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微创新与突破性创新分类梳理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创新理论的定义与发展

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同时也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企业提升绩效、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创新”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它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其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在新的体系里引入“新的组合”,是“生产函数的变动”。这种新的组合包括:一是引进新产品;二是引入新技术;三是开辟新的市场;四是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五是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在他的“创新”内容中,主要指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各种新活动,其中技术创新更是主要内容。

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之后,许多学者的研究为创新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对创新的种类做出了区分,其中以Freeman和Christensen最具代表性。弗里德曼将创新定义为,包括与新产品的销售或新工艺、新设备的第一次商业性应用有关的技术、设计、制造、管理以及商业活动;它包括产品创新、过程创新、扩散。克里斯滕森从创新产生的路径出发,将创新分为渐进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除创新分类的研究之外,许多学者研究环境、组织管理、创新补贴、企业家等因素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丰富了创新理论的内容,使创新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创新的分类与概念界定

从不同的维度来看,创新分类也不尽相同,在学术界最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克里斯滕森的分类方法。但是随着创新理论的完善与发展,1997年的两分法理论显然已经不利于现在的创新理论发展,有些学者甚至批评克里斯滕森等学者通过特定的“案例选择”来说明非常态的规律,对破坏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两个相近概念的混淆,更是导致了创新定量研究较低的构建效度。所以,本文完善了克里斯滕森的分类方法,在区分渐进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的基础上梳理了突破性创新和微创新的相关研究。

(一)微创新是一种新的创新思维,它是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发展而出现的,同时它也是新时期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种创新方式。赵付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将微创新定义为基于主导创新平台以及基于主导创新设计,以员工自主的自发创新为基础,以创新流程、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等局部改善为手段,强调相关方参与和回馈的渐进式创新。微创新的主要特点有两个:第一,从细节入手,真正以客户的需求为目标导向;第二,灵活反应,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快速出击的特点使微创新在小企业中的实现更加有效,不断试错、贴近用户的特点同样适用于大企业的创新活动。结合两点认为,微创新是大、中、小型企业提升产品受众度、迅速占领市场的重要创新活动之一。

(二)渐进性创新是通过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良或进行拓展来提升主流市场产品性能的创新。尽管这些产品性能的提升有可能需要花费昂贵的成本或者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难,但是它会使现有的市场规则、竞争态势得到维持和强化。也有学者称渐进性创新为维持性创新。学术界一般认为,渐进式创新是一种具有线性特征的创新活动,线性创新活动也是一种连续性的创新活动,渐进性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现有产品的性能、用途以及外观的改变相对较小,这就使得产品厂商既能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已有技术的潜能,又能经常强化现有的成熟型公司的优势,特别是能够强化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即渐进性创新目的在于给对产品性能更苛求、产品使用更高端的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往往大公司更擅长渐进性创新。

(四)突破性创新是指新技术的引入产生了新的市场,突破性创新引起了企业或者是顾客层面的创新,突破性创新的特点是一种不连续的创新。突破性创新并不是为了满足已知的需求,而是创造一种尚未被消费者认知的需求。这种需求会产生一系列相关的新产业、新市场竞争者、新加入市场的企业、分销渠道和新的市场活动。与破坏性创新能力破坏性的非连续创新不同的是,突破性创新是能力提升性的非连续性创新;突破性创新来源于技术的重大突破,对技术开发的要求很高,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资源的投入,往往由大型的、占行业主导地位的企业研发实现。

(一)微创新与渐进性创新对比。不同于其他创新,微创新不再强调技术创新而是强调对技术的应用实现某种效应,主张以用户的产品的使用体验为核心,以消费者为忠实的服务目标,将厂商代入客户的角度对产品的关键地方进行细微改进。企业所进行的微创新活动既不同于破坏性创新,也不同于完全的渐进性创新,微创新更加重视产品用户、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作用,通过利益相关者对产品使用的感知来引领实现产品价值的提升和升华,通过广泛渗透和快速迭代的企业战略来挖掘消费者的消费潜能。微创新不仅不畏惧失败,反而通过不断试错的过程来推动产品的升级与发展。虽然微创新与渐进性创新都是连续性创新,但是两者所具有的不同特征见表1。(表1)

破坏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都属于不连续性创新,除了表中所分析的性质概念等的不同点,两者还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一是都建立在新产品领域全新知识或多种知识融合的基础之上;二是都将给产品带来新的功能、新的消费者使用属性,甚至带来现有市场上不曾存在的产品;三是改变行业格局,拓展或开辟新市场;四是容易被市场上领先的主导公司所忽略;五是市场不确定性高,管理更为困难,常伴随着商业模式创新;六是需要企业与同行业竞争对手、产品客户、产品供应商等发展新型的伙伴关系。

(三)破坏性创新是指提供一套差别较大的产品性能组合或者不同的性能实现方式。破坏性创新也被称为颠覆性创新等,它的特点是一种非连续的技术创新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破坏性创新将不同的价值前提带入到现行的市场中,破坏性创新的发生常常会削弱现行市场中已经存在的主流产品的性能,但是仍具有被某些边缘客户(通常是新客户)所重视的产品特色。一般情况下,破坏性创新所涉及的产品种类往往是价格比较低廉,产品使用的门槛比较低的产品,它的产品主要定位是吸引一些新的消费者或被其他同业竞争者忽视的一小部分消费者。破坏性创新的特点是致力于改变原有的产品技术、生产何销售路径,创造出操作更加简洁、使用更加便利、价格更加便宜的新产品,以此吸引那些新的和低需求的顾客。正是因为破坏性创新的这些特征,决定了擅长破坏性创新的企业往往是一些小公司。

(二)破坏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对比。在早期的研究中,众多学者没有很严格的区分破坏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二者之间的不同,这就使得破坏性创新、突破性创新以及非连续性创新这些概念逐渐变得模糊。笔者认为虽然破坏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都属于不连续创新,但在有关创新的概念划分与界定、创新动力的技术来源、产品所面向的目标客户、创新主体、厂商的追赶策略等多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表2)

 

表1 微创新与渐进性创新特征比较一览表

  

创新特征创新本质目标市场产品性能影响方式不确定性程度创新思维来源组织规模潜在收益微创新技术轨道连续,市场轨道不连续主流市场客户一般会比以往同类产品性能有所提高企业自身商业模式或行业竞争格局等改变技术不确定性较低,市场不确定性介于破坏性和渐进性创新之间利益相关者(主要是用户)适用于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潜在收益较高渐进性创新技术与市场轨道连续主流市场客户一般比以往同类产品性能更好企业自身及行业格局改变相对较小技术与市场的不确定性程度较低主要是技术或市场人员在位企业(大企业)潜在收益较小

 

表2 破坏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特征比较一览表

  

创新特征性质概念划分创新动力的技术来源最初的目标客户群推翻现有市场主导者的方法新进入企业的企业家角色适合企业类型破坏性创新能力破坏型不连续创新从市场变化方面衡量创新,强调市场价值与破坏,与维持性创新相对应来源于“足够好”的技术,通常这些技术拥有新的、暂时不被主流市场所赏识但能吸引低端客户的特性,或给现有技术找到新的市场价值从低端市场价格敏感客户或新兴低端市场入手,满足那些过去未被满足的需求常受主导企业忽视,如果在位企业重视并选择早期防御与攻击,可以利用企业资源和品牌优势有效拦截、阻碍破坏者风险较低、较容易实现。在大企业忽略的前提下,小企业有很大的机会实现产业突围,在扩张或向市场上游推动钱就可以获利。通过商业模式设计,可实现高速增长资金投入少,成功率高,对发展中国家企业而言,是一种挖掘发展新兴市场需求,开发新的市场愿意接受的产品或服务的有效方法突破性创新能力提升型不连续创新从技术变化的程度来衡量创新,强调技术性能上的巨大跃迁技术推动型。来源于技术重大突破,技术开发的要求很高,需要更多的事件、精力投入从高端客户入手,更加注重产品功能而非价格如果主导企业对技术重大革新毫无准备,可能在短时间内遭遇重创突破性创新的成功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资源投入,往往由大型的、占行业主导地位的企业研发实现失败率极高,要求公司在创新方面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及高层领导的持续关注,才有可能实现重大突破

三、创新形式分类与特征分析

总结以上四种创新的概念,根据创新的技术轨道路径是否连续,创新的技术突破过程是否线性,可以将微创新、渐进性创新、破坏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分为两类:一是连续性创新活动,它包括微创新和渐进性创新;二是非连续性创新活动,它包括破坏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由于渐进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理论提出已早,在现有研究文献中,有关渐进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的研究成果很多,二者的对比研究更是数不胜数;而微创新与突破性创新是在近些年才有了快速的发展,因此分为连续与非连续两类创新进行分析。

养殖场分为生产区、隔离区和办公生活区。鸡舍按功能分区原则和生产工艺流程顺序排列布局,要求其朝向、间距合理,净道与污道严格分开,鸡舍布局形式采用单列式或双列式。

从以上分析以及微创新与渐进创新的对比特征可以总结出微创新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广泛渗透性。微创新是一个线性的渐进创新过程,他不主张激进式、全面的技术变革,而是精准发力,力图在某个方面打动用户;二是开放式。微创新是强调产品相关方参与并积极听取各方反馈的开放式创新;三是快速迭代性。微创新并不强调产品客观上趋于完美,但更重视创新的速度以产品的快速迭代获取市场;四是不断试错性。微创新过程的实现是通过不断试错的,产品厂商在不断试错中发现产品的不足并对产品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从而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通过信息网络与生物的本质特点进行光学理念和声学理念的融合,使高科技技术通过反应人的基本生理特性和基本行为习惯进行个人系统的识别。生物识别系统的引入优势是能够通过个人的不同的特征进行不同身份的识别,使学生或教师的身份具有安全性和唯一性。且通常生物特征是不会发生大体改变的,如指纹、虹膜特征。另外,生物识别的使用识别可以优化智慧校园的校园管理环节,具体是由于每个人都具有指纹、虹膜的特征,因此,生物识别技术具有大众性和广泛性。所以,生物识别平台的引进有利于高校处理学生个人信息。

术前及术后第1天晨起检测甲状旁腺素(PTH)和血钙,如PTH和(或)血钙异常,术后2、3、7天继续检测,并观察有无面部、口唇麻木,手足麻木及抽搐等临床症状。如1周仍未正常者,依据恢复情况决定检测频率,术后1个月常规再次检测PTH和血钙。手术当日常规给予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 mL+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点,无低钙症状者术后第2日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继续补钙;出现临床低钙症状者,依据检查结果决定补钙方式及剂量,并同时给予骨化三醇口服,促进钙吸收。

具体来看,执行机构在执行解释权的行使过程中只能对不具有诉的性质的执行争议进行解释。遇有此种情形,执行机构应暂时中止执行或停止执行,并告知当事人通过另行诉讼处理争议或交审判组织通过一定的程序裁定补正,待诉讼结束后再依新的裁决内容决定恢复执行或者终结执行。[10]

设第i类生产设备的第k台机器在一个工作日内用于生产第j种零件的时间为xikj(k=1,2,…,pi).类似地,对每一台设备,被分配用于生产所有零件的工作时间总和为1,即有约束条件:

四、结论

微创新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一种创新形态,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微创新的理论研究仍然很匮乏,作为一种新兴低门槛式的经济创新,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资源并不丰裕的中国企业来说,毫无疑问是破解发展难题的一种全新思路。微创新不仅仅是一种创新方式与潮流,更是一种创新思维。在创新驱动的新常态下,微创新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新思路和新方式。微创新的效果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明与检验,这一创新方式值得大力提倡和高度关注。

早期理论的混淆严重阻碍了创新理论的发展,理清破坏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界限对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突破性创新与其他创新一样,都是技术与市场需求相互交流的结果,需求和技术的相互联系是推动突破性创新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企业而言,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并合理应对突破性创新:一是要持续关注产品市场技术发展状况,既要关注产业内技术,也要关注产业外技术;二是建立成熟的突破创新机制体制,控制创新风险,加大创新投入,努力获取突破创新的主动权;三是既要关注主流市场,也要关注非主流市场;及时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提高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

微创新理论的提出、突破性创新理论与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区别发展丰富了创新的种类,构建了创新理论坚实的发展框架,为指导企业创新活动、把握产品市场时机、企业战略选择等方面做出科学的理论指导,对于构建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DamanpourF,WalkerRW,AvellanedaCN.Combineeffectsofinnovationtypesand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J].JournalofManagement Studies,2009.46(4).

[2]赵付春.企业微创新特性和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10).

[3]张春辉,陈继祥.渐进性创新或颠覆性创新:创新模式选择研究综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3).

 
何根源,刘昱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第12期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1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