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农业生产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更新时间:2009-03-28

自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出战略部署以来,我国逐步梯度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并在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由此可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批复之后,广西、广东两省(区)充分开展合作,借助毗邻东盟优势努力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与优化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农业产业结构。在两省(区)通力合作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整体趋好,特色农业规模不断壮大。在我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构建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农业生产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探寻评价农业生产发展研究方法,将有助于全面辨析城市农业生产发展的阻碍与推动力,为提升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农业生产发展水平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一、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城市的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城市的发展将带动城市农业生产发展,而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提升也将促进城市综合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有效提高城市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构建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农业生产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将遵循客观性、科学性、层次性、可观测性等原则。第一,客观性原则要求指标本身客观存在,也要求观测数据稳定可信,不随观测人员的差异而产生区别;第二,科学性原则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体系构建、指标确立以及数据选取,并在过程中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生态变化规律,以确保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农业生产发展水平演化的状态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第三,在层次性原则指导下,本文构建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农业生产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由系统层、模块层、要素层3层指标构成,这3层指标分别包含1个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围绕农业结构、农业发展、农业产出3个方面评估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将体现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第四,可观测性要求在构建城市农业生产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时,选取的指标及观测数据必须确保能够被观测且可获得,以确保所构建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农业生产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数据具有真实性。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农业发展涉及的内容包括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农业结构特征、农业发展制度的影响(石爱虎,2012)。城市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与城市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发展有着直接关联。经济及产业的调整变化是由地区及城市生产要素分配、生产力及生产关系进行协调优化而实现的。生产力作为各类生产要素中最为活跃的部分,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将第一时间反映在城市农业领域。

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也制约着城市的综合发展。生产力作为城市发展中最具能动性的要素,对协调各类要素资源的分配以及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农业结构。农业结构是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基本要素,城市的农业结构直接反映其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演化过程。为解释农业结构优化程度,本研究从第一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投资强度、第一产业协调度、第一产业贡献率、第一产业弧弹性、第一产业结构偏离系数、第一产业区位商、第一产业劳动产出率等8个三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农业发展结构越好,说明城市农业种植品种较多,越能实现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对正向性指标的计算公式(1):

第二,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是评估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部分。农业发展反映出城市农业生产中的土地使用和建设情况。由于存在着地区间土地城镇化以及经济发展的非平衡问题,农业发展的情况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城市第一产业扩张弹性系数、农业强度、耕地密度、农业指标动态变化、农业土地扩张强度、农业蔓延指数、农业指标相对增长率、农业指标绝对增量加权指数8个三级指标的评估分析,综合体现城市农业发展水平。农业发展强度越大的城市,说明其对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科技力量、人力资本等投入较多,同时农业产出量增大、农业产出种类繁多。

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等,所有加入这个“场”生态的个体,行为都能很快地从不自觉到自觉,朝着教育者的理想预期发展,很快地从被辐射者成为新的场源,向周围发射出情感与生命的正能量。情感文明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也必将成为学校今后发展的更高追求。

三、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来源和预处理

由于上述指标的量纲千差万别,在确定评估权重和指标处理的过程中,将指标体系的要素层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个别并非正向、负向的指标,取与最优值之差构成为负向指标的方式进行处理;并将各指标转化为可进行综合评估的相对数,即量化值。

第三,农业产出。农业产出的增长将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而提升。如何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结构,对于解决农业产出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将通过食物生态足迹、人均食物生态足迹、农业生产比重增量、农业生产平均增长指数、农业枢纽度、农业生产流强度、农业生产倾向度、农业生产职能规模、农业生产职能地位9个三级指标综合评估农业产出能力。食物生态足迹反映城市农业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农业生产比重增量和农业生产平均增长指数反映农产品产出总量的变化程度。农业生产流强度、农业生产倾向度等指标是一定时期范围内城市的农业发展对于城市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居民需求的满足程度。

通过简单测算直接可测量指标,得到指标体系的第三层要素层指标。在评价过程中,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均为国家现行统计体系中公开发布的指标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1-2016)》、《中国区域经济年鉴(2011-2014)》、《广西统计年鉴(2011-2016)》、《广东统计年鉴(2011-2016)》,以及各城市的各年度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公报。研究评价范围包括南宁市、柳州市、梧州市、贵港市、百色市、来宾市、崇左市、广州市、佛山市、肇庆市和云浮市等11个城市。

例如:在《走进文化生活》教学中,教师应先利用微课将我国文化市场的现状以案例的形式展示出来,由学生分析我国现在文化的现状及特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我们所面临文化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学习,能够真正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刻理解走中国特色文化道路的必要性,从而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早在20多年前,周岱翰就提出“带瘤生存”,那时还不易为人接受。直到2004年,世卫组织把肿瘤定位为慢性病后,这个观点才得到更多人的重视。

 

根据灰色理论评估指标体系与相关参考因子之间的紧密程度,判断各项指标与理想最优指标之间的距离。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评估指标的理想最优指标作为参考数列X0及各城市指标数列X0(k),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作为比较数列Xi及各城市指标数列Xi(k),继而求出各指标与理想最优指标之间的灰色关联度。灰色关联度越大,说明该项指标与最优理想状态越为接近,该项指标的发展水平也就越高;而灰色关联度越弱,则说明该项指标的发展水平越低。在对各项三级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将各项指标数据转化为0~100区间的标准值。因此,选择理想最优指标数列的值为100。通过公式(3)对灰色关联系数ξi(k)进行求解。

所构建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农业生产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形成一个Y11×25的矩阵。本研究选用灰色理论,对25个三级指标进行灰色综合评价和灰色聚类分析。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高校和科研机构肩负培养未来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重任。“长江计划”青年学者清华大学教授崔勇指出,高质量的教学工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更多的科研课题得以被发掘、探索,从而推动科研成果产出; 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能促进学科知识更新,从而使教育工作始终立足学科前沿。教研结合要坚持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价值导向[1]。因此,通过科研活动更新进教学内容,医学人才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

 

其中,Di数值越大,说明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城市该项指标与理想最优状态更为接近。因此,通过Di数值分析,可以反映城市农业生产发展水平排序情况。

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研究方法的选择

在完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评估需要将多层次的指标合成为统一的评估指标,并得到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具体量化值。现有常用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估法、TOPSIS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对于部分无法测度的因素,只需引入合理的标度,将可用于测度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但不足之处在于均是研究专门的定性指标评价问题,使得评价主观色彩浓厚且评价结果不够客观;伴随简单化所引致的是主成分含义带有模糊性,降维之后使得含义不如原始变量清楚、确切。层次分析法(AHP)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特殊情况,并允许采用合乎逻辑的方式综合运用直觉、洞察力以及经验。模糊综合评估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法而呈现出的结果较为清晰,也具有较强系统性,对于难以量化的问题评估效果显著,但是进行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评估所使用的数据是确定而可获得的,所以模糊综合评估法在此分析中并不适用。而运用TOPSIS法规范矩阵的求解比较复杂,不易求出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不具备以上分析方法所存在的缺陷,并且其具备对于数据要求较低等优势。因此,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解决评估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理想工具。通过权衡各种评估方法的利弊,根据现有研究数据特点而选取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并运用ArcGIS、SPSS等计量与地理信息软件,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确保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

主要参考文献:

[1]USDAERS.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EB/OL].2015.10.16.

[2]TranKC,MallaS,DarkuA.Historicalreview ofagriculturalefficiencystudies[J].Routes EtTransports,2013.19(5).

[3]石爱虎.论农业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与转变途径[J].东南学术,2012(1).

[4]李艳丽,刘瑞.社会事业和社会产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方法及协调度测算[J].社会科学研究,2009.1.

[5]曹骏,雷社平.江西省第一产业结构对经济作用力的实证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5.

[6]郭华,蔡建明,杨振山.城市食物生态足迹的测算模型及实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3.3.

 
陈薇,陆凤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第12期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1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