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茧房效应下的新闻APP用户行为分析 ——以“今日头条”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 绪论:“今日头条”——基于算法的“茧房”现象

(一)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客户端是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推出的一款个性化新闻客户端,它集合了搜索引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多种技术。《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显示该应用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了20 032万;月人均使用时长达997.6分钟,在同类客户端中排名第一;30日活跃用户留存率为65.9%[1]

“今日头条”新闻客户端的成功,无疑来自它对海量信息的精准投放,即个性化推荐,对用户池的培养,以及全媒体的汇集。“今日头条”根据用户以往的信息消费和痕迹,建立专有的兴趣模型,以此为用户打造专属内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对信息过载的痛点。另一方面,信息生产者也有了创作的平台和明确的用户定位,使长尾市场拥有了更多盈利的能力。生产者和消费者各取所需,生产者为了赢得更大吸引力,追求消费者的喜好;消费者满足了自身的精神需求,追捧生产者,并对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茧房效应

信息茧房效应是网络时代来临后进行的传播效果研究,同时可以从受众心理的角度进行探讨。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的著作 《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信息茧房理念。“今日头条”蕴含的智能算法实际上是强化了令受众心理上“更舒适”的选择路径。“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张一鸣在公共场合表示:“我们很在意发挥人的智慧和品位,一直在寻找算法和人工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个最佳结合点往往被相关性的推荐给覆盖,用户会被下一个相似的超链接给吸引,将碎片化时间贯通为同质化时间。受众走到信息传播的舞台中央时,同时被自身的框架给捆绑,而信息大量机械化复制仍是支配受者认知模式的影响因素。

(三) 意见“回音室”

“回音室”这一概念与茧房相辅相成,和信息茧房同时在《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被第一次提出。在网络世界,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归于一类回音房中,即观点相似的人组成的一个协商体,其整体观点得到不断的重复,与事实逐渐相偏离,从而产生群体极化现象。

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给了互不相识的人一同追求同一兴趣的可能性,真正地赋予了人们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但人的精力和信息承载量是有限的,只能对个别信息领域保持较高的活跃度。同时,智能算法的运作让人们精确地维持在某些领域的交流,形成“圈子”,在无形中形成了趋同性群体压力和默认的群体规范。当个体获取信息、交流观点更多地从“圈子”发出时,智能算法挤压了“圈子”的包容度,信息茧房逐渐窄化且内向,与主流价值传播相孤立的态势愈发明显。

通过对“今日头条”的用户行为调查,本研究试图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信息茧房效应是否如理论上认定的那样深刻影响人的行为。二是用户使用“今日头条”的习惯是否完全与茧房效应有关。

二、 茧房效应对“今日头条”用户的负面影响

2018年4月9日,“今日头条”因传播色情低俗信息、违规转载新闻、标题党泛滥等问题,与其他三款移动应用程序一起在各互联网应用商店暂停下载服务,其中“今日头条”下架时间最久,长达3周。那么,茧房效应到底对用户产生了多么严重的负面影响?本研究首先从用户的态度、认知、行为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在孔子的思想中,智、仁、勇是君子应当具备的三种德行,《中庸》有“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既为行武的前提,又是行武的目的。“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4](P157),“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4](P144)“智”是行武的重要品质,而“勇”在《论语》中较之“智”则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实是春秋后期的动荡社会好勇斗狠风气渐长时,孔子有针对性的阐发。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他所说的“争”为“君子之争”,所主张的“强”是“君子之强”。

(一) 用户态度影响:表达极端化

“今日头条”作为新闻类APP的同时,又是自媒体平台,利用算法推荐新闻的同时,也把各具特色的自媒体号推荐给了用户,人们再也不会在寻找共同爱好对象的过程中获得所谓的“冗余”信息和群体,而是将精力集中于智能推荐的自媒体。

随着近些年微信等互联网自媒体的广泛使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自媒体实时传播速度快、开放程度高等特点,教育热点事件被恶意篡改、歪曲,更有甚者恶意造谣引起社会恐慌,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宣传部门意识到舆情发展的影响,也提高了对舆情的管控和引导意识,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舆情培训。作为身处一线的中小学校长也或多或少的认识到教育舆情的重要性,通过培训或阅读一些热点教育舆情的典型案例解读也对教育舆情的管控和引导有了基本的工作思路,但也仅限于停留在意识层面,未能在实践中具体的去落实,未能针对学校自身的特点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预备方案。

一般来说,坡度对滑坡、崩塌的发育亦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区中部平原区坡度一般小于10°,东北部坡度最高,以大于60°为主(图2)。

(二) 用户认知影响:认知机制失衡

1.信息失衡与信息表层化

“今日头条”中数以万计的头条号,给予用户充分的选择自由,从另一方面看,自由也意味着自我沉浸,对自己所爱、所信之事更加深信不疑。对于把“今日头条”当作主要的信息来源的用户来说,由于长期处于过度的自主选择中,沉浸在“个人日报”的便利之中,往往会失去接触不同领域信息的机会。因此“信息茧房”对用户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信息结构失衡,阻碍个人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社会很难再有像达·芬奇一样的全才。面对海量知识体系,人们难以做到全面接受,总会有短板,这既受现实条件制约,也有个人兴趣的影响。“今日头条”中的“微头条”和“头条号”的存在,迎合了人们按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信息领域的需求,而个性化的定制更是让用户只接触他们所期待的信息。对于“今日头条”的用户来说,碎片化信息充实的知识面,反而会让原本就不平衡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失衡。据调查,对于“您阅读‘今日头条’获得了哪方面的知识?”问题的回答,23%的人认为阅读资讯拓宽了各方面知识,49%的人认为自身原有兴趣领域信息量增长了,对其他领域还是知之甚少。

2.对现实世界认知误差

《2017年中国自媒体从业人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今日头条”的自媒体人只占总市场的3.8%,而微信公众号则占63.4%。针对内容创作者,“今日头条”推出了一系列内容补贴计划,虽与很多头条号作者签约,保证其在“今日头条”的原创性,但其利用机器抓取内容技术,将其他平台的内容同时引入,不可避免信息洪流的同质化,同时面临着版权纠纷风险。

(三) 用户行为负面影响

1.网络暴力层出不穷

2018年4月,针对社会舆论强烈关注的“今日头条”“快手”两家网站播出有违社会道德的节目等问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会同属地管理部门严肃约谈了两家网站主要负责人,并责令两家网站整改。“今日头条”不仅需要面对整改后原始用户流失的问题,还需面对“个人日报”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问题,在维护、遵守传播秩序的同时,吸引用户,持续发展。

信息茧房不仅是对于个人来说的茧房,同样可以凭着共同点组建成茧房群。“今日头条”中存在着不少茧房群体,其账户头像、名称、语言风格一致,关注的人与粉丝的构成基本为同类型人。虽然现在有实名制,但匿名性的网络名方便了茧房群内部的交流,当有与之相关的事件发生,情绪宣泄和极端行为便应运而生。

2.后真相时代的来临

根据钻孔资料,中间竖井所处地下水位高出隧洞底部约30 m,勘探深度内地层主要以粉质黏土层为主,部分埋深为卵石层,盾构隧道位于粉质粘土层中。根据降水设计原则,本次计算以K49+818为中心,总长度20 m范围内的隧道为计算单元,根据形状面积、隧道深度和降水需求,确定降水井相关参数。

在后真相时代,感性诉求大大超过了客观事实的力量。谎言走上前台,真相在受众的泛情绪化下隐于后台。投其所好的虚假宣传反而比事实和真相更受人欢迎,受众在潮流中自得其乐。

(2)工作态度要绝对认真,遇到问题要考虑全面。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疑之处都不能放过,分析考虑问题要周密细心,抓住关键点。对于变压器而言,若分接开关接触不良,经受不起短路电流的冲击而发生故障,极有可能将变压器线圈烧损,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通过认真分析,找到了问题所在,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工作,顺利完成了该缺陷的处理。

江西财政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将扶贫资金聚焦重点难点,“实“扶贫,“真”结果。去年一年,江西省精准扶贫工作成绩斐然,实现50万人脱贫、1000个贫困村退出、6个贫困县达到摘帽条件,贫困人口减至90万人以下。

究其后真相时代形成的原因,除了现行网络民粹主义的泛滥,还有掌握话语权的多专业领域的新意见领袖相继诞生。真相在人类有文明后,定义权从众人转向精英,一直到21世纪以前都是如此,如今这一定义权受到了冲击。在社交媒体时代,由于曾经唯一的权威信息来源动摇,公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迷茫状态,许多带有主观态度但不清楚事件真相的人在不同平台发声。头条号的许多作者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发声,一是为了扮演粉丝期待的热心公众的意见领袖,二是可以追求热点的时效性博得关注,三是迫不及待展示自己独特的观点。真相迟迟不来,使各种猜疑和口诛笔伐在新媒体时代下层层升级,第一个发声者成为主角。“今日头条”与其他社交媒体为网民泛情绪化提供了广阔平台,成为后真相时代重要的“助燃剂”。

土地资源承载力一般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即土地资源人口载量,其实质是研究人口消费与食物生产、人类需求与资源供给间的平衡关系问题[19]。由于近年来农村居民点复垦在耕地补充以及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区域农村居民点复垦分区研究中,进行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就显的十分必要。区域土地资源力越小,表明当地的人地矛盾越突出,通过农村居民点复垦增加耕地的需求越迫切,应进行优先复垦;相反,则进行适度复垦。

三、 信息茧房的技术成因及用户成因

既然信息茧房的形成是以用户的兴趣为起点的,那么意识到茧房负面效果的用户群体是否会摒弃兴趣,以挣脱茧房的束缚呢?本文从技术和用户两个方向展开了调查。

本文调查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向使用新闻客户端的用户以及“今日头条”的用户发放问卷,了解用户的应用频率、使用习惯等特征,以及用户使用“今日头条”的态度与行为意向。问卷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用户应用的基本情况;第二板块是用户使用后的态度;第三板块是人口特征的统计。

问卷的调查对象为使用过“今日头条”的用户以及使用其他类型新闻客户端的用户,在问卷星平台上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以邮件的形式发放,最终共收回87份问卷。本文立足于87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有效样本中,男性占总人数的40.2%,女性占总样本数的59.8%。

(一)技术成因:大数据时代的技术更新

1.基于机器学习的推荐引擎:个性化推荐

自媒体的职业化、专业化趋势,一方面生产了大量专业化、小众化的信息产品,给分众市场带来了生机;另一方面基于自媒体上的群体互动、交流,强化了受众的既有态度。根据纽科姆的对称理论,人们倾向于和自己观念一致的人交往,若要使其态度产生变化,人们必须接触那些与他们现有态度不同的信息。“今日头条”的用户往往因大数据算法,沉浸于与自己态度和观点相似的自媒体,与其他同质用户产生交往,得到态度改变的机会被压缩,表达方式与内容趋于一致。群体中的人们进行互动时,更加冒险或保守,与最佳决策背道而驰,产生群体极化现象,表达不自觉走向极端。

当今信息生态表现为信息过载。面对大量分散的信息,用户需要花费比以往更多的时间来搜索、归纳、整理、内化,但信息量过于庞大,超过了用户自身的处理能力,从而造成身心压力。进入Web 2.0,信息不对称的困境与日俱增,垃圾信息层出不穷,UGC内容过剩,虚假繁荣让一些用户放弃了深入思考,压缩了深层探索社会问题的空间。

个性化推荐系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技术,通过记录用户的信息消费行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方案,是解决信息过载的网络生态困境的技术新优势。

“今日头条”虽然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个性化分发,但在人性化上还欠火候。机器可以计算出用户当下的兴趣偏好,但无法考虑人的长远发展,使其接触更多的信息领域。人性化的推荐是从人的价值潜能的角度来看的,并非孤立、盲目追求流量的信息传播活动。“今日头条”相对于其他新闻客户端来说,用户自行创作的成分更多,从而造成用户在阅读新闻时产生混乱,同时垃圾信息泛滥,因此“今日头条”应通过创意编辑来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洞察用户的真正需求,而不是浅层次的视听冲击。

推荐算法根据收集的用户信息和同时建立的用户模型,通过后台设定的算法进行学习,为用户计算出推荐结果,这是个性化推荐系统中的核心环节。现存推荐算法有许多种,其中利用行为路径的推荐算法就是协同过滤算法。

这种算法给目标用户推荐与用户兴趣类似的及其他用户关心的内容。这种算法适合推荐时效性较强且大众化的内容,但这种算法不是实时计算的,因而在实时推荐方面有一定的滞后性。其适应了长尾市场,对于小众用户来说,当新行为发生或新型用户产生时,机器会比人更快地发现新群体的产生和聚集。

3.精准定位人群传播

“今日头条”收集用户偏好的方式丰富,有利于精准定位用户群,充分运用了显性获取和隐性获取方式。

显性获取方式是,用户与“今日头条”内部的应用产品交互,让用户主动表达其兴趣偏好,其方式包括搜索、频道、反感信息反馈、收藏转发评论功能、推送功能。

隐性获取,指的是“今日头条”主动地追踪用户,收集用户数据,如点击率、停留时长、频道留存率等非用户有意识提供的信息。事实上,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着大量的用户隐私,用户对本人的微博、微信、QQ等社交账号与“今日头条”进行注册绑定,后台会抓取社交账号的关联信息,如用户标签、关注用户、发布文字内容等。

4.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化

“今日头条”在个性化推荐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头条号、西瓜视频、悟空问答、微头条等内置平台,建构了集新闻、图文、社交、百科、短视频于一身的聚合型媒体。

媒体合作方面,为弥补数据抓取导致的版权纠纷问题,“今日头条”逐年增强投入力度,目前已覆盖大多数官方媒体以及各行业媒体,超过3 700家,在“今日头条”一个客户端内就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优质媒体内容聚集。除了新闻资讯的合作外,“今日头条”开始聚焦于短视频市场的深度合作,与澎湃新闻达成视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原创视频都将入驻头条号。

短视频市场方面,2017年6月,“今日头条”旗下独立短视频APP “头条视频”全新升级为西瓜视频,以独立品牌形象亮相市场,角逐短视频市场份额。同时“今日头条”全资收购了美国短视频应用Flipagram,与芒果TV达成战略合作,扩大在短视频领域的影响力[3]

(二)用户成因:“今日头条”用户行为调查

1.用户选择机制的作茧自缚

面对浩瀚的资讯,受众的选择权利前所未有地扩大,从调查来看,“你浏览‘今日头条’的阅读习惯”一题中,72%的人会选择空闲时进行阅读,从而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取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如图1)。

  

图1 用户何时使用“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出色地迎合了用户的习惯,记录下用户惯常阅读的某类新闻资讯,并且根据用户的社交账号及关联账号,为用户推送相类似或同一领域的信息,以达到阅读率的最大化。从调查可以得知,使用“今日头条”的用户有着娱乐的目的,阅读资讯往往成为打发时间和娱乐自身的方式,若是用户想获取真正需要的知识会采取体系化的学习或者进行专门搜索。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悟空问答这一知识问答平台的业余或专业补充,但仍不能避免有用信息的匮乏。

与拉扎斯菲尔德发现的一样,对“今日头条”的用户来说,在网络中密切的人际交往和自身持有的观点对其态度有更大的影响。信息茧房形成的根本原因正是用户的选择性心理,除了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外,阅读兴趣往往与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有关,需要早期培养,往往难以改变。调查显示,“长时间使用‘今日头条’后有什么感受”一题中,64%的人反映有种空虚感,看了很多信息,但印象深刻的不多。“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推荐,虽然将许多无用信息排除在外,但大量相似的内容填充的是人们头脑中的信息架构的同一个部分,形成了不断补充和强化的信息闭环。

  

图2 关于“今日头条”用户评论情况

2.用户从众行为造就群体茧房

人们在使用“今日头条”时,不仅会接受资讯,也会发表评论与阅读评论。据调查,“您是否会看推送资讯下他人的评论”一问中,有87%的人表示经常会;“您是否会评论头条文章或资讯”一问中,64%的人表示偶尔会(如图2)。大部分人会选择性地评论,一是就有兴趣的话题表达观点,二是对已评论者进行评论,三是对热议的头条文章(评论量大)发表评论,四是随意发表评论以作宣泄,五是对看到的每篇资讯进行评论。根据问卷调查,评论者中62%的人会对感兴趣的话题评论,46%的人会对其他评论进行评论,53%的人对热议的头条文章发表过评论,27%的人曾为宣泄情绪而发表评论。

同时“头条号”的创作也依靠对热点的判断,而热点往往是众人的共同兴趣,当网络上一类消息蔓延,尤其是娱乐新闻和社会痛点新闻,不同类型的头条号都会制作相关头条文章的推送,以获得关注,形成庞大的信息流,而海量的信息汇聚一个事件的助推剂就是群体的追从。

就像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写的,狂热的群体会使约束机制消解,个人的利益和目标也会随波逐流地与群体一致,成为群体中的“浮萍”[4]。群体的智力并不见得比个体高明,群体往往会忽视日常个体遵守的准绳,没有更多时间考虑,更容易遭到一些形象化词语、事物的冲击。

信息茧房的形成不是光靠个人和配合个人的机器形成的。进入网络世界的人并不是孤独的,用户会不自主地寻求意见的一致和认同感,最终获得归属感。“今日头条”的用户通过评论、点赞、关注,聚集在一起,形成事件下的偶然群体,不同群体的内部交流会导致态度的强化,从而产生回音房效应。“今日头条”并不是社区型网络平台,但不同的头条号下仍会聚集不同的网络群体,在特定事件中形成群体化的信息茧房。

2.基于用户刻板印象的标题党生产模式

2.3.3 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ic imaging,SWEI)剪切波弹性成像是基于剪切波速度的测量,通过检测声辐射力激发组织而产生的剪切波的传播进行成像的方法,直接测量的是剪切波速度本身,通过公式计算出目标组织的杨氏模量。它可分为瞬时弹性成像 (TE)、单点剪切波成像(qSWE)、 多 维剪切 波 E 成像 (2D-SWE、3DSWE)。SWE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通过测量目标组织的剪切波速度来判断组织的硬度[7]。

刻板印象是指我们也倾向于按照我们的文化所给定的、我们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5]。“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推荐应用,实际上是对用户的定向传播,使用户更加深入了解某特定领域。虽然“今日头条”在进行改版后增加了固定栏,但只是寥寥数条,并且容易被用户忽略。“今日头条”推送信息以标题和按文示人。“标题党”,即互联网上利用各种夸张的标题抓取网友眼球,以达到某些目的的标题创作者的总称。调查显示,“您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是否阅读某篇头条文章”一问中,56%的人认为因标题吸引眼球而进行阅读(如图3)。

  

图3 用户选择文章进行阅读的依据

标题因有字数的限制,为简略地概括文章或吸引人们眼球,往往含有强烈的主观情感,用词的选择导致了“群际偏见”,即群体之间,一群体对另一群体的贬低或抬高现象[6]。如“富二代”这一网络词语,指继承巨额财产的富豪子女,同时在许多标题中意指纨绔子弟。网络群体中存在着广泛的刻板印象,它构成了信息茧房的外在壁垒,在用户选择性理解文章的同时,刻板印象也同时存在。

3.群体狂欢下的网络民粹主义盛行

现如今“今日头条”并不是单纯的新闻客户端,它融合了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头条号、悟空问答、微头条等应用,因而当热点爆红时,全媒体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从文字到图像到视频,不同的信息形态将网络空间营造出狂欢的氛围。自媒体在其中发挥着举重若轻的作用,个人意志的表达前所未有地得到开放。“今日头条”APP中的微头条拥有着微博功能,即可随时随地发表图文,具有即时性和社交性。微博的力量有目共睹,“微头条”的活跃度虽然离微博有较大差距,但网络民粹主义的碎片在评论中频繁可见。

4.新意见领袖的商业化倾向:盈利驱动

“今日头条”搭建的信息生产平台头条号,正是与微信新一代意见领袖一同成长的中坚力量。一方面为自媒体人提供了用户活跃量高的宽广平台,另一方面借助于算法推荐使头条文章得以精准定位,获得用户的拥趸。

“今日头条”快速及时、包罗万象、图文并茂的信息展现模式,使用户心甘情愿不断地刷新头条文章和短视频,以此为“窗口”来了解世界。根据调查,对于“您为何长期使用‘今日头条’问题的回答中,46%的人认为能够了解时下热点。现阶段网络思潮云涌,各人群对其他群体或事物的群体性偏见自然不是一个APP就能造成的,但不能忽视的是“今日头条”中的“头条号”背后的自媒体势力,其既是制造者也是参与者,主观性强烈的信息流必然会导致客观与主观之间的误差。

“今日头条”横向扩张的过程中,将有限的流量出让给悟空问答、微头条、火山小视频这些应用时,图文的流量不可避免地下滑,使以此谋生的头条作者的积极性出现滑落。

五、 结论:“个人日报”类新闻APP的算法改进路径

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中指出,有着某种共同认知倾向的群体,在网络传播环境中讨论则会加深和巩固认知偏向,表现形式也会变得更加极端[2]。极端行为包括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群体极化现象,这些往往预示着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分子增加。长期生活在信息茧房内的人,因思维的狭隘,容易产生自满和极端化的情绪,认为个人意见或其所在群体的意见就是真理,从而排斥甚至扭曲他人的观点,作出过激反应。根据调查,对于“您会在网络评论中反对网友的观点么”问题的回答,48%的人表示会反对,37%的人表示会反对但不直接评论。评论是意见最直接的表达,评论的过程也是不同人思维的碰撞,虽然反对网友的评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但不可避免的是因观念不合而产生网络暴力。

群众文化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群众文化体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功能,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下文从群众文化的娱乐交流功能、团结功能以及群众认同功能等方面,对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障,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1]。

(一) 技术路径:实现以人为本的信息分发机制

2.实时海量数据处理构架:协同过滤

《小旻》说:不敢空手打老虎。这个道理连武松、孙悟空这么强大的“人”都懂得。可见上古先民多么实诚。现代人的道理花里胡哨,很多都不能实诚表达,得玩点噱头,绕点弯子,否则可能被视为智商不足。

信息茧房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和其他技术的运用放大了其负面效应。根据上述调查,大部分用户自愿选择碎片化阅读,“今日头条”客户端助长了这一习惯,其他新闻APP的用户也同样存在这一情况。大多数用户并未意识到自己身处信息茧房;而意识到自身存在信息失衡情况的用户,表示自己时间与能力有限,只会按自身兴趣关注。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人们乐于接受碎片化、浅层化、娱乐化的资讯,以作消遣,并未对自身的长远发展有明确的规划。因而媒体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浙江大学吴飞教授认为:“算法分发并不是把所有的决策都交给机器,而是让机器与人工相结合,不断纠偏、设计、监督并管理算法模型。”当用户面对的资讯大多是有价值的信息,其选择也会相对理性。用户洞察技术要做到的不仅仅是为用户画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更多的是有价值的“个人日报”。以人工为主,机器为辅,以计算粗筛选暴力文章、形成用户画像,以人工挑选深度好文,精细配合群体画像。

综上所述,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取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效果较好,能够较为准确的进行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二) 价值路径:媒体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巩固主流媒体核心价值观

“今日头条”存在的弊端不仅受到广大用户的诟病,政府相关部门也密切关注。2017年起人民网连发三篇有关批评“今日头条”的文章,昭告着政府对整改新闻客户端的决心和强硬态度。2018年,“今日头条”平台经过整改,共计下架问题视频10 318条,添加视频审核相关敏感词1 700余条,并增设“国风”频道。5月7日,“今日头条”组建专家团队,邀各领域学者、知名媒体人、政府职员参与,集社会精英力量完善算法模型,开放专家举报优先权限,监督平台内容。这说明“今日头条”痛定思痛,开始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茧房的负面影响,并将应对茧房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

“今日头条”内部应增强对信息的把关意识,第一,对头条作者进行把关,搭建一个客观专业的信息通道,这一点“今日头条”已用实名认证来强化身份进行改进;第二,机器筛选同质信息,对信息的质量和专业度则由人工参与把关,提高真实性和专业性;第三,与主流媒体签订版权协定,改变过去侵权案屡次发生、专业新闻一度匮乏的现象,后期应积极与传统媒体对接,重视版权。

CNNIC发布第41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共有各级党政机关开通政务头条账号70 894个,主要包括公安、信访、法院、共青团等在内的一百多个垂直系统开通了政务头条号[7]。“今日头条”作为累计5亿用户的媒体平台,与政府的互动必不可少。政务头条号大多以硬宣传为主,只有少量政务头条与网民互动。发挥主流媒体的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的是政府头条号的参与,真正走进用户的推荐界面,用生动、接地气的表现方式与广大用户交流,一方面可提升政府形象,另一方面可从正面清洁网络空间。

政府可以借助“今日头条”的用户活跃度,提供便民服务,提升自身形象。企业可以逐渐转变以广告为主的盈利方式,日常监管自媒体、广告,加强内容的专业性、深度,扩大与其他平台的合作,保护知识产权。在调查中,对于“您认为‘今日头条’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问题的回答中,67%的用户认为文章内容重复率过高。“今日头条”用户对其侵权行为自然知晓,但因其便利装作视而不见,由此可见用户的免费心理较强,内容收费仍任重道远。

用户的讨论是有必要的,释放不满情绪,缓和矛盾,但把控舆论的走向也是必不可少的,虚拟社会并不是法外之地。现如今,政府的做法多为行政命令,要求“今日头条”等APP进行整改,政府相关部门入驻企业内部,或直接查封账号,网络上虽有一片叫好的声音,但也不可忽略用户的自由选择、市场规则。网络平台也不应以一刀切的做法斩断所有信息来源,而是应和政府积极应对,以官方的立场与用户平等地沟通,以理服人。

综上所述,茧房效应是技术资本化和群体选择的共同结果,要规避其负面影响,需要在算法人性化方面着手,以企业责任为主,重点解决茧房效应带来的群体极化问题。

于是,卡夫卡这样决绝地在日记中表示:“要不顾一切地、不惜任何代价地来写作,这是我为生存而进行的战斗。”[11]536“我写作,所以我存在”。“在我身上最容易看得出一种朝着写作的集中。当我的肌体中清楚地显示出写作是本质中最有效的方向时,一切都朝它涌去,撇下了获得性生活、吃、喝、哲学思考,尤其是音乐的快乐的一切能力。我在所有这些方面都萎缩了。”[11]536

注释

[1] QuestMobile:《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2018年1月10日]https://www.questmobile.com.cn/blog/blog_127.htmlQuestMobile.

[2] [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 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3] 翟子瑶:《头条视频更名西瓜视频:不断布局短视频,今日头条下了一盘什么棋?》。[2017年6月9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69733292914019&wfr=spider&for=pc.

[4] [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沥青计量是否准确。在实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无论是设备控制的参数,还是电器元件的放大倍数,都会对沥青计量的准确性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设计人员需要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复数的抽提试验,以此来更好的确认沥青混合料之中沥青的用量是否处于稳定的状态。通常情况下,在拌制沥青混合料的过程中,沥青用量不可以超过设计好的沥青用量0.1%,只有保持这个标准才可以更好的确保配合比设计不存在问题。同时在进行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矿粉的使用量,无论是使用量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对其配合比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沥青混合物的稳定性。

[5] [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6] 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7] 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8年3月5日]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谷羽,丁梦婷
《华中传播研究》 2018年第02期
《华中传播研究》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