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的基础性研究正亟待加强。

江西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文化收入和投入力度整体攀升

江西文化产业作为省内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固有基础和先决条件,新常态下总体发展依然向好。根据江西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2016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020亿元、1460亿元、1784亿元、2061亿元、2460亿元、2814亿元,逐年快速攀升,年均增长率达到22.5%,占同年度全省GDP的比重分别为8.8%、11.3%、12.4%、13.1%、14.7%、15.3%。在新常态下全省经济增速压力逐年加大的背景下,实现了增速和占比双重快速增长。这为省内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供了优质环境和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江西省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入整体上呈现较快增长态势(见图1),从投资总量来看,尽管在2012年进入新常态伊始,投资总额从2011年的106.4亿元降为101.3亿元,但从2013年至2016年,投资总额由143.8亿元提高至176亿元,特别是在2015年投资总额达到峰值261.3亿元;从增长速度来看,同比增长速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可知江西省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入的增长速度受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消极影响较大。

  

图1 2011-2016年江西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入及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历年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截至2016年,根据《江西统计年鉴》和江西省文化厅公布的数据,江西省内已经建有艺术表演团体84个,文化馆118个,公共图书馆113个,博物馆133个,县(县级市、市辖区)覆盖率达到或接近100%。2015年全省已建有文化站176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32个,覆盖率约为90%,此外还建有大量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室服务群众。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省民众反响良好,受益群体逐年增多。

(三)网络媒体积极发展

网络媒体为全省公共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途径,更利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现阶段江西省积极推动“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手机客户端和APP软件下载等手段推动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媒体格局,将互联网创新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耦合联结,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插上网络新媒体的“翅膀”。通过网络媒体发展,改变了信息互动环境,重塑了公共文化传播方式,颠覆了群众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接触模式,提高了江西公共文化传播的便利性、快速性、及时性、规模性,引致江西省内公共文化服务传播方式“质”的变革。

(四)制度建设持续推进

进入新常态以来,江西省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认真贯彻实施有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大发展和均等化的各项政策、文件规定。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等国家宏观政策、文件的指导下,为促进江西省内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便民化、均等化和快速化发展,江西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已经制定并颁布了《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西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江西省2013-2015 年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江西省“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等政策规定,为江西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指明了方向,夯实了制度保证基础。

原版外文图书的采购人员应该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外语基础。同时,也要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和文化的了解。因为在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是图书采选决策者,他们的采购结果直接关系到馆藏外文书籍的质量,关系到外文图书的馆藏结构是否合理。采购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外文文献分编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语技能。除此之外,外文图书采购工作人员既要跟踪原版外文图书的出版动态,又要密切关注和持续记录读者对于外文图书的阅读需求。可建立专门的读者阅读监测档案,持续关注读者的阅读动态和原版书籍的利用和需求情况。

(五)体制改革逐渐深入

我国力争在2020年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在江西省内实现这一目标,江西现阶段正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以改革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首先,做好文化精准扶贫工作,重点抓好经济欠发达县市农村地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书屋建设,坚持不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末端和“最后一公里”[39]。其次,按照《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相关意见,积极构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增强江西省内县级公共文化服务“馆”资源的服务能力,加强对县域公共文化资源的管理,打通公共文化资源流通、整合和延伸的渠道,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发展。第三,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战略,打造“文化三下乡”、“文化大码头”、“赣图大讲堂”、全民阅读和“读好书”、服务农民工文化志愿行、“农村电影行”、“农村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江西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常态下,江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快速提升、体系构建不断完善的同时,在范围广度和服务深度发展方面也存在局限、挑战和“瓶颈”,具体表现在财政投入、发展速度、供给主体、公众参与度、监督机制以及人才队伍等方面。

时域波形是观测导航信号标称失真细节特征的最佳评估手段,通过接收信号波形分析可以有效、快捷地判断信号失真类型并计算失真参数.卫星导航信号到达接收系统后,虽然信号功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仍然不能解除噪声对时域波形的影响.假设空间噪声为高斯白噪声,民用导航信号具有严格的周期性,在获得基带信号波形后,将多个伪码周期信号进行累加平均运算,令累加次数为N,民用信号功率增加为N2倍,噪声功率上升为N倍,可得累加平均后基带信号信噪比提升分贝数为:

(一)财政投入不够科学

新常态下,江西经济增长速度降为中高速增长,在维持和支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政府财政投入方面,尽管投入总量仍有提高,但投入增长速度已经呈现出疲软态势。同时,财政投入仍存在一些弊端,表现在:首先,与教育、农林水、社会保障及救助安排、医疗卫生等其他公共服务投入相比,财政投入于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资金最少。根据江西省2017年省级预算安排公布的数据,2017年新增财政支出136.2亿元,用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是41.8亿元,其中教育、农林水、社会保障及救助安排、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预算安排分别为12.22亿元、9.5亿元、10.47亿元、9.2亿元,而公共文化服务的预算安排仅为0.4亿元,占比低于1%。其次,近年资金投入总量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以2015年和2016年为例,江西对文化、体育与传媒业的财政支出达到261.3亿元、176亿元,同比增长3.8%和-32.6%,而同期江西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为9.1%、12.7%和9%、4%,相较之下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呈现不足。

各级党委是部队建设的领导核心,是贯彻落实强军目标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确保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关键是抓好党委班子建设,切实把各级党委建设成为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团结巩固部队和完成各项任务的坚强领导核心。而在军队各级党组织中,搞好军以上高层党委建设,是全面锻造坚强有力党组织的龙头工程,尤其要抓实抓好。

(二)发展速度略显停滞

总而言之,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生字方面仍处在起步的时期,还不具备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而采用微课教学法,就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学习生字,使学生能够充分发现汉字当中蕴藏的魅力,领悟汉字的神奇,提高他们识字的效率,以推进我国教学事业的整体发展。

 

1 2011-2016年江西公共文化服务基础(部分)建设情况

  

年份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出版各类图书(亿册)出版各类期刊(万册)出版各类报纸(亿份)2016841181131332711210.62015851041131381.9787811.22014821041131091.9735212.2201385106114136271127.4201288103114108273957.62011851141131081.772007.2

资料来源:历年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江西统计年鉴》

(三)供给主体单一且社会公众参与度低

当前,江西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供给仍以政府主导为唯一渠道,各级政府施政以刚性监管手段为主,计划经济特征明显,存在大包大揽的计划思维,导致供给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社会力量参与渠道不通畅,不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引致社会公众的参与不足还由于江西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业大省,占省内人口绝大比重的广大农民群体、务工群体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对文化的需求不强烈,同时迫于生计,他们大部分精力投入增收创收方面,参与公共文化的热情不高。此外,一些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尤其是针对乡镇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娱乐活动,都是政府主导安排输出,农民没有选择权,农民的文化需求不能被精准满足,参与意愿较低。

(四)建设缺乏有效监管

当前江西省内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管理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和规章制度,而对比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比如江苏省,已经制定有专门的《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江苏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等条例制度对江苏全省的公共文化发展进行指导、监管、考核和评价,同时设有专门的协调组办公室和联络员,而江西省在这一方面还比较欠缺。此外,江西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也缺乏社会监督,目前的监管主要是行政监管,监管主体为各级行政部门和同级的政府部门,缺乏非政府性机构的客观监督,容易诱导重复建设、资金挪用、建设周期冗长、供给与需求“不对路”(供给无效)等问题。[40-41]

(五)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文化专业人才队伍是助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主导者、布局者、参与者,是保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量”、“质”齐升的核心和关键,人才队伍素质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质量的基础和保证。[36]现阶段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人才结构问题突出。根据《江西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15年文化部门从业人员数仅为19287人,占当年江西总人口数(45656316人)的比重为0.04%,远远低于东部和中部其他省份的水平。其中正高级职称人数仅为130人,副高级职称人数仅为659人,中级职称2347人,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比例更低。其次,从业人员学科专业背景偏弱,市以下的县文化站、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基本是由业余人员、老年人员兼管。在村组一级文化服务中心、村文化活动室更是没有专业的人员从业在岗,多数由当地中老年村民担任服务中心开关大门角色,根本没有互动、讲解或者交流环节。

江西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对策设计

面对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今后如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科学化?增强参与主体多元化?提高公共文化的服务效能?补齐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短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这些都亟待统筹协调,亟须设计出适合江西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一揽子竞合对策。[42-44]

(一)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

随着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江西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由高速增长(12%左右)降为中高速增长(9%左右)。经济增长压力增大下亟须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动力转换,因此可以充分和有效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刺激民众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培养群众的消费意愿,实现“萨伊定律”所阐述的供给创造需求的目的。同时也要扶持和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内生性动力角度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对经济的驱动作用。此外,也要通过经济发展“反哺”文化服务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物质基础,增强群众的消费能力,最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发展。

(二)精准投入建设文化场馆

精准投入加大文化场馆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实现基础性文化场馆、文化设施在市县区、在乡镇街道,特别是在农村社区的全覆盖,由于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广场等已经基本实现在市县区的100%覆盖,因此下一阶段要集中力量全面加大对文化站、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室的投入建设。其次,要注重提高文化场馆和设施的建设质量,争取在“十三五”期间,通过精准投入将既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建设等级达到国家二级馆及以上标准,乡镇街道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场地和设施的建设等级达到国家三级站及以上标准;文化长廊、大舞台、运动场等文化广场面积和质量达到省级或市级的规定标准。

(三)建立多元参与的供给模式

随着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江西省的政府职能也正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行政模式转变。因此,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有利契机,首先要放宽社会力量进入的市场准入政策,可以采取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合理、合法进入。其次要建立激励措施,通过财政政策的减税和货币政策的降息等经济优惠手段激励社会公众力量进入,鼓励社会参与力量兴办、捐赠、生产、赞助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设备、物品和项目等。[45-46]第三要搭建企业、单位、机构、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的平台、理顺参与的路径,设计参与的模式,形成有序参与、多元竞争、公私结合的参与体系。[47]

根据全省闪电监测数据分析显示,7月27日19:00—20:00,在事发地5 km范围内,共监测到4次负地闪,强度分别为25.7~43.6 kA,地闪位置距离事发地分别为0.97~3.46 km。廊桥附近的监控视频显示,27日19:35事发前后,廊桥所在地出现大风、雷电、降雨等天气。

(四)建立奖惩测评机制

首先,要建立服务绩效评价制度,对市县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便民、利民和惠民效果设计指标体系进行定量测评,对乡镇农村的文化站、文化室等服务设施的利用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暗访,加强政府管理。其次,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提高测评的客观性,以评促建、以评纠偏。第三,合理设立退出机制,以群众满意度为测度标准,切实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提高服务水平,充实服务内容。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整合省内高校教育资源,在省内高校设置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精准培养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人才。在研究型本科大学注重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在职业型大专院校注重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从业人员,以便为省内较快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其次,积极吸收有文艺特长、文化水平高的业余参与人员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中来,充实市、县、镇、村四个层级的志愿者队伍。第三,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建立从业资格准入制度,优胜劣汰,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打造一支较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

Quantita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nalyzed group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limitation of this study,as well as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on the long-term results.

(六)突出特色强调创新

基于省内市县各自的城市地域特色打造既具有一般普遍性更强调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将各市县的民俗传统风情、红色文化资源、绿色景观文化、历史遗产资源等与创收、旅游、创作、基建相结合,强调在特色基础上的文化创新,深度挖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素材和内容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亚林,朱春.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之道[J].学术界,2012(5):24-39.

[2] 张云峰.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0.

[3] 向勇,喻文益. 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模型研究与政策建议[J].现代经济探讨,2008(1):21-24.

[4] 蒋建梅.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评价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4):60-65.

[5] 李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构建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81-184.

企业的长期持续经营离不开风险意识,企业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必须时刻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现在一些企业为了占据市场,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将产品赊销,没有充分的考虑大量赊销将带来的风险,一部分资金无法收回,企业生产运转困难,甚至走向破产。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不能盲目赊销,必须结合客户的资信状况,严格估计每笔赊销将带来的财务风险及危害,当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极大时再进行赊销,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转。

[11] 罗云川,张彦博,阮平南.“十二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12):6-11.

[7] 王学琴,陈雅.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基本理论辨析[J].图书馆,2015(7):18-21.

[8] 苏祥,周长城,张含雪.“以公众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6(5):85-90.

[9] 王芬林.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2):20-22.

[10] 邱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新探索[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86-89.

[6] 王洛忠,李帆.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构建与地区差距测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1):184-195.

[31] 苏红.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其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3-57.

1)告警发生时间/告警恢复时间:2014-09-15 11:54:51+08:00/2014-09-15 11:55:07+08:00.

[19] 赵欣,徐鹏飞.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5):12-15.

[14] 刘笑梅.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8(6):6-8.

[15] 常琛.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5):97-99.

[16] 圣章红.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性解读与建设路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37-142.

[17] 蔡辉明.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均等化的制度设计[J].老区建设,2008(10):47-50.

[18] 孙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体制性障碍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6):59-70.

[13] 傅才武.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转型[J].江汉论坛,2012(1):134-140.

[20] 陈前恒,方航.打破“文化贫困陷阱”的路径——基于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调研[J].图书馆论坛,2017(6):45-54.

[21] 朱海闵.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14(1):9-14.

[22] 杨智慧,张芳蕊,张伯男.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的辩证关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4):50-52.

[23] 肖希明,完颜邓邓.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J].图书馆,2015(11):22-25+31.

采用光电发射光谱法测定钛合金中硅含量,分析人员应熟悉样品制备、定期描迹、谱线选择、清扫激发台、标准化、控样校正等实验操作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才能保证钛合金中硅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通过标样分析和精密度试验验证,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用于钛合金样品中硅含量的测定。

[25] 方堃,冷向明.包容性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3(1):177-181.

[26] 何义珠,李露芳.公民参与视角下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3(6):17-20.

[27] 王学琴,陈雅.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4(6):89-94.

[28] 陆晓曦.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性立法研究与实践综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2):117-131.

[29] 胡税根,宋先龙.我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1):62-67.

[30] 叶翠,刘灿姣.中部地区图书馆联盟发展现状评价及策略研究[J].图书馆,2017(1):79-82.

(1)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需要一套系统的管理模式,参与施工的各方单位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质检流程,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设定监管机构。更加重要的是,分工要明确,在工程正式启动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完工之后也要及时联系相关质量检测部门进行验收。

[12] 张楠.纵横结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模型建构[J].浙江社会科学,2012(3):98-105.

[32] 李少惠,王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的模式构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2):44-48.

[33] 吴理财.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基于20省80县(市、区)的问卷调查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1-27.

[34] 王余生.从“政府供给”到“市场供给”——孝感市公共文化服务“楚剧展演”项目供给机制个案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7(5):57-62.

[35] 康丽雯.欠发达地区农民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农家书屋建设与实践为例[J].东南传播,2010(10):119-122.

[36] 周芝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以江西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4(5):233- 237.

进入新常态以来,江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整体已处于一个增速平稳期。根据表1,以2011年为参照年份,考察2012-2016年相关指标的变动情况,可知,全省艺术表演团体数量保持在85个左右,没有显著增加;文化馆数量保持在103-108所,增幅很小;公共图书馆数量较稳定地保持在113所;博物馆数量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从2011年和2012年的108所提高至2015年和2016年的138所和133所;出版的各类图书和各类期刊分别为2亿册左右和7200-7800万册;而出版各类报纸增幅相对比较大,从2011年的7.2亿份提高至11亿份。这表明江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目前处于一个发展速度略显停滞阶段,对于发展潜力大的艺术表演团体、图书出版、期刊出版等仍需要加大发展力度。

[37] 李荣华.江西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初探[J].老区建设,2015(18):43-45.

[38] 陶国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以江西安福县为例[J].沈阳干部学刊,2017(1):41-44.

[39] 徐清泉.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研究:现状、需求及要素[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8): 57-62.

总体来说,学者们在传统中小外贸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方面的研究比较全面,并且不断有新观点的提出,这为我们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40] Afonso, A., Fernandes, S. Assessing and explaining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local govern- ment [J].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08(5):1946-1979.

[41] 胡税根,李倩.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发展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2):43-53.

[42] 何继良.关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若干问题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12):5-10+78.

[43] 孔进.我国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能力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10(3):122-128.

[44] 王鹤云.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45] 杨林,许敬轩.地方财政公共文化服务支出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3(4):7-13.

[46] 张启春,李淑芳.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范围、标准和方式[J].江汉论坛,2014(4): 123- 130.

[47] 周晓丽,毛寿龙.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及其模式选择[J].江苏社会科学,2008(1):90-95.

 
赵亮,袁思雨,吴奇伟,李小凡
《贵州商学院学报》 2018年第01期
《贵州商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