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职制药技术专业群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更新时间:2009-03-28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发布,原目录中的化学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四个专业,在新目录中整合成一个专业-药品生产技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办学目标为培养从事化学药、生物药、中药、药物制剂及民族药的生产、质量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同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指出:要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2]。目前,我院的制药类专业为由化学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品生产技术等专业构成的专业群。

为了适应新专业目录调整,达到制药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结合当前高职学生乐于实践的实际学情,我院制药技术专业群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优化,并对职业核心课程进行了理实一体化改革。

1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2015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的相关精神为指导,科学分析了吉林省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结合此前我院药品制造类专业的办学经验,合理制定了制药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药品生产的基本知识、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和药事法规知识,具有制药典型工艺生产、设备操作和质量控制等能力,从事化学药、生物药、中药、药物制剂及民族药的生产、质量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医药行业的药品生产企业,在化学原料药、生物药、中药、药物制剂及民族药等岗位群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2 明确主要就业岗位及对应职业技能工种

2.1 课程改革调研及前期准备

课改初期,专业教师成立了课程改革调研小组,多次与职教专家、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等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对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进行了系统的市场调研和分析[3],确定了课程改革的思路及方法,课程设置从培养学生能胜任制药生产主要岗位及考取专业相关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出发,整合了原有四个专业多门职业基础课、职业核心课的知识点,建设成6门专业技术技能课程。

2.2 确定课程设置总体框架

制药技术专业群的毕业生主要以从事药品的生产及质量控制为主。目前,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有药物制剂工、中药调剂员、中药炮制工、药物合成工、生物制药工等。结合制药企业的生产方向,专业技术技能课程设置了中药制药生产技术、化学制药生产技术、生物制药生产技术三门分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辅以药用化学基础、制药单元操作技术两门偏基础的课程及以药品质量控制为主要内容的药物分析技术课程。现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加以说明,如图1所示。

  

图1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框架

3 确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国有企业要以风险为核心、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内部控制管理为主导,不断深化企业资金链。根据国家主导方针或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方案。

我院制药技术专业群技术技能课程的工作任务是经专业教师深入制药企业前处理车间、提取车间、制剂车间等的相关岗位的广泛调研及与行业、职业教育相关专家座谈交流确定的,能基本与制药企业的工作任务保持一致。例如,大蜜丸是常见的中药剂型,现以六味地黄丸大蜜丸的生产为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说明。项目流程为:六味中药(熟地黄、山药、山萸肉、牡丹皮、泽泻、茯苓)的基源特征-炮制加工-提取分离-大蜜丸制备-丸剂质量标准,总计20学时。如果按照课改之前的教学模式,基源特征的学习涉及到药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学和中药鉴定学三门课程,单独学习这六味中药的内容至少需要10学时;炮制加工的学习主要是中药炮制学的内容,学习这六味药的炮制至少需要4学时;提取分离部分主要是天然药物化学的内容,学习这六味中药的提取分离至少需要4学时;大蜜丸的制备属于药物制剂及工艺课程的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至少需要4学时;丸剂质量控制属于药物检验课程的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至少需要4学时。经计算,按照课改之前的教学方式,学习六味地黄丸的制备总计需要26学时,且需要学习7门课程,可见知识点比较分散,不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而课改之后,不仅缩减了学时,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使知识的系统性更强,便于学生掌握。

推荐理由:教育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指定阅读。特色专有版权选品,领跑学生阅读,以部编教材已选文本及作家为核心,特邀作家顾问团队,精选典范文本,同步实现“精华阅读”+“延伸阅读”。

4 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资格需求确定知识点或技能点

课程是教学改革的落脚点,课程建设与教育质量提升具有密切关系[4]。我院原有药品制造类专业四个,包括中药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药生产技术。四个专业共包括职业基础课11门、职业核心课14门和素质拓展课7门,平均每个专业的职业基础课、职业核心课和素质拓展课的总学时数为1 036。课改后的制药技术专业群是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前提下,整合了原有四个专业的知识点及技能点后,重新构建了6门技术技能课程和13门职业拓展课程,总计964学时。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课改前后的专业课程门数及总学时数缩减,而知识点和技能点系统性更强,教学效率将会得到提高。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针对无人车自主行进过程中对周围障碍物检测率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SSD算法的室外障碍物检测方法,并通过网络框架结构、预选框生成等方法提高系统对障碍物的检测准确率。实验表明,与其它障碍物检测方法相比,DSSD算法具有更好的检测准确率和鲁棒性。

5 基于工作过程整合知识点和技能点,构建课程

课改很重要的一项任务是教学模式的改变,即由原来的理论课结合实训课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任务驱动为主的项目教学法,也就是将每门课程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中又含有若干个教学任务。项目确定以后,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再将工作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或技能点设计成采分点。现以片剂的质量检查为例加以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片剂质量检查知识(技能)打分表

  

 

表2 课改前后专业课程体系对照表

  

6 优化理实一体课程改革,提高育人质量

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在我院开展多年,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并不是简单的“从做中学”[5],是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通过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自然地将“大国工匠”“国粹中医药”“绿色制药”等思想融入学习任务之中,有力体现了立德树人。

经过课程改革,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均按药品生产实际情况重构为若干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再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按照制药企业的具体岗位标准设计实施教学任务。学生在学习了技术技能课程以后,再经过跟岗实习及毕业顶岗实习的锻炼,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很快胜任制药企业一线技术岗位工作。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需要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院的制药技术专业群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进中,我们还要通过教学实施不断总结课改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2015年)[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Z].2015-05-04.

[3]周德云.高职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6(02):49-50.

[4]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119-124.

[5]李署明,何杨勇.高职课程改革的批判性思考——对杜威“从做中学”的偏离和误读[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85-88.

 
于海帅,陈立波
《技术与教育》 2018年第04期
《技术与教育》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