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的内在机理分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扶贫开发工作事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并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由此启动了我国扶贫开发的新征程。2016年,中国保监会、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要求保险业精准对接贫困人口金融需求,全面深入推进保险扶贫工作,同时对保险助推脱贫攻坚提出了具体要求。扶贫与保险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保险所具有的功能作用及独特优势,使得依托保险机制开展精准扶贫,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保险机制与精准扶贫在作用机理上具有一致性

扶贫开发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精准扶贫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创新,既是对传统区域整体开发扶贫策略的科学发展,又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的系统工程。针对以往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大水漫灌、针对性差、造血功能弱等问题,精准扶贫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瞄准识别贫困人口,准确掌握扶贫人口基本信息及其致贫原因,制定多样化扶贫举措,给予扶贫资源倾斜,统筹整合扶贫资金集中投放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点对点“滴灌”服务,增强了扶贫开发管理的针对性,实现了对贫困的精准祛除,还提高了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贫困人口实现“造血式”发展创造了机会。

商业保险则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互助原则之上,以大数法则和风险分散原理为基础,通过缴纳保险费、集中建立保险基金的方式,来对少数遭遇不幸的个体进行精准补偿。开办面向贫困人口的保险业务,将有限的扶贫资金转变为保险基金,能够确保扶贫资源精准惠及那些因灾因病、最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例如,湖北省红安县探索了精准健康扶贫模式,通过新农合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相衔接为扶贫对象提供就医兜底保障,医疗费用贫困户仅需自付10%,且最多自付5000元,有效杜绝了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此外,将保险机制引入扶贫开发这一农村公共服务系统之中,采取购买扶贫保险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充分发挥保险的公共风险管理功能,实现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效率提升,提高了扶贫资源分配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Provincial Five-Year Plan in China: Empirical Measurement and Performance Review

精准扶贫所体现的是集中扶贫资源对扶贫对象进行“由面到点”的精准惠及,而保险机制则是集中社会资金对不幸个体进行“由面到点”的精准补偿,二者在作用机理上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这也成为依托保险机制开展精准扶贫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

保险机制与精准扶贫在功能作用上具有承接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按照我国扶贫标准,1978-2010年累计减少了2.5亿贫困人口;参考国际扶贫标准,我国共减少了6.6亿贫困人口,占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93.3%。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形态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农村贫困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致贫因素也因此更加多样化:一是贫困地区大部分分布在深山、石山、高寒和荒漠化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各类自然及地质灾害频发。例如,2013年国家重点贫困县累计遭受3700余次自然灾害影响,倒塌及严重损坏房屋占全国损失总量的4成以上,灾贫因素叠加极易,农户极易因灾致贫返贫。二是贫困地区因病、因残致贫占比高。由于重大疾病、慢性病治疗花费较高,农村家庭难以承受,“小病拖大、大病等死”的情形较为常见,疾病的发生常使原本生活条件较好的农村家庭致贫。例如,湖南省596万贫困人口中,患有大病、慢性病的人口约185万,占比31%,而在武冈市双牌乡长托塘村,这一比例甚至接近50%。此外,外出务工因工伤致残失去劳动能力,而最终导致贫困的现象也较多。三是贫困地区复杂的地理地貌决定了这些区域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普遍滞后,农户等、靠、要的思想仍较为严重,既缺乏脱贫致富的主动意识,又缺乏发展脱贫产业的资金和技术,自我发展能力弱。精准扶贫就是要在认真分析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因人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制定多样化的扶贫举措。自然条件适宜、区域特色明显的地方可以通过发展种养产业脱贫,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则可以采取以林养民的途径,变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农户需要整体搬迁,对贫困地区的青少年则需要教育资源倾斜,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最后,对于失能人口,必须要用社会保障的方式实现兜底脱贫。

精准扶贫,强调要通过建立贫困人口信息档案,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既要使稳定已脱贫农户及时退出,又要使返贫农户及时纳入帮扶范围。从扶贫实践来看,由于缺乏准确的农户收入数据,识别或调整扶贫对象需要在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基础上,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逐级审核等方式进行,整个流程走下来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同时,这一方式也造成当出现因病因灾返贫农户时,能否准确将返贫农户认定为扶贫对象并及时帮扶,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在传统产业扶贫方式下,有限的扶贫资金常被平均地分散配置到各个镇村,犹如“撒胡椒面”,不仅扶贫对象常常得不到足够扶持,专项扶贫资金容易流入各类规模经营主体,而最为需要帮扶的扶贫对象却在产业开发中被边缘化,扶富不扶贫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例如,有媒体就曾经报道过,西南某县在确认建档立卡扶贫对象过程中造假,不仅出现了大量已买车或在县城买房的“贫困人口”,还有许多财政供养人员和个体工商户被纳入扶贫范围,而两千余名真正的贫困户却被虚报已经脱贫。这种扶贫资金被滥用、扶富不扶贫、虚报脱贫的情况,不仅严重侵害了贫困人口的切身利益,更剥夺了他们摆脱贫困循环的机会。 精准扶贫就是要将扶贫资金精准地投放给扶贫对象。因此,如何选择产品扶贫项目、有效配置扶贫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就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地方在实践中创新开展了集中扶贫资金搞产业项目、贫困户按股分红的扶贫模式。例如,山东淄博试点在贫困村成立股份公司或合作社,利用中央扶贫专项资金整合吸引社会闲散资产参与,打造特色产业,将扶贫专项资金折股量化按30%和70%的比例确权到村集体和贫困户,让贫困户当股东,确保稳定盈利。实践表明,扶贫资金一定要整合统筹、集中使用才能“捏指成拳”,解决好突出贫困问题、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此外,精准扶贫还强调通过资金整合产生聚合效应,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投入新格局。国务院已发文支持贫困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统筹使用,以确保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

保险机制与精准扶贫在资金配置使用上具有相似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保险的功能作用日趋丰富,已经从基础的经济补偿功能拓展至防灾减灾、社会管理、担保增信、资金融通、辅助市场调控等综合功能。保险所具有这种功能作用的多样性,恰恰是能够与精准扶贫多样化的扶贫举措相承接的。这就为依托保险机制开展精准扶贫提供了功能保障。

精准扶贫既强调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核心主导作用,也注重要有效发挥市场的关键引导作用。发展特色种养产业项目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就是要通过生产环节与消费市场紧密对接,来逐步培育贫困农户遵循市场规律、自主摆脱贫困的意识和能力。例如,湖南、安徽、湖北等地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就总结出了“扶贫对象要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要跟着市场走”的发展经验。要实现扶贫对象与大市场对接,需要依托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业规模经营组织的带动引领,通过市场信息传递和商业经验传承,循序渐进地增强贫困农户进入市场的能力。从扶贫实践来看,部分贫困农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还很严重,对于发展种养产业扶贫项目,既怕因疫病及自然灾害遭受损失,又怕生产出来因不熟悉市场卖不掉或卖不上价,宁肯畏难观望也不愿意大胆尝试。特别是,贫困农户由于与消费市场对接程度低、市场信息获取渠道少等因素,实际在生产风险之外,还面临着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如果养殖牲畜或特色作物在上市销售时,遭遇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不仅会严重挫伤贫困农户的生产积极性,还可能会给贫困农户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例如,近年来有许多地区选择将发展肉羊产业作为扶贫主导产业,为此通过财政补助农户买种羊、建圈舍、给予贴息扶贫贷款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扶持。而随着供应量的增长,羊肉价格持续下行,贫困农户不仅无法脱贫致富,反而可能会因为贷款背上更沉重的经济负担。

保险机制具有服务到户、赔款到人的特殊优势,能够通过现场查勘及给付赔款,准确甄别出哪些农户受灾、哪些农户遭遇重大疾病,并通过后台数据综合比对分析,协助扶贫部门准确认定这些农户是否因此重返贫困,以便能及时将其列为帮扶对象。特别是,如果保险公司信息系统能够与扶贫对象信息档案实现对接关联,这种信息反馈及联动将更直接,也更及时。例如,贵州建立了精准扶贫的大数据平台,通过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与相关部门数据库对接,精准把握贫困户脱贫情况,确保扶贫资源合理配置。保险机制的介入,能够在简化扶贫对象认定流程的同时,增强返贫农户认定的准确性,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完善。

保险机制与精准扶贫在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上具有关联性

保险作为现代风险管理和社会治理工具,功能作用具有多元性和完备性,能够精准对接脱贫致富释放出的风险保障需求,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在疾病意外、自然灾害、融资信用、市场销售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保障,进而与上述扶贫举措充分对接。开展农业生产、目标价格和质量保证保险,可以为种养产业在生产环节提供灾害损失赔偿,在销售环节提供市场差价补偿,在售后环节提供产品质量安全保证;开展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发挥信用增进功能,可以有效解决贫困农户信贷资信不足的问题;开展大病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大幅减轻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切实避免因病致贫返贫;开展贫困大中学生助学贷款保证保险,通过教育隔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开展农村治安、农房、意外和灾害公众责任保险,为贫困人口异地搬迁和外出就业提供综合风险保障,使贫困人口在异地能够安居乐业。例如,兰考县政府与保险公司签订“脱贫路上零风险”保险扶贫项目,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农业生产、家庭财产、人身意外、附加医疗、信用保证等综合风险保障。

保险机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保险费与保险金额之间的杠杆作用——保险能够以风险保障的形式成百上千倍地放大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例如,对于扶贫资金支持的扶贫产业项目,如果能够与扶贫项目配套投保农业保险,将部分扶贫资金转化保费补贴,产业项目抵御灾害疫病的能力大幅提升,这部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将得到数十倍地放大。此外,保险赔付与否以及赔付多少取决于保险事故发生情况,赔付条件相对刚性,因此能够杜绝传统扶贫方式下,扶贫资源分配不均不公以及扶富不扶贫现象的发生。精准扶贫与保险机制在资金配置使用上,都特别强调要通过资金集中,来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而这也成为依托保险机制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切入点。

用 SPSS 23.0 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组间两比较用SNK、L-SD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保险机制与精准扶贫在市场作用上具有统一性

本研究显示,瘤体大小影响栓塞疗效,直径较大的血管瘤多数为多支动脉供血,部分供血动脉在造影时不易被发现,且巨大肝血管瘤栓塞累及范围较广,过度栓塞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或严重并发症,因此可以采用反复多次栓塞的方式,先栓塞其主要供血动脉后,再栓塞其他供血动脉,不能能够缩小肿瘤坏死,还能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对肝功能的损伤。在透视下,导管超进行栓塞剂的缓慢注注入,防止正常肝组织血管内出现栓塞剂的返流,是促进疗效提升、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11,12]。

水工建筑结构受动力荷载作用而损坏将影响它的动力学特性。因此,从受损结构测得的动力反应与正常状况下的反应比较中,必然包含了关于损坏构件及其位置和程度的信息,这些信息以传统方法是很难提取出来的,必须有一套指导因果显式关系的规则,而且利用这样关系的方法也要预先开发好。

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分散工具,通过与种养产业项目配套提供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帮助贫困农户摆脱对于发展产业贫困项目的顾虑,进而培育增强贫困农户的市场意识,提高贫困农户对接外部市场的自我发展能力。例如,在河北阜平,保险公司结合当地特色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在全国首创“肉牛、肉羊、大枣、核桃”等脱贫产业项目的成本价格损失保险,为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提供自然灾害事故和市场价格下跌双重保障。由于有了保险兜底,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信心更足了,掀起了“依靠金融保险扶贫、实现脱贫致富梦想”的全民创业大潮。运用保险机制培育起扶贫对象走出贫困的主观能动性,是依托保险开展精准扶贫的最终价值体现。

综上所述,扶贫与保险在内在机理上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保险作为金融市场和民生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强化专业引领、创新产品服务、加大协调对接、拓宽合作领域,更加积极主动地全面融入全党全社会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大格局之中,实现保险机制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

[注释]

① 一些地方在实践中总结出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四看法”,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在实践中比较管用。

[参考文献]

[1] 汪三贵, 郭子豪. 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 贵州社会科学, 2015(5).

[2] 葛志军, 邢成举. 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 贵州社会科学, 2015(5).

[3] 陆益龙. 构建精准、综合与可持续的农村扶贫新战略[J]. 行政管理改革, 2016(2).

[4] 朱俊生. 农业保险创新的国际经验[J]. 中国金融, 2016(8).

[5] 周小毛. 以“精准治病”促精准扶贫[N]. 人民日报, 2016-02-26.

[6] 张志龙. 扶贫新招:贫困户变股东拿分红[N]. 经济参考报, 2016-04-14.

[7] 冯文丽, 王芳, 黄英爽, 耿江薇. 河北阜平农险全覆盖助推金融扶贫[N]. 中国保险报,2016-02-04.

张鹏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