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周人鱼礼趣谈

更新时间:2009-03-28

人类吃鱼的历史有多长?谁是第一个吃鱼的人?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几乎每一个仰韶文化遗址都有鱼纹、渔网纹陶器或陶片出土,骨制鱼钩、鱼叉、陶制网坠等捕鱼工具也很普遍,这说明华夏先民至晚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用工具捕食鱼类,或撒网,或垂钓,或投叉。据《周礼》《春秋》《战国策》等先秦典籍记载,周代已经发展出丰富的鱼文化和严格的鱼礼,不仅捕鱼方法更加成熟多样,鱼的吃法更是极其讲究,包括怎么献、怎么吃、谁能吃谁不能吃等都有细致规定,由此又衍生出很多吃鱼的趣事来。

现代菜品是荤素两分,牛羊猪狗、鸡鸭鹅兔、鱼虾蟹贝等肉菜为荤菜,蔬菜为素菜,二者统称为菜。请客吃饭,总会点一道最重要的荤菜——“鱼”,“无鱼不成宴”嘛!宴会上,鱼盘的摆放格外讲究,鱼头要朝向主宾,随后主宾要喝三杯鱼头酒答谢——鱼俨然是现代餐桌的主角。周代贵族的菜品分类与此不同,据《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这是周代最高规格的国宴,菜品分为牲、羞、珍、酱四大类:六牲指马、牛、羊、猪、狗、鸡;羞种类广泛,有的采自六牲,更多则采自野生飞禽走兽;八珍指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溃、熬、肝膋——名字令现代人头晕,其实就是各种细加工的飞禽走兽之肉食,或去皮去膜去筋、或切片、或煎炒烤炙、或腌渍、或佐以美酒桂枝葱姜等;酱是各种软烂肉食的统称,又可以细分为齑、醢、菹、臡四类,大概是带骨不带骨或口味的区别。总之,周代贵族肉食种类丰富,用料考究,加工精细,贵族们因享有吃肉的特权而称为“肉食者”。 对他们而言,鱼是鱼,肉是肉,鱼是低等餐品,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国宴上,鱼不是重点。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逐步渗透,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硬性要求,它更多体现的是人类教育文明的全面发展,也是对新一代健全人格塑造的极致追求。所以,小学语文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希望今后我们在立足自身工作岗位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情况,创设出更多优秀、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式方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周人饮食有严格的等级制,吃什么是身份的象征。庶人平日不能吃肉吃鱼,只准吃菜,称为“藿食者”,是吃豆叶等粗食的人。贵族是“肉食者”,大夫才能吃肉,士才能吃鱼。《国语·楚语下》“观射父论祀牲”条中有上自周天子、下至庶人祭祀饮食标准的详细记录:“祀加于举。天子举以大牢,祀以会;诸侯举以特牛,祀以大牢;卿举以少牢,祀以特牛;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士食鱼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鱼。 ”“举”是周贵族每月朔望日即初一、十五的杀牲盛馔,天子每天都可以吃牛羊猪肉,诸侯举日可以吃牛肉,卿可以吃羊猪肉,大夫可以吃猪肉,最低等的贵族士可以吃鱼,老百姓只能吃菜。若非祭祀或其他重大活动,诸侯不准杀牛,大夫不准杀羊,士不准杀猪狗,庶人不准吃鱼或肉。《左传》庄公十年载:齐国攻打鲁国,曹刿主动站出来要替鲁庄公出谋划策,他的同乡就嘲讽他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意思是“衡门不羡金门贵,藿食焉知肉食谋”,那些吃肉的诸侯大夫们考虑的事情,你一个吃菜的老百姓瞎掺乎个啥呢?

为了享有吃鱼吃肉的特权,庶人要争取变成贵族,贵族要努力保住贵族身份。因此,齐国人冯谖一旦拥有士的身份,不给他吃鱼,他能答应吗?冯谖家贫,托食于孟尝君,做了孟尝君的门客。安排伙食的人看孟尝君不看重他,就“食以草具”,只给他吃蔬菜。冯谖不满意,倚着柱子击剑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其实,他要的哪里是鱼啊,乃是借吃鱼这个仪式达成对自己“士”身份的确认罢了。

勇士鉏麛(《吕氏春秋·过理》中记作沮麛,《汉书·古今人表》中记作鉏麛,《说苑·立节》中又作鉏之弥)刺赵盾的故事也和鱼有关,《公羊传》宣公六年和《说苑·立节》里的记述尤为详细,细节略有差别。《说苑》载鉏麛被赵盾盛服待朝的恭敬整肃打动,触槐而死,《公羊传》载打动鉏麛的却是一顿仅有鱼的晚餐。鉏麛受晋灵公之令刺杀赵盾,他轻而易举地溜进内室,恰巧看到赵盾正在用晚餐。身为晋国重卿,当时的赵盾可以说权倾当朝,他吃的什么呢?不是熊掌麋獐、也不是羊肉猪肉,仅仅一条鱼!鉏麛沉思良久,最终放弃行刺计划,自刎而亡。吃鱼竟然能保命,这也算是一桩奇谈!

春秋时期鲁相公仪休,身为高等贵族偏偏爱吃鱼。听说他爱吃鱼,大家争相献鱼给他,公仪休都不肯接受。他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如果因此徇私枉法,终将失去相位。到那时,想吃鱼也不能吃喽!若想一直有鱼吃,就必须保住贵族身份才行。这真是一个爱吃鱼的明白人!

除了公仪休,春秋时还有一个大人物也极爱吃鱼,但他却因为吃鱼丢了性命,他就是吴王僚。吴王僚爱吃烤鱼,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庐)投其所好,派专诸去太湖学烤鱼。学成之后,公子光邀请吴王僚吃烤鱼。这一场烤鱼宴,真可谓刀光剑影凶险非常,较之楚汉战争时的鸿门宴有过之而无不及。专诸刺王僚的故事在《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吴越春秋》、《史记·刺客列传》里都有记载,我们综合三家文字,还原那个惊心动魄的“炙鱼宴”:公子光在密室布置大批武士,吴王僚更是从吴王宫到公子府门口台阶庭前屋后密密麻麻安排满了武士亲信,各个手执长剑,严阵以待。酒酣耳热之际,公子光托故进了密室,“烤鱼师傅”专诸欲献上烤鱼请吴王品尝,须先当众脱换衣服,被一把把长剑顶着全身,乃可手托食盘跪行而入。跪行至吴王近前,专诸从鱼腹中抽出藏匿的鱼肠剑,手起剑落,任吴王僚穿了三层甲衣,还是匕首穿透甲衣、直达后背、须臾就死。几乎是在同时,专诸胸背长剑交错,亦死。公子光夺得王位,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吴王阖庐。从此,鱼肠剑便被誉为勇绝之剑,青史留名。

《礼记·少仪》里有一段周人为宾客进鱼的礼仪规范:“羞濡鱼者进尾,冬右腴,夏右鳍。”郑玄注曰:为客人进鱼时须濡鱼进尾,干鱼进首,为的是濡鱼从尾部离肉更容易,而干鱼从头部离肉更容易。季节不同,进鱼时鱼的背鳍朝向也应该不同,冬阳气在鱼腹,夏阳气在鱼鳍,阳气所在之处则肥美。故冬天鱼肚子朝着宾客的右方,夏天背鳍朝着宾客的右方,方便宾客取食。专诸行刺吴王僚,夏四月,进炙鱼,多么耐人寻味的时间与菜品!烤鱼自然要选鲜鱼,专诸向吴王进濡鱼,应当鱼尾向吴王、鱼头向自己。夏四月阳气在背,当背鳍向吴王之右、鱼腹向自己之右——这个摆放方式为专诸在千钧一发之际抽取藏匿的鱼肠剑提供了便利,为行刺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东周晚期礼崩乐坏,很多典章制度遭到极大破坏,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吃鱼吃肉已不再是贵族的专利。《孟子·告子上》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庶人百姓也可以吃鱼吃肉了。

 
张伟丽
《华夏文化》 2018年第01期
《华夏文化》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