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产业转移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能源消费量也持续增长,随之而引发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已不容小觑。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依然艰巨。能源问题已经上升至我国战略层面,“十二五”规划开始倡导能源转型并制定了相关措施,“十三五”能源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对我国能源转型变革、进行创新发展的新目标及重点任务,并提出了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目标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宏伟蓝图。我国十分重视能源的发展,推动能源改革、降低能源强度是可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此相适应,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等一系列国家级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我国产业转移加速,产业转移对能源强度产生的影响也与日俱增。在保持经济的涨势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主要从国际产业转移角度出发研究了其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认为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东道国降低能源强度。Arora和Gangopadhyay(1995)指出,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各方都很重视环境质量问题,由于外资企业拥有比东道国企业更加先进的技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采取严格的能耗标准有助于其进行产业转移,因而会提升东道国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其能源强度。Esty和Dua(1997)以及Copeland和Taylor(1997)从环境角度出发,指出各国政府都很重视环境问题,因而外国直接投资引起的国际产业转移不仅会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还会使得东道国的能源效率得以提高。Mielink和Goldemberg(2002)以20个发展中国家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我国能源强度明显下降,主要是国际产业转移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Leimbach和Baumstark(2010)提出了一个跨期优化模型,指出外商进行直接投资会缓解东道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主要是因为国际产业转移存在的技术溢出效应。

如表1所示,常温下第二、三缸第一道活塞环闭口间隙值为0.37mm,但随着活塞环与缸套温差升高其闭口间隙值逐渐变小直至为零。通过(1)式可以计算出活塞环与缸套在什么温差内,其闭口间隙值等于零,设这温差为△t。

国内学者主要研究了国内产业转移对能源强度的影响,认为产业转移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并且近年来的研究逐渐开始重视能源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张贤和周勇(2007)通过空间回归模型对FDI与能源强度的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FDI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于本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能源强度的降低作用在逐年增强。徐肇涵(2012)通过转移份额分析方法,将能耗强度中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因素分解出来,并对产业结构变迁对能耗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产业结构变迁对能耗强度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王班班、杨光星和齐绍洲(2013)选取了十大高耗能产业,用产业动态区域集聚指数刻画了这些产业在各省区的转入、转出情况,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产业转移对东、中、西部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指出产业转移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能源强度的影响在不同产业和不同区域存在很大差异。潘雄锋、刘清和张维维(2014)从产业转移效率和空间效应视角分析了我国区域能源效率问题,指出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在2004年之后产业转移提升了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水平。康立和邵莉莉(2015)通过对1990~2011年江苏省的经验数据进行研究,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的能源效率存在正向的影响,其中技术溢出效应比产业结构传导效应更加明显。张勇和蒲勇健(2015)根据2002~2012年中国30个省份六大产业的产值与能源消耗数据,设计了基于Moore值的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升级的测度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强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杨骞和刘华军(2015)对FDI对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表现出了高度的空间集聚特征,FDI对其存在显著的区域内溢出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在不同的空间权重规则下二者相对大小不同。李雪慧(2016)基于投入产出表,对我国2002~2007年八大区域产业转移的规模和流向进行了定量测评,指出我国推动产业转移并没有促进产业结构有效地升级,产业转移更多的是由能耗高的地区转向环境准入低的地区。王春宝和陈迅(2017)基于2002~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我国省份间能源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收敛性且收敛速度达到每年2.1%~2.3%,产业转移推进了产值的空间重构,建筑业的跨区转入、技术进步、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比的下降具有减缓能源强度增长率的作用。马晓微等(2017)基于SDA将能源强度分解为效率效应和结构效应,指出目前中国总能源强度下降主要是因为各产业能效率的提高,2013年之前产业结构产生了阻碍能源强度下降的作用,2013年之后这个作用变成了微弱的正向促进作用。于斌斌(2017)从产业结构调整幅度和质量两个维度分析了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指出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能源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并且产业结构在幅度和质量上的调整对能源效率具有相反的效应。

三、产业转移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机制

能源强度是综合比较衡量不同国家和地区能源使用效率常用指标之一,是能源使用总量与一国经济或物力产出的比值。经验证实,一国或地区的能源强度发展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倒U型能源强度曲线。与此相适应,随着我国产业转移的加速,其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也与日俱增。已有的研究文献表明,产业结构、能源价格、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政府政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对能源强度造成显著影响。产业转移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

“未名生科一号”的建成,将为北京大学的尖端科研计算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它既实现了高性能计算平台两级架构的建设思路,提升了平台对重大科研的支撑能力,又有效改善了生命科学的研究手段,对生物物理、定量生物学、结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医学等前沿交叉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规模效应。产业转移规模的大小会对能源强度产生不一样的影响。产业转移期初,基于吸引企业到本地区投资设厂进而发展本地区经济的目的,产业转移承接地区会适当降低准入门槛,这直接导致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大量涌入本地区,使得本地区能源强度上升,呈现出与产业转移规模的正相关性;随着产业转移规模的扩大,产业转移承接地区的经济迅速增长,开始逐渐重视环境保护,走绿色发展道路,促使企业主动进行转型升级调整,使得本地区能源强度开始下降,呈现出与产业转移规模的负相关性。

(二)结构效应。产业转移会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对能源强度产生影响。由于产业转移主要指的是工业的转移,所以产业转移承接地区的工业化程度决定着该地区的能源强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的工业化发展时期,第二产业会迅速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个时期能源消耗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因此这一阶段即使发生产业转移也不会降低产业转移承接地区的能源强度。随着工业化发展转入后期阶段,考虑到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业转移承接地区开始自主进行产业升级并转向发展绿色产业,在这个时期第三产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产业转移承接地区的能源强度会下降。

(三)技术效应。产业转移过程中技术的转移或外溢会影响产业转移承接地区的能源强度。技术转移是指外来投资企业通过贸易、合作等方式将企业的各种技术转移到产业转移承接地区。若本地区承接了外来企业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则能源强度会随之降低;相反,若本地区承接了外来企业落后的高耗能技术,则能源强度会随之升高。技术外溢是指产业转移带来的溢出效应,包括示范效应、流动效应和竞争效应。示范效应是指产业转移承接地区的企业通过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而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以达到影响本地区能源强度的目的。流动效应是指产业转移承接地区与外来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带到本地区,从而促进本地区能源强度的下降。竞争效应是指外来投资企业拥有先进的管理水平和技术,相较于产业转移承接地区具有竞争优势,为避免市场份额被挤占,本地区企业会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这就带来了产业转移承接地区整体的技术进步,进而达到降低本地区能源强度的目的。

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LP、ADPN水平的影响 ……………… 马春燕等(20):2836

四、结语

“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环境新形势,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需要继续加快产业转移的步伐。产业转移不仅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也会对能源强度产生影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已于2016年底由国务院审议通过,并由发改委正式印发。《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是能源革命的关键时期,我国应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能源清洁低碳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庞亚军.摩托罗拉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

[2]王永明.经济增长、环境因素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5(4).

[3]杨小勇,龚晓莺,吕健.我国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对生态屏障影响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13(2).

[4]王班班,杨光星,齐绍洲.中国高耗能产业的区域转移及其对区域能源强度的影响[J].发展经济学研究,2013.

[5]章爽.基于空间计量方法的中国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3.

[6]王丹.金融集聚对区域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7]龙如银,李梦,李倩文.产业转移对中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视角的实证检验[J].生态经济(中文版),2017.33(3).

 
张琨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第12期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1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