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发展中积蓄的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2]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引导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式中,Ng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发生的年雷击大地次数,单位为次/(km2·年),反映的是某地区雷击频繁程度[12]。其中,N为湖南省ADTD型雷电监测网提供的某区域地闪总次数,本研究取2009—2017年的年平均雷击大地次数。S为区域面积,单位为km2。

2.1 有利于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相关专题教学的设计,教学作业的布置等。如在思政课文化自信专题教学中讲中国自信的来源时,把对古训的朗读、释义,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代典故讲述,融入思政课专题;通过布置作业、办手抄报的形式专题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化自信的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大学生可以更直接的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2.2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西方文化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有利于大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新时代大学生只有勤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才能不断进步。与单纯的知识传授相比,培养大学生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求知精神尤为重要。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立志成才,勤奋好学的求知精神。孔子提出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不殆”“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蕴含勤奋好学的求知精神。“头悬梁、锥刺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蕴含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传统文化中的求知进取精神,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素质,展现思想道德的先进性。

2.3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结合新时代背景,根据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并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抓好主渠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氛围,借校园网络媒体搭建新平台,强化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守主阵地等路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3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3.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选购新鲜的蔬菜水果,优先选用当地、当季的蔬菜水果。尽可能选择多个品种蔬菜(叶类、茎类、花类、瓜类、根类等)、菌藻(蘑菇、木耳、海带等)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乐土”“乐国”的奢望,“大同”“小康”社会的向往,“平等”“均富”的追求,是对中华民族美好社会理想的继承与光大,是对传统文化中社会理想的时代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体现了放眼世界,家国一体的博大情怀,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精神滋养。加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的宣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利于践行中国梦。

3.2 “富强、守礼、法治、爱国”孕育的价值观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丰厚底蕴。《管子·形势解》指出“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

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重德厚礼;强调以德治天下,礼文化的历史传统源远流长;“法治”文化思想久远,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荀子重视法治,商鞅主张除君主外,违法犯罪都将受到处罚。这些文化传统为涵养“法治”提供了历史借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爱国理念的深厚文化渊源。“富强、守礼、法治、爱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孕育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有利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 “乐学、勤奋、求知、执著”的求学精神

瑞士研究人员最新发现,长期使用手机产生的射频电磁场可能对特定脑区的记忆能力产生不良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经常使用手机接听电话者的右侧头部,射频电磁场对图形记忆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不过,研究发现,与手机通话相比,用手机发送短信、玩游戏或浏览互联网则对青少年记忆力发展并没有明显影响,这可能是因为这类操作产生的射频电磁场相对微小。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3]。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重要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不仅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而且形成了民族至上、国家为本的优良传统,对祖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条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4.1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抓好主渠道

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见形式,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有深刻影响。高校通过校园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如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主题演讲、专题讲座、文化沙龙、围绕《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开展唱响习语新时代等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可以组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艺术展出、中国京剧、戏曲等传统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用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染学生,有利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厚的兴趣,通过营造深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使更多的学生深入其中欣赏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美。校园文化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规方式,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2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氛围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从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契合点,借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图片、影像、微视频短片形式融入教学内容进行讲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更好的发挥教育价值,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开窗?”房东说。想了想,“开窗倒是可以,当时咱们签合同时没这事儿。那可不在约定范围内。施工队你得自己找,工钱和材料钱你得自己出。”

4.3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网络媒体,搭建新平台

新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技术具有开放性及便捷性的特征,网络媒体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践行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媒体氛围,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作用,结合大学生的兴趣,利用qq群、微博、微信、校园公众平台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案例和精髓定期推送,尽量用贴近大学生话语的形式让大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校园官网开设传统文化专题论坛,通过网络教学、专题片等形式将当前社会热点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多渠道多途径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在师生情感互动中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起情感共鸣。

4.4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守主阵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场域,坚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志愿服务、工作交流、科技竞赛、文体活动、宿舍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等过程,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全方位审视自己,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社会实践的教化功能,大学生可以通过学雷锋志愿服务、重走抗联路、慰问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资助困难学生等实践活动丰富人生阅历,使传统文化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让他们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实践的情感共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自然而然进行,大学生顺理成章接受思想政治教育[4]

5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胎记,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不断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的多渠道、全方位覆盖的途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树立文化自信,走好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N].人民日报,2015-10-15(02).

[2]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N].人民日报,2013-03-03(02).

[3]习近平.在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上午)[N].人民日报,2013-05-05(02).

[4]白小红,宋洪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品牌研究,2018(05):107-108.

 
杨爽
《技术与教育》 2018年第04期
《技术与教育》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