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时期高校受助生职业价值取向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呈现多元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个人理想信念、价值观正处于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期,他们的职业价值取向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高校受助生是高校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来自经济发展较缓慢的贫困地区或是其他地区的城乡低保家庭,其家庭情况大多是单亲、父母离异、家庭遭逢其他巨变等。他们在经济方面存在困难,无法支付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费用,需要在物质层面接受国家、社会、学校的帮助[1]。当前,我国已建立了较完善的“奖、贷、助、补、减、勤”资助体系,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实现大学梦。然而,面对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竞争日趋严峻,如何帮助这些受助生解决就业问题成为高校育人的新重点和新难点。为此,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已不再简单停留于“助困”的层面,而应直接延伸到“育人”的层面。解决高校受助生就业问题,高校不应仅是授人以鱼,简单地为其提供工作岗位,更应授人以渔,引导他们准确定位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所谓职业价值取向,是个体对某一职业有无价值存在的固定看法与态度,是个体对某一职业的倾向性意识和行为,具体表现为个体的职业动机、职业意愿、职业理想以及就业行为取向等方面。职业价值取向在个体从业过程中起到驱动作用,是个体职业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2]。本文从调查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入手,以非受助为参照,对比并总结新时期高校受助生职业价值取向的主要类型及突出特征,以期为当下高校受助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提供新的改进思路。

为评估引江济太对太湖贡湖湾的水环境效应,李大勇[107]等以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CAEDYM 为建模框架,紧密结合太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以河道流量及其物质含量、风场、太阳辐射等为外部函数,以藻类生消及其相关营养盐变化过程为建模核心,建立考虑内源释放的各种形态氮、磷输移与转化的太湖整体三维藻类动力学模型。田丰[44]等也建立了巢湖CAEDYM生态动力学模型,用以评估调水对巢湖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模式的影响。

整机面板只有两个操控按键,分为清洗和复位键,使用期间最好每月进行一次清洗作业,更能使净水器保持持续的良好运转。

一、高校受助生职业价值观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校受助生的职业价值观情况,本次调查选取了南京5所高校(2所本科院校,3所高职院校)为调查对象,具体为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科技职业学院,通过问卷调查法采集样本数据,辅以访谈法对样本数据进行补充。本次问卷调查共随机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70份,有效回收率94%,其中含受助生190人次,占比40.4%。在问卷内容设置上,主要包含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对国家就业政策了解程度、专业与就业的相关度认识、就业意愿与期望、就业的实现以及所在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实况等模块,且每个模块进一步细分成若干小问题,通过指标赋值、描述性分析,从职业动机、职业认知、职业意愿、就业行为影响要素这四维度进行分析,了解高校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现状,以及受助与否对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情况。

对于携手共建澜湄合作命运共同体,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任军号提出三点倡议:一是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积极推动落实《澜湄国家关于加强跨境经济合作的部长级联合声明》,共同编制《澜湄国家跨境经济合作五年发展规划》,实施《澜湄区域合作智能贸易网络倡议》。二是基础先行,不断加快澜湄合作互联互通建设,推动各类互联互通便利化措施取得实效。三是亲诚惠容,不断深化交流合作,使澜湄合作的成果更多惠及民众。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职业动机

职业动机是指驱使个体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或内在心理过程,对个体职业选择和职业活动起指导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就业态度和就业方式[3]。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职业动机主要表现为“择业时,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和“所期待的单位性质”两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1)影响非受助生择业的主要因素是单位性质和前景(39.29%)、薪资待遇(30%),个人兴趣爱好(20.36%),而价值实现和社会贡献对非受助生择业影响仅占7.14%。相较之下,受助生优先考虑的择业因素主要是单位性质和前景(49.47%)、薪资待遇(21.05%)、价值实现和社会贡献(15.26%),其中价值实现和社会贡献对受助生的影响达到15.26%,远超对个人兴趣爱好(7.37%)的考量,如图1所示。(2)在对单位性质的选择上,超70%的学生把国企、事业单位列为首次就业的优先选择,其中受助生人数占该总数的70%。由此可见,大学生选择某一职业或单位就业时会优先考虑单位本身的优势,以及自身在该职业领域的发展前景。另外,相比非受助生把个人兴趣爱好优先于社会贡献作为自身的择业考量,受助生对自身价值的实现表现出更强的意识感。

  

图1 大学生择业优先考虑因素调查

2.职业认知

  

图2 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岗位态度

职业是个体参与社会分工,利用自身专门的技能和知识,通过为社会创造物质精神财富来获取合理的报酬,以满足自身物质精神需求的工作。而不同类型的个体或群体,对其职业的认知会由于个体或群体间差异而存在一定差异性。在“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岗位态度”“对当下就业形势的了解”“是否有主动了解就业政策”三个问题的调查中发现:(1)有89.64%的非受助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岗位进行了大致了解,他们中的20.71%人次是冲着未来就业岗位报考了所学专业,如图2所示。相较之下,受助生中对所学专业的未来就业岗位有不同程度了解的人数比例高达97.89%,其中冲着未来工作岗位报考所学专业的受助生人数比例达到34.74%,两项指标比值均高于非受助生,但仍有25.71%的非受助生和27.31%受助生认为专业与未来岗位无直接关系。(2)从学生对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了解情况看,非受助生和受助生中主动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上人数分别占到样本总数的57.1%和63.2%,均过半数以上。但是,仍有68.1%的学生认为当下就业形势一般,对毕业后顺利就业持一般态度的非受助生人数占比64.6%,略低于整体水平,而受助生中持该观点的人数比例有73.2%,略高于整体水平。由此可见,当下大学生对职业的认知相对理性,但受助生在选择专业时,较非受助生要更为成熟、谨慎,会优先考虑未来就业,并主动获取相关就业信息。

大学生就业的实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求职渠道、周边人的就业价值观、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的就业行为取向。调查结果显示“求职渠道”“学校就业指导课满意度”,以及“期待就业指导课增设的内容”是影响学生就业行为的主要要素。调查显示:(1)校园招聘、人才市场及企业现场招聘是大学生的主要求职渠道,其次才是网上投递简历、通过亲戚朋友帮忙以及利用社会关系等其他途径。其中,非受助生多倾向于参加校园招聘和人才市场招聘,而受助生则把校园招聘作为主要求职渠道。(2)就业指导课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5%的学生持满意态度(包括非常满意和满意),但对课程效果的单项评价却为一般,学生迫切希望增设应聘技巧、职业规划辅导、课外素质拓展、求职心理辅导以及专业出路等课程内容。非受助生主要倾向于应聘技巧和职业规划辅导,而受助生则偏重于学习应聘技巧和求职心理辅导。由此可见,大学生求职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使得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3.职业意愿

通过对高校受助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重点剖析高校受助生职业动机、职业认知、职业意愿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大致可以将受助生的职业价值取向类型归纳为价值实现型、现实利益型、安于现状型以及自由发展型四种类型。

面对日趋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高校大学生开始关注国家就业政策,了解各专业的岗位要求及就业前景。尤其是受助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环节,他们往往基于未来就业的考虑选择专业,因此,受助生的职业目标总体是较明确的,随着学业的深入、阅历的积累,他们的职业目标会越来越具体化。但与非受助生相比,受助生在选择职业时会相对保守,如毕业后大部分受助生会选择直接就业,较少部分(5.26%)受助生明确了会继续深造;职业选择时将个人兴趣作为择业优先考虑因素的受助生占比较少(7.37%)。可见,出于现实经济因素的考虑,受助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个人发展规划、个人兴趣实现等方面与非受助生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受助生只是将工作作为生存或改变生活状态的手段,对未来职业生涯没有做过多其他方面(如自我发展)的规划,也会受周边人择业观影响,表现出一定的短见性、从众性与保守性。

  

图3 大学生对理想就业地区的选择

  

图4 大学生对毕业后是否继续深造

2.追求现实利益,注重个人价值实现

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要创造条件为集成电路企业在国内外的上市融资、开辟证券市场创业板等提供政策支持。针对市场前景乐观、人才优势明显的集成电路企业,在政府委托第三方评估部门的帮助下,经过充分的论证,可以突破一定比例的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 ,给集成电路企业以一定的股权自主权。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委派专门专业人才支持我国集成电路企业到境外上市,凡经专业部门审核符合境外上市资格的集成电路企业,允许到境外申请上市筹资,政府应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

二、高校受助生职业价值取向的类型及特点

(一)高校受助生职业价值取向的主要类型

职业意愿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理想或愿望来选择将从事的工作,具体包括职业类型的意愿、就业地区的意愿、工作环境的意愿以及工资的意愿等。本次调查选取了“倾向的职业类型”“理想的就业地区选择”“毕业后是否继续深造”三个问题指标来了解大学生的职业意愿情况。调查结果显示:(1)在职业选择倾向上,被调查学生多表现为对稳定型职业的较强需求。如图3所示,非受助生中31.43%人次选择毕业后去中小型省会城市、二三线城市就业,27.50%人次选择去具有发展潜力的城镇就业,而无所谓在哪工作的人数占到21.79%,只有12.14%的非受助生选取去经济发达城市发展,而选择回到发展缓慢的家乡就业的人数仅占7.14%。相较之下,受助生对理想就业地区的选择大致分布在中小型省会城市、二三线城市(48.42%)、具有发展潜力的城镇(35.26%)、经济发达城市(9.47%)、无所谓在哪工作(4.74%),回到发展缓慢的家乡发展(2.1%)。由此可见,中小型省会城市、二三线城市、具有发展潜力的城镇是高校毕业生的择业首选,同时,受助生的就业意愿比非受助生更强,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更具目的性。(2)受助生和非受助生在考虑毕业后是否继续深造的问题时存在明显差异,如图4所示,有63.16%的受助生倾向于毕业后直接工作,仅5.26%人次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而非受助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工作的仅有39.28%,选择继续深造的却有14.29%,是受助生该指标值的一倍以上。由此可见,受助生的就业意识更强,重视职业发展前途,经济发达、有发展潜力的地区是他们的理想就业地区。同时,他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也更现实,容易安于现状,放弃深造,忽视对个人职业生涯的整体规划。

1.价值实现型。属于此类价值取向的受助生,他们选择的职业主要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立足于为社会服务,将个人职业与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发挥个人才能的同时获得自我精神上的满足以及个人素质的提升,体现个人人生价值。在职业动机调查中,有15.26%的受助生以价值实现、社会贡献作为择业优先考虑因素,而非受助生仅有7.14%人次考虑价值实现问题。

2.现实利益型。属于此类价值取向的受助生,他们在选择职业时主要以物质经济利益为出发点,比如注重岗位的薪酬福利、单位性质与发展前景等,对追求较好的物质生活具有强烈的愿望,通常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出现实性、趋利性、功利性色彩。调查显示,受助生选择去中小型省会城市、二三线城市、具有发展潜力的城镇、经济发达城市就业的比例高达93.15%,仅有20.1%人次愿意回到发展缓慢的家乡发展。

4.自由发展型。属于此类价值取向的受助生,他们能够积极地结合自身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专业优势等,多途径获取就业信息与职业技能,有自己的职业定位与规划,重视职业发展前途,为改变自身命运,他们倾向于去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工作、生活。

(4)课后服务经费来源。很多国家已构建起政府拨款、企业援助和家庭有限支出三大板块为主体的经费支撑模式。法国和美国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生父母缴纳的学杂费、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公共资金和社会捐赠;澳大利亚主要由国家政府、州政府和区域行政部门承担,还为家庭经济困难者提供政府援助;欧盟国家的支付方式则根据各国的财政情况而定,具体有免费、低收费和高收费三种模式,如爱沙尼亚、立陶宛和希腊的课后服务不收费,而爱尔兰和英国课后服务被视为私人服务,收费较高。

3.安于现状型。属于此类价值取向的受助生,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往往采取“消极应对”,主见不强,忽视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思考,认为只要有工作就行,只是将工作视为生活的经济来源,对生活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在职业意愿调查中,受助生倾向于毕业后直接工作的人数占到63.16%,选择继续深造仅有5.26%。而非受助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工作的仅有39.28%,却有14.29%人次选择继续深造。

(二)高校受助生职业价值取向的突出特点

1.职业目标总体明确,职业选择相对保守

本研究选用的73个蔷薇属植物均为二倍体[31-33],其中22个为古老月季品种(Old garden roses, OGR);其余51个为野生种、变种和变型(表1)。根据分析需要将51个种划分为2个类群:(1)蔷薇野生种(wild species, WS),包括33个种或变种;(2)月季组(Sect. Chinenses DC., SC),包括18个基因型。研究材料部分采集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另一部分由云南艾蔷薇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4.就业行为影响要素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着人类的价值观,包括对职业价值取向的影响,受助生作为大学生中特殊的群体,他们本身比较务实。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他们的职业定位更加趋向现实需要,以适应社会来获得生存发展。多数受助毕业生的职业价值取向直接以现实利益为导向,具体表现为择业时对单位性质、前景、地域、工作环境、专业匹配度以及薪资待遇等的考虑。调查中受助生倾向于稳定的职业,诸如国企和事业单位,为了尽快改变经济情况,大部分受助生很在意单位的发展前景,选择去发展较好的城市就业,极少(2.1%)愿意回到发展缓慢的家乡,同时希望自己的职业与专业是对口的,这样更有益于优势的发挥,增加就业竞争力。也正因为这样导致地区、行业领域中存在极大的就业供需矛盾。另外,多数受助生看重工作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性,期待选择的工作能够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要,与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相比,受助生更加关注自身利益的取得,这也是当下所有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发展趋势,这样的职业价值取向必然加剧供需矛盾,就业压力愈加严重。但在本次调查中,将社会贡献列为选择工作优先考虑因素的受助生人数(15.26%)要多于非受助生(7.14%),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部分受助生想通过就业实现自我价值来报答社会。

3.就业心理趋向成熟,但也易“消极应对”

就业心理成熟度是影响个体做出正确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两者成正向关系,就业心理成熟度越高,越有利于个体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4]。高校受助生的就业心理趋向成熟,伴随着年级的升高,就业准备愈加充分,具体表现为对就业信息、就业政策以及就业渠道等获取的主动性。从本次调查的数据可得知,在职业认知上,几乎所有受助生不同程度去了解所学专业未来的工作岗位,高于非受助生比例;在对国家就业政策认知上,受助生面对国家或学校层面出台的就创业政策,会主动关心了解;在对求职渠道的选择上,受助生通过各类途径获取就业信息。这些数据均表现了受助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实质上即是其就业心理成熟的反映。但受现实因素的影响,当下有不少毕业生在就业时会选择“非市场化”途径,如靠人脉关系获取就业岗位,而受助生家庭多数没有这样的条件,70%以上的受助生对毕业后顺利就业持一般态度,“先就业,后择业”是他们的普遍想法,相对非受助生来说,受助生对自身成就实现、兴趣实现的期望值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面对就业市场的“消极应对”,不利于其职业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三、高校受助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改进措施

大学时期是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高校受助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我们要充分了解新形势下受助生在职业价值观上具有的突出特点,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教育,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

当对手都已经拥抱涡轮增压动力,GTC4Lusso却能通过修长发动机舱中那台V12自然吸气发动机提醒我,什么最能代表法拉利GT家族的孤傲气质。奔跑在道路上,即便以法定限速前进,我也不顾上调用“情怀”这样的词汇来恭维它。事实上,我根本就不在意GTC4Lusso的四驱系统或者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只乐于享受V12发动机不动声色时的顺畅以及全情投入时的炸裂。谁让它是法拉利,它有V12呢,我觉得它说什么都是对的。在超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所代表的尊严被混合动力、排放法规彻底淘汰之前,珍惜每一次充分沟通的机会吧。

(一)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受助生就业竞争力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确保培养对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大学生要学会主动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等。从大环境来讲,高校是高等教育的具体执行者,是广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引导者,应正确认识自身的职能,根据社会实践不断调整专业与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政策导向提供就创业指导服务,保证受助生在内的大学生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拓宽他们的就业选择面,强化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二)推进就业指导与生涯规划,树立受助生积极的职业价值观

在了解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合理定位个人职业发展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这里的“顺利就业”并非单一指有一份工作,还包括未来个人发展前景等概念。受助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盲从、嫉妒等心态,在就业问题上极有可能出现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高校应积极推进就业能力提升的相关辅导,比如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受助生群体客观地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转变就业观念,敢于选择与自身兴趣、性格等匹配度高的职业,注重个人职业发展前景与生涯规划,注重自身成就实现和价值实现的统一。

(三)创造实践机会,关爱受助生的健康成长

在精准扶贫的社会大环境下,国家、社会、高校为受助生提供了较好的物质资助,但物质资助终归是一时的,如何让受助生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资助工作的终极目标。而毕业离校的大学生面向的是纷繁复杂的社会,因此,培养受助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显得极为重要。高校应为受助生创造实践机会,如拓宽勤工助学岗、提供校企合作平台等,在有偿资助受助生的同时,增加受助生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应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受助生身心均得到健康发展,就业竞争力较大辐度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璟.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认定难点及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04):40-42.

[2]孙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道德素质养成[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2.

[3]LONDON M.Toward a theory of career moti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3(08):620-630.

[4]刘红霞.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性别差异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07):88-91.

 
任维燕,韦小双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